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原理
2008-9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欧阳明
247
无
我对新闻实务的研究与教学现状并不太满意。仅仅靠论文与教科书来打理新闻实务纯属单腿行走,颠踬在所难免。记得汤世英先生主编的《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一书面世,我眼前一亮;该书以课程的方式被我国高等教育自考指导委员会列入新闻学专业学士学位的必修课,我眼前又一明。两眼炯炯,皆因由阅读而评析新闻作品合乎新闻实务教研的规律。教学活动与官方组织的相互接触,使得新闻实务的科研与教学开始名正言顺地向摆脱单腿行走的’方向前进。我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高校中文系、政府机关与媒体工作,舞文弄墨,独乐其间,反倒对那些传授采写的“高头讲章”兴趣不大。这并不是说直接研究与教授新闻采写没有用处,而是指新闻采写之道不能仅仅来自书面研究与教科书。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思想、品德、阅历、识见、技能,这些都非“采写概论”一类的教科书可以单荷独扛。选择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子大多期望自己能有一支生花妙笔,对新闻实务课程特别重视。我在不少场合屡屡听到学生们对新闻采写课的不满足,并期望通过增加课时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是有规律的。十多年前,我曾发文专述写作与阅读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现有的数量极少的关于新闻作品评析的论文或教材从体系到理论均存在相当严重的缺陷,并不能真正践行由阅读到批评的作品评析在新闻实务的教研活动中应该承担的重任,不能胜任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中介桥梁功能。新闻实务的教研应该讲求专业主义,新闻作品评析也应该讲求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因此,本书的推出自有目标。如果以为本书仅仅是为如何采编打下手,那就小瞧了本书的“宏大心愿”。本书的第一要务是为新闻实务的研究、教学开辟新路,让新闻实务的学习不再单腿蹦跳。同时,本书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专业机构评选优劣作品提供专业的智力支持。除此之外,强化新闻作品研究的学术含量,推动新闻作品评析告别仅凭感觉,仅凭支离破碎的所谓的理论研究新闻作品,则是本书撰写的另外一个目标。总之,本书意在为我国新闻实务的研究、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深度报道对于如何办好新闻媒体颇为重要。现在的主流媒体或争做主流媒体的媒体,差不多都将深度报道视为打造主流新闻产品的核心。我国新闻界现在对小报的那套做法越来越清楚,不再盲目,有些近乎100多年前美国的奥克斯主政《纽约时报》时对本杰明·戴的《太阳报》甚至赫斯特办报做派的不屑一顾。本人无意否定小报办报方略的必要性,而想表达的仅仅如下:单凭小报的做法,不足以让主流传媒光芒万丈,不足以生产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主流新闻作品。本书的精华在第三章至第七章,第九章诸节也风光独具,第一章、第二章与第八章属于外围,着重于铺垫功能。然而天下之事必须一步步盘算,故上述三章自有独特功能,亦不可小觑。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原理》是国内第一本研究深度报道评析原理的专著。《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原理》共分九章。其中,前八章为评析理论部分,以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方法分别论述了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特点、类型、主要方法,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社会内容、内容分析、形式分析、综合分析,作品评析者的评析素养;第九章为作品选评部分,通过深度报道具体类型基本原理的简介、作品精析、记者采写经验谈等,分别阐释了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具有信息深度的人物报道与精确性报道的作品评析问题。《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原理》新意当头,追求厚重的学术含量。全书体系科学,体例完备,理论精当,资料翔实,通过理论与评析相结合,将我国包括深度报道在内的新闻作品评析研究推到了一个不仅告别仅凭感性、经验,而且远离理论粗糙、方法简单的讲求学术性的新阶段,为我国新闻实务研究走新的学术研究道路做了宝贵的探索。《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原理》属于新闻实务研究,既可供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理论研究者参考,又可为从事、热爱深度报道的记者、编辑、通讯员与爱好者提供新闻实务镜鉴,还可以进入课堂,供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选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第一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目的、任务与基本原则第一节 阅读、评析与写作一、写作能力获取的困惑二、写作能力获取的多元化与持续性(一)写作能力获取的多元化(二)写作能力获取的持续性三、评析:写作能力获取的重要途径(一)写作能力的获取需要阅读(二)阅读是读与写的有机统(三)评析:一种特殊的阅读第二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目的与任务一、深度报道的内涵、外延与历史发展(一)什么是深度报道(二)深度报道包括什么(三)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二、新闻作品评析与新闻作品评析的研究现状(一)新闻作品评析与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二)新闻作品评析的研究现状三、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主体(一)评析主体的构成(二)作品评析的四大方面军四、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目的与任务(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目的(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任务第三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基本原则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不能脱离作品(一)作品评析何以不能脱离深度报道作品(二)作品评析怎样才能不脱离深度报道作品二、实事求是,唯真为大(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必要性(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标准三、遵循新闻工作规律,服从深度报道特点(一)遵循新闻工作规律、服从深度报道特点的必要性(二)遵循新闻工作规律(三)服从深度报道特点(四)既内容、形式并重,又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四、勤于思考,广集材料,依托理论,讲求评析方法(一)勤于思考(二)广集材料(三)依托理论(四)讲求评析方法第二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特点与类型第一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特点一、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但以理性为主(一)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二)以理性为主(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理性为主的特点形成原因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以微观为主(一)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二)以微观为主(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以微观为主的形成原因三、实务与研究相结合,以实务为主(一)实务与研究相结合(二)以新闻实务为主(三)以新闻实务为主的形成原因第二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类型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分类标准(一)分类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分类标准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分类(一)依据作品评析的内容把握数量程度标准分类(二)依据作品评析的内容表达程度标准分类(三)依据评析对象单元规模标准分类(四)依据作品评析的意见性质标准分类第三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方法第一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方法的层次性一、“道”与“术”(一)何为“方法”(二)方法:“道”与“术”二、研究方法的层次性(一)总方法(二)一般方法(三)特殊方法(四)作品评析的研究方法三、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主要方法(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特殊方法的理论、模式与流派(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特殊方法的手段第二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方法模式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方法的科学性与丰富性(一)感觉的贫困与作品评析方法的科学性(二)思想的迟钝与作品评析方法的丰富性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方法模式标准三、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方法模式类型(一)作品评析模式类型的长处与短处(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四大方法模式类型第三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方法手段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方法手段的地位与作用(一)作品评析方法手段的地位(二)作品评析方法手段的作用二、作品评析方法手段的使用范围与运用过程(一)作品评析方法手段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使用范围(二)作品评析方法手段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运用过程第四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社会因素第一节 社会因素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社会因素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地位(一)社会与社会因素(二)社会因素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地位二、社会因素对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作用(一)社会因素直接决定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对象的内容与形式(二)社会因素直接作用深度报道作品的生产主体与评析主体第二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社会生活范围一、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社会生活的三大因素(二)处理社会生活三大因素的评析基本原则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政治生活因素(一)政治生活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分量(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社会政治生活视野三、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经济生活因素与文化生活因素(一)社会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地位(二)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视野第三节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把握社会生活的主要方法一、注意结合深度报道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注意结合深度报道作品所产生的时代精神三、注意结合社会生活的不同特点第五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的内容分析第一节 深度报道作品内容分析的重要性与范围一、深度报道作品内容分析的重要性(一)关于内容分析(二)内容分析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重要性二、深度报道作品内容分析的范围与重心(一)范围、中心范围与非中心范围(二)内容分析的范围(三)内容分析的重心第二节 深度报道作品的材料分析一、材料辨析(一)材料与材料的重要性(二)素材与题材(三)广义的题材(四)细节二、材料分析的要点(一)新闻真实性(二)集材的丰富性与选材的严格性(三)使用材料的正确性第三节 深度报道作品的思想分析一、思想与主题二、主题在作品中的作用(一)主题是灵魂(二)主题是统帅三、作品主题分析的标准体系(一)基本标准:正确、集中(二)特殊标准:新颖、深刻第六章 深度报道作品的形式分析第一节 深度报道作品形式分析的意义与范围一、深度报道作品形式分析的意义(一)作品的形式(二)形式分析在深度报道作品评析中的意义二、深度报道作品的形式分析范围(一)作品形式的分类……第七章 深度报道作品的综合分析第八章 作品评析者的评析素养第九章 深度报道作品选评附录A 中国主要深度报道作品篇目参考文献后记
二、新闻作品评析与新闻作品评析的研究现状 (一)新闻作品评析与深度报道作品评析 新闻作品评析,又叫新闻作品分析、新闻作品研究,是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闻现象。它是有关的评析主体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学原理等,以采写编评摄实务,尤其是采写评摄的得失为核心对新闻传媒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及其相关新闻实务活动所进行的理性分析、研究、判断的活动。记者、编辑人员对自己采编的新闻作品的介绍、议论、意见是新闻工作者的采编经验谈,并不属于新闻作品评析。艾丰的《经济述评自析集》虽然名为“析”,但按其内容看,所谓的“析”并不限于“析”,还包括了“述”;其所谓的“析’’也仅仅是艾丰作为作者对自己文章的夫子自道,并未跑出记者采写经验谈的范围。不过,对于新闻作品评析,艾丰《经济述评自析集》这一类文字倒足以作为新闻作品评析的比较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新闻作品评析的客体是以记者为主要生产者的文字作品与影像作品。从文字作品看,新闻作品评析可以二分为新闻报道作品评析与新闻评论作品评析。从采编工作看,要注意区分新闻作品评析与编辑工作评析。编辑工作评析的客体是编辑活动,常表现为对报纸版面、报道组织活动等的分析。有关主编评报即属于编辑工作评析,如《人民日报评报选萃2002年卷》以编辑工作评析为主。而新闻作品评析的客体是新闻作品,以采写为主,编辑虽与之有关,但终为配角。新闻作品评析成果的规范形态是论说类文章,最高形式为研究性的文章。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属于新闻报道作品评析范畴。它是有关的评析主体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学与其他有关原理,以采编实务,尤其是采写的得失为核心对新闻传媒公开发布的深度报道作品及其相关新闻实务活动所进行的理性分析、研究、判断的活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