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通

谌东飚,周玉华 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谌东飚,周玉华 著  

页数:

278  

内容概要

  《文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散文的发展和流派、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风格类型,并对散文的写作进行了重点论述。《文通》由谌东飚编著。

作者简介

  谌东飚,1947年生,湖南安化人。著名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专家。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1981年考入湘潭大学,师从姜书阁攻读汉魏六朝文学,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供职于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现长沙理工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全球汉诗总会理事。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国古代奇书十种》(主编)、《初唐四杰集校点》(独著)、《山海经校译》(独著)、《明诗三百首》(独著)、《三国志今注今译》(参著)、《后汉书今注今译》(参著)等十余部古籍的整理。著有《中国古代散文史纲·近代卷》、《文通》、《颜延之研究》等专著。发表古代诗歌研究、散文研究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或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或被《新华文摘》摘录论点,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一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章与散文一、说“文章”二、说“散文”第二章 古代散文的传播与散文文体一、问题的提出二、古代散文的传播方式与散文文体之关系三、古代散文的传播媒介与散文文体之关系四、古代散文的传播类型与散文文体之关系第三章 古代散文的文体分类一、古人的分类二、今人的分类三、本书的分类第四章 古代散文的文体特征及其发展演变一、散体散文二、骈体散文第五章 散文文体的古今传承——以杂文为例一、古代杂文的文体特征二、杂文文体的古今传承第六章 立意·选材·谋篇——古代散文的写作(上)一、立意二、选材三、谋篇第七章 虚实·擒纵·开合——古代散文的写作(下)一、定法与无法二、虚与实三、擒纵和开合四、警句和曲折第八章 锦上添花——古代散文的修辞一、修辞及其作用简述二、古代散文常见修辞方法第九章 古代散文的风格和流派一、风格概念及其流变二、散文风格的主要类型三、散文流派四、主要文派介绍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说散文  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是指按文学体裁四分法的分类,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倾注作者的情感、讲究语言的精练等。以这个标准研究现代散文,指导今天的散文写作,当然都是合理的。  但是,中国古代的散文(严格地说,是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章),往往是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的载体,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的实际事务的工具,纯粹地刻画形象、表现作者自我心态特别是细腻地抒发作者情感的作品不多。如果我们完全按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的文章,那么就找不到几篇合格的散文,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定出古代散文的标准。这个标准,既不能拘泥于今天的四分法散文概念,也不可完全脱离四分法散文的概念。我们认为,坚持散文必须具有文学性,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否则,古代非诗非小说非戏剧的所有书面文字就都是散文了。至于什么是文学性,袁行霈先生曾表述过这样的看法:“划分散文是否是文学作品,主要的标志就是语言修辞的高低。”①其实,袁先生的这个意思,章太炎先生也曾表述过。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