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飯餘的功課

潘亦孚 未來書城
出版时间:

2002年5月20日  

出版社:

未來書城  

作者:

潘亦孚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飯餘的功課 PDF格式下载



  如果在房里挂起幅中国故旧文人的字画,伫足品析之余,是不是就以为自己如董桥般是「旧派的人」?以自己现有的赏析能力,不要说弄清楚书法笔墨绝妙的美学蕴底,就算真有幅娟秀字迹的小楷扇面,精工程度令人无限感叹,也恐怕只是浪费。没有欣赏的能力,没有清亮的视野,文人的典雅情事全成了暴发户般装点门面的饰物,可鄙地令人无地自容。
    
  所以,就算真留恋董阳孜具时代感的新派书法,抑或偶识于右任先生的题字,也只能远远观望,从来没有占为己有的私欲与情绪。那全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妄想,无从实践的奇情异梦,与现实生活全脱了节,离了谱了。
    
  但却并不表示打从心底里就没有丝毫一点的贪念,对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的文化传脉没有任何培养赏析能力的兴趣。看不懂张旭的狂草,却很少有人不对其放荡不羁的笔墨线条所深深吸引,不过就是毛笔蘸着墨水利用拖曳表现出自由与狂放。那如现代艺术般明灿光亮的线条表现,竟然出现在古老的中国,悠远的历史流脉之中。
    
  于是在自己书房里挂起一幅小巧的挂轴,请同事年迈的父亲利用闲暇时间所写的「大清干净水」五个大字,别树一格的书风只感到一股沉稳与安祥。没有特别的故事,没有特殊的背景,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立在墙面上。
    
  与历史交心是需要冲动的。潘亦孚以企业人的丰富阅历,总仍禁不住历史深沉的呼唤,结束事业,专心在字画文物的收集典藏上。透过多年潜心的阅览与人生经验的累积,重新唤回潜藏在字画挂幅、长卷扇面、文人墨迹背后的历史质材,召唤着属于特殊时代背景中不同生命际遇的灵动与悲伤。或巧遇蔡元培的崇大格局,或重新意会梁潄溟长期被忽略的特立行止,或感怀于右任生命的沉重,或特属于徐悲鸿的哀戚情愫。这些全是早消逝在眼前的过往云烟,又何其有幸透过潘亦孚耐心的搜找及细心的品赏,重又神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以沉静缓稳的艺术形式,诉说着曾经有过的荣光岁月。
    
  最爱在夜阑人静时仔细捧读《饭余的功课》,明知这和潘亦孚的期望不同。那在饭余茶后才该有的浓郁情怀,总是特属于民族情感那深层结丛的文化因子,潜存在已经与现实存在极大裂缝的故国情伤之中,不及本土化的除魅幽灵来得气盛,始终尴尬地坚持着。
    
  封面上丰子恺的画,一弯新月悬在天空,两张澄黄的椅子,几上摆放着的一组茶具,香烟及火柴,红色的柱上系着悬垂着的帘子,题辞写着:「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好一付松散闲适的模样,却是曲终人散,带着些许惆怅。当我们与过往越离越远,究竟是我们丰富了生活?还是腐浅带坏了我们?问题的答案,全躲在二手的收藏里。
    
  潘亦孚收藏字画,我收藏潘亦孚,还有那浓得化不开的典雅情怀!


我收藏弘一和丰子恺:)


我還沒能力"收藏"呢!


呵呵,自小就看着丰子恺的漫画儿长大(因为有个喜欢丰子恺的爸爸),小时候只是临摹,到现在才逐渐品出一些画中味道来。
李叔同也是我蛮佩服的一个人,极有灵气与才气。
常常觉得生活在杭州是件很幸福的事,因为有这样的前辈就曾生活在这泓西湖畔。


這該要怎麼說呢?因為沒有生活在湖畔的經驗,於是那動人的氤氳永遠只是夢中的畫境,永遠只在想像中,所以那美永遠保持著原初的模樣。
舊是舊點,倒也落落大方...
我也要去杭州!


我也想去~


等农历八月桂花飘香的时候,都来杭州玩吧。
其实,果真想要留住想像中的美好,是不能到杭州来的。
但若真来了,时间住太短,还是体会不出这江南厚重的文化底蕴来的。
我原籍不在杭州,初来杭州的两三年,基本上都是在不适应中渡过的。常常感慨为什么如此好山好水,怎么就出了那样的刁民呢。再后来,住久了,才体会出浮光掠影之后韵藏着的秀美的江南人文。同时,也懂得了,很多时候,往光明处看,就会拥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