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
2009-6
暨南大学出版社
李勤志,冯中朝 著
206
无
本书选择中国马铃薯的生产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归纳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国马铃薯生产进行经济分析。 本书首先根据研究思路确定了中国马铃薯生产经济分析的技术路线。在这个路线的指引下,首先系统地考察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现状与产业现状,在此基础上,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生产的区域优势;然后从投入产出方面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深入分析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率,并对影响马铃薯产出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和定量模型分析,还对国外马铃薯主要生产国家的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借鉴;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促进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系统研究。
前言1 导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及不足之处2 中国马铃薯生产及产业现状分析 2.1 马铃薯的起源、作物学特点和营养价值 2.2 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 2.3 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3 中国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的国内区域优势 3.1 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2 马铃薯生产的国内区域优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4 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 4.1 马铃薯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4.2 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4.3 本章小结5 中国马铃薯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中国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因素 5.2 主要产区马铃薯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6 国外马铃薯主要生产国的经验与借鉴 6.1 国外马铃薯主要生产国的经验 6.2 各国经验对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借鉴 6.3 本章小结7 促进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7.1 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发展马铃薯生产 7.2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马铃薯的产业化经营 7.3 完善马铃薯质量标准制定(修订),建立马铃薯产品认证体系和种薯市场准入制度 7.4 加强马铃薯科研工作力度,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 7.5 加强马铃薯信息体系建设,及时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7.6 增加对马铃薯生产的投入,全面提高马铃薯产出水平 7.7 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马铃薯生产与经营成本 7.8 提高薯农组织化程度,发挥马铃薯行业协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附录1 马铃薯规模种植户种薯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附录2 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原始数据附录3 马铃薯产出影响因素分析原始数据参考文献后记
从我国马铃薯生产在国际上的地位看,马铃薯收获面积从1961年的仅占世界马铃薯收获面积的5.9%增加到2006年的26%,目前排在世界第一位。产量由1961年占世界总产量的4.8%逐年增加到2005年的最高水平22.82%,目前也排在世界第-一位。单产水平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在逐年降低,1961—2006年单产平均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2006年仅排在世界第88位。 关于我国马铃薯产业现状,从加工业看,代表我国目前马铃薯加工技术水平的是薯类淀粉及其制品加工、马铃薯膨化小食品加工、油炸鲜马铃薯片,以及少量的全粉和速冻马铃薯条加工。其中马铃薯淀粉加工在马铃薯加工产品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国内较为成型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产品主要分为三个档次,变性淀粉生产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马铃薯速冻薯条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加工发展极为缓慢,现有速冻薯条厂4家。现有马铃薯全粉生产厂8家,其中3家为颗粒粉生产厂,工业设备均较为简化;5家为雪花粉生产厂,设备均从荷兰引进,实际生产产量均比设备生产能力低。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的过程,目前大多数国内生产厂家尚未建立起自己的马铃薯原料基地,产品质量和连续生产均得不到保障。国内现有大大小小的膨化食品厂几千家,规模大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无
我先买了一本,认真读了一半,我们项目组长就让我给他看,结果第二天他就告诉我,多买几本回来。我们项目组的要人手一本。所以我们现在都是人手一本,对我帮助很大。数据信息、处理方法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知识性比较强
找这类似的书已经有些日子了,对于我们行业来说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