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記憶暫時收藏: 羅貴祥詩集

羅貴祥 川漓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川漓社  

作者:

羅貴祥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記憶暫時收藏: 羅貴祥詩集 PDF格式下载



  今年香港文學詩興大發,多位作家結集詩作出版,梁秉鈞固然矚目,書展年度作家,一口氣出版五本詩集;廖偉棠也在中台兩地出版了《野蠻夜歌》和《八尺雪意》,內容多有重疊,可以算是他過去創作的總結。至於女詩人,有江濤的《七日之城》和白蓮達的《中女情懷總是詩》,都是新一輩詩人第一次結集作品,而今年第一次結集的還有羅貴祥。《記憶暫時收藏》創作年度跨度很大,從最早的1982,到最近的2010,跨了近30年。可想而知,詩的風格和主題並不統一。詩風幾經變化,實不易於一篇短評把詩說盡,故本文只提出幾個切入點供讀者參考。
  
  
  
  泥土之詩︰後結構之詩藝
  
  羅貴祥詩集中有不少詩是以詩論詩。例如〈恐龍化石博物館溜灠目〉,以恐龍骨架作為詩架構的比喻,以整理目錄類比詩人整理世情。羅貴祥在詩中插入括號的詩句,形成對話和詰問,其中一段說「(詩人為甚麼不寫恐龍/因為沒有驚髮的年紀/因為是不長青絲不留華髮的動物)」(頁46)。「驚髮」、「青絲」和「華髮」都是慣用描述年紀的陳腔,詩人正正認為舊有的習語已經難以描述新的事物,固在詩結尾處提問︰「堅硬的骨格已不依戀美觀的肌肉/在符號和句法中或許該省略氾濫的情感/博物館裡可以找到怎樣的秩序?」(頁47)羅貴祥屏棄抒情語調,嘗試在固有的結構裡,尋找新穎而符合世情的符號和句法,在限制中體現自由。
  
  這主題在〈地下鐵的大提琴手〉也有展現。詩中以公眾語言和私人的拉奏方法作對比,以嚴謹的樂章與自由地伸展作對照,並說「沉實的泥土比高闊的天空更真實更容易感覺」(頁49)。若把泥土與天空這兩個意象放到地下鐵和古典音樂這情境去觀照,就明白這裡的泥土並不是鄉土文學中的泥土,而是指日常的生活空間;而古典音樂裡的天空,則是超昇與高拔之雄渾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羅貴祥詩作的另一主題︰日常生活空間。
  
  
  
  全球資本主義的萬花筒
  
  詩人前期詩作有不少是思考詩與日常生活空間的,如〈地鐵和詩的行數〉和〈在報館內寫詩〉。〈報館〉一詩寫出詩人如何在現代社會工作困迫裡找出自我的空隙。對此,羅貴祥後期的詩有更深的思考。前期詩作詩人的視角是在社會體制內的,而後期詩人則能以內外兼備的角度多面描述資本主義社會和全球化,如〈超級Store的恐怖〉,不單貨物是全球化一式一樣,連「恐怖」也是齊一的,反正拉登就代表了恐怖的全部意義︰「先在惠康然後是百佳/(從你家開車到山下走入空無的購物廣場)/遇上拉登拉登和拉登/(貨品種類最多必然是不存在的虛擬)」(頁97)〈韓國人的壽司店〉也是日常生活與全球資本主義的結合︰「我在紐約吃到的壽司/都不是日本人做的/消費社會規律吧」(頁120)。這種結合看似提供多樣選擇,其實不過是資本主義自由的幻象。〈鄰人〉則是談現代社會下分子化的人與他人的疏離︰「我像不被看見/我也裝作未看見/互相的不見未許/不是愛」(頁125)。〈老餅義魚〉更以餅和魚比喻資本和中層管理人員,並畫出資本主義弱肉強食的世界︰「老梁說以後可能也不用再跑了/公司正在蘭州物色/薪金更廉宜的餅和魚/以後/餅會更大/魚/更鮮/更活」(頁107)。
  
  
  
  記憶就暫時收藏
  
  這些詩機智是機智,但很多時略嫌直白;要反諷時意味不夠強烈,要關切時不夠深刻。然而點題詩作〈那時那節在耶路撒冷〉可說是羅貴祥詩的例外和集大成者。詩節相間,形成對話,一方是詩人遊耶路撒冷的見聞,一方是詩人的省思。詩人談及歷史、宗教和戰爭這大議題,也談及小人物在這片土地的想望。這詩語調平淡,底下卻是心驚膽顫的湧動,此中之情以點題詩句最為清楚︰
  
  校園內滿是貓咪懶洋洋的又像在飢餓尋食
  他們說那個角落曾受恐怖襲擊死了好幾個人
  穿牛仔褲躺在草坡上的學生照舊悠閑
  生活慢慢輕轉記憶就暫時收藏(頁127)
  
  面對創傷,人要過活就不得不訓練得輕描淡寫,把記憶暫時收藏,不是忘卻,而是使生活能繼續下去。
  
  作者︰譚以諾
  原文刊於《文匯報‧讀書人》(2012年11月19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