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百年醬門

李漢昌 著 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

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李漢昌 著  

页数:

246  

前言

  古典和現代的交匯  「古典」是超越時代的不朽價值,「現代」則是科學和創新的象徵,兩者交匯的時候,就會激發出燦爛的火花,進而開創千秋大業。「丸莊」的成就,就是最佳的寫照。  台灣是寶島,由於位處東西交匯的樞紐,世間的層巒疊嶂、激湍奔濤,都從這裡經過。尤其是近百年來台灣的發展,更是歷史上一個極不平凡時代的新序幕,舉凡人類中各個集團的衝突、國際社會的變化、總體經濟的興衰,乃至東西文化的磨盪,都集中在此風雲際會。在這樣的氛圍裡,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無數的菁英,也造就了許多成功的企業,丸莊創辦人和歷任負責人,都是其中之一。  醬油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在台灣,我們從小都知道,西螺盛產的醬油品質最好,逐漸地,醬油成為西螺的名產。「西螺」是台灣中部的小鎮,它因醬油而馳名台灣,更享譽國際,但是帶動西螺發光的,卻是「丸莊醬油」。它是台灣本土產業的奇葩,更是台灣之光。  西元一九○九年(清宣統元年),莊清臨先生在雲林縣西螺鎮創辦「莊義成醬園」,開始生產黑豆蔭油以及醬菜等周邊產品,逐漸嶄露頭角。在二次大戰前,莊清臨先生的獨子莊昭典先生即參與經營,成為第二代經營者,台灣光復後,他以「西螺名產.丸莊醬油」為標語促銷,成為第一家以產地名稱結合產品行銷的品牌。  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第一代經營者莊清臨先生及第二代經營者莊昭典先生接連去世。莊昭典先生次子莊英烈先生接掌丸莊,擔任負責人,是為第三代的經營者。民國六十五年興建西螺二廠。次年,公司改制為「圓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因市場需求量增加,另建二崙新廠,民國八十五年正名為「丸莊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又增建二崙二代廠,詎民國九十二年,莊英烈董事長去世,由其弟莊英堯先生繼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莊英堯董事長是國立台北大學的傑出校友,帶領「丸莊」繼續發展,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丸莊台本本舖,民國九十七年將西螺延平老街的舊工廠改為觀光工廠,更推出網路行銷等措施。莊英堯董事長深知,本土老店無時無刻不受到新興食品業嚴厲的挑戰與衝擊,要使傳統產業永續經營,必須有所更張,於是引進現代化觀念和科學化管理,短短幾年就使「丸莊」發展出新面貌。目前莊家第四代子孫莊偉民、莊偉中先生也已加入經營團隊,企業規模益趨宏偉。百年企業,舉世不多,然而「丸莊」從一九○九年創建到現在,已經整整一百年了。跨越兩個世  紀,置身於國際產業激烈競爭的漩渦裡,能夠穩定成長,甚至大放異彩,誠屬難能可貴。窺其原因,有以下數端:  一、純樸務實的家庭:  莊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生活簡樸,祖孫四代篳路藍縷,在不同時間、相同空間裡,卻能透過庭訓的傳承,同心協力,務實地經營。莎士比亞說:「金字塔是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的。」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成長,成就今日。  二、追求古典:  「丸莊」為了不使祖先的技術失傳,堅持保留傳統手工釀造蔭油,以保持原味,在今日講求機器製造、追求效率的時代,實屬難得。他們堅守目標,憑藉理想,用古典創造了未來。  三、引進科學:  傳統產業要戰勝挑戰,必須有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新行銷,始能屹立不搖,於是「丸莊」在釀造管控,以迄裝瓶等一系列作業,完全用電腦控制,並且精進釀造技術,使傳統口味與口感不致流失。「丸莊」並啟用大學以上程度的優秀青年,設置無菌化驗室,達到衛生的要求。在人員與物材的管理上,更引進最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將原本隔閡的「傳統」和「科學」,達成完美的契合。  四、回饋社會:  「丸莊」從未忘記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例如主導成立「延平老街繁榮促進會」,重整「延平老街」,使老街恢復生機;在西螺贊助「大橋杯」軟式網球賽,半世紀不曾間斷,贏得尊敬。  多年來丸莊醬油已成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百年的歷史也見證了中華民國的發展。「丸莊」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憑著堅韌的毅力,千錘百鍊出來的成果,其間充滿了智慧和感動。平沼無以為辭,只能引王荊公兩句詩來形容。詩云:「看似平常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難。」  欣逢「丸莊」百歲誕辰之慶,及《百年丸莊》新書出版前夕,平沼恭逢其盛,蒙邀作序,深感與有榮焉,特以虔誠之心意,表達敬佩和祝福於萬一。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國立台北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張平沼                

内容概要

  丸莊出版《百年醬門》一書,介紹百年歷史發展及醬油相關知識。  針對百年的發展,莊英堯董事長說,丸莊不但生產黑豆蔭油,也生產豆麥醬油,雖然生產豆麥醬油的機器昂貴,但丸莊生產黑豆蔭油的醬缸,從百年前至今,也增加了幾百個,達到一千多個,「黑豆蔭油才是丸莊的特色產品。」  他指出,明末清初,閩南移民來到台灣,種稻麥、養雞鴨、醃醬菜來吃,為了謀生,把自家釀造的蔭油拿出來叫賣,漸漸成為生意,於是大量生產,研究改進。後來,日本人帶來生產豆麥醬油的方法,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醬油廠再遷台,這些發展都影響台灣的醬油口味及飲食文化。  任重道遠 丸莊傳承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是移民帶來的,蓬勃的黑豆蔭油產銷,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一環,丸莊正在傳承台灣的文化。」他接著說,中華飲食是世界文化的精華,醬油則是中華飲食的靈魂,黑豆蔭油更是台灣口味的代表,希望丸莊的黑豆蔭油能使中華飲食更加豐富美味,就像美國好萊塢電影將西方文化傳播全球一樣,丸莊也將伴隨中華飲食,將東方文化及台灣印象傳遍全球。  另外,莊英堯表示,家族企業要維持不墜,必須經營透明、管理合理、徹底企業化。丸莊為了壯大實力及維持高度競爭力,未來如找到適合的專業經理人才,丸莊家族成員不一定要再參與經營,並希望經由各方面的努力,丸莊可以邁向第二個、第三個百年。

作者简介

  李漢昌  作者李漢昌,曾任職聯合報29年,擔任記者、召集人、主編、地方新聞中心組長。  聯合報資深記者、資深績優記者、高級資深績優記者。  商訊文化公司出版部資深主編

书籍目录

百年大事記推薦序 古典和現代的交匯/張平沼庶民記憶 百年風華/陳郁秀以陶缸釀製醬油的莊氏家族/磯部晶策第一篇 開啟百年醬門一、走訪醬油的故鄉─西螺鎮二、百年醬門 莊清臨起家傳奇三、二戰期間 莊昭典肩扛家業四、重塑老字號形象 再造輝煌第二篇 奠基石擘藍圖五、臨危受命 莊英烈重振品牌六、生產行銷齊發 戮力向前衝第三篇 老幹新枝輝映七、齊一心力 第三代共撐危局八、創新行銷 老店擦出新火花九、網路開店舖 躍上電子媒體十、純釀菁華 丸莊邁向全世界十一、丸莊醬油 歡慶百年榮耀第四篇 走進缸中傳奇十二、老街

章节摘录

  古典和現代的交匯  「古典」是超越時代的不朽價值,「現代」則是科學和創新的象徵,兩者交匯的時候,就會激發出燦爛的火花,進而開創千秋大業。「丸莊」的成就,就是最佳的寫照。  台灣是寶島,由於位處東西交匯的樞紐,世間的層巒疊嶂、激湍奔濤,都從這裡經過。尤其是近百年來台灣的發展,更是歷史上一個極不平凡時代的新序幕,舉凡人類中各個集團的衝突、國際社會的變化、總體經濟的興衰,乃至東西文化的磨盪,都集中在此風雲際會。在這樣的氛圍裡,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無數的菁英,也造就了許多成功的企業,丸莊創辦人和歷任負責人,都是其中之一。  醬油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在台灣,我們從小都知道,西螺盛產的醬油品質最好,逐漸地,醬油成為西螺的名產。「西螺」是台灣中部的小鎮,它因醬油而馳名台灣,更享譽國際,但是帶動西螺發光的,卻是「丸莊醬油」。它是台灣本土產業的奇葩,更是台灣之光。  西元一九○九年(清宣統元年),莊清臨先生在雲林縣西螺鎮創辦「莊義成醬園」,開始生產黑豆蔭油以及醬菜等周邊產品,逐漸嶄露頭角。在二次大戰前,莊清臨先生的獨子莊昭典先生即參與經營,成為第二代經營者,台灣光復後,他以「西螺名產.丸莊醬油」為標語促銷,成為第一家以產地名稱結合產品行銷的品牌。  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第一代經營者莊清臨先生及第二代經營者莊昭典先生接連去世。莊昭典先生次子莊英烈先生接掌丸莊,擔任負責人,是為第三代的經營者。民國六十五年興建西螺二廠。次年,公司改制為「圓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因市場需求量增加,另建二崙新廠,民國八十五年正名為「丸莊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又增建二崙二代廠,詎民國九十二年,莊英烈董事長去世,由其弟莊英堯先生繼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莊英堯董事長是國立台北大學的傑出校友,帶領「丸莊」繼續發展,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丸莊台本本舖,民國九十七年將西螺延平老街的舊工廠改為觀光工廠,更推出網路行銷等措施。莊英堯董事長深知,本土老店無時無刻不受到新興食品業嚴厲的挑戰與衝擊,要使傳統產業永續經營,必須有所更張,於是引進現代化觀念

媒体关注与评论

  ●西元1909年,莊清臨先生在西螺挑擔叫賣,開啟了丸莊的「百年醬門」。  ●此書記錄了如何把小生意做成百年企業的心路歷程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 真情推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百年醬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