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湘西行,民族情

黄敬 湘潭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敬  

页数:

146  

前言

  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黄敬女士的随笔散文集《湘西行,民族情》就要付梓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湘西是一块文学的沃土,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情,这里的人们,以及这里的一村一寨一草一木,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过去的岁月里,以文学大师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作家们,他们怀着对故乡山水和人民的热爱,拿起手中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文学作品,把湘西介绍到山外的世界。从而使湘西成为文学的符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圣地。近年来,随着湘西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怀着几许好奇的心理来到几许神秘的湘西。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使他们陶醉,于是他们用一篇篇游记、一首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湘西情怀。  黄敬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歌者。  2007年底,由于工作的需要,黄敬女士的丈夫从省城长沙调往湘西检察机关工作。因为对丈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对湘西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她多次来到湘西。利用节假日,她与家人、朋友走玩了湘西的奇山异水、古城新镇、土乡苗寨,感受了湘西淳朴的土家族、苗族风情。所到之处,无不使她心潮澎湃,流连忘返,乐在其中,悟在其中,使她对湘西从陌生、从好奇,到熟悉、到热爱,于是文思就如湘西大山中的泉水一样汩汩流淌,一篇篇发自内心、饱含深情的美文就这么诞生了。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女性的视角、平实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湘西明珠州府吉首,人文山水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朴而美丽的里耶、王村、茶峒、浦市等湘西四大名镇,800年土司故都老司城,以及德夯、小溪、红石林、坐龙峡、高望界、天峤山、太平山、八面山、大龙洞等风景名胜。阅读这些游记,读者仿佛如临其境,可以深切感受到湘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这对于增进人们对湘西的了解,加强对外的宣传,有着积极的意义。  透过这本书,我们无不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湘西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湘西的山山水水的无比热爱,对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在湘西,它的俊山秀水、民族风情展现在我眼前……它的人杰地灵、小城魅力感染我热爱这片土地。”(《湘西漫游》前言)“帮学送书圆留学梦,我乐此不疲做民间小事。询医买药到省城购房,我牵线搭桥奔波忙。我愿化作一滴露珠,融入湘西这片热土。我愿化为一缕阳光,洒进各族群众的心坎里。我愿把自己的激情与知识,毫不保留地奉献在这里。”(《友好使者》)“丈夫从湘西回到长沙过春节,特意上街买了一大红大红的中国结挂在家中……丈夫说:我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国结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儿子说:我在北京,爸爸在湘西,妈妈在长沙,中国结将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家中挂起中国结》)“感恩我周围予我爱的人。他们中有我的老师、长者和朋友,朋友中包括了我在湘西认识的少数民族友人。虽然他们只陪伴我生命的某一段历程,但这段历程的精彩。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感恩》)诸如此类的文字,连绵不断地从作者笔端涌流出来。这些文字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湘西山水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作者对丈夫、儿子、母亲等亲人的情感,是那么丰富,那么细腻,那么真切,那么有血有肉。在《离别》、《思念》、《丈夫流下让我感动的眼泪》、《为爱活着》、《母爱无疆》、《我和儿子谈幸福》、《牵手》、《感恩》、《探亲》等篇什中,作者写得那么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特别是她对丈夫的爱,对丈夫工作的支持,使我们看到了一名知识女性的有情有理,看到了一位妻子温柔体贴与坚强豁达的品格。丈夫由于工作需要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去,离开了丈夫的呵护,她虽依依不舍,但没有怨言,甘愿独守家园。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她怕影响丈夫的工作而独自承受,学会用听韩红的歌来减轻痛苦。在自己寂寞的时候,她学会了用写作、用思念、用散步来排解孤独。看到这些文字,我心中不由而生感动。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湘西目前仍是欠发达地区,为了支援湘西的发展,大量外地干部、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成为地地道道的“湘西人”。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繁华的大都市,无私地贡献着他们的聪明和才智。他们之所以能安心在湘西工作,是因为有像黄敬女士这样的“湘西媳妇”的理解和支持。

内容概要

  透过《湘西行,民族情》,我们无不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湘西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湘西的山山水水的无比热爱,对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在湘西,它的俊山秀水、民族风情展现在我眼前……它的人杰地灵、小城魅力感染我热爱这片土地。”(《湘西漫游》前言)“帮学送书圆留学梦,我乐此不疲做民间小事。询医买药到省城购房,我牵线搭桥奔波忙。我愿化作一滴露珠,融入湘西这片热土。我愿化为一缕阳光.洒进各族群众的心坎里。我愿把自己的激情与知识,毫不保留地奉献在这里。”(《友好使者》)“丈夫从湘西回到长沙过春节,特意上街买了一大红大红的中国结挂在家中……丈夫说:我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国结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儿子说:我在北京,爸爸在湘西,妈妈在长沙,中国结将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家中挂起中国结》)“感恩我周围予我爱的人。他们中有我的老师、长者和朋友,朋友中包括了我在湘西认识的少数民族友人。虽然他们只陪伴我生命的某一段历程,但这段历程的精彩。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感恩》)诸如此类的文字,连绵不断地从作者笔端涌流出来。这些文字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湘西山水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书籍目录

随心所欲写自己的文章(始话)\1第一部分 湘西漫游\3它和她(引子)\5一湘西明珠吉首市\6世纪广场是吉首一张城市名片\9乾州古城是吉首一种历史陈设\12德夯景区是吉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16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是吉首一座艺术圣殿\20吉首也有一个美丽的太阳岛\22二湘西四大名镇古朴而美丽\24里耶是秦简唤醒的古城\24悠然秀美的芙蓉镇\28边城就是茶峒\32匆匆走过浦市镇\34三湘西山水神秘而秀美\37凤凰印象\37红色石林,天下奇观\45走过坐龙峡\47高望界上观日出\49天峤山上“一览众山小”\50泸溪椪柑节是激情盛典\53“龙凤”酉水清悠悠\55响水洞听瀑\57太平山雄奇而神圣\60小溪山水美如画\63壮观的大龙洞瀑布\65湘西屋脊八面山\67老司城游记\70第二部分 湘西情怀\71他和她(引子)\73一抒文兴怀\75离别\75孤单去湘西\76阳光·温暖\77春天\79早春二月桃花红\80潇洒的松叶\82春情春意吉首雨\84爱湘西\86病中我听韩红的歌\87思念\89懂得孤独\90丈夫流下让我感动的眼泪\91心静散步\93家中挂起中国结\94母爱无疆\96昨天,明天、今天\98我告诉儿子:要学会接受\99我和儿子谈幸福\101写给对我说忙的人\103人生遇好人\105感恩\108牵手\110二吟诗感怀\115湘西恋\115探亲\116友好使者\118珍惜\121苗妹\122春色满园州院美\124如歌如诗的孤独\125散步\127登健身坡\128吉大辉煌迎校庆\1129美食在湘西\130家\1312008中秋节\1342009端午节\1135猕猴桃汁\136为爱活着\138爱\140梦见湘西的他\142歌唱\144感动\145感动伴我湘西行(末语)\146

章节摘录

  乾州古城位于湘西吉首城区南侧,旧时有乾州而无吉首,所以乾州的历史就是吉首的历史。乾州古城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乾州就已经成为楚西南的边陲军事重地。历经多个朝代,立镇设县建厅,辖地1000多平方公里。直至1953年改名吉首市后,乾州古城属吉首管辖。  春暖花开的休息日。我和丈夫走进乾州古城,仿佛置身于历史暮色中。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古城中央是新建的历史文化街区,城东临婀娜多姿的万溶江,城西南是具有“典型江南民居”之美誉的胡家塘,城西靠吉首市交通咽喉人民南路。城北是有300多年历史的学府圣地文庙。整个古城吸纳了众多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吉首旅游的一道风景,是了解神秘湘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们穿过累石而成有近500年历史的古城墙.步人最近新建的独具苗族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看到的是青砖青瓦、木门木窗、广场戏台等本地所特有的仿古建筑群。房屋布局合理,高低相间,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小街从西至东一直延伸到万溶江边,靠江而建的阁楼独具风味。文化街与整个古城相通相连,形成和谐统一的美景。  我们参观了始建于(清)1733年的乾州文庙,总占地5300多平方米,庙宇建筑古朴典雅,气宇轩昂。它融入了古建筑的神韵和历史人文的精髓,是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的前沿,是传播孔子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圣地。悠久的文庙精神,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发扬光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湘西行,民族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