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性格与人格类型

托顿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

托顿  

页数:

161  

字数:

138000  

译者:

王倩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治疗师是否关注性格类型的研究,以及他所采用的性格分类法(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个有关个人偏好的问题——这可能与治疗师自己的人格类型有关! 对于生命整体而言,在过程和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是没有意义的:生命是依赖于两者的。平衡的状态是移动在两者之间的,但是我们不能选择一个,舍弃另一个——只要不是处在具体的某个情境下,我们就不必这样做。 治疗师需要意识到并支持来访者身上的这两种存在方式——在特定的时刻、过程或状态这两者都可以是主要的,也可以是次要的:过程表现为试图改变和流动,而状态则是能够坚持并得以使个体存活下来。

作者简介

作者:(英)托顿 等 译者:王倩

书籍目录

第1章 取向 主题,以及 反题 综合体 有效的治疗 反驳的论据 经典类型学说 描述的类型学说与因果的类型学说 开放的类型学说与封闭的类型学说 严密的类型学说与模糊的类型学说 躯体的类型学说与精神的类型学说 病理的类型学说与风格的类型学说 指导的类型学说与容纳的类型学说 什么是有效的类型学说第2章 精神分析取向的性格学说 性格和症状 描述取向 动力取向 结构取向 后继的发展 埃里克森 弗洛姆 客体关系理论 自体心理学 拉康 综合体 性格——正常还是异常? 结论第3章 赖希及其后继者 性格和关系 性格的躯体方面 性格的社会方面 性格论的创造性 赖希性格理论的后继发展 不同学派眼中的性格类型 治疗中的性格论 结论第4章 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 一个有用的工具 四型性格 知觉型与判断型 外向型与内向型 “劣势功能” 功能的平衡 对荣格类型学说的批判和发展 荣格取向的人格问卷 假性人格类型和荣格类型学的生理层面 希尔曼的激进、正统学说 社会和政治意义 结论第5章 人本主义和基于研究的类型学说第6章 超个人的性格类型学说第7章 结论深入阅读材料参考文献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性格与人格类型 PDF格式下载



用心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全面了解了不同流派对性格和人格类型的分类。


这一套丛书的每一本都值得一读.


由于不是学心理学的,感觉书中很多内容没读懂,只能领会大概内容,不过本书让我对“性格”一词有了新的认识。


书里的理论好像都是新的,由于是浓缩版的,所以看起来有些吃力,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大有收获。


和这套丛书的《言语与象征》一样,评论也和那一样,呵呵。


这几天有几块时间,就把《性格与人格类型》看了。这套书真是心理学高含金量的浓缩精华系列。  每本书开始看的比较艰难。不过还是很快习惯了心理学论述的方式,就是不偏不倚,各自开花。    看到137页,发现绝笔顿悟的文字来了:过程和状态就像阴和阳。性格和症状的对立。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死亡。细节自己看书吧。    看后很感慨。自己前天在想象一个为朋友或者家人安顿葬礼的过程。发现自己似乎还离着那些很远。似乎有必要先去提前的感受下,但似乎,末日已经到来。生死间的距离并不长。在和亲人生离死别的那个时刻,实际上说快真是一闪念的事情。    “破碎的个体会死去-不变化是为了生存”。人类需要边界来表现出自己的唯一性,但为了得到这个唯一性的存在的结局却是死亡。阴阳黑白,似乎界限分明,却又是浑然一体。感慨人生实际上就是如此。


内容很专业,我已经收集了一套13本,留着慢慢看,太多专业术语,得慢慢体会,对咨询技术上的提高很有用。不是从事这个专业的人看,可能会感觉枯燥滴。


  开始看的比较艰难。不过还是很快习惯了心理学论述的方式,就是不偏不倚,各自开花。
  
  看到137页,发现绝笔顿悟的文字来了:过程和状态就像阴和阳。性格和症状的对立。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死亡。细节自己看书吧。
  
  看后很感慨。自己前天在想象一个为朋友或者家人安顿葬礼的过程。发现自己似乎还离着那些很远。似乎有必要先去提前的感受下,但似乎,末日已经到来。生死间的距离并不长。在和亲人生离死别的那个时刻,实际上说快真是一闪念的事情。
  
  “破碎的个体会死去-不变化是为了生存”。人类需要边界来表现出自己的唯一性,但为了得到这个唯一性的存在的结局却是死亡。阴阳黑白,似乎界限分明,却又是浑然一体。感慨人生实际上就是如此。
  


  喜欢人格类型的同学们也许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1.这本书简略的介绍了各种人各类型系统,从弗洛伊德,赖希到荣格,九星,甚至占星
    2.第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各种人格类型系统,作者阐述了他们在心理学治疗中的应用,和他们各自的局限,以及根本的区别
    
    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心理学是不是一定要有生物学基础,从这本书的介绍看感觉心理学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有人指出mbti测试是荣格性格假说的牺牲品,这起码说明荣格的学说并不严谨,他的人格类型建立来自个人经验,很多其他的人格类型也都来自于个人经验,甚至个人好恶,准确与否确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另外占星学在心理学中的大量使用有点让我吃惊。
  
  
  
  


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推荐看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
基本上是为心理学找到生理学基础的第一本著作


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 老掉牙的书,心理学都发展这么多年了,出了那么多新东西,这书很过时了吧?


还有占卜术的应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