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交礼仪概论学习指导

黄辛隐 编 黄辛隐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08出版)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黄辛隐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

黄辛隐 编  

页数:

118  

内容概要

《学习指导》在章节内容的编排、相关资料的使用中,尽量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信息和内容,体现全球化背景下礼仪的新需求、新观念;第二,文化性。《学习指导》很关注礼仪与文化的渗透和链接,力图开掘礼仪中的内在的文化元素,以揭示礼仪背后的文化渊源或根基;第三,实践性。《学习指导》突出了礼仪的操作和运用,从内容安排到课后的练习以及教学要求上都鲜明地凸显了可操作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社交礼仪概论》教学大纲第二部分 《社交礼仪概论》考核说明第三部分 各章学习指导 导论 第一章 个人礼仪 第二章 公共场合礼仪 第三章 交往通联礼仪 第四章 居家礼仪 第五章 求职礼仪 第六章 工作场合礼仪 第七章 习俗礼仪 第八章 涉外礼仪 第四部分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试卷(1)模拟试卷(2)模拟试卷(3)模拟试卷(4)

章节摘录

三、着装的基本要求1.男子。西装是世界公认的男子正规服装,几乎在所有的正式场合均可以穿着。2.女子。女子在正式场合的着装可分为职业服装与社交服装。3.服饰运用的礼仪要求与技巧(1)男士的服饰:鞋袜、围巾、笔;(2)女士的服饰:鞋袜、围巾、帽子、腰带、首饰的佩戴。第二章公共场合礼仪一、公共场合礼仪1.公共场合礼仪:它是指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2.社会公德:又叫社会公共道德或公德,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根据客观需要形成的,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调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相互关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它以种种秩序、规则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场合的良好秩序。二、行路时应注意的礼仪1.仪表整洁。这主要包括:着装得体,头发和容貌的整洁。着装得体,是指在行路时应保持服装的整齐、大方和干净。2.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要注意看红绿灯的提示和交警的指示。不要乱闯红灯、翻越隔离栏或是在马路上随意穿行。3.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4.不毁坏公物。如不攀折树枝,不践踏草坪,不采摘花卉,不蹬踏雕塑,不在墙壁上信手乱涂。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自觉做到的行为规范。5.注意谦让。首先,要及时地给各种车辆和其他行人让路。不要走在路中间,给其他的车辆和行人造成不便。其二,几个人一起走路时,不要并排行走以免占据有限的路面而给他人行路带来不便。其三,在人多的地方,不能横冲直撞。如果碰了别人、踩了别人的脚,应该诚恳道歉。其四,行走的时候,应该请受尊重的人走在马路的里侧。其五,女士穿高跟鞋,走在太平的路段或阶梯的时候,应步履平缓稳重。6.礼貌待人。路上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如暴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应主动热情相帮。比如,有人向你问路,要耐心指点。再如,遇到老弱病残,或者是盲人、孩子有困难时,应主动上前关心和帮助,有可能则要上前搀扶,或为之带路。三、上课时应遵守的礼仪首先,上课时,学生要提前进教室,在教师到来之前,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这包括把黑板擦干净,课桌排整齐,以及准备好该课的相关用品。如果迟到,应先敲门,得到教师的允许方可进教室,并表示歉意。如果上课中途有急事必须离开,先要与老师轻声打个招呼,或是以动作向教师表示离开的要求,然后才能离开。离开教室时要走后门,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出去后将门轻轻关上,以免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


编辑推荐

《学习指导》是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交礼仪概论学习指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