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趣

仇润喜 7-81124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7-81124  

作者:

仇润喜  

页数:

4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君识信中趣  ——以信代序润喜先生:  您约我为新著《信趣》写篇序言,我曾多日踌躇,总感觉难于胜任。  我崇敬先生的治学成就与执著精神。我所以感到难于胜任,是我对书信文化虽也饶有兴趣,却涉猎不多,知之甚少,不愿作无知妄说。  大约从1988年起,我接连见到您主编或支持编撰的多部天津邮政史志图书、邮政与邮驿史料。感谢天津邮政与集邮界的朋友们,做了那么多惠泽邮林的功德;也庆幸邮政部门出了您这位懂文、重史的邮政干部。天津要筹建邮政博物馆,我也应约参加了几次建馆的学术研究会,佩服您那种严谨认真、知难而进、奔走呼号、而又虚心求教的精神。这三四年,您又接二连三撰写、出版了几部书信文化的专著。由邮政史志、邮史资料,到书信文化,从博采到专著,这是厚积而薄发,是质的飞跃。  我在邮电、邮政部门六十年,深深体会,一位合格的邮政官员,特别是邮政主管,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第一,对邮政事业的理性认识,及其运筹、组织与经营的才干。第二,熟悉邮史,热爱文史,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感情。第三,能阅读、看懂英、法文的与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我在这方面的欠缺,更感其重要。如果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情况不了解,对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主张和主持的新政、洋务不了解,对赫德、德璀琳等海关洋员在邮政上的策划、作为不了解,至今只会重复六七十年前的“成说”、老调,又怎样谈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生与发展史呢?

作者简介

仇润喜,1945年生,河北省井陉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长期工作在天津邮政(电)系统钟情书信文化,人称“津门说信人”。主要著述有:主编《天津邮政史料(一至五辑)》、《天津邮政115年大事记要》、《天津邮政志》、《中国邮驿史料》(与刘广生合作)、《说不尽的天津邮政》、《天津邮政老照片》、《邮筒里的老天津》等8部,编著《天津的邮驿与邮政》(与阎文启合作)等3种,著有《邮人说信》1册另有各类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国书今古开国文书第一号4国字第壹号国书9国书版本的演变13毛泽东的亲笔介绍信19周总理亲笔起草外交函电21《玉杖诏书令》:最早的老年保护法29“冥间通行证”33手敕太子令36休教“烽火乱如萤”——烽火施放的“游戏规则”:《塞上烽火品约》39诏、敕、疏、符乱弹录45借“书”弄权53惊心动魄的诏书“事件”58写在铁板上的信65冒牌的诏书69代拟檄文:教训教训英吉利国王72第二辑 鸿羽芳信孔融的酒“神话”76家书与茶文化79韩愈的尴尬与无奈83写给逝者的信89白居易以信论诗92幸灾乐祸的信96痛骂谏官的信99穿凿附会的信105孔尚任以信论信107辞职信110 誓不改嫁书113官太太的诉苦信116护照与书信119带着护照送信——护照与书信之二125毛泽东写给国民党中央的请假函129“画眉深浅入时无?”——毛泽东赠送诗词的信134好诗不厌百回改——毛泽东谈诗词修改的信139凭君传送报头来145寻求知己的信151信与“天问”156拒当妈妈的信161谏书奏九重165赠 酒 的 信171梅莲并蒂德艺双馨——书信与《清明上河图》173人怕出名猪怕壮179从退信破获的间谍案182“绕口令”遗书185要官“绝招儿”187“存局候领”189天 堂 邮 路195信痴198第三辑 云外青鸟书信“催生”的世界名著204一 信 成 名209一封短信与一首名诗213一信育“西厢”215从写信到画扇220一封家书与一次会战224一封家书与一段历史229一封信引发的政治大“地震”233一封上书与一场盛大纪念演出238三次上书救《海霞》243呐喊——为了《阿诗玛》248郭小川以诗代信254一信泯恩仇259“知青福音书”266一封招来杀身之祸的绝交书270殷夫的“哀的美敦书”276第四辑 红叶传情用成语典故“堆”出来的《与夫书》282纪晓岚的情书285假做真时真亦假——谢氏的血泪情书289借来的“情书”292德国版的《槐荫记》297一封情书的内涵300被逼无奈写情书305随缘——情书的意外与意内309道 是 有 情313第五辑 箴言风范父示儿书:杰出外交官给杰出外交官的人生宝典318母予女信:诺奖获得者给诺奖获得者的人生箴言325“卧冰”者最后说329“千古圣贤,不能免生死” ——范仲淹慰问病号的信332临难死节,存心尽公——欧阳修对侄儿的告诫334“我劝世人莫做官”——袁宏道以信论官337崇尚务本勤民的信340“世无农夫,人皆饿死”——纪晓岚的《训诸子书》344第六辑 彩笺芳翰信 封 杂 话348一信套仨封353信封贴在邮票上356彩笺芳翰两情深360关键词:擦枪布?准遗书?未升格367姓名的烦恼与幽默370“印刷函件”373“愚兄”、“敬收”、“儿示”之类377第七辑 邮人信话书信“情景剧”382封缄悲喜录387邮寄众生相391“言而无信”的隐忧396速 效 救 心399电报愣没有平信快402范曾大师的邮政情405高 原 红 桦415古驿道,别来无恙!420我 与 信 箱424书 信 对 话428“信”字百词437编一套新书仪如何?441给家书建个“家”444参 考 书 目447微辞寄归雁(代跋)448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君识信中趣——以信代序润喜先生:您约我为新著《信趣》写篇序言,我曾多日踌躇,总感觉难于胜任。我崇敬先生的治学成就与执著精神。我所以感到难于胜任,是我对书信文化虽也饶有兴趣,却涉猎不多,知之甚少,不愿作无知妄说。大约从1988年起,我接连见到您主编或支持编撰的多部天津邮政史志图书、邮政与邮驿史料。感谢天津邮政与集邮界的朋友们,做了那么多惠泽邮林的功德;也庆幸邮政部门出了您这位懂文、重史的邮政干部。天津要筹建邮政博物馆,我也应约参加了几次建馆的学术研究会,佩服您那种严谨认真、知难而进、奔走呼号、而又虚心求教的精神。这三四年,您又接二连三撰写、出版了几部书信文化的专著。由邮政史志、邮史资料,到书信文化,从博采到专著,这是厚积而薄发,是质的飞跃。我在邮电、邮政部门六十年,深深体会,一位合格的邮政官员,特别是邮政主管,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第一,对邮政事业的理性认识,及其运筹、组织与经营的才干。第二,熟悉邮史,热爱文史,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感情。第三,能阅读、看懂英、法文的与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我在这方面的欠缺,更感其重要。如果对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情况不了解,对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主张和主持的新政、洋务不了解,对赫德、德璀琳等海关洋员在邮政上的策划、作为不了解,至今只会重复六七十年前的“成说”、老调,又怎样谈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生与发展史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信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