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智慧型股票投资人

班杰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寰宇出版
出版时间:

1996-12  

出版社:

寰宇出版  

作者:

班杰明·葛拉漢 (Benjamin Graham)  

译者:

俞濟群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直被投資界譽為有史以來為股票投資人所撰寫的經典之作,在這本經典中,作者Benjamin Graham提出了穩健而安全的投資原則,長久以來受到股市投資人所認同,並且為保守型及進取型投資法則勾勒出明確的方針。「美國最傑出的投資人」華倫‧包菲特(Warren Buffet)投資股市能夠獲得的卓越傲人的績效,也是來自於本書靈感,他並且盛讚本書為「截至目前最佳的投資範本」。
「Graham是本世紀在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上,最重要的思想家。」
—John Train
「……如果缺乏正確的投資哲學,你將嚴重套牢。……有錢從事投資的人,應該要了解本書所敘述的投資方法。」
—Walter Schloss, Barron's

作者简介

Benjamin Graham
生長於紐約市,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被尊稱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其後的 John Neff, John Bolge, Warren Buffett and Mario Gabelli 都受其理論影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智慧型股票投资人 PDF格式下载



  作者的名声:
  历经时间考验的价值投资先驱。
  厚度和价格:
  拿起这一起书,厚厚的一大本。里面的信息量还真不少,无怪乎费用还这么高。
  书的用处:
  这本书都是在电子书试读之后,我才决定买下纸质书来重复思考。首先是觉得难懂,但是作者说的是正确的东西。另外也是因为有靠谱的朋友推荐。
  对于我来说,如果投资之前便开始学习,那么我就可以节省在一无所知情况下开始投资需要交的学费。可惜的是没有如果。真实情况是少量学费也交出去了,幸运的是我没有拿全部存款来冒险。
  给我的启发:
  1. 投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不少实践者留下的经验和方法可供你学习。
  2. 一贯地执行原则。拒绝投机的冲动。至少将投机的资金与全部投资资金的比例控制在1/10之内。
  3.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要抱有“这一次会有所不同"这样侥幸的想法。


  内容:★ ★ ★ ★ ★
  翻译:★ ★ ★ ★ ★
  排版:★ ★ ★ ★ ★
  装订:★ ★ ★ ★ ★
  
   沃伦巴菲特大名鼎鼎,雄踞全球首富多年,而他一生主要的投资思想——价值投资——则来源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在世时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他宝贵的思想财富,其后50年来有多少人受其恩泽,已不能穷尽。
  
   这本书内容详实,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文采斐然,通俗而又不失专业性,是一本面向所有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论普及教材,每一位希望能够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的投资者,都可以选择虔诚的通读此书(当然,那些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总是能够战胜市场、运气女神无比眷顾或者期望通过投机赚快钱的人不在此列)
  
   全球首富巴菲特评价此书:“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
  
   《财富》杂志:“假如你一生只读一本关于投资的论著,无疑就是这本《聪明的投资者》。”
  
   这本书在证券投资界圣经级的地位无需赘述,其内容我也不再啰嗦了。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这几年的股票投资生涯。
  
   2005年,在深圳某著名上市汽车公司工作的我,偶然读到了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PDF版,立刻对证券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一想到世界上还有赚钱这么容易和迅速的行当,我就激动不已。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自己跑到招商银行开了一个国泰君安证券账户(彼时银证不分家,银行客户经理大多可以代客开户),随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股海沉浮生涯。
  
   进入股票市场后,看着每日上下波动的股票K线图和分时走势图,什么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是谁都不晓得了,证券分析和投资理论也全然抛到了脑后。在满屏幕红红绿绿的股票中,看到哪只股票名字漂亮、耳熟能详,大概瞄一眼当天那牛气哄哄的向上实时行情,就立刻鸡冻的下单买入几千元!前后过程不到5分钟!就这样,在06年到07年间,手里前前后后持有过陆家嘴、世茂股份、万科、中国联通、中国国航、宝钢股份、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宇通客车、申能股份...期间甚至耐不住ST股疯狂的走势,持有过两只ST股进行投机。我俨然已经是一个职业操盘手了.股票在我手里每天进进出出,有时候日进百元,我会恍然觉得我可以辞职去做个职业股民了..
  
   中国证券市场真是“人傻、钱多、速来”,在群体性亢奋中,市场估值不断上移,上证指数不断上涨,突破了3000点、4000点、5000点,有专家看高到7000点,更有甚者看高10000点。走在大街上,人人都在谈论股票,擦鞋匠边擦鞋边给你推荐股票,没有人会认为股票会跌,似乎市场永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上涨。股市财富效应是如此的强大,以致连一向严谨稳健的父亲都投入大量资金持有股票基金。那几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地新建大桥道路四通八达,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户基本都购置了小车,户户安装了电脑、通上了互联网..我个人财富也随着大盘一路向上..达到了一个我至今都诧异的六位数。
  
   然而,上帝要让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狂热的股票市场吹起的巨大泡沫终究是要破灭,市场中每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等待着最后的倒霉蛋出现。而我,不幸成为其中一个。
  
   2007年5月30日凌晨,一条震撼中国的特大重磅新闻,令人吃惊地出现在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上。这条新闻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这条新闻来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几天,市场还多次听到财政部信誓旦旦的“辟谣”:财政部近期无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计划!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对中国股市极具杀伤力的爆炸性新闻,不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中,连当天出版的《中国证券报》,以及隶属证监会的三大证券报,都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而是播出在当天午夜零点的央视2套的《经济新闻联播》。
  
   这就是著名的财政部“半夜鸡叫”事件,消息次日传至市场,舆论哗然、市场和投资者心理大受打击。
  
   股指从5月29日的最高点4335点,一路下滑至最低点3858点,一日接连击穿五个整数关,跌幅高达477点。收市时股市仍大跌283点,900多支个股跌停,创下了2007年中国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过了震动全球的中国股市的“2.27惨案”。B股跌幅更深。沪深B股双双大幅下挫,跌幅居然超过了9%。个股大面积跌停。 
  
   而可怜的小散户我,手里正重仓持有一只投机股“汕电力A”,从5月30日开始,一连5个跌停,我的资金损失极其惨重,不仅所有的盈利灰飞烟灭,甚至还亏损了部分本钱。第六日,在汕电力A打开跌停板的一个空档,我仓皇出逃...清空了所有的持股.. 踉踉跄跄,满眼含泪,携带着剩余的本金,头也不回的逃离A股市场...
  
   市场给了我沉重一击,我上了一堂极其昂贵的投资课。
  
   之后,汕电力在我卖出没多久,就开始随着大盘反弹,在2007年10月最高点时,基本已经回到了5月29日的水平,可惜,我已经抛弃了它.犹如惊弓之鸟一般..躲在远远的角落..看它最后的疯狂..
  
   这么多年过去了,期间生活经历了很多坎坷,碾转了中国很多城市,也如愿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学位,但却长时间没有触碰股票市场了...它给我的印象就是:绞肉机!
  
   然而,人总是健忘的!
  
   2013年5月,带着金融硕士光坏的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以及多年前股市疯狂又美好记忆勾起了我的贪恋,我再次有恃无恐的重仓杀入了A股市场。
  
   这一次,看起来我好像比07年有了几分理智,经过半小时的简单分析和“相亲”,我看上了地产大佬——保利地产(600048)和金融街、华侨城A,相继重仓持有,随后一个月又陆续10元成本建仓了宁波银行、及9元成本建仓三一重工...
  
   我所有的逻辑很简单:相比2007年6000点,现在的上证指数才2400点,真是大大低于那时疯狂的点位,以前可望不可及的高价股三一重工现在才9元钱了!天哪,真是太便宜了!我于是乎,屁颠屁颠的几乎闭着眼睛重仓了这么几只宝贝股票!
  
   鲁莽、盲目、无知和愚昧的投资决策的结果就是:建仓没多久,大盘就一直持续不断的下行,到2014年2月,上证指数收盘于2100点,下跌300点,跌幅达12.5%,而我的股票下跌更为惨烈:保利地产收于7.5元,下跌37%;三一重工收于5.9元,下跌38%; 宁波银行 收于10元,跌幅达14%.... 其他股票无一盈利。可以说,在大盘走势不断下行的过程中,我想徒手接住正在下落的刀子!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07年“5.30”事件数年之后,我依旧在缴学费!!!
  
   我自欺欺人的对自己说:没关系,我是长期价值投资者!其实我根本就不了解所投资的公司,甚至在商场买件百十来元的衣服花的时间都比花几千元买只股票的时间长!买股票犹如买白菜那么随意,能不亏损吗?!我的投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和幼稚啊!
  
   2014年1月,我开始潜心学习投资大师们的投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认真的拜读巴菲特极其推荐的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在没有对一只股票有直观的认识之前,我不再在A股市场上轻举妄动,既不卖出,也不买入。我开始认真的研究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分析股票的所有基本面,不再每日关注市场价格,不再为股票的大幅下跌惶惶不可终日,也不再为股票的大幅上涨欣喜若狂,更不会疯狂的去追目前大热的互联网金融、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概念股。
  
  
   不期望能够凤凰盘捏浴火重生,但是我开始慢慢的找到了感觉和理性,短期虽然无法战胜市场,但是我有知耻而后勇的求知欲、坚韧的毅力和决心,相信长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这本书最深的几点心得:
  
  1、投资并没有那么艰难,却也没那么容易。
  2、投资最大的风险是:自己。
  3、安全边际很重要!致力于寻找价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
  4、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当你愿意花这样的价格买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时,你才可以买入这家公司股票!
  5、分散风险对于非专业投资者很重要!防止“黑天鹅事件”。
  6、基于公司过往业绩分析公司价值,不为不确定的未来预期支付过高的价格!
  7、市场总是错的,要坚持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和很艰难)
  8、适时调整自己的股票组合,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卖出价格被高估的股票。
  9、中间的道路是最安全的(不投机垃圾股,也不投资极受追捧的股票,而只选择财务和盈利能力稳健的中间股)
  10、不要花太多时间致力于预测!
  11、不要迷恋每股利润(它有时并不可靠)!
  12、独立思考!拒绝市场先生的过度热情或过度冷漠!
  
   对于这本《聪明的投资者》,我只想说一个字:超赞!


  这是基于1971年以前的美国股市的投资宝典。如果说在金融上我们在玩老米玩剩下的,那老米的经典岂能不研究的道理。但以显著的安全性标准寻求价值与价格差异的证券方法过时了吗?这可能是对这本近五十年前的投资著作最大质疑。也是本着对巴神的敬仰而自己去翻开巴神老师的书本探寻答案。
  
  不过这本书重点在于投资的原则和态度。偏重于价值观的灌输而非程式化的方案。虽然对金融不算了解,但我相信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是不会改变的,那些花哨的技巧只是表相而已。如果真的是为了投资,那就应该执著在投资的本身。因此看到书中的观点也决定比较亲切,“建立自己,坚持自己的投资法则。提出些建议,理性的操作投资,非投机。防止受影响,防止从众行为。”“不追涨不追跌,注重历史数据,关注长期投资回报。”
  
  不过这个观念看上去的确有些保守,债券和普通股一直保持黄金比例75%~25%。不会关心何时去买股票,不会关心短期的得失,更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这是“在理性的市场做长期投资”,因为“最有条不紊的投资就是最明智的投资”。就算“股市下跌已不能称之为风险,因为你已经预见到或者有了相应投资对策。”至少从这点出发,保守至少不会过时。
  
  
  于是想到了中国的股市,虽然没有入市很深,但作为老百姓多多少少都会被新闻见闻听闻所感染,至少会建立一个对股市的印象。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书中是在说玩股票,那中国股民只是在玩钞票。至少从三个方面能看出来。
  一、很多人没有固定的投资方法,很多时候都在炒消息。“投资建议来源于多种渠道说明在投资者心目中,目前还没有一个逻辑化的或系统化的方法。”
  二、很多人都在用强大的数据分析试图给投机裹上投资的外衣。但“在股市上,越使用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所得出的结论就越是不确定、越是具有投机性。”其实投资并不那么神秘,就是一个价格和价值差。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财报有几份是如实的?这个问题估计没人敢回答。其实这不能全怪上市公司本身。“舞弊行为大多是公众自身的粗心和贪婪所导致的结果。”
  “积极投资者在这个大型的热闹场面中,应该能够同时寻找到快乐和利润。”而中国股民则得到的是什么?投机是个掷硬币的过程,谁都不能保证一直是正明,不会得到永远的快乐和长期利润。
  
  最后参照书中的结语,以此四点时刻警示自己的投资行为:
  一、“不要试图通过证券来获得“商业利润”(超过正常利息和股息收益的回报),除非你足够了解证券的价值,正如你在准备生产和经营时了解相关商品的价值一样。”
  二、“不要让其他任何人来管理你的业务,除非你能够足够细致的监控并理解他的行为;或者是,你在内心中有很强的理由相信他的品格和能力。”
  三、“如果没有可靠的计算表明某项业务(产品的制造或交易)获得合理利润的机会较大就不要涉足这项业务。”
  四、“如果你根据事实得出了结论,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可靠的,那么就照此行事,即使其他人会迟疑会反对。”
  
  2014-2-10


  这本书重在战略而非战术 - 基础价值=价格
  防御性投资者的几个基本的考量范围是一些好的提示。
  1)相当的规模;
  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
  3)至少过去20年内连续支付股息;
  4)过去10年内没有负的利润;
  5)10年内每股利润至少增长1/3;
  6)股价不高于净资产价值的1.5倍;
  7)过去3年内的平均市盈率不超过15倍。


  本年度看过的最棒的,最有价值的书籍。1972年的东西,在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如果是想了解最基础的金融知识,这本书是必读啊,一遍不够,有空,有经历以后再看,又是一种滋味。
  
  本年度看过的最棒的,最有价值的书籍。1972年的东西,在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如果是想了解最基础的金融知识,这本书是必读啊,一遍不够,有空,有经历以后再看,又是一种滋味。


  P.2 关于道氏理论的简要分析
   http://viking.som.yale.edu/will/dow/dowpage.html
  
  P.10 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拯救华尔街》罗杰 洛温斯坦
  
   《南海泡沫》John Carswell
  
  P.12 “未来世界的赢家”
   http://www.thestreet.com/story/891820/1/the-winners-of-the-new- world.html
  
  P.16 关于保证金账户
   http://www.sec.gov/investor/pubs/margin.htm
  
  P.25 《罗斯柴尔德家族》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
  
  P.31 "Anomalies and Market Efficiency" G. William Schwert
   http://schwert.ssb.rochester.edu/papers.htm
  
  P.32 http://www.plexusgroup.com/
  
  P.33 《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James P. O'Shaughnessy
  
  P.34 "Fool Menu" http://www.investorhome.com/fool.htm
  
  P.41 《Morgan:American Financier》 Jean Strouse
  
  P.48 关于REITs http://www.reit.com/Default.aspx
  
  P.48 富达不动产投资基金 https://investor.vanguard.com/
  
  P.49 关于提到的相关基金 https://www.fidelity.com/
  
  P.63 https://www.time.com New Cause for Caution on Stocks
  
  P.80 http://www.wjh.harvard.edu/
  


  1.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者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
  2.无论如何,永远不要使投入“赌资“账户的资产超过10%。
  3.任何投资的价值都是而且必定永远是依存于你的买入价格。
  4.股票市场的走势依赖于以下三个要素:实际的增长(公司利润和股息的增加),通货膨胀的增长(物价的总体上涨),投机活动的增长或下降
  
  5.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投资于股票的资金,决不能少于其资金总额的25%,且不得高于75%,与此相应,其债券投资的比例则应在75%-25%之间。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投资者在市场日益走高直至危险的程度时,仍不断加大自己的股票投资。
  6.就普通投资者而言,规避(安全性低)高收益债券不失为明智之策。
  7.建议长期债务的投资者宁肯利率低一点,也要确保其购买的债券是不可在短期内赎回的,其赎回期应在债券发行20-25年以后。
  8.不可转换的优先股:只有因暂时的危机致使优先股的价格跌至不合理的价位,才可买入这种证券(此事也仅适合进取型投资者,而非保守投资者)。
  9.积极的方式是劳心劳力的,而防御型的方式则要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0.一旦确定了资产配置的最终比例,就不要轻易改动,除非你的生活状态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用约束取代猜想,正是雷厄姆投资法的精髓。
  
  11.防御型普通股的投资规则:
  1)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持股数应限制在至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
  2)挑选的每一家公司应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稳健的
  财务稳健:对于一家工业企业,其普通股的账面价值必须不低于其总资本(含全部的银行债务)的一半,对铁路或公用事业,界限为不低于30%
  3)每家公司都应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十年)
  4)投资者应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其市盈率应控制在25倍以内,如果是过去12个月的利润,则应控制在20倍以内
  奉劝初学者:不要把自己的经理和金钱浪费在战胜市场上,应对证券的价值加以研究,并以尽可能小的资金,来对自己的在价格和价值方面的判断进行尝试性的检验。能够在牛市期间抵御新股发行商的花言巧语,是成为一个聪明投资者的基本条件。
  
  12.推荐三个可用于积极投资的领域:
  1)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
  2)购买廉价债券:理想状态为一家著名大公司的股价,既大大低于其过去的平均价,又大大低于其过去平均的市盈率
  3)一些特殊情况
  
  13.时候看到的利润和实际得到的利润是不同的。
  14.价格低估有两个重要因素:
  1)当期令人失望的结果
  2)长期被忽视或不受欢迎
  3)有可能是市场没有了解公司的实际利润状况
  如果其股票价格太高的话,一家优秀的企业并不是一个非常棒的投资对家。
  
  15.两个标准可用来寻找廉价普通股:
  1)采用评估法(PE估值法等)
  2)私人所有者从企业中获得的价值,更关注资产的可实现价值
  最容易识别的一类廉价证券:售价比公司(扣除所有优先债务后)的净营运资本本身还要低。
  二类企业廉价证券的情况:指没有在重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
  
  16.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既罕见又复杂的。
  17.正是对人性的考虑(而非处于对财务损益的考虑),我们才主张在投资者的证券组合中采用某种机械的方法,调整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比重,好处在于:它使得投资者有事可做,还可从下列想法中获得满足感:自己的业务操作与普通大众的正好相反。
  18.公司做的越成功,其股价的波动可能会越大,这实际意味着,从根本上讲,普通股的质量越好,其投机的可能性越大。
  19.股票的稳健投资并不仅仅在于购买价格接近于其资产价值。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必须要求:合理的市盈率,足够强有力的财务地位,以及今后几年内的利润至少不会下降
  
  20.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含义:即它们使得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跌时做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同事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上涨时做出理智的抛售决策。在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投资者最好忘记股市的存在,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股息回报和企业的经营结果。
  21.投资活动并非要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而是要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好自己,最终,重要的不在于你比他人提前到达终点,而在于确保自己到达终点。
  22.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没有掌握,那么你掌握的更好。
  23.影响资本化率的因素:
  1)总体的长期前景
  2)管理
  3)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
  4)股息记录
  5)当期股息收益率
  
  24.成长股的估价公式:
  价值=当期(正常)利润*(8.5+两倍的预期年增长率)
  增长率这一数据应是随后7-10年的预期增长率
  如下忠告:如果我们希望高成长股的增长率实际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预期增长率的估价必须相对保守。
  
  25.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1)适当的企业规模:完全避免市值总额不到20亿美元的
  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流动资产不小于2倍流动负债,同时长期负债不大于流动资产净额(即营运资本)。就公用事业而言,负债不该超过股权(账面值)的2倍。
  3)利润的稳定性:十年内均有利润
  4)股息记录:至少有20年连续支付股息的记录
  5)利润增长:十年内,每股利润的增长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期初和期末用3年平均数)
  6)适度的P/E:当期股价不应高于过去三年平均利润的15倍
  7)适度的股价资产比:当期股价比不该超过最后报告的资产账面值的1.5被,而P/E小于15时,资产乘数可相应更高一些。
  建议:市盈率与价格账面值之比(PE与PB)的乘积不应超过22.5
  
  待续


   书本身是经典,以前看过其他的版本,跟这版比较后,深深的觉得这本书的翻译,也许专业知识不够。把安全边际专有名词翻译成了安全性。
   但是至少翻译很用心,不是生硬的吧英语翻译成了蹩脚的汉语,而是真正的融会贯通后,给你翻译成了真正中国人说的普通话。
   自己感觉这版是读的最顺溜的一版。
   如果你要买聪明的投资者建议买这个版本。浅显易懂顺溜~~。
   其实我也一直在想,翻译其实是个很需要文笔的行业,就是因为什么人都可以当翻译,所以才会有明明浅显易懂的一本书,能给你翻译成晦涩难懂的全书中国字,但没一句是真正中国话的天书。
  


   短线在格雷厄姆看来只能称之为投机者;真正的投资者分成积极型和被动型,书中分别介绍了不同的投资策略;本书指导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中,建立一套安全的投资策略,极为重要的是读者必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股市的上涨而盲目加大投资比例,也不要因为下跌而盲目卖出。
   股票和债券比例都应该控制在25%~75%;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是荒谬的,如何把握风险使之在承受范围内才是重点;在股市中投资者总是过于悲观或者过于乐观;投资的价值都是依存于你的投资价格;企业ipo是卖家市场……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投资决策是理性分析的结果
  1. 如果投机,最终你将(可能)失去钱;
  2. 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
  3. 调查,然后投资。 □逆向思维
  防御型投资者、进攻型投资者
  防御型投资者保存资本,避免严重委托失误,得到相当的收益回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通货膨胀。 □保值为主,增值为辅
  进攻型投资者利用许多经常发生的机会,借助于足够的分析,以低于公正价格或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证券。 □短期增值
  进攻型投资者
  1. 普通交易:全面参与市场活动,就像“平均指数”反应那样;
  2. 有选择的交易:选择在一年左右时间中比较一般股票在市场上表现更好的证券;
  3. 买低卖高:当价格及行情脚步乐观入市,等到两者都上升时卖出;
  4. 长线选择:选择将来比一般企业更成功的公司(成长型股)
  5. 廉价购买:购买那些经可靠方法衡量,价格大大低于他们真实价值的证券。 □投资方式
  买低卖高和其他方法有很根本的区别,它注重的是已有价值,而非期望市场的下一个运动;
  低价购入的股票,即使价格不再上涨,其收益和红利也不会让购买者失望。 □投资方法(最核心)
  适合两者投资者的投资种类:
  防御型投资者应该购买:
  1. 政府债券和(或)免税证券
  2. 各种最主要的普通股,或主要的投资基金股份
  进攻型投资者应该购买:
  1. 以上所有
  2. 成长股,但应小心
  3. 重要公司股票,其不被看好从而卖价大大低于平均收入增值率
  4. 在廉价水平上购买二级普通股、公司债券和优先股
  5. 一些特殊的可转换债券,甚至全价 □选股类型
  投资者不应购买:
  1. 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和优先股,除非他们的税后收入和高质量免税证券的收入相当;
  2. 比以平均收入增值率高得多的价格出售的热门股;
  3. 二级普通股,除非其价格特别低;
  4. 作为上一类的推论,一般情况下,不要购买普通股的新股(不包括主要证券认股权的行使) □选股类型(避免)
  反对购买公司债券和优先股,除非他们超过政府债券的利率比过去几年的更大,并且同样警告不要购买“新商标”的普通股。 □谨慎选择:
  □公司债券
  □优先股
  投资者有权选择那些足够安全而且有适当的收益的股票和证券。因此,除非新发行的证券的安全性和收入能和政府债券以及政策市场价格下的最主要公司的普通股相比,否则,投资者就不应该投资这种证券。 □新发行证券
  作为证券持有人的投资者,从获取股息或利息以及长期价值的增长获利。
  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牟取利润;投资者的主要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投机:短期利益
  □投资:长期利益
  交易收益的整整度量是前面卖出价格与新买入价格之间的差。 □也就是说,和牛熊市没有太多关系,差价是王道。
  投资成功与否应该用长期的收益或长期市场价格的增长来衡量,而非短时间内赚取的差价。
  市场波动是投资决策的向导。
  投资者感兴趣于从价格的波动变化中谋取利润。
  可通过两种途径达到此目的:时机和价格。
  所谓时机,就是要致力于预测股票市场的行动—当认为将来市场进程是上升时,买入并持有,而当进程是下降时,卖出或不买。
  所谓价格,就是致力于当报价低于合理价格时买进股票,而当上升超过该价格时卖出股票。 □市场波动注意:
  1. 时机(变化趋势)
  2. 价格(低估、高估)
  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购买机会;
  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机会;
  而其他时候,他如果忘记股票市场而把注意力放在股息收入和公司运作状况上,将会做的更好。 □价格波动
  价格低于其价值,这就是廉价的标准。
  在持续的牛市,在投机潮中很容易赚钱,但实际上“与市场作对”等原因与自己作对,因为他和他的同伴形成了市场。 □不要投机
  一个独立的参与市场运动的一般或典型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比公众更成功。
  我认为一般投资者不能一直通过预测价格的波动来赚取利润,“精明投资者”的定义是“在其他人都抛售的熊市中购入,在其他人都购入的牛市中抛出的人”。 □我的投资理念:
  1. 80%的由于还原真正价值的股票,投资低估股票,不介意长期持有;
  2. 20%用于投机,赚取短期差价;
  3. 当证券账户的价值偏离这个标准,马上进行调整,维持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投资的核心概念
  所有的投资者都认识到安全边际的概念对选择合适的债券和优先股是重要的。
  几乎所有的牛市都具有这样几个典型的特征:
  1. 历史性的高价位
  2. 高价格收益比
  3. 相对于债券收入较低的股息收入
  4. 许多投机活动
  5. 许多质量较低的普通股上市 □判断牛市
  应根据有价值标准衡量的股票价格水平吸引力的大小,相应的调整证券组合中股票和证券的比例。
  1949年-1950年,股市呈涨势时,人们使用各种方法以从股市的周期运动中谋取利润。这些方法被称之为“公式型投资计划”。
  我们几乎不知道这真正意味着什么;没人敢确定这一暴涨多大程度上是对股票的固有价格合理的再评价,及多大程度上是投机情绪的高涨,这个高涨最终必须以极端和痛苦的方法加以修正。
  我们已经不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投资者何时应完全退出股市。 □当今股市的剧烈震荡也许很长时间也难以恢复,所以,需要正确预估股票价值。
  研究个股会发现许多获利机会
  购买廉价股的前提是市场目前对它的股价是错误的,或者,至少购买者关于价值的估计比市场更准确,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判断与市场相悖。
  他们最熟悉的论据是,上升时买进股票,而下跌是卖出股票。加入投资者真的有一条基本准则,那就应与其他相反。 □上涨时买入:短期投机(能持续增长一段时间)
  □下跌时买入:长期投资(低估股票)
  理性投资者确实没有理由抱怨股市的反常,因为其反常中蕴含着机会和最终利润。
  最后我应该指出,在道琼斯的工业平均指数中,对那些被认为前景不好的股票经常估值过低。在过去30年,如果注意投资于这类不被普遍接受的普通股,就会获取惊人的高利润。
  当我们接着讨论辨别廉价证券的技术时,我将指出测试其估值过低还是过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拿其价格和其所属企业整体的价值进行比较。 □低估股价:与同行业比较
  如果通用汽车公司对投资者来说每股价值是100美元,这一定是因为这个巨型企业总的普通股所有权价值不少于294亿美元(2.94亿股×100美元);
  另一方面,对于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当其普通股的价在1938年降到36美元时,我们确信其一定被大大低估的一个原因是,这一价格意味着市场对该企业总的估值比其流动资本还要低。这是非常荒谬的。
  投资者和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
  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
  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售股票。
  投资者不应仅仅在等到市场价位跌到极低时才购入股票,因为这意味着可能要等较长的时间,从而损失大笔股息收入及大量投资机会。总的来说,投资者最好是在他有资金可以投入股市时就购入,除非市场价比他用一些公认的价值标准判断的合理价位高出很多。他如果精明的话,应从一些廉价的个股中寻找投资机会。 □购买时期
  从金融历史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通货膨胀本身使它成为股市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而是受其影响的投资者的心理倾向使其成为牛市发生的内在因素。
  在华尔街或华尔街之外,人们很少去认真计算平均指数的“价值”或“合适的售价”。他们的乐观或悲观,即他们决定买入卖出的意愿,主要基于对短期或长期特征更一般的考虑。主要问题经常是对于企业几个月内发展趋势的估计。但股市发生大的变化时,仅基于短期预测的解释就不适用了,于是重点应转向长期预测。
  合理的推断可能比不正当的推断更危险,因为它因有更多的人采取无根据的行动。
  在1964年的情况下,投资的原理应遵循以下准则(以重要性为序):
  1. 不要借贷资金来购买或持有证券;
  2. 布局要增加投入普通股的资金比例;
  3. 减少普通股股份的持有,当需要时,将其降低到占总投资组合的最多50%。尽可能地缴纳资本所得税,资金收益应投资于一等债券或作为储备金。 □投资原则
  投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获得:
  1. 具有丰富证券知识的亲戚或朋友;
  2. 当地(商业)银行家;
  3. 经纪公司或投资银行事业所;
  4. 财务服务杂志;
  5. 某个投资顾问
  关于投资咨询尚未形成具体的系统方法。 □投资信息来源
  要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
  这种债券的价格可以比相同安全性而没有可转换权的债券高出20%。
  更加关心可转换债券和有类似权利的债券,因为它产生了某些特殊的获利可能性。
  债券持有者有权在确定日期得到固定的利息和返还的本金;
  优先股所有者取得固定的股息,更重要的是,股息必须在任何普通股红利之前支付,它的本金值在任何指定的日期前不会到期(股息可能是积累的或非积累的,股票持有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选举权。)
  对于防御型投资者的组合策略,普通股的选择是最简单的。
  应遵守的四个原则:
  1. 应当有适当的但不过度的多样化,这也许意味着有最少10种和最多30中不同的证券;
  2. 所选择的每一个公司应该是最大的、最突出的、谨慎投资的;
  3. 每个公司应该具有一个长期的连续红利支付的记录(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所有证券满足了这个红利要求);
  4. 联系到过去7年的平均收益,投资者应该表明他将原以为一个证券所支付的价格的界限(建议:界限设置为平均收益的25倍,并且不多于最近12个月的20倍) □防御型投资者
  成长股:其过去每股收益的增长远高于整个普通股的收益率且人们预计今后仍会如此。(真正的成长股应该有望在10年至少将其收益翻倍,即它们的复合收益率增长超过7.1%) □成长股判断标准
  把成长股总体上作为防御型投资者的一个很不确定和有风险的媒介。 □成长股有风险
  当今天称一个公司是“大的”,你们它应该有×万元的资产或×万元的业务;
  当称一个公司是“突出的”,那么它的规模应该位于该工业群体中前1/4或1/3。 □大公司、突出公司判断标准
  中等公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业部门但不是领头的公司。
  进攻型投资者应该与防御型投资者相同的基础开始,即在高等级债券和以合理价格购买的高级等普通股之间进行资金的分配。 □债券与股票的投资组合
  在坏的市场,几乎所有的证券都经受着一段时间的严重下跌;
  另一方面,当好的条件重现时,大量的证券又重新回到他们的价位;
  当股市不利时,优先股已经几年没有支付股息了,这是真实的情况。
  结果,大量利润被那些在几年前购买这些证券的人所获得,而当时这些证券无人理睬并被低价出售。 □所以,在熊市中购入股票
  牛市接近底部非常可靠的信息是:
  小规模的归类的公司的新普通股,以稍高于许多具有市场历史的中等公司股票的价格发行。
  (应该补充的是,这种普通股融资很少是由具有最佳规模和声誉的银行来实施的。) □牛市接近底部非常可靠的信息
  对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有未来抵抗那些在牛市期间出售新普通股的证券销售商的哄诱。
  投资者们,对于所有的取票要迅速寻求市场。 □股票的价值在于流通,在于将来有人需要
  进攻型投资者的活动特征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四点:
  1. 低价购买,高价出售;
  2. 谨慎选择成长股;
  3. 廉价购买各类衍生证券;
  4. 购买特别“特别地位” □进攻型投资者
  风险性依赖于股票市场所发生的情况,公众对它产生的热情越高,与它的收益相比上涨得越快,作为一种投资对象的风险越大。
  进攻型投资的三个推荐领域
  1. 廉价的证券
  2. 特别情况的处理(如小公司被大公司兼并)
  3. 投资规则的广泛运用 □选股原则
  选择双倍价值的操作策略:
  1. 它必须经过客观的或有理性的公众分析;
  2. 它必须不同于被大多数投资者或投机者追随的策略。 □选股原则
  观察股票价值是否低估有两个主要的来源:
  1. 确切的令人失望的结果
  2. 长期被忽视、误解或受冷落 □选股原则
  投资者对防御还是进攻的策略选择主要取决于自己。在进行这种基本决策时,错乱和折中是不被允许的。
  投资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
  1. 安全检验公司债券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2. 构成普通股评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公司债券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过去一些年头中所得收益与总利息相比的倍数;
  在优秀股方面,则是收益与利息及股利之和相比的倍数。 □判断公司债券和优秀股
  对于收益范围的分析,通常应用许多其他指标,他们包括:
  1. 企业规模
  2. 股权比率:这是低级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总账面债务的比率,或与债务优先股的比率。他是一种租赁的安全性或“垫子”测量,是由于最初必须低于比例发展因素的冲击而追加投资所致的。这个因素包含了企业未来前景的市场评价;
  3. 财务价值:由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或评估出来的资产价值,以前用于债券发行中的安全和保护。经验表明在大多数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价值,而资产价值在三类企业上保持着各自测定的很大的安全性,这三类企业是:公用事业(因为主要要依靠资产投资发展)、不动产公司和投资公司。 □股权比例=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总账面债务OR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债务优先股(表示股东资本:借的钱,一般>1比较好)
  □财务价值:还有多少可支配的前
  证券的价值,通常先通过测定未来数年平均收益,再通过预测资本化比率来发现。 □证券的价值:
  1. 过去赚了多少钱(估计)
  2. 以后能有多少兑现(预计)
  但是证券分析者测定将来市场收益和适当的资本化率的方法是什么?
  他求助于三方面的资料:
  1. 过去公司的记录
  2. 已知的并一般公认的影响将来的因素
  3. 由“专家鉴定报告“所引证的有关事项
  最好的未来收益预测方式,或许是把过去的数字、细心的研究以及现在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全都置之度外。
  影响资本率的因素:
  1. 一般的长期前景
  2. 管理
  3. 财力和资本结构
  4. 股利记录
  5. 当期股利率 □什么会影响股票的价值
  在个别年头的研究报告中,从正式经营结果中分离出非正常发生的利润和亏损是重要的,这些非正常发生的项目有多种,可以举例如下:
  1. 由于固定资产出售导致的盈利或亏损
  2. 市场上证券出售导致的盈利或亏损
  3. 到期资本发生的折价或溢价
  4. 人寿保险政策的收入
  5. 退税及其利息(或相反)
  6. 诉讼成功或失败
  7. 库存资产账面价值的暂时减少
  8. 应收债款账面价值的暂时减少
  9. 持续的非经营性财产成本 □影响短期价格变化的因素举例
  公共事业公司比其他公司天生更有稳定性,也具有利于普遍增长的因素。
  最高的市盈率反映了收益持续增长率将比平均增长率更高的可能性。 □市盈率
  聪明的投资者能够成功的在次等普通股中运作,他只在廉价时买进。这意味着当他们的短期前景看好也就是普通的购买者可能对他们很感兴趣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几乎不会买进他们。 □只在廉价的时候买进
  如果没有较好的把控力,投资指数股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总体看来,完全投资于普通股的基金,在很多年里没有能获得如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平均值所显示的那样好的收益。 □指数股票
  普通股的资产价值由以下因素决定:所有的有形资产(一般根据他们的账面价值),扣除普通股之前的所有负债和债券,按未偿还股的数量评分余额。 □普通的资产价值
  普通股只是在低于公司的流动资产价值而不少于其信誉价值时,销售才好一些。
  价值=荡起(普通)收益×(8.5加上预期年增长率的2倍)
  这个增长数应该是对下一个7-10年的预测。 □普通股价值预测
  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之间实际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要限制自己向大的和领先的公司投资;
  反之,如果后者的判断力和技巧告诉他这些公司有足够吸引力,那么他可能购买它们的股票。 □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之间实际的主要区别
  防御型投资者应该将他的普通股方案局限在大的和强的公司证券中。
  评价普通股的规则,11条:
  1. 评估价值取决于对收益能力的预测,因此要选用合适的倍数,如果必要还要通过调整资产价值来决定;
  2. 收益能力一般代表对未来7年平均收益的预测;
  3. 上面的预测应该是对美元数量和利润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起点就是过去一些时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过去7-10年内的那些情况;
  4. 当把早些年的价格用到计算中时,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反映后来资本额所导致的变动;
  5. 倍数应该反映未来收益更长期的变化。倍数选12,对股票的重力预测比较恰当,“中立预测”也就是每股收益年预期增长率不超过2%;除了一场情况外,最大的倍数应是20,最小的倍数应当是8;倍数的范围应该符合一定规律,并随即被利率的变化而相反的变化;心理因素,能使较高的利润更高,使较低的利润更低。
  6. 如果有形资产价值少于收益能力价值(收益能力倍数),后者会由于反映了这种缺陷的一些恣意因素而减少。我建议的因素是:将收益能力价值超过资产价值2倍的量减少1/4(这里允许不扣除超过有形资产100%的额外部分)
  7. 如果经流动资产价值超过了收益能力价值,可以让后者增大超过最后估定价值的50%;
  8. 有些因素是不能控制的;在不考虑非常条件的情况下,可能的收益总数或每股的损失应该是能顾及到的,并且应该在评估价值时加入或从中扣除;
  9. 在资本结构有很大投机性的地方,也就是在那些企业优先股总量较大而不够均衡的地方,企业的总价值应首先被确定,如果企业只拥有普通股的话。这个价值应该以企业承认的主要债券经营价值为依据,然后在优先股和普通股之间进行分配(注意这个处理方法和机遇优先股分解权的评估之间的区别)。如果根据前面第8条中所指反常条件来说需要调整,这种调整应该对企业总价值进行而不是对每股的基价进行;
  10. 只有在评估价至少超过市场价1/3时,他们对知道当前购买才能具有明显的价值。在其他情况下,他们作为补充的事实可以用在分析和投资决定中,如果现价高出评估价较多,他们也可用在卖出的决定中;
  11.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普通股的投机性越强,符合鉴定价值的实际根据就越少,特别是成长型公司,在它们的总价孩子很可能有真正的投机性成分,对此五福作出任何可靠的计算。 □评价普通股的规则
  近年来,有3中最高等级的普通股不能采用最大成熟,但在B+(中间级)中大约有12种股票的价格在所需的价格范围内;
  大部分情况证明了从购买日期起的两年或不足两年时间内,卖出且获得25%的收益是可能的;
  由于投资者通常能用其他符合自己购买标准的股票取代已卖掉的,因此,买高瑞克先生建议投资者采用这个方法作为他的卖出原则。
  考虑到公司十分坚挺的地位和成功经营的长远历史,其股票显然股价过低,尤其与伦敦市场英国股票更自由的股价形成了鲜明对照。
  投资者必须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要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股价稳定性
  每股年收益的稳定性是特比恩引人注目的,在一定的环境下,价格变动的范围值得仔细考虑。
  在价位合适时购进或在有利可图时购进,与其说是投资者精明,不如说有合适和合理的时机,而这两种决策的选择应有投资者本人来决定。
  □波动表格
  购买哪种收益已经很高,短期前景差,价格低于几年前价格的股票是不明智的,而购买中性市场上的那些相对被忽视,价格比其实际价值低得多股票则是明智的选择。
  一个成长股的确定,不仅是因为其有一个特别好的历史,而且要求这种情况将继续下去。
  防御型投资者应该将他的普通股方案局限在大的和强的公司证券中。
  在无法蒙蔽资产所有人的情况下,表明管理不成功或无效率的信号有三种:
  1. 在经济繁荣时期,连续几年内对股东投资没有满意的回报;
  2. 销售的边际利润未达到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
  3. 每股收益的增长未能达到整个工业的平均增长。 □管理水平低下的标准
  那些低于平均水平的就是那些股东们可认定管理地下的企业。
  投资者的主要损失来自在有利的商业条件下购买劣质股。
  充分低的价格可以将劣质证券转变成为很好的投资机会,假设购买者得到了情报,有经验且从事适当的多样化投资的话。
  商业原理:
  1. 知道你正在做什么—知道你的商业;
  2. 不要让任何其他的人经营你的业务,除非你能够理解和非常谨慎的控制他的行动,或者你能一场坚定得无保留的相信他的忠诚和能力;
  3. 不要着手操作,即制造或交易一种物品,除非可靠的计算表明其很有可能产生相当好的收益;
  4. 利用你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如果你已经从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你知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按照它运行,即使其他人可能怀疑或有不同意见。
  取得一般的投资结果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容易,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则很难。 □在证券市场赚钱很容易,一直赚钱和赚很多钱比较难。


  按格雷厄姆投资者定义,今天股票市场上的99.99%的人都不是投资者。
  
  格雷厄姆所谓的聪明的投资者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根据股票和债卷的平均收益率,投资股票和债卷,以处置他们的养老金。
  
  格雷厄姆这本书的中心论点就是,你想获得每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很容易,但是想超出很难,那些技术分析或者投资成长股都不可取。
  
  问题来了,于是这本书有什么意义?按格雷厄姆的逻辑,购买成分股的指数基金是唯一有理由做的。再投机一点——他称作进攻型投资者——可以购买蓝筹股中市盈率较低的。
  
  股市有风险这句话没错,但是有意义吗?
  
  没有人能教你稳赚不赔的方法,但是至少有人能教你一些有意义的事。
  
  举个例子,彼得·林奇说,通过观察,每个人都能挑到成长股——假如你发现身边每个人都从诺基亚改用苹果手机,那么苹果股票肯定值得购买。
  
  再比如,道氏理论说,只有在市场明确给出了牛市或熊市的技术形态信号以后再进行买卖操作——在理想的情况这会让你在股价涨了第一个阶段以后购买,跌了第一个阶段以后卖出,你也许会觉得赚少了?可是道氏理论历史上恰恰让遵循他的人避免了那次历史上最大的股灾。
  
  想反驳彼得·林奇或者道氏理论是容易的,但是他们有出错的可能性不代表他们的理论没有意义。
  
  格雷厄姆这本书里提出了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呢?
  
  他鄙视道氏理论的技术分析派,又觉得“投资成长股”是一件没把握的事,那么不妨看看他自己赞成的是什么呢?
  
  格雷厄姆同意定期定额购买股票的计划,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长时期内每隔一个月花1000美元购买成分股,不管当时是牛市和熊市。
  
  再比如他觉得未来无法预测,而只能根据现实的股价和一个经某种算法算出的股票真实价值比较确定这是被低估的股票从而值得购买。但是他能提供一个准确的算法吗?他只提出收益的多少倍,而这又是随时间不断修改的。
  
  而且既然他在选股的时候也要选择业绩不错的公司——考虑到历史上有那么多曾经辉煌的大公司和落后行业消亡了——,这同样要包括对未来的预测,嘲笑别人选择成长股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
  
  在股票上,不冒任何风险的唯一方法是不买股票。
  


  本人一个很有前景的服装网络公司,有一定知名度,但为了扩大销售市场,必须办一个服装厂,希望找合作伙伴为这个项目投资100万,公司在东莞虎门 请加qq 281204017


  这本书与市场上流行的其他投资经典(如Peter Lynch的One up on wall street)相比语言晦涩干燥,辞藻里更透露着这是一本古老的著作。全书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忠言逆耳。
  
  如果说要说本书可以汲取的硬知识的话,那就是注重一个公司的intrinsic value. 这是基本面分析的最基本的但也是最容易被现在的投资者所忘记的。
  
  我们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符合作者对“投资者”的定义)整天嘴里不离各种均线、阴阳线、蜡、头、肩以及无数种指标。这就像一篇经典的名著被不断地用各种句式、语法肢解的七零八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了我们做的事情的最本质的东西。股票这个东西本来在经济学里就被分类在储蓄这个门类下不是么?
  
  另外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者,最最重要的一点事做一个happy investor,而不是intelligent,享受投资这个过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啊。当然,想要享受投资,第一个要点就是不能把影响到自己生活质量的数量的资金投入到股市。


  《聪明的投资者》是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结合自己投资实践、历尽几十年反复修订的一本经典投资书籍。
  
  《聪明的投资者》告诉我们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自己,甚于外部环境、外部分析师的判断。认为自己是防御型投资者,还是进攻型定投资者,本身需要自我的一个聪明的自我认知。在投资成绩得乎所已是,认为自己是个进攻型,大肆满仓,最后损失惨重;在投资小有亏损时,认为自己是防御型,畏首畏尾,错失最佳入手时机;而这些都是格雷厄姆认为愚蠢的。
  
  聪明的投资者应有自己的投资思维和投资习惯,要建立自己定投资成功所需的心理约束。所谓投资和投机,或许就是拿捏不住自己,诱惑于外部,而区分出来的两种投资行为,前者一贯如一,后者千变万化。格雷厄姆对此下了个定义:”投资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而投机则不是,投机追求回报,而丧失了投资分析和本金安全意识。
  
  在中国,投机泛滥,股市成为”赌市“,造成美国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但由于估计没人喜欢被人成为投机,所以学习一下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还是有好处的。作者认为,聪明定投资者还应该善于学习历史经验,本书侧重分析了1920年到1970年五十年间美国股市跌宕起伏,典型公司案例,学会利用基本公司财务知识研判股票是虚高,还是潜力。其中本书另外一个编著者——贾森*兹威格结合1999年~2002年股市变化加以阐释更新,可以更好的理解格雷厄姆的20章论述。
  
  作为防御型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自己,自己没有时间深入分析股票,也不能承受高风险,应当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这是真理,我想也是大部分难以坚持的真理,毕竟高回报的故事在耳边经常刮起。格雷厄姆给这类投资者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是股票投资资金不低于其流动资金总额的25%,但不能高于总额的75%,且不能轻易超过50%,也就给投资设定了一个谨慎上限。财务风险并非只存在于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而且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相对于进攻型的投资者劳心劳力,防御型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投资,将自己的资产区分不同帐户,严格限定自己的投资帐户占比,保留自己日常生活必须帐户占比,最好的防御就是有力的进攻。而这些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用约束取代猜想“的精髓。
  
  作为积极型投资者,有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相对也能承受相对较高的风险。投资债券、优先股、频繁的短线交易,对高收益的渴求,内外兼顾的对冲组合,打新股,这些积极进攻的姿态,似乎更诱惑人去认为自己是积极型的投资者。格雷厄姆强调,在股票分析和操作投入相当时间和精力的人才是,大部分工薪族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不是。将个人资产区分投资帐户占比,也适用于积极型投资者,毕竟100%的资金满仓对任何个人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非是赌徒。格雷厄姆给积极型投资者推荐的三个投资领域:1)股价偏低、市盈率不高、不太受欢迎的公司 2)购买廉价证券,有足够的规模和盈利业绩 3)有特殊情况的待重组公司。
  
  本书第8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和第12章《对每股利润的思考》是巴菲特建议读者好好详读的章节。前者强调市场的不可测波动的固有特征,让任何投资理论不可能一直有效,无论是道氏择时交易理论,还是估计方法,任何一个方法只要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投资的可靠性就越来越差。后者强调是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分析公司始终是要盈利才能持久经营,才能持续收到回报的原则,如何选择股票的基本方法。对于市场波动,投资者主要兴趣是在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股票;而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个值得入手的潜力公司?看管理层、看财报。管理层的人员构成、对市场经营和股息分配的态度;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一个公司年底了口袋还有多少现金,营业现金流量是否稳步增长、资产负债表查看企业有多少债务。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对公司、对产品的评价也应该是选股的一大参考要素。
  
  最后,用这样的话小结一下,聪明的投资者更关注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对于能控制的因素进行控制
  
  原文链接:http://www.ashnotes.com/read-intelligent-investor/


   这是老格写给业余投资者的,主要是对投资的理念进行分析比较,针对防御性投资者和积极型投资者,分别提出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投资方法和策略,并手把手的做了一些案例分析,便于业余投资者更好的掌握。这本书也是我每年必读一遍的投资功课,今年,是第三遍了。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被誉为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第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成功所需的情绪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专业书籍。
  
  一、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似乎所有的证券交易者都被冠以“投资者”这样的称呼。“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按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证券。聪明的投资者不指望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不会因为大跌而担忧,也不会因大涨而兴奋。
  投机者做的事情是择时和预测,但是“择时”这样的理念有一种很强烈的心理暗示,就是迅速获利——持股一年这样的等待是很难被接受的。而预测市场的波动,认为将来会上升则买入或持股,认为未来下跌则卖出或空仓这种努力看上去很有道理,可是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将与很多从事同样行为的机构和优秀的分析师展开竞争,同时并没有信息与渠道的优势,过分看重价格波动而忽视价值基础的所有行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失效、失败。
  请投资者自行审视是否有这三种行为:1.打着投资的名号做投机(杠杆交易、热门股)2.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3.投入资金过多,超出了风险承受能力。以上这些行为有强烈的碰运气的成分,都属于投机行为。
  
  二、防御型投资者和激进型投资者
  (一)防御型投资者:既关心本金的安全,又不想多花时间和精力。
  防御型投资者可采取以下两种法则控制仓位:a对半分法则:债券和股票组合市值各占一半,当股价上涨使得两者比例为40%60%时,卖掉占总市值10%的股票拿去买债券;如果股价下跌使得两者比例为60%40%,卖掉总市值10%的债券买入股票。b1:3法则:感觉市场处于危险的高位时,持股25%持债75%;感觉股价跌到十分具有吸引力时,持股75%持债25%。
  防御型投资者选股策略:长期具有盈利记录和优秀财务状况的公司。任何热门股、次新股、以及听不懂但是很诱人的投资品种,这些看似能快速致富的股票,一定不是好选择。
  此外,有两个替代做法:选择优秀的基金或者ETF,代替自己亲自构建股票组合;股票定投每个月投入等额资金买入股票
  大部分人都属于防御型投资者,他们只要保证基本安全性,选择方法简单,预期合理即可获得成功。
  (二)积极型投资者: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获得比被动投资者更高的回报。(但是他必须先确定不会有更糟的结果)
  有3种看似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1.波段操作。这无异于投机者的择时和预测的行为,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本金安全并获得满意回报” 我并不否认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包括均线指标、MACD、成交量、黄金分割线、斐波拉契神奇数字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使用的工具,但是只要人性尚存,就难以克服交易心理的弱点。2.基于业绩预增或者即将公布重大利好来短线择股。这种诉求会面临2个困难,首先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其次即便他判断对了,市场也对这样的股票给出较高的溢价。3. 力求发现最有前景的做长线股票。所谓的成长股:业绩好、前景好=价格高,预期的利益以及完全包含在所支付的股价中了;其次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可能出错受制于市场容量、竞争者的出现导致快速增长是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终于有一天增长曲线会平缓下来,就像诺基亚、苹果这样优秀的或者曾经优秀过的公司。
  如果想要获得超额收益机会,也并不是天方夜谭,市场先生常常会出现严重的错误,敏锐和大胆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明显的错误获取超额收益,可进行“积极投资”的三个领域:1.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市场习惯高估增长极快或者有利好预期的股票,同时一些发展不太令人满意会暂时失宠。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来度过难关,并重新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例如有国资委背景的公司);2.廉价的股票参照标准:a持续稳定的利润,但价格和市盈率都处于历史低位;b价格低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这意味着这样价格甚至没有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固定资产的价格。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这需要我们及其留心才能捡漏;c公司利用特定的会计方法,掩盖大部分盈利,市场没有了解到其实际盈利状况。3.“二类企业”:重要行业中没有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或者非重点业务领域的主要企业,所以任何被称为成长股都被剔除出去。因为行业领导者以及达到了一定规模,所以这样的企业会因为被忽视可能被低估。
  
  三、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三大基本原则:适当但不要过度的分散化(资产100万以下持股最好不要超过10只)、定期送检你的投资组合、投资公司财务的稳健性。
  价值投资的分析工具:1.适当的企业规模:首先剔除掉小公司,主营收入不低于2亿元,营业利润不低于,因为我个人觉得一家上司公司的利润都不如我们营业部,其实已经没啥意思了。2.财务分析:在格雷厄姆另一力作《证券分析》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和强大的指标体系,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来消化。我这里给出一个笨办法——行业内的横向比较,以下几个指标与行业平均值对比。3.利润率:稳定的利润、持续的增长。4.市盈率:处于估值洼地的公司当期股价往往不会高于过去3年平均利润的20倍,A股平均市盈率。5.市净率:处于估值洼地的公司往往不会高于2倍,如果市盈率低于15的公司,该指标可稍高一些。总之市盈率与市净率之乘积小于30。6.流动比:标准值2,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我个人认为要高于行业平均值(比如港口、高速公路板流动比普遍较高,比如食品饮料行业年底回款的因素,四季度该指标均会普遍大幅提高)长期债务不应超过流动资产净额。
  总而言之,合理的市盈率、足够强有力的财务地位,未来几年利润不会下降。除了价格极高的市场环境之外,想找到这样的公司并不困难。
  
  四、市场底部的特征
  寻找价值中枢:“风大了猪也会上天”所以我们对顶部和底部需要有自己的认识。市场底部往往有以下特征:1.人心涣散,成交低迷,2.高价股落马,1、2元股票成群结队涌现(目前有300多只股票价格低于5元),3.熊市末期利好麻木,利空夸大。历史大底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绝大多数人总是在走出底部之后,才恍然大悟。
  
  五、格雷厄姆的核心原则:
  1.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2.每一笔投资的未来价值是其现在价格的函数。你付出的价格越高,你的回报越小。
  3.无论如何谨慎,每个投资者都免不了犯错误。只有坚持安全性原则——无论一笔投资看起来多么诱人,永远不要支付过高的价格——你才能使犯错误的几率最小化。
  4.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批判态度,不相信所谓“事实”,并且以持久的信心进行投资,你就会获得稳定的收益,即便是在熊市亦是如此。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想要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资金的情绪,就能做到。
  p.s.这本书最好的辅助读物是《证券分析》和《股市真规则》,前者做财务分析参考,后者做行业分析参考。
  


  价值投资在1929年之前已经得到很多投资者的实践了,但在此之前,世界股市的主流还是投机,投资者甚少对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之间的联系感兴趣。价值投资真正的确立就是格雷厄姆主要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顺便哀悼一下证券分析中文版序言作者王益同志)。其中前者是投资策略描述,后者是具体技术实现。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第一本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另外两个基石,一个是约翰.威廉姆斯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一个是菲利普.费舍尔发现的成长股理念。
  
  这本书,尽管已经看过很多遍,但仍然值得再次阅读一次。我认为必读的经典,一定是这样的:经典作品;作者长期从事投资、投机(至少30年以上),并且善始善终,最终获得较大财富;具有独立的投资理念;或者在数据分析和事实描述方面有独到性和客观性。
  格雷厄姆在开篇便提及两个投资谏言: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笔者注: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走偏僻但是真理的道路上,你就可能赚到钱,获得资源配置的能力,因此,学习格雷厄姆,就是在做大家都不愿意或者都不去做的事情。从这个认知点开始出发,你就规避了“赚不到钱”的悲剧,也开启了“赚得到钱”的可能性。阿门)
  
  
  2、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笔者注:道德比技术更重要,精神深度比技巧高低更靠谱。人文主义的深度就出来了。思想家的深度层面都是相通的。无形的悟道比有形的念经更值得鼓励)。
  
  格雷厄姆在开篇提到人性问题,他认为尽管时代变迁使得证券类型等出现巨大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有些类似于LIVERMORE所说的华尔街没有新鲜事一样。格雷厄姆另外精炼的总结了三个不变的基本原则:
  
  1、如果投机,最终你将(可能)失去钱。
  
  2、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
  
  3、调查,然后投资。
  这三点,不必多言。
  
  摘自:理想论坛 www.55188.com作者:老巴2
  
  
  http://www.55188.com/thread-3323185-1-1.html
  


  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看起来很厚,每一章后面都跟了兹威格的点评。我跳阅地看完这本书,有许多地方虽然没有弄懂,但是解决了我之前没有弄明白的如何选择股票的问题,剩下要做的就是练习和不断练习了。
  
  要成为了一名聪明的投资者并不难,但也不容易。就如格雷厄姆所说的,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比大多数想象的结果;获得非常好的结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难。
  
  要先确保本金的安全性,再获得适当的回报
  要有策略和原则,并能够耐心地坚守
  要对财务报告足够的重视,对一些会计骗局要谨慎
  要关心管理层的行为和股息
  
  格雷厄姆的忠告:
  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在介入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是熟悉这一领域
  投资不应该建立在乐观情绪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
  
  防御型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资金,决不能少于其资金总额的25%,且不得高于75%;与此相应,其债券投资的比例则应在75%和25%之间。
  
  防御型投资者选择股票:
  1.适当的企业规模:选择大公司,尤其是工业企业
  2.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
  就工业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应该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两倍——所谓二比一的流动比。同时,长期债务不应该超过流动资产净额,即“营运资本”。就公用事业企业而言,负债不应超过股权(账面值)的两倍。
  3.利润的稳定性:过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
  4.股息记录:有连续支付股息的记录
  5.过去10年内,每股利润的增长至少要达到三分之一(期初和期末使用三年平均数)
  6.适度的市盈率
  当期股价不应该高于过去3年平均利润的15倍
  7.适度的股价资产比
  当期股价不应该超过最后报告的资产账面值的1.5倍。然而,当市盈率低于15倍时,资产乘数可以相应的更高一些。根据经验法则,市盈率与价格账面值之比的乘积不应该超过22.5。
  
  积极型投资者选择股票的建议:
  1.财务状况:(a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至少达到1.5倍;(b)(工业企业而言)债务占净流动资产的比例不高于110%
  2.盈利稳定:近5年的数据中没有出现赤字
  3.股息记录:目前有一些股息支付
  4.利润增长:去年(1971年)利润高于1966年的利润。(可以简单地判断:去年的利润要高于五年前的利润)
  5.股价:不高于有形资产净值的120%
  
  


  从某种意义上讲,格雷厄姆认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整本书的思想是否可以这样概括:以小学数学和基本代数,以会计准则和税法条例去发掘企业价值,去组合投资。
  
  这是2013年3月9日第一次读完的第一感觉。它思想也许博大精深,因此而又大道至简,不故作深沉,但是我还没有认真体会到,这本书也差不多多了3个月吧,因此现在想来思想都不连贯了。这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读的,因为《证券分析》上下册更加繁复,这是美国文法吧,穿差的连词,冗长的数据,不厌其烦的例证,希望能读好。
  
  


  聪明的投资者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撰写的入门级投资哲学读物,书中全面解释了投资于投机两种不同的投资风格,也恰如美国人非黑即白的个性,大师强烈地鄙视了投机这一投资策略,尘归尘土归土,投机终归将使投资人葬送在市场海洋中!至于书的内容,作为入门级读物,已经非常完美了,重点阐述了作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价值投资,以合适的价格投资一家优秀的公司,优秀是重点,我们最需要研究的就是投资标的未来的业务收入增长情况,需要掌握合适的安全边际!
  但我认为,这本翻译的佳作最大的亮点就是翻译人的投资功底,他们很好地理解了资本市场,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能够以中文更好的表达了格雷厄姆的思想,读起来十分舒畅,不可多得,推荐。


  善其功必先利其器,《聪明的投资者
  》是众多成功投资者的推荐阅读读物,我也从这开始。
  
  
  “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沃伦•巴菲特
  
  
  书中提醒到,如果只是投机,那最终你会失去一切。价值投资才是王道。
  
  有谁也正在阅读的,是否可以一起交流下?


  1. 实行动态的组合投资策略:首先,这种策略是指在所有投资资金中,债券与股票分别所占的比例,如果债券资金的比例在25%~75%之间,股票资金的比例相应就在75%~25%之间,两相权重,就让债券和股票各占50%吧。其次,投资于股票中的资金(也许还有债券)也应当遵循这种避险策略,而且选择的股票种类越多,受同一种股票变化的影响就越小。最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做动态的调整。
  
  *为什么要让股票和债券各占50%?我想是为了降低风险:债券收益的利率固定(后来发现衍生品真是多,也存在浮动利率的债券),但是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可没那么好;股票的收益是变化的,就会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比较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的收益相对下降,其中的边际资金就会向股票流动,反之亦然。但是,由于债券依靠的是债务主体的信用,如果发行债券的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既会导致股价下跌,也会由于偿债能力的下降导致债券贬值。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高等级债券(比如说:有政府信用担保)和股票收益也许具有“对冲”的特征(如果是其他债券,那或许是求偿权高于普通股,如果公司破产,清偿价值首先要支付债务吧),这就可以减少投资者面对的风险,同样,也会降低损失或收益——这好像是值得的。
  
  2. 普通股的投资规则:(通常情况下,投资的好像都是普通股)
  
  A. 持有的股数应当适当但不要过分分散化,可以参考持有的数量在10支到30支之间:持有的股票种类越多,风险越分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持有的数量越多,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信息量也就越大,投入管理的时间成本自然越高,所以,持有的股票种类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区间。
  B. 关注大型、知名和财务稳健的公司,谨慎投资“成长股”:大型、知名通常是指规模可观(资产和营业额在行业中的数额较大,需要具体分析)、行业地位领先(规模位于行业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财务稳健则是指普通股的账面价值不低于总资产(净资产+负债)的一定比例(具体行业巨头分析,例如:工业企业,这一比例可能为50%),并且有连续多年派发股息的记录。显然,“成长股”(每股利润增长显出超过所有股票的评价水平,并且预计未来仍然会持续下去的股票)通常不具有以上特征,由于高成长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的投资者通常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信息从中获利。
  C. 每家公司应该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如果一家公司突然停止支付股息,那谁都有理由怀疑公司的经营是否出现了问题。只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公司,才会让投资者产生可预估的安全感。
  D. 不要购买价格过高的股票,买入股票的价格要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内,可以参照过去7年每股利润的平均数:什么是价格过高的股票?我记得第一章(27页)有过这样一个购买“廉价证券”的建议:股票的买入价格应该低于公司净流动资产(即营运资本,我这里理解为营运资本=流动资本-流动负债,尤其要注意是扣除了“求偿权优先于该股票的所有债务”),这样才是比较划算的。(按照我的理解,如果这个时候公司破产,那么能快速转换为现金的净流动资产的清偿价值足以按购买时的股票价格向股东支付。)但是现实中,这样的股票价格并不容易获得,精明的专业投资者们肯定有更好的估值方法。而书中为防御型投资者提供的估值方法就是:市盈率。1973年前后,书中针对美国股市的市盈率范围建议是在20-25倍之间,如今应该是多少,还是参考那些与时俱进的材料吧。
  注:参考百度百科,市盈率(P/E ratio)=Price per Share/Earings per Share(考虑总的流通股数,我想也可以,市盈率=市值/总利润),表示一个考察期内,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例,例如:当前股票价格与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
  
  显然,如果用股票价格代表市场期望,每股利润代表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由于公司对于投资者的价值就在于盈利,所以,以每股利润作为公司实际盈利能力的标定锚点是合理的),市盈率就代表了市场期望与公司实际盈利能力的差距,倘若市场期望远高于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则市盈率过高,很有可能说明公司的实际价值被高估了,投资风险就比较大;倘若市场期望相对于公司实际盈利能力过低,则市盈率过低,很有可能说明公司的实际价值被低估了,股票就会显得比较便宜。
  
  以上也仅仅是“很可能”,也许公司潜在的盈利能力很强,但在理性投资者眼中,这些并没有实际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什么样的市盈率比较合理,或者过高过低,还要结合整个市场、整个行业,以及时间区间等因素来判断——而这,也仅仅是评估股票价值的一个指标。
  
  3. 实行“定时定额”投资法:每个月投入同样数量的资金买进一支或多支股票(我想,债券也可以如此)。这就好像买保险时,每个月固定支出。这种定时定额投资法有什么优势?我想仍然是风险分散,具有平滑的作用。因为,投资者在任何一个时点购入股票时,都无法确定股票的价格是高还是低(仅仅基于过去的价格参考并不可靠),但是连续多个时点以等量的资金购入时,每个时点的购入价格被平均,平均后单个时点的购入价格就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相应的,收益也就被平均,利于实现“资金安全”的目标。
  
  4. 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投资策略:开头关于单身妈妈、医生和年轻人的例子,都是来自于原书的这一部分内容,投资者需要制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如果以“资金安全”为首,就应该放弃那些冒险的高收益选择,从这一点上,这本书除了强调投资的知识和经验以外,尤其强调了投资人的性格,因为与性格相关的投资心理往往从选择之初就影响着投资的结果。当然,对于防御型投资者而言,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小额的资金来检验自己对投资价格和价值的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投资知识、经验、技巧并认识和锻炼自己的性格。
  
  另外,书中的一个其他地方反映投资人心理的例子就是有趣的:当某人愿意以低于当初购买的价格来向你出售他的债券时,你首先应当想到是不是发生了某种风险,会使即便以当前价格购买的你也会血本无归。
  
  5. 为自己的投资设定“安全边际”:有关投资“安全边际”的内容出现在原书最后一章——第20章:“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显然,为了应对公司未来收益的风险和投资者自身判断的误差可能带来的损失,投资者需要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安全边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投资收益。但是,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我基本没看懂,所以,只能理解到这个层面,有兴趣的朋友还是请详读原作吧。
  
  6. 打理自己的投资,别把它交给别人:整本书都读完后,我猛地想起要总结这样一则建议——其主要来源是第10章:“投资者与投资顾问”,也许还有后面那些公司案例的影响。这则建议不是说忽视投资顾问、经纪公司等的存在,而是将投资顾问、经纪公司的那些话仅仅当成一种建议(亲朋好友的建议也许反而是一种噪音),最终做出投资决定的是自己,所以这种决定务必要基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要妄想将投资全权交给他人,自己坐等收益——这样的好事通常是不存在的。
  
  关于这一点,一个生动的例子是:《说谎者的扑克牌》中,作者刘易斯就讲述了自己刚成为债券推销员时的一次教训:缺乏经验的他轻信同事——一位老练的交易师的建议,建议自己的一位客户买入一种债券——老练的交易师正在为这些债券的出路发愁,而这位看似精明的客户又轻信了他的话,结果当然是——这位客户因为债券产生的巨额亏损而被老板解雇。这位倒霉的客户迁怒于刘易斯,刘易斯则从内疚转向理性——别人的建议始终不能替代自己的决策,对他和他的客户都是如此。
  
  以上节选自:http://wuguoren.com/2012/10/20/%E3%80%90%E8%AF%BB%E4%B9%A6%E7%AC%94%E8%AE%B0%E3%80%91%E6%9C%89%E5%85%B3%E8%82%A1%E7%A5%A8%E5%92%8C%E5%80%BA%E5%88%B8%E6%8A%95%E8%B5%84%E7%9A%84%E8%8B%A5%E5%B9%B2%E5%BB%BA%E8%AE%AE/


  1 标准普尔指数standard and poor's composite index
  
  2 投资者最需要而又很少具有的品质是金融历史的意识。对绝大多数公司,人们在普通的投资过程中更多和更重要的是考虑其波动的因素,而很少考虑长期的成长和衰退性。
  
  3 未完待续。


  投资就是看重价值的,不看重价值的就是投机。所以没有必要叫价值投资。
  
  其实购买普通股,从原理上说,和整体收购一家私人企业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看清这家企业价值几何,然后才能考虑自己出多少价去购买。
  
  《聪明的投资者》给出的建议是:尽可能地用最少的价钱购买最优秀的企业。也就是追求物美价廉。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一家好企业遇到临时性困难,大家都在抛售,我们看准了之后以白菜价入手,某年该企业表现超出往常,大家都高估了企业的价值时,我们可以考虑以泡沫价卖出。
  
  这就是比较最成功的投资了。
  
  这本书不光有原理讲解,还有很多案例可供细细分析。格雷厄姆提倡的是一种谨慎、稳健的投资风格。他不太喜欢投资潜力型企业。我个人认为潜力型企业的投资更具魅力,回报也大的多,但是前期做的工作也更大。还要考虑多样化投资。
  
  投资大致可分为潜力型投资和普通型投资。前者一般是高潜力的小企业,后者一般是大中型企业。


  导言
  1.
  我们将投资者分为两种类型,进取型和防御型,防御型的投资者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作出重大的失误或者损失,其次是不必付出太多的努力,成熟太大的烦恼去经常性地作出投资决策。
  
  进取型投资者更愿意挑选合理并且更具吸引力的股票而付出时间和经历,以获取超出平均水平的回报。
  
  2.
  一个流传多年的观点认为:成功的投资技巧首先在于找出未来最有可能增长的行业,然后再找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公司。
  
  然而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前景,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
  即使是专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方法能够挑选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并且将大量资金投入股票。
  
  3.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建立度量或者量化的观念,知道读者避免陷入严重的错误,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资策略。
  
  4.再买股票之前问一句:价值几何?
  
  5.第一项要求:只卖那些价格不高于其有形资产太多的股票
  
  6.投资有一种美丽的性质,普通投资者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努力就可以活得一种可靠然而并不壮观的成果,但是,要想提高这一可轻易获得的成果,却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如果你只想为你的投资计划付出一点额外的知识和智慧,却很想取得大大超过一般的投资成果,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更糟糕的境界。
  
  第一章.预期收益
  
  
  1.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且或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2.我们要意识到,所持有的普通股组合总会包含一些投机成分,自己的任务就是将这种成分控制再较小的范围内,并再财务和心理上uzohao面对短期或者长期不利的后果的准备。
  
  3.投机可有可能是明智的,但是在这几种情况下就不太明智:自以为再投资,实际上是在投机;再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把投机当作一种严肃的事情,而不是消遣;投机投入的资金过多,超出了自己承担其亏损能力。
  
  4.不要把你的投机操作与投资操作放在一个账户中执行,也不能再思想上把二者混为一谈。
  
  5.对于防守型投资者:首先可以买入一只地位稳固的投资基金的股份 ,以代替自己亲自构建股票组合,其次买入共同信托基金或者混合基金,第三,每个月投入同等数额的美元资金来购买股票,资金投资与股票的比例限制在25%-75%之间,并根据股市的动向反向操作。
  
  6.对于激进型的投资者:如果你想要持续并合理地活得由于平均业绩的机会,必须遵循下面两个策略:a.具有内在稳健性和成功希望的策略,b.这个策略在华尔街并不流行。
  
  第二章.通货膨胀
  
  
  1.在通货膨胀的状态中,我们回到了上一章推荐的策略,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一部分股票。
  
  2.投资房地产或者黄金或许是标准保值策略,但是记住一句话“在介入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是熟悉这一领域的”。
  
  第三章.股市历史
  美国股市历史
  
  第四章
  1.防御型投资者投资与股票的资金决不能少于其资金总额的25%,不得高于75%
  2.正式因为能够在熊市中有胆量坚守其股票的投资者少之又少,格雷厄姆才坚决要求,每个投资者都至少应该保持将其资产的25%投资于债券,他人问,投资者部分缓冲资产,将使你有勇气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候继续持有其余股票。
  3.一旦你确定了资产配置的最终比利,就不要轻易改动,除非你的生活状态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4.债券投资的细节
  
  第五章防御型投资者与普通股
  1.普通股投资规则:
  适当但不要过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数应该限制在最少10只,最多30只不同的股票之间。
  你挑选的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财务上是稳健的。这些形容词必然会有一定的含糊性,但其基本意义是十分清楚的。
  每一家公司都应该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
  投资者应该将其买入股票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内,其参照的每股利润应该取过去7年的平均数。
  我们认为,市盈率应该控制在25倍以内。
  2.成长股的不确定性过高,风险过大,对于防御型投资者来说并不适合。应寻求市盈率较为合理的大型公司。
  3.美元成本平均法,投资者每个月投入同样的数额资金购买一只或者多只股票
  4.合理的大型公司的定义:具有连续多年派发股息的记录,且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普通股账面价值不低于其股本的一半,对于铁路或者公共事业公司来说这一界限不低于30%,规模处于行业的前1/4,没什么必要过于执着地追求定义。
  第六章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被动的方法
  1.积极型投资者遵循的策略,应该与防守型投资者基本相同,即以合理的价格,将其资金分别投入高等级的债券和高等级普通股(高收益债券为二级债券或者低级债券)。
  2.耳机债券和优先股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几乎所有这些品种都会遭到重创,但是市场形势好转,这些证券就会出现巨大的反弹。
  3.别买外国政府债券
  4.别买新股
  5.人们在估计某种时间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的时候,往往做判断一句的不是其世纪发生的频率二十自己对过去实力的印象程度。
  6基本原则:只有当你可以廉价拥有一家理想的企业时,才能买进那只股票,无论有多少其他的人想购买这只股票。
  第七章.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组合策略:主动的方法
  1.积极型投资者可能对下列各种特殊的机会感兴趣
  能获得美国政府有效担保的免税新房债券
  应税的高收益新社取信用债券
  市政局发行的免税产业债券
  与普通股类似的价格非常低的低等级债券
  2.积极投资者的普通股业务:
  
  
  a.不太受欢迎的大公司
  b.购买各种廉价证券:
  通过分析确立的事实,证券的价值大大高于其售价。理想状态是,一家著名的大公司的股价大大地于其过去的平均价格,又大大抵御其过去平均的市盈率。典型廉价股特征,售价比公司(扣除所有优先债务后)的净营运成本(公司流动资产减去其所有债务)比本身还要低。二类企业(没有在重要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廉价证券不适合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这类债券只有给那些作出细致和大胆分析的人带来特殊回报。
  c.购买”特殊“股票:
  不久以前,这一领域几乎可以保证那些懂行的人获得可观的回报。特殊情况主要来源于大企业对于小企业的收购。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证券市场倾向于低估涉及任何复杂法律诉讼的证券,但是这样的偏见会使其到达一个不恰当的低水平。这种情况需求的技巧和智力比较不同寻常,所以这不是本书想要探讨的内容。
  d.低价买入,高价售出:
  想要从这样的交易中获利,必须拥有特殊的才能或者感觉,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假设,事实上,我们在前文中给股票投资留下了很大余地(25%-75%)这种余地使对于市场水平风险有着强烈判断的人可以自由作出选择。
  e.购买仔细挑选出的”成长股“:
  这相当的复杂,因为即使是成长股预期的利益也已经完全包含在他所支付的股价当中(甚至股价还超过了预期的利益)。而一般来说,公司的快速增长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当一家公司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扩张后,公司的增长曲线就会平缓下来,甚至下降。通过对”成长基金“的业绩进行计算,成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散化投资并不能带来优异的回报(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智力一般投入大量精力的投资者就能够战胜基金公司的表现)。除非你是内部人(公司高管),否则投资成长股就是一种投机。对于外部者,即使你认为自己是多么了解这个公司,都不应该持有该公司太多的股份。
  3.在积极型投资者和防御型投资者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状态,要不你就把证券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成为积极投资者,否则就从防御型的证券组合中获得较低的回报(以交少的时间投入)
  
  第八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
  1.再重复一边:如果你想投机的话,清睁大自己的双眼,知道最终有可能亏本,确保将风险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投机与你的投资计划完全分开。
  2.对于股票的价格大幅度变动中,聪明的投资者面临着两种可能获利的方法:择时方法和估值方法。但是如果你过于依赖前者,你将会成为投机者。
  3.所谓择时交易丢投资者没有世纪的价值,除非它且号与估值法相吻合。
  4.贱卖贵买:
  牛市具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a.价格水平达到历史最高。b.市盈率很高c.与债券相比,股息收益较低,d.大量保证金投机交易.e.有许多质量较差的普通股发行
  5.几乎很少人看到,一位真正的投资者会被迫出售自己的股份,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可以不去理会当期的股价。
  6.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证阵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意义,即他们使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跌时作出理智的购买策略,同时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上升时作出理智的抛售策略。
  第九章.基金投资
  共同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平衡基金和股票基金
  成长型基金和稳定型基金
  第十章。投资者与投资顾问
  1.以往,华尔街的兴旺主要来自于投机,而故事投机者整体上几乎都要亏全,因此,从逻辑上看,经济公司不可能完全以专业未基础来开展经营。否则,他们的努力将导致业务的下降。
  2.聪明的投资者要关注投资银行,尤其是那些信誉卓越的投资银行提供的一件和建议。
  3.聪明的投资者应该对所有人保持警觉,无论是客户经纪人还是证券推销员。这一点适用于证券的选择也适用于对捉摸不定的市场交易技巧。
  4.由于你无论如何也无法管理自己的资产组合,因此寻求专业人士的班组并没有什么使人感到耻辱的。
  第十一章.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1.在面对普通股时,到目前为止,证券分析师极少像实用债券和优先股的安全标准那样很好地实用价值标准。
  2.对未来的预期越是依赖这样的股指发,他就越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计算和严重的误差。
  3.债券分析:我们并不认为投资者可以永久地依赖这种有利环境,因此也不认为投资者在挑选工业或其他企业的债券时可以放宽自己的标准。
  4.普通股分析:
  首先估算出未来几年的平均利润,再乘以一个恰当的“资本化因子”。
  估算未来盈利能力的标准化方法:首先确定过去在产量,产品价格及营业毛利等方面的一些平均数。然后以前一个时期的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变动为基础,预测出未来的营销额。同时,这些估算需要一句对GDP的预测,还要采用实用相关产业和公司的特殊方法。
  资本化率因此将由企业的a.总体的长期前景,b.管理.c.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d.股息记录.e.当期股息收益率
  4.成长股的资本化率: 价值= 当期利润 x (8.5+两倍的预期年增长率)
  对于成长股的忠告:如果我们希望高成长股的增长率世纪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预期增长率的估值必须保守。
  5。行业分析
  6.聪明的分析师将自己的工作限于下列的行业群体:其未来似乎可以合理地作出预测,或者是以往业绩的价值相对于当期价格的安全性很大,因此它可以合理地作出预测;或者是以往业绩相对于当期价格的安全性很大,因此它可以对于未来的变化作出预测,正如他在挑选十分稳妥的优先证券时那样。
  第十二章。对每股利润的思考
  1.不要过于看重某一年的利润。
  2.如果你确实关注短期利润,请当心每股利润数据中存在的陷阱。
  第十三章对四家上市公司的比较
  
  第十四章 防御型投资者的股票选择
  1.防御型型投资者必须确定,以世纪标准来判断,自己购买的普通股 的价格没有被严重高估。
  2.企业标准:
  a.适当的企业规模
  b.足够强劲的财务情况
  c.利润的稳定型
  d.股息记录
  e.利润增长
  f.适当的市盈率
  g.适度的股价资产比
  
  3.防御型投资者要更重视股票的分散化而不是个股的选择
  
  第十五章 积极型投资者的股票
  1.在客观的观察者看来,基金的业绩未能超过一般水平的事实正好证明要想活得超出一般水平的成就并非一件易事,实际上时非常困难的。
  2.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遵循与华尔街通行的做法不一样的特殊办法,因为那些已经被人接受的方法,似乎并不能带来每个人都想要的结果。
  第十六章-第十九章略
  第二十章 作为投资忠心思想的安全编辑
  1.当我们需要总结出文件投资的秘密时,可以用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这一座右铭来代表。
  2.就普通股而言,其安全边际表现在预期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债券现有的利润
  3.多年的观察告诉我们,投资者的主要困顺来自于经济状况有利时期所购买的劣质证券
  4.证券视唱价格高于证券的评估价格的差额,这一差额反映了证券的安全边际,它可以吸纳计算十五或者情况较差所造成的影响。
  5.当所购买的具有安全边际的证券种类越来越多时,总体利润超过总体亏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分散花投资)
  6.真正的投资必须有真正的安全边际作为保证,而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通过数据/有说服力的推论以及一些世纪的经历而得到证明。
  7.最有条不紊的投资就是最明智的投资。
  8.四条商业准则:
  A.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通晓自己的业务
  B.不要让其他任何人来管理你的业务,除非你能够足够细致地监控并理解它的行为
  C.如果没有可靠的计算表明某项业务活得合理利润的机会较大就不要涉足这项业务。
  D.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只是和经验,如果你根据事实得出了结论,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可靠的,就按照此行事。
  总结
  
  
  
  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比大多数人想像的简单;获得非常好的结果,比人们想像的难。
  


楼主的NOTES非常好,比另外一篇不方便指名的摘录好很多
谢谢分享!期待后续内容~~


股市成为”赌市“还不如


随手记阿石


楼上是?


加上安全边际会更好。


廉价证券的公式应该是:净流动资产=流动资本-全部负债。而不是“流动负债”,这个刘建位说得很清楚,请不要误人子弟。


去www.freestockcharts.com直接打上SPY就能看标普


果然~~谢谢!


哈哈
客气


嘿嘿~~我的水平看这个网站还有点困难,看不出门道,不过以后应该用得上。谢谢友邻~


这个网站主要是用来看图的~~晚上有即时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