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的经验

(德)海德格尔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德)海德格尔  

页数:

240  

译者:

陈春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哲学:思的经验(1910-1976)》列在《海德格尔全集》第13卷,从他最早的作品到他最后的作品,跟踪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全过程。这一卷的名字,直译应译为“从思的经验中来”,“基于思的经验来说”或“出于思的经验”,听起来拗口。主要内容:静静地滋润着民众的心灵,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的这种影响方式我们必须坚守住。但愿他的文献能被更加认真地对待,但愿他从不空谈重建的这种精神能在坚守健康方面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酵素,并且在重新康复民众心灵方面呼叫最急切的地方发酵。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海德格尔 译者:陈春文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年——-1976年)   海氏从存在的角度解构了西方的哲学史,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存在(道,本源,存在的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海德格尔认为是“泰初之道”(logos)是世界的本源。   所以在其哲学的核心处与中国的老子很有相似。   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   世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是一切关系和意义的总和。   海德格尔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意识如何看到我们所看到的)出发,   (胡塞尔“观察”到任何意向性活动都只能在一定的视域(horizon)或边沿域中运作,比如:当我们的感性直觉要“看”清桌上的一张白纸时,我们必须已经看到了这张纸周围的环境及其中的各种物件,比如桌子,笔...等等。 再比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其实其本质就是这因为事物的缺乏性而导致的事物的相互依存的现象—没有他物,何来此物?同理,广义相对论中参照系的选取,混沌理论中的复杂体系等也可作为例证。) —— 并将胡塞尔的视域扩大为我们的整个生活世界,并进一步推至到生活世界的视域——即存在,无 —— 并从东方老庄那得到启示,来追问存在(无,道),写出《存在与时间》   主要结论——情感>理智   人的有限性,时间性,向着未来筹划,向着死亡迈进。   使事物成为事物(存在者不等于存在)的存在(道)就是无,无就是有,又称“澄明”“敞开”“无蔽” 西方的发展就是存在、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真理”=存在=大道   人在世界中不断“筹划”,“操心”   语言就是道说,语言就是道(对语言有神话倾向)   要注意一点:海德格尔的无与尼采的虚无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由于海德格尔在未完成的中将太多的笔墨用于对人之此在的所谓基础存在论的讨论作为切入点来通达大道, 而未直接从在先进入道之中后接着返回于世界再来用道统摄一切, 而使得该书有喧宾夺主, 怠慢了使此在之所以此所在的存在,以至看似太过人本而反而遗忘存在之嫌. 因此放弃完成存在与时间一书反而是海德格尔在真理之路上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 所以后期的海德格尔在方法切入点就改善了. 而这个改变也使海德格尔的哲学彻彻底底地形而上学化了,导致很多人对海氏的理解更加坠入了云里雾中.)  其他相关观点或结论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语言世界,艺术世界...此乃所有文化之共有。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结构对于直观世界的直觉式的概念化,对应于有限存在者,所以先入为主的自然主义科学一开始就跳过了存在本源问题.   所以,科学方法不是解决哲学问题的金钥匙! 尽管可作为考。  在海德格尔后期,他认为人的任务是倾听存在的呼唤,所以后期转向诗歌等艺术.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不能掌握显示自己且同时又隐去自己的存在的全部秘密.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在于人本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虚无主义.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这种虚无主义必然结果的错误从苏格拉底包括柏拉图开始已经发端并在看似反对柏拉图的尼采那达到高峰.现代技术也是它的表现之一.  海德格尔年表: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母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母笃信天主教。  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  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  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生发对存在问题的兴趣。  1909年-1911年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  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  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  1919年 长子约尔克出生。  结识雅斯贝尔斯。  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  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  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  1927年《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  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  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而上学》的演讲。  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  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而上学是什么?》。  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出版。  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的演讲。  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  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  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  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重作。  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  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  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而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作演讲。  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  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  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辑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  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  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  《真理的本质》出版。  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  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禁止授课,直至1951年。  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  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  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转向》)。  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  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  《林中路》出版。  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  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  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系列之一。  《形而上学导论》出版。  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  《演讲与论文集》出版。  《什么召唤思?》出版。  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然任之》的讲话。  八月在法国诺曼底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  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  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  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  《走向存在问题》出版。  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  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  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  《同一与差异》出版。  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  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的演讲。  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  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  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  《泰然任之》出版。  《走向语言之途》出版。  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  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  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  《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  《技术和转向》出版。  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  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  《路标》出版。  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  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异》的讨论班。  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  《面向思的事情》出版。  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  《现象学和神学》出版。  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  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  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  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  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   海德格尔在纳粹时期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风评不是很好。

书籍目录

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为其于1910年8月15日在克雷亨斯腾的纪念碑揭幕而作(1910)早期诗作(1910-1916)充满生机的风物:为什么我们留在小地方?(1933)走向理解之路(1937)暗示(1941)索福克雷斯《安蒂高娜》里的复歌(1943)对泰然让之的探讨——一次有关思的林中路交谈(1944/1945)思的经验——在高高的杉树林中穿行……(1947)山中小道(1949)林中路(“未来的人……”)(1949)读默里克的一首诗——马丁·海德格尔与E.施泰格的通信(1951)何谓阅读?(1954)教堂塔钟之神秘(1954)为朗哈德尔的《黑贝尔》一书说几句话(1954)关于圣坛画(1955)J.P.黑贝尔的语言(1955)与奥尔特加·y.加赛特的会面(1955)什么是时间?(1956)黑贝尔——乡愁之魂(1957)作坊札记(1959)语言与家乡(1960)关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962)致雷内·夏尔——为纪念伟大的友人乔治·布雷翁而作(对石印画《拓文引谈》的观感)(1963)阿达尔伯特·斯蒂夫特尔的《冰雪故事》(1964)曾经在场的启示(1966)艺术与空间(1969)符号(1969)人的栖居(1970)思物——对雷内·夏尔的友情眷念(1970)……文献说明编后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为其于1910年8月15日在克雷亨斯腾的纪念碑揭幕而作(1910)自然天成、清新健康、略显粗犷的格调,赋此一事件以特殊的烙印。地处低洼峡谷盆地的克雷亨斯腾,连同坚韧、自觉和孤僻的居民一起,都显得那么自得。就连教堂也甚是怪异,不像它的姊妹教堂那样,把教堂建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为了契合自己的朴拙,它必须让自己隐身在众多暗红色的房顶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特殊造形的地带,云雾缭绕的幽暗的针叶林,不时在这里那里突然耸立的惹眼的石灰岩,这些场面一同造就出一幅罕见的境物景象。 揭幕仪式同样朴素、清晰和真实。节日旅行并没有华丽铺张,然而却自觉庄重,完全是默守着山民自己的方式,人们穿过弯曲的如同过节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街道,在村庄教堂南侧的纪念碑那里同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会聚在一起。 在炎热的孕育着暴风雨的夏日空气里冒出一句“连老天都自豪”的话。这是一位市民问候客人的话,虽不得体却不无道理。英斯维斯的盖斯勒神甫介绍该纪念碑的来龙去脉,充满感激地回想起维也纳这座值得称赞的城市,盛赞维也纳宫廷牧师为“拯救荣誉所从事的奠基”工作,赞美地提到在促成纪念碑落成方面功勋卓著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们,提到了来自哥亨的教会的参事和教长米歇尔·布尔格,然后把纪念碑转交给教区。“今天,维也纳与克雷亨斯腾联起手来”,兼为帝国城市、首都和皇宫官邸的维也纳的高级代表在庆祝集会上如是说。对这座受到沉重压迫的城市来说,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是一位应天意而降的人物,就像后来的克雷门斯·玛丽亚·霍夫鲍尔以及令人难忘的吕格尔也是应天意而降一样。精心选择的词句、令人信服的忠诚以及对奥地利人们的热爱,魅力十足。

后记

《思的经验》列在《海德格尔全集》第13卷,从他最早的作品到他最后的作品,跟踪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全过程。这一卷的名字,直译应译为“从思的经验中来”,“基于思的经验来说”或“出于思的经验”,听起来拗口。译者思量再三,取《思的经验》这个译名。德文原名《Aus der E血hmng des Denkens》显示了思者海德格尔不同寻常的谦逊,用意在于强调,这只是思者海德格尔本人思的经验,还不能说是思的经验本身。对于思者来说,这个区别值得强调。


编辑推荐

《哲学:思的经验(1910-1976)》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思量再三,取《哲学:思的经验》(1910-1976)这个译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思的经验 PDF格式下载



思的经验(1910-1976),海德格尔全集第13卷。推荐阅读。


专业书籍,值得一看!


从1910年还是弗赖堡大学学生的海德格尔开始在天主教周刊上发表文章,到1976海德格尔去世,这部书收录了海德格尔几乎整个思想历程。从某方便来看,这是比《存在于时间》更能让人了解海德格尔的一本书。


书的封面反了,给当当打了电话,及时获得了处理,还不错,满意。这本书很好,喜欢陈春文的翻译版本,与孙周兴的风格迥异,兼收并蓄,价格稍微有点小贵。


需要耐心读的一本书。


书的封面很差劲,给人感觉想那啥盗版书似的,海德格尔的书怎么样就不用我说了呗,里面我还没细看,不知道翻译的怎么样。


宝贝儿不错,没有残次,就是送货有些晚,努力


能够买到《思的经验》,真是很开心。


我已经先睹为快啦!摘录几句先让大家解解渴!思中之物,寥寥而缓行。恒耐中,宽宏之花繁开。思之巨者,迷亦必巨。(P65)可是,能思的诗本是存在的地形学。存在的地形学,言说着思之诗性在场的处所。(P66)森林尽涵流水飞溅岩体绵延云雨蒙山。原野等待泉水潺潺微风眷语天赐思源。(P67)林中路有迷路的事情,但林中路不会消失。(P72)真正的伟大者显示在微小中,显示在不可见的东西中,这微小的东西、不可见的东西恒常地摆在人的面前,恒常地显现在人的日常世界中,让这些未曾言说的东西进入到言说的让听,此一让听的言说便是诗人阿达尔伯特·斯蒂夫特尔用“作用着”这个词的意思。(P174)使诗人在其言说中受迫的东西,是一种窘迫。这一窘迫隐含在神性在场的缺失。(P208)好书,非常值得反复品读。


主要是海德格尔的译著不太多。像什么同一与差异,根据律,泰然任之,技术与转向等好些都不见译本,解解饥渴吧。希望能早日看见其他的译著。另外,这本书定价实在是太贵了!


译文质量,书的价位:寒。13卷有篇薛华译文:田间路。可读。另:彭富春、余虹译过“诗人哲学家”,精辟。


有海德格尔早期的诗作(不同于通俗的诗),有一些更类于散文,当然,海德格尔的“思”贯穿始终。


不是专门学哲学的人,近年才开始读些哲学书籍,海德格尔的书这是第一次看,非常惊讶感叹,原来,哲学也可以如诗歌般表述。


里面收入的多篇文字我还真没见过,在《海德格尔文集》里我没发现,值得买!


读过陈春文先生的一些东西,非常不错整个而言,涉及海氏面比较广,跨度最大的一本,值得汉语界研究。


  海德格尔当然不是一个民俗学家,但是他在这本书里,谈论的却多是些民俗学的话题,比如地方风物、乡土民谣、传统节日、教堂圣画,比如对乡下教堂钟声的回忆,比如正在消逝的作坊,比如用方言写诗并编辑风俗杂志《巴登乡风日志》的德国乡土诗人黑贝尔……
  海德格尔本来很可能成为一位民俗学家,如果不是因为命运让他成了一位哲学家的话。他说:语言就是存在的家。他所说的语言,不是索绪尔意义上的、如浮云般随意漂浮的符号体系,而是植根于故国乡土、孕育自久远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命运的伟大母语,是被母语赋予意义和风韵的土地、风物和家园。——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和现代民俗学一样,接续的都是德国浪漫主义的香火。
  但是,海德格尔却打心眼里看民俗学不顺眼,听他怎么说吧:
  
  围绕着农人世界和农人的此在问题常常表现出一种很响亮、很起劲、也很吊人胃口的悲天悯人,纠缠不休地关心这、关心那。但这恰恰掩盖了眼下唯一亟须做的事:与农人的此在保持距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须听任农人自己的律动。为了杜绝有关民族性、乡土性的胡拉硬扯的学术骗局,请撒开手。……农人需要的也想要的是,对他们自己的本真和特立独行表示出有所羞怯的分寸。
  
  他所说的“有关民族性、乡土性的胡拉硬扯的学术骗局”,正是民俗学。照理,结庐南山的海德格尔本来应该与民俗学惺惺相惜,但他却对民俗学冷眼相向,个种情由,我们这些熙来攘往的民俗学从业者们,自是心知肚明。
  海德格尔不是一个民俗学家,但他在这本书里面却不止一次地对民俗学直接发话,这本书会让你思考:如何成为一个诚实的民俗学家。
  
  


因为说这话的人就是这些“熙来攘往”之一员,家丑不外扬,嘿嘿,不说也罢。


住在中国,自然是从业中国。


说得我也想看这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