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

徐福利,孙秀斌,马丽枝 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福利,孙秀斌,马丽枝 编  

页数:

256  

前言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材的编写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教师的核心环节。当前,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么,如何构建教师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如何编写教师教育新的教材,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根据我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此次编写的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的指导思想如下。  一、以新课程为导向,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必须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这种对接,既是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自身改革,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动适应。  本套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注重在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专业素养上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第一,把新课程倡导的各种新理念特别是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等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理论导向,从而帮助师范生确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第二,把新课程改革涉及的新的内容,如课程结构的调整等纳入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之中;第三,把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内容,既为师范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又为师范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教材新体系  为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以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积累发掘课程资源,以及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对规范和促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我们构建的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不含见习和实习课程以及学科类的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四门课程。  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内容多是老套陈旧的东西,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其现实意义不大。本套教材编写则十分注重从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筛选适合“公共课”性质与要求的内容和观点,十分注重反映新课程精神并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这使得本套教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时代特色。  第二,基础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大多只是专业课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的简单移植、翻版或综合,很少考虑到“公共课”的性质和特点,致使课程内容大而全、杂而乱。

内容概要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编写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系统阐释了口语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心理疏导技能等教师职业技能。本教程共十二章,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各项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要领等作了详细透彻的阐述,建构适合现代教师的技能结构,突出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终身性和实践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师口语技能训练第一节 教学口语训练第二节 教育口语训练第二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第一节 导课技能训练第二节 讲授技能训练第三节 提问技能训练第四节 板书技能训练第五节 结束技能训练第四章 教师研课技能训练第一节 说课技能第二节 听课技能第三节 评课技能第五章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训练第一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概述第二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第三节 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训练第六章 教师教育科研技能训练第一节 教师教育科研技能概述第二节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教研论文的撰写第七章 学习方法指导技能第一节 学习方法指导概述第二节 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第三节 学习方法不当的剖析第四节 课业学习方法指导训练第八章 教育机智训练第一节 教育机智概述第二节 运用教育机智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节 教育机智训练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第一节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第二节 了解和评价学生的技能第三节 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第四节 问题生的诊疗第十章 教师反思技能训练第一节 教师反思技能概述第二节 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第三节 教育反思技能训练第十一章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第一节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概述第二节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交往能力第三节 教师礼仪规范技能训练第四节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第十二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提问语  提问语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提问的作用,提出了“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观点。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问语从古到今,无论中外,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提问语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判断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教师运用这种方法时要精心设计,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2)论证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论证型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两者常配合使用;  (3)说明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常与判断型配合使用;  (4)想象型。这类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象,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四)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一堂课、一章或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概括,使学生能够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条理化,把握教学重点,简化储存信息,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成功的结束语应如“清音有余”的钟声,绕梁不绝,久久回荡,注入心灵,渗透肺腑;结束语如果设计不周、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整体教学失败。结束语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归纳式。在完成讲授任务后,可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复述或师生讨论等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系统理解和记忆;  (2)练习式。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  (3)探讨式。在总结常规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堂之外,指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或事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五)应变语  课堂教学不是静止的,受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对于突然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变化,比如学生诘难、教学失误、外部冲击等,如果教师处置不当,不仅折射出教师应变能力不够,也会对教育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优秀的教师会恰当运用应变语,处变不惊,真正驾驭课堂教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