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技术经济学

张铁山 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铁山 等 著  

页数:

330  

前言

  技术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一是研究对象;二是学科体系。前者反映对学科本质与学科建立根基问题的探讨,并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后者关系着学科的研究范围与内容结构的确定,并对学科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认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发展的核心,而学科体系则以它为依据,对其有关内容所作的整体性扩展。因此,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是关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就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其分别列为专题进行反复研究,以技术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方法和应用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并以此为根据,于1985年完成了第一稿“技术经济学”内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之后20多年的使用中,我们不断学习和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与文献以及国内各种版本的技术经济方面的教材与专著,在深入专题研究的同时,先后对内部教材进行了第二、三稿的再修改,最后又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版)而编写出新版“技术经济学”。其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当前国内各类投资决策的需要,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上,去充实、完善与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但此书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尝试与探索,其中会有不少漏洞与缺陷,恳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全书划分为三大部分内容,分为三篇共12章。第1篇为理论篇,包括两章内容。主要是在阐述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建立学科体系的思路与理论根据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技术与经济自身发展的有关规律及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基本规律。该篇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和总的指导思想。

内容概要

  《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是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全书采用篇章结构,分为原理、方法与应用三篇共12章,以理论为基础,以方法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上不断递进、内容上不断具体和明确的体系安排,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体现了理论的高度,又具有应用上的可操作性。  《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系统介绍了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两大类别的有关方法,形成“以基本原理为依据,以主要方法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框架体系。《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力图以新的起点,从理论的深度、体系的广度两个根本问题上对我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进行总结和探索。另外,《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还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对第三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新税制和会计制度的内容均作了适时反映。因此,《技术经济学:原理·方法·应用》具有理论性强、适用性广、体系新颖的特点,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适宜教材,也是教师和从事投资咨询、工程咨询、金融投资及有关技术人员的有益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1篇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第1章 总论1.1 技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1.1 技术经济的起源1.1.2 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1.1.3 国外同类学科的发展情况1.2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2.1 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1.2.2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3 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3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任务及其学科体系1.3.1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与特点1.3.2 技术经济学所承担的任务1.3.3 技术经济学的体系1.3.4 技术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本章练习题第2章 技术经济学原理2.1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1.1 技术对经济作用的规律2.1.2 经济对技术作用的规律2.2 技术经济学的内在相关理论2.2.1 技术发展的有关规律2.2.2 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律2.3 技术经济学的外在干扰理论2.3.1 科学对技术与经济关系作用的规律2.3.2 社会对技术与经济关系作用的规律2.4 技术经济的比较原理2.4.1 比较方案的确定原则2.4.2 方案比较的可比条件2.5 技术经济分析准则与评价原则2.5.1 技术经济分析准则2.5.2 技术经济评价原则本章练习题第2篇 技术经济学的方法第3章 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技术评价3.1 技术预测3.1.1 技术预测概述3.1.2 技术预测的一般方法3.2 技术预见3.2.1 技术预见的兴起与发展3.2.2 技术预测与技术预见的关系3.2.3 开展技术预见活动的重要意义3.2.4 技术预见的类型3.2.5 技术预见的程序3.3 技术评价3.3.1 概述3.3.2 技术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本章练习题第4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4.1 基本概念4.1.1 资金的时间价值4.1.2 利息4.1.3 利率4.1.4 最低希望报酬率4.1.5 等值4.1.6 单利与复利4.2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4.2.1 现金流量4.2.2 现金流量图4.3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4.3.1 常用符号及其含义4.3.2 一次支付型复利公式4.3.3 等额支付型复利公式4.3.4 复利公式的应用举例4.4 固定差额数列复利公式4.4.1 公式推导4.4.2 举例应用4.4.3 递减等差数列复利公式4.5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4.5.1 利息周期小于付款周期的计算4.5.2 利息周期大于支付周期的计算4.6 连续复利本章练习题第5章 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5.1 静态评价方法5.1.1 投资回收期法5.1.2 简单收益率法5.2 现值法5.2.1 寿命相等的不同方案的现值法比较5.2.2 寿命不等的不同方案的现值法比较5.2.3 净现值法5.2.4 净现值率法5.2.5 资金成本法5.3 年金法5.3.1 残值偿债基金法5.3.2 残值现值法5.3.3 对年成本法的进一步讨论5.4 内部收益率法5.4.1 内部收益率法(IRR法)5.4.2 增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5.4.3 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本章练习题第6章 方案设计、优化与选择6.1 方案的类型与优化原则6.1.1 方案间的关系6.1.2 方案的类型6.1.3 方案的优化原则6.2 相互排斥型方案的选择6.2.1 寿命相同时方案的选择6.2.2 寿命不同时方案的选择6.2.3 投资增量内部收益率法6.2.4 投资收益率法的适用界线6.3 相互独立方案的选择6.3.1 相互独立方案的一般选择方法6.3.2 资金约束条件下相互独立方案的选择6.4 混合型方案的优化与选择6.4.1 混合型方案的优化程序6.4.2 资源限制条件下混合方案的选择与设计6.4.3 考虑政策因素条件下混合型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本章练习题第7章 风险分析7.1 方案的风险因素7.1.1 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敏感性的意义7.1.2 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7.2 物价变动情况下的投资分析.7.2.1 价格变动的两种指标7.2.2 相对物价上涨率的时间换算7.2.3 价格变动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7.2.4 价格变动情况下的实际价值7.3 盈亏平衡分析7.3.1 盈亏平衡点7.3.2 生产负荷率7.3.3 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7.3.4 多方案优劣平衡点分析7.4 敏感性分析7.4.1 敏感性分析的含义7.4.2 敏感程度的测算7.4.3 参量盈亏界限的确定7.4.4 风险估计第3篇 技术经济学的应用第8章 工业可行性研究第9章 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第10章 企业技术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第11章 产品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第12章 技术引进的技术经济分析附录A复利系数表附录B可行性研究基本报表及辅助报表(格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篇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  第2章 技术经济学原理  学习要求与目标  · 掌握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 理解技术经济学的内在相关和外在干扰理论  · 掌握技术经济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  · 掌握技术经济方案的可比条件  一个学科的原理,应反映该学科研究领域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本质性的规律。它是建设与发展一个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与完善一切具体方法的主要依据。本章首先探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重点阐述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还就内在相关的理论分别对技术、经济各自发展与变化的有关规律作了介绍;其次,还以外在干扰理论对影响技术与经济关系的环境因素及其所形成的规律性作用进行了探讨。  2.1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既是该学科建立“原理”的基点,又是反映“原理”的核心。前面已经明确,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基于这一认识,研究技术经济学的“原理”,也就是要以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基点,自始至终地以技术与经济的特定关系为核心,揭示并掌握其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则应反映这一学科具有本质性特点并能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基本规律,即能够反映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特有规律。在此,我们可做以下概括: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反映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基本规律的理论。技术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揭示基本规律的理论可用图2—1示意。  从图2—1可以看出,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总是通过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和经济对技术的作用两个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因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从技术对经济作用的规律和经济对技术作用的规律两个方面来反映。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技术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