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不打不罵.如何教好孩子

成墨初 著 人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

人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成墨初 著  

页数:

352  

前言

  推薦序  高EQ父母,不必對孩子打或罵  陳美儒(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在拉丁文,人類(Homo Sapiens)這個名詞的意思是:會思考的族類。  英國當代文學家(Horace Wapole)何瑞士 沃波爾曾道:「對喜歡思考的人而言,生命是充滿喜劇;對凡事只憑感覺的人來說,生命常遭遇悲劇。」  再聰明、再具天份的人,如果常讓激情淹沒理智,很可能他就會做出:智者的愚行;也就是說,高學歷、高IQ智商的人,照樣會做些莫名奇妙的蠢事。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嘉納,在《Frames of Mind,心理架構》 一書中指出,「人生的成就絕對不是單一取決於IQ的高低。」甚至大膽明白表示:「據長久的觀察,很多IQ160的人,為IQ100的人工作,原因無他,只是前者比較缺乏自省的能力。」  認識自身的情緒,是擁有情緒智商(EQ)的基本,也是自我內省能力的開始;  唯有透過自我了解,才能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唯有具高EQ的爸爸媽媽, 才有可能教養出優秀的兒女。  由人類智庫出版的《不打不罵,如何教好孩子?》一書,我認為作者最大的目的就是過書中的每個案例和建議,幫助養成高EQ的爸爸媽媽。  閱讀成墨初先生的《不打不罵,如何教好孩子?》一書,我竟有惺惺相惜、欣逢故人知己的感覺。喜歡作者充滿「同理心」的思維;喜歡作者不妞怩作態、直直爽爽直接寫出真實個案,再明白開出處理「藥方」,教父母如何創造雙贏,避免親子傷害的妙法。尤其令我「驚艷」的的是,一般寫親職教育親子書的,大多是出自已為人母的媽媽,沒想到本書的作者,竟是位「大男生」。  EQ是情緒的再教育,是為內心再造溫柔。  將心比心,感同身受,事實上和同理心的意境是相同的;人間最溫柔的心,也就是同理心。  爸爸媽媽教養兒女能具同理心,能與兒女凡事感同身受,那也真是親子間最美麗的福音。閱讀了《不打不罵,如何教好孩子?》之後,什麼「玉不琢不成器」、什麼「打呀罵的」皆可隨手立即揚棄了!因為優秀的兒女,在高EQ的父母教養中,自然已逐漸成形、茁壯囉。                

内容概要

  「不打不成器」已落伍,  優質的教育不是處罰而是引導;  38招教你以激勵、賞識的方法教養孩子。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打罵方式來號令孩子的教養方式早已不合時宜,現代父母除了必須提供基本的照護和關懷之外,更得是以身作則、開明、民主、不缺席、溫和分享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最基礎的生活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仿效的對象。許多教育學家的研究都指出,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所以父母要特別重視自己的行為,處處為孩子樹立榜樣。  耐心傾聽孩子訴說,他們就會對父母更親近、尊敬,也會願意把想法告訴父母,更能接受父母對他們的教導。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受尊重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求,一旦這種需求無法獲得滿足,人就會有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孩子也是如此。在生活中徹底落實對孩子的尊重,才能養成自主、有自信的孩子。  孩子渴望賞識就像人需要陽光和氧氣一樣強烈。每個孩子都有過人之處,放大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讚美、鼓勵,孩子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多,孩子也自然有上進的動力。  孩子犯錯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時,寬容是父母的利器,給孩子抒發情緒的機會、自由發展的空間、心情上的體貼,孩子也會以寬容、理解、謙讓來回報你。  ◎聯合推薦  陳美儒/建國中學老師;親職教育專家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知名的溝通大師)  許正典/臺安醫院身心醫學科&小兒心智科&精神科主任醫師  林玫玲/台北市明德國小 校長  林文虎/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  王浩威/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馮 燕/兒福聯盟董事長;台灣大學學務長暨社工系教授

作者简介

  成墨初  河北邯鄲人。家庭教育研究學者,家教暢銷書作家,策劃人,作家。  北京出版人沙龍發起者,出版人網運營總監;並以親子教育為終身職志。以「有感動、有感悟」為創作原則,開發出集實用性、娛樂性和個性化於一體的故事化新文體,讓讀者們在“悅讀”中學到教子智慧。  作品以故事見長,說理精闢,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教育人」。   著有:《不打不罵 教孩子60招》、《孩子,別走彎路》等家教專著40餘種,舉辦近千場的講座。

书籍目录

【推薦序】陳美儒(建中資深名師;親子教育家)高EQ的父母,不必對孩子打或罵【推薦序】林玫玲 (台北市明德國小 校長)從又打又罵,到不打不罵【推薦序】許正典  ( 臺安醫院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除了打罵的刺激之外……【前言】第一章 身為父母,我「應該要……」第1招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 你是個「以身作則」的父母父母的自我要求行為舉止,無一不對子女產生影響第2招 用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 你是個「開明」的父母孩子有意見卻無法表達,主因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對第3招 鼓勵孩子說出心聲 ─你是個「民主」的父母耐心傾聽孩子訴說,他們就會對父母親近,接受父母的教導第4招 相信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你是個「信任」的父母 信任孩子,很容易會傷害孩子自尊心,孩子也會對父母失去信賴第5招 擁抱,讓孩子感受到親情 ─你是個「愛相隨」的父母超過七成的孩子都喜歡父母擁抱,有三成的孩子認為一輩子都需要父母擁抱第6招 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 ─你是個「不缺席」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光靠豐富的物質是不夠的,更需要父母的關愛與親情第7招 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你是個「分享」的父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分享他們的點點滴滴、參與孩子的喜樂或煩惱,是父母的大幸福第8招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 你是個「平等」的父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嚴,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能感受到平等第9招 以體諒代替斥責 ─你是個「溫和」的父母孩子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傷害,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不適合第二章 身為父母,我「應該不要 ……」第10招 不要再唸了!老媽! ─ 你是個嘮叨不休的父母老是對孩子嘮嘮叨叨、重複述說,只會讓孩子反感、產生排斥心理第11招 不要當孩子的指揮官 ─你是個頤指氣使的父母老是用命令的口吻支配孩子,孩子容易養成退縮性格第12招 不要端出父母的架子 ─你是個高高在上的父母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越認真,教育的效果自然會越好第13招 不要威脅恐嚇孩子 ─你是個語言暴力的父母父母經常性的恐嚇性語言和行為,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甚至危害孩子的健康第14招 不要一味指責孩子 ─你是個噴火龍父母老是指責孩子、在孩子面前讚揚別的小孩,往往無法激發出孩子的上進心第15招 不要把家裡變成嚴肅教室 ─你是個乏味無趣的父母父母要懂得家庭氛圍的重要性,愉快的家庭氣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第16招 不要拿孩子彼此比較 ─你是個愛比較的父母試著學會欣賞孩子的其他優點,生命是無法比較的第17招 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不一樣」 ─你是個心胸狹隘的父母孩子「打破框框」的行為可能是有創造力的象徵,不要輕易扼殺第18招 不要對孩子提出嚴苛條件 ─你是個標準嚴苛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會在孩子心理造成傷害第19招 不要對孩子過度期待 ─你是個殷殷期待的父母正視、客觀看待孩子的能力,期望過高往往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反彈第三章 身為父母,我「應該尊重……」第20招 我要與孩子共同商量 —你是個重視溝通的父母父母和孩子共同商量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也能避免無謂的爭吵第21招 我要讓孩子決定自己的未來 —你是個願意放手的父母總是幫孩子做決定,會讓孩子變成沒有自信且無法獨立自主的人第22招 我要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語氣 —你是個耐心交談的父母父母一時的氣話容易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第23招 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你是個給予思考空間的父母當孩子開始發表意見,代表他們有思考的能力,父母應該理解他們的心情、傾聽他們的需要第24招 我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你是個給予自由的父母孩子自己安排活動,可以認識、感受生活和周圍的世界第25招 我要對孩子多引導少控制 —你是個揚棄高壓的父母不要以愛為名來控制孩子,站在離孩子稍遠的地方觀察第26招 我要引導孩子從友誼中求進步 —你是個尊重孩子朋友的父母讓孩子在與朋友的交往中主動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第27招 我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獨立性 —你是個重視孩子隱私的父母維護孩子的隱私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會因此贏得孩子的敬重第四章 身為父母,我「應該賞識……」第28招 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 —你是個看孩子優點的父母成功父母會看到孩子的優點,失敗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點第29招 隨時把誇獎的話掛在嘴邊 —你是個懂得激勵的父母常受父母誇獎的孩子日後成材的機率,高於少受父母誇獎的孩子五倍第30招 在他人面前讚美孩子 —你是個強化孩子榮譽感的父母在別人面前讚揚孩子,可以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榮譽感第31招 用讚美改善孩子的缺點 —你是個建立孩子自信心的父母用寬容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自信和自我價值第32招 接受孩子的「叛逆期」—你是個允許孩子叛逆的父母試著接受孩子的叛逆,讓他有自我發展的空間,逐步引導他慢慢成熟第五章 身為父母,我「應該寬容……」第33招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你是個給孩子空間的父母不勉強孩子學習,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創意的空間第34招  給孩子抒發情緒的機會 —你是個懂得體諒的父母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而不動輒打罵第35招 永遠別說傷害孩子的話 —你是個慎用語言的父母語言傷害更勝於肢體傷害,父母應該多以激勵代替責罵第36招 給孩子犯錯的空間 —你是個包容過失的父母把孩子的無心之過當成機會教育,也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第37招 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溝通 —你是個擅長交流的父母善用小紙條溝通,主動、真誠向孩子傳遞愛,孩子也會回報以貼心與愛第38招 從生活細節上關心孩子 —你是個關懷體貼的父母從生活細節關心孩子,耐心傾聽孩子每一句話,細心觀察孩子每一個眼神

章节摘录

  內文試閱第一章  我保證,身為父母我必須「要」…  步入二十一世紀,以打罵方式來號令孩子的教養方式早已不合時宜,現代父母除了必須提供基本的照護和關懷之外,更得是以身作則、開明、民主、不缺席、溫和、分享的父母。  第1招 你是「以身作則」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的自我要求、對家庭的尊重、每一個行為舉止,無一不對子女產生影響。  故事…  有一對夫妻經常責罵孩子貪玩、頑皮,不肯好好地讀書。有一次他們看到孩子成績單上又有兩門功課不及格,氣得拿出家法,把孩子打得哇哇大哭。  住在隔壁的一位老先生,聽到孩子的哭鬧聲實在忍不住了,出面對這對父母說:「你們每天都在罵孩子不好好念書,你們自己好好念書了嗎?你們天天都找人到家裡來打麻將,卻叫孩子去念書、寫功課,這樣孩子的功課會好得起來嗎?」老先生嚴厲的批評,讓這對夫妻一句話也不敢吭。  自從那天起,隔壁鄰居再也沒有聽到這對父母打罵孩子的聲音,而且他們家裡的麻將聲也從此成為絕響。  還有一次在公車上,我看到一個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有一個小偷正在偷別人錢包耶!」媽媽看了一眼公車上的扒手,卻對孩子說:「噓!那個叔叔只是在跟人家開玩笑,不要亂講!」  看完上面兩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呢?第一個故事的那對夫婦知錯就改,自身為孩子樹立知錯能改的好榜樣,即時糾正就還不算晚。但是後面那位母親卻因為怕事而把是非、善惡完全顛倒了,讓孩子對正確和是非產生混淆,這就是最糟的教育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孩子的行為和舉止往往像是鏡子一樣映照出父母的作為,父母是孩子最先效法的榜樣。對於孩子成長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家庭是孩子最基礎的生活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仿效的對象。許多教育學家的研究都指出,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所以父母要特別重視自己的行為,處處為孩子樹立榜樣。?  西方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講過:一個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家庭的尊重、每一個行為舉止,對子女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父母必須以身為教  我們老是聽到父母抱怨孩子,抱怨孩子愛看電視、抱怨孩子不知進取…。其實,父母應該先反問自己:你要孩子好好用功,但是你自己也每天用功嗎?你要求孩子要有不斷進步的心,但,你自己擁有嗎?你要求孩子要謙卑有禮,但,你自己也是一個懂得應對禮節的人嗎?你要求孩子循規蹈矩,但,你自己是這樣做的嗎?  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父母希望孩子在家看書,但是自己卻翹著腳在客廳裡看電視。父母希望孩子尊師重道,自己卻對長輩大小聲。像這樣連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卻反而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這樣的教育真的能成功嗎?  一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如何?道德品行怎麼樣?和他們的父母是什麼樣子有著直接的關係。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喜歡學習,孩子就會愛學習;父母愛運動,孩子通常也會喜歡運動;父母樂於助人,孩子就會樂於助人。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身教和言教都是最好的教育。?  美國教育家克雷爾曾說過:如果你自己都沒準備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孩子有什麼成就。而這裡所說的成就,是指值得孩子效法的行為舉止,並不只是在事業和人生上的成就。?  簡單說:善良可以造就善良,開朗可以造就開朗,友愛可以造就友愛,和平可以造就和平。同樣地,仇恨可以造就仇恨,消極可以造就消極,冷漠可以造就冷漠,自私可以造就自私。為了孩子的未來,每個父母都要當孩子人生的學習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早開始接觸的人,在一起的時間也最多、最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是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孩子面前,大至父母的思想品德,小至生活瑣碎細節,都不可等閒視之。若要教育孩子具有高尚的社會道德,父母自己就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等於是建造高樓大廈的地基,決定了建築的風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觸的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教育自己的子女,就必須做孩子的榜樣。以下有三個原則務必要把握:  小標: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不只是一種權威,更是孩子言行舉止的模範。還有一點很重要,父母千萬不要言行不一。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要教人之前,必須先教自己;要求孩子具備某些行為和特質之前,自己一定要先具備。  小標:2.捨棄教條式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你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希望藉著規範來控制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教條式的規範效果微乎其微。孩子對父母都會心生崇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自然會成為孩子仿效的對象,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務必先做到。?  小標:3.父母要說話算數  父母一旦答應了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兌現,所以不要輕易做出難以兌現的承諾。如果父母經常說話不算話,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而孩子對父母的崇信、敬仰與愛戴,就會隨著父母失信的次數增加而遞減。如果父母經常說話不算話,孩子也會下意識地模仿,自然也會說出不負責任的話,養成不良習慣。不要忘記,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第2招 你是「開明」的父母: 用溝通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父母應該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敞開心懷和孩子談看法、講見聞、說願望、道歡樂、訴苦衷。  故事…  小皓才13歲,父親到外地工作,所以平常都和媽媽一起生活,但是母子間的交流卻很少。小皓非常喜歡到外面的網咖去打線上遊戲,但是媽媽卻覺得網咖很複雜,很擔心他學壞。有一陣子媽媽為了不讓小皓再上網咖,就不給他零用錢花用。小皓開始和媽媽頂嘴,有時候甚至故意唱反調,母子間的衝突越來越嚴重。媽媽心裡很難過又無奈,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她付出了很多心力。  有一次爸爸回來了,和小皓聊了好久。從自己在外面工作的經驗和有趣的事,到詢問起小皓的生活和想法。媽媽發現小皓改變了,變得比較懂事,也不再口出惡言或是做出叛逆的行為。媽媽好奇地詢問爸爸是怎麼辦到的:「為什麼他特別聽你的話呢?」。  小皓的爸爸說:「其實孩子也是個體,你必須多和他溝通,而不是只有命令,其實你和他解釋,他就會明白了,他就不會再故意唱反調。你以前就是缺乏和小皓的溝通。」媽媽點點頭,總算是明白自己和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  如果小皓的媽媽可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就能讓孩子也瞭解自己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辛苦,那麼,孩子就會改變自己對母親的錯誤態度了。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意見卻無法表達,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是溝通方式不對。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著孩子嘮叨一頓就是溝通,結果卻適得其反。  我經常聽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總是什麼事都放心裡,不願意和爸媽說。」而孩子卻常訴苦說:「爸媽總是不了解我們要什麼,他們想說話時就嘮叨個沒完,而我想說話時,他們卻常常心不在焉。」  其實孩子也是人,也會有很多心事、感受很想和爸媽說,他們的歡樂、苦惱、意見之所以無法表達,主要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  很多爸媽總是不願意聽孩子講話,平常也不和孩子談心,要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也不聆聽孩子的心聲,又怎麼可能幫助、教育他呢?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父母應該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們,敞開心懷和孩子談看法、講見聞、說願望、道歡樂、訴苦衷。  以下是幾種與小孩溝通的方法:  1. 對孩子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父母對孩子過去表現的看法和批評,會讓自己對孩子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對孩子有誤解,容易流於以偏概全。事實上,孩子具有發展性、多變性,父母千萬不要有主觀上的偏見,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2. 一定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孩子說話時,父母應該表現出熱情和興趣,由衷開心地和孩子溝通。孩子講話時不打斷、不批評,並從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說話的內容,使孩子感覺被理解、重視和接納。  3. 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父母要注意孩子內心的需要與感受,傾聽他的心聲、煩惱和矛盾,鼓勵他坦然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不贊成他的某些行為是有理由的,也並不表示無法理解和體會他的感受。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將會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4. 言語要合乎情理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應該要對事不對人。無論是批評、讚美,抑或談論主題是家庭問題或是社會問題,都要有正當的理由和想法,不要隨意胡亂批評。例如,你覺得孩子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你不應該這樣說:「你真的是笨蛋,我已經說過一千次了,為什麼還不改。」你這樣說也於事無補。應該要平心靜氣地分析,透過合理的溝通來讓孩子理解,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自信心,藉此機會教育,也樹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5. 溝通要清楚、具體、明確  孩子想繼續玩,暫時不想做作業,這時你或許會說:「好吧,再讓你玩一會兒,然後就要回來做作業喔。」可是這個「一會兒」到底是多久。孩子或許也有他的計畫,父母則有自己的要求,如果這兩者不一致,一定會發生衝突。  同樣地,對於孩子說的話也要充分了解。比如孩子說:「媽媽,這個周末我們幾個同學想去山上玩可以嗎?」你不要心不在焉就答應,要問清楚孩子是和什麼樣的同學去?有幾個人要去?會去哪些地方?幾點回來?  很多母親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和矛盾,往往是由於說不清楚、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所以,溝通要成功、有效,言語就要清楚具體。孩子是有想法的,你如果不對他說明理由,只一味要求他執行,就等於是強迫他,他會認為你過於主觀,而無法認同你。  如果父母本身做錯了,應該要有認錯的精神,把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不可以用模糊、敷衍的態度輕輕帶過自己的問題和毛病,卻大聲指責孩子的不對,這樣孩子會認為你自己都沒做好,憑什麼命令他,他會覺得你是不可信賴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必須採取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口氣也不能有煩躁、生氣、責備或警告的意味。

媒体关注与评论

  推薦者  陳美儒(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 董事)  ------------------  黑幼龍  (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知名的溝通大師)  馮 燕 (兒福聯盟董事長;台灣大學學務長暨社工系教授)  -----------------------------  許正典  ( 臺安醫院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  林文虎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不打不罵.如何教好孩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