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国复兴之路

张小劲 人民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人民  

作者:

张小劲  

页数:

4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多少国家兴盛过,又衰亡了。然而,总有一些国家不仅历经兴衰,而且又再度奋起,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这其中既有老牌强国如德国、法国等,也有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作为大国崛起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国复兴”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法则。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凤凰涅槃的复兴。传奇,又是什么指引着各国复兴道路的方向?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世界七大国家艰难曲折的复兴之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实现复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进一步了了解其他大国的复兴之道,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的认识。

作者简介

张小劲,1958年出生,1978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2002年被聘为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比较政治学、政党和政党制度研究、欧洲政治研究。主要讲授课程:比较政治学研究、科研方法论。主要著作:《比较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党政治视角下的欧洲一体化》等;已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 超越“大国政治的悲剧”第一章 德国:松绑的巨人 第一节 理性与疯狂——德意志的统一与霸权之路 “蛮族”立国 普鲁士崛起与“铁血”统一 初尝霸权苦果——从荣耀到战败 两次大战间的奇迹 第三帝国的迷梦 第二节 重新崛起于废墟之上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在痛苦中呻吟的德国 联邦德国东山再起 蹒跚前行的民主德国 柏林墙的倒塌 第三节 松绑的巨人 步履艰难的内部整合 咄咄逼人的经济发展 锋芒毕露的政治诉求 惹人注目的防务措施 第四节 站在十字路口 欧洲的德国,德国的欧洲? “新欧洲”与“老欧洲”:“9·ll”后的美德关系 变异的历史浊流——新纳粹主义 结语第二章 法国:光荣与梦想 第一节 昔日辉煌 “太阳王”的光辉 “小个子”的大野心:让全世界只听到法兰西的声音 用革命原则和民族原则重绘欧洲地图 绝地反击与再度奋起 第二节 法德和解与欧洲联合 法国的沉沦 挤入战胜国行列 不情愿的明智之举:从遏制转向和解 用“一体化”拴住德国 第三节 由议会多党制到半总统制 “40天、40位部长和4公斤肉” 从“无用的器官”到“帝王总统” 第四节 冲击世界大国地位 充当美苏之间的“第三势力” 摆脱美国控制 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握手言和 ……第三章 日本:乡关何处?第四章 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第五章 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第六章 巴西:“未来大国”不是梦第七章 中国:腾飞的巨龙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国复兴之路 PDF格式下载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


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最早买的一本书,看了很有启发,还被老师拿走看了看!


很震撼,很有收获


老师推荐看的,觉得内容不错


纸质不错,大致看了下没有错版什么的,真的不错


还没看完此书,觉得这一系列都还不错


大国复兴之路,这本不错,能让你对世界大国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整体的感觉,对自己的思维也是一种提升。


到货挺快.书的质量不错,只是印的字比较小.内容写的很好.值得一看


只结语正道,不敢言非常到!以恶清之兴为例,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和欺诈外,别无二致,而庸人反看到“正道”,难怪很多乱世由治而生,难怪太多书生死不瞑目!历史是供人肢解的,供人曲解的!英雄是供人塑造的!


有可度性,不过书送来有点脏


就是有些旧,不是很满意


书可以性价比很高 符合预期


很好的一本书,对于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把握未来很有教育的意义。和是《大国衰落之鉴》一书一起,是一系列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弟弟说好,因为这是为弟弟买的,所以发言权还是他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