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2011-01-01
贵州大学出版社
余贵忠 著
193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贵州省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贵州省概况、贵州省的地域特征、贵州省行政区划、贵州省环境保护的历史、1949年前的环境保护历史状况、1949年以来环境保护状况、贵州省环境现状、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等。
余贵忠,男,1964年9月生,汉族,湖南祁东人,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1年参加工作,任黄平县档案局干部。1984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双学位班,获双学位。1990年执教于贵州大学,1993年擢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行政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2003年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年、2003年、2004年先后访问越南、日本和泰国。2005年4月赴日本留学,2008年3月在日本国立山口大学获博士学位。 先后致力于诉讼法学、环境法学、习惯法等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刑事诉讼法学》、《审判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研究》等学术著作,主编、参编《新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教材6部,编辑《贵州法学论坛》、《当代法学论坛》等法学丛书。先后主持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其《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森林保护中的作用》、《论我国“民事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必须先行》等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研究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4项。 现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理事、日本环境社会学研究会理事、贵州省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刑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青年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客座教授、研究员。
前言第一章 贵州省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贵州省概况一、贵州省的地域特征二、人口、民族三、贵州省行政区划第二节 贵州省环境保护的历史一、1949年前的环境保护历史状况二、1949年以来环境保护状况第三节 贵州省环境现状一、空气质量二、水环境质量三、城市区域声环境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与综合利用五、水土流失情况六、退耕还林七、自然保护区八、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农业九、城市绿化十、自然灾害及直接经济损失十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及直接经济损失十二、环境污染事故.十三、环境保护投入第四节 贵州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一、经济发展迅速导致的环境问题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恢复困难四、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减少五、酸雨污染仍未彻底解决六、地质灾害频发七、能源及矿产资源消耗过大八、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威胁九、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十、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药、化肥环境管理薄弱十一、环境边缘化现象和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十二、缺乏有效可遵守的法律制度十三、环境保护缺乏公众的参与十四、决策者缺乏资讯的有力支持十五、现行体制容易滋生腐败十六、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政绩,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第二章 贵州省环境保护立法第三章 贵州省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环境保护第四章 完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律制度的思考参考文献
1979-1982年每天抽取7.8万吨,1983-1988年每天抽取9.5万吨。由于常年抽取大于补给,导致水城盆地的地下水位下降3~8米。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地面水通过落水洞、裂隙直接污染了地下水。1969年,水城钢铁厂的污水开始排入响水河,再由河道裂隙渗入地下。从对水城钢铁厂建在响水河两岸的2、3、5、7号泵站抽取的水样监测结果,水中含有酚、氰、油类等有害物质。1972年开始,水城冷冻厂每天有50吨屠宰废水直接排入落水洞。1976年,水城特区酿造厂每天将90吨酿造废水直接排入溶洞,雨季时部分废水蔓延渗入花鱼洞。1987年开始,市建筑公司和市面粉厂设在花鱼洞旁的抽水井抽取的地下水中,发现酒糟和蛆蛹。1982年,六盘水市建材厂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开始向附近的落水洞排放,市中心的生活污水也从不同渠道渗入地下,两项废水平均每天排放量约1600吨。到1988年,以场坝、水城钢铁厂为中心的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水城钢铁厂被迫将5口生活用水井改为工业用水井。大量抽取地下水,还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水城盆地东段土桥至头塘约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先后发生塌陷805处,致使房屋倒塌、开裂80余幢,河床、道路埸裂多处,自流泉也全部干枯。 遵义市东南近郊的工业区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先后布局了遵义铁合金厂、遵义钛厂、遵义碱厂这样一些废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其排放的废气除有钛矾焖尘外,还有毒性较大的氯气。当遵义市出现有雾或逆温层气候时,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市民反映强烈。 凯里纸厂始建于1958年,1960年投产时无任何“三废”治理设施。每年上千万吨的造纸废水排入清水江,其中巴拉河几十千米的河段水质遭受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完全丧失了生活用水和农灌用水功能。 1960年,地处黔西南州兴仁县的回龙村出现一种怪病,即铊中毒,使村里接二连三有人的头发脱落,男女老幼都有,而且基本上以户为单位,.一人脱发,家庭其他成员也先后接着脱发。有的人在一夜间头发像织帽子一样脱落,3个月内全村脱发竟达87人之多。从1960年到70年代末,回龙村在每年的2~6月份出现铊中毒病人,先后发现200多例。是由于当地土壤含有大量的铊,蔬菜严重含铊,土壤中的铊来自村背后以汞矿为主的多种金属矿的灶矾山上的矿渣。康熙二年(1663年)起,这里就有近70年开采、冶炼汞矿的活动,留下的矿渣丢弃在山上。回龙村坐落在两侧群山交汇的狭长山谷中,山谷南北长约2千米,东西宽约1千米,两侧的山以灰质页岩为主,有含以汞为主的多种金属矿藏,灶矾山即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