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與大師對話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等 著 寶鼎出版社
出版社:

寶鼎出版社  

作者: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等 著  

页数:

240  

内容概要

  優秀組織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杜拉克在《巨變時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一書中擲地有聲地陳述:「為了達到高標準的表現,員工必須深信組織的一切作為,歸根結柢是要對人們仰賴的社群和社會做出貢獻。」  《變革力》探討轉型對組織的意義、帶領組織跨越轉型時將面臨的各種風險與挑戰,並提出具體的因應之道。除豐富深入的見解外,也提供  領導者在面對變革時應有的態度與功課、維持成長及領導轉型的關鍵策略,鼓勵組織質疑、創新、試驗,開放心胸接受非預期狀況,擁抱多元思考、樂觀進取。  藉由內省和包容的過程,組織確立了價值觀並重新檢視其使命,便能以高標準服務顧客及社群,即使在不可預知的未來,目標仍明確可行且意義非凡。這種勇於改變及服務他人的能力,,正是生氣勃勃的優秀組織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作者简介

  彼得?杜拉克  作家、管理顧問與大學教授,一九O九年十一月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九三九年出版第一本書《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一九五O年於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s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擔任管理學教授。從一九七一年起以社會科學暨管理學教授身分任教於加州克萊蒙研究學院(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該校於一九八七年將其管理學院以杜拉克之名命名。杜拉克身兼領導人對話學院(Leader to Leader Institute)的榮譽董事長。杜拉克著作等身,共計三十餘本,其中十五本論及管理,包括代表作《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及《企業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十六本涵蓋社會、經濟和政治議題,包括《工業人的未來》(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經濟人的末日》、《全新的社會》(The New Society)、《運作健全的社會》(A Functioning Society)、《不連續的時代》及《生態願景》(The Ecological Vision)等;此外還著有二本小說及一本自傳體散文選集:《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因成就斐然,杜拉克於二OO二年獲布希(Bush)總統頒贈「總統自由獎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一系列記錄他生活與工作的影片於二OO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OO三年元月三日在CNBC財經電視台播出十次之多。他於二OO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辭世,享年九十五歲。鄒雲華  靜宜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溪口分校(CSUC)傳播學碩士。育有一子,目前定居美國科羅拉多州。曾任探索頻道(Discovery)、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AXN等電視頻道翻譯。

书籍目录

總序 管理理論的「典範轉移」和大師杜拉克/許士軍導讀 制事必先明變,知變方能處常/毛治國一、組織文化轉型的關鍵--法蘭西斯?賀賽蘋二、變革領導者的策略--彼得?杜拉克與彼得?聖吉的對話三、變革領導者的功課--彼得?聖吉四、領導轉型:變革的新典範--威廉?布里吉斯、蘇珊?米契爾五、歷久彌新的變革技能--羅莎貝絲?摩斯?康特六、零點區塊管理--安德魯?葛洛夫 七、承諾管理--唐納?薩爾八、整合型領導力的時代--珍?李普曼布魯門九、持續成長:領導者的要務—專訪威廉?史蒂爾二世十、重塑「管理能力發展」--馬克?馬列茲、瓊?卡然巴哈十一、新說服年代--傑伊?康格十二、降低替換的風險--瑞姆?夏藍

章节摘录

  二、變革領導者的策略  一九九九年年底,彼得?杜拉克和彼得?聖吉共同探討領導和變革所面臨的挑戰。這兩位大師的對話觸及許多相關議題,包括變革步調及領導階層如何因應接踵而至的變革;他們也論及可以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的經驗。以下是他們對話的重點摘錄。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與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的對話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擔任教師、作家和資深管理顧問已有五十多年經驗。出版三十一本著作,其中包括《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身兼杜拉克基金會榮譽董事長,以及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社會科學研究所克拉克講座教授(Clarke Professor)。  彼得?聖吉為麻省理工學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資深講師,並擔任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主席,該協會為工商企業、研究人員,以及諮詢顧問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致力於個人和組織的發展。著有《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並合著《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及《第五項修練III:變革之舞》(The Dance of Change)。  面對即將來臨的改變,領導者該如何為自己和組織做好準備?無論對企業或社會機構而言,成功無疑是變革的首要目的。在一九九九年年底一場萬眾矚目的會議上,兩位當代偉大思想家:彼得?杜拉克和彼得?聖吉,一同探討領導與變革所面臨的挑戰。在三個小時的對話中,他們論及許多議題:  ?計畫性棄守(planned abandonment)的準則  ?必須聚焦於機會而非問題  ?變革期間保留價值觀和信任感的重要性  ?企業如何師法非營利組織,以吸引、激勵知識工作者  未來的變革步調是否會加快?  彼得?聖吉(以下簡稱﹁聖﹂):很難想像未來十或二十年的變化會少於過去十或二十年。關於這個問題,我在這裡提供一個有趣的方向:試想在十或二十年前,我們曾對現今的情況做過哪些臆測。這種思考最受用的地方不在預言特性,而在試著了解推動變革的力量。未來學家很喜歡預測我們將工作多少小時、通勤多遠距離之類的事,但這些都只是推論、趨勢。時至今日,最困難的莫過於思考出突破這些趨勢之道。  彼得?杜拉克(以下簡稱﹁杜﹂):大部分人都認為過去幾年是改變最劇烈的時期,那是因為過去三十年間變革持續不斷。我們現在正處於變革轉向的時刻。西方世界在過去五百年間,經歷兩次重大變革,一次肇始於活版印刷術的發明,另一次則是蒸汽引擎時代。每過四十或五十年便會發生全面性變革,而今天我們正處在那個時間點。這代表每個組織都勢必會引發變革。你無法掌控變化,唯一能做的是走在它之前,為變革催生。  舉個例子,人們常說資訊革命(information revolution)才剛開始產生重大衝擊,卻無人預測出資訊時代中促成變革的最大力量是電子商務(e-commerce);而電子商務能成就跨國經營的說法,今日看來已是陳腔爛調。此時我們可以說,接下來的新興產業將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與資訊科技無關。在此我做個大膽的預測,未來三十年內,最重要的新產業將是養殖漁業,我們將從海洋資源的捕捉者和採集者轉變為養殖者。還有一些正在發展中的產業,也和資訊科技毫不相干,卻都與人們新的思維模式息息相關。  未來,所有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主導生產的唯一因素,極有可能是人口的變化。只有接受移民的英語系國家,出生率還能勉強維持人口數量。在義大利,出生率已降到人口替換率的三分之一,日本則是一半。除此之外,英語系國家的青少年消費市場已走到窮途末路。過去四十年來,盛極一時的流行文化是為數眾多的青少年族群創造出來的。一直以來,決定文化基調的始終是人數最多、成長最迅速的族群。一九五○年開始,已開發國家中的這類族群是介於十五至三十歲,或十二至二十五歲的人口。但即使在今日的美國,成長最迅速的年齡層卻是五十五歲以上的人。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新的思維模式為何,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人口結構上的變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與大師對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