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认识逻辑学

张盛彬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盛彬  

页数:

42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逻辑是思维的深层的、微观的结构,是思维的密码,逻辑研究就是破译思维密码。形式逻辑是听说读写的信息输入输出的论证逻辑,缺少的“思”的即“转识成智”的信息整合、转化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过程的揭示。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恩格斯、列宁肯定、弘扬、发展的辩证的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认识逻辑和基于数理逻辑的认知逻辑不同,和科学哲学的发现的逻辑相通,推理链说,整合了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 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的指导下,在日常思维、自然语言和形式逻辑的基础上,从逻辑史讨论了建立认识逻辑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讨论了辩证的认识论,再据“类比—归纳—演绎”的推理链说,提出了类逻辑、条件逻辑、数逻辑和整体逻辑;后据认识过程,提出了接受逻辑、创造逻辑和表达逻辑。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学基础上统一了。

作者简介

张盛彬,男,1923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皖西学院教授。1950年在家乡任小学教师。1960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中文系。曾任淮南师专教师,六安师专(皖西学院前身)中文系副主任,《六安师专学报》主编。主要研究论说文、文章学、认识逻辑学。著有《论因明、墨辩与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文科论文写作》等。安徽省劳动模范。

书籍目录

序一 何祚榕序二 彭漪涟专家对“认识逻辑学”的评论自序 逻辑的跋涉第一章 逻辑学与认识逻辑学 1.1 什么是逻辑学 1.1.1 逻辑学是一门科学 1.1.2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1.3 逻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 逻辑学的发展演变 1.2.1 传统逻辑的形成 1.2.2 数理逻辑方向 1.2.3 认识逻辑(辩证逻辑)方向 1.2.4 科学发现的逻辑方向 1.2.5 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方向 1.2.6 语言逻辑方向 1..2.7 逻辑的发展轨迹:纯化与泛化 1.3 国人教训 1.3.1 西方逻辑学为何能持续发展 1.3.2 名辩学衰落的原因 1.4 逻辑在中国 1.4.1 西方逻辑学的输入和研究 1.4.2 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实质 1.4.3 恩格斯、列宁对传统逻辑与思辨逻辑的批评 1.4.4 20世纪的三次逻辑论战 1.5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5.1 传统逻辑是思维成品的解剖学研究 1.5.2 传统逻辑是思维的工具 1.5.3 传统逻辑的性质和特点 1.6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与认识的科学 1.7 逻辑学的功能 1.7.1 接受和表达功能:听说读写的逻辑 1.7.2 认识功能:创造逻辑 1.7.3 社会功能:民主、科学和逻辑的内在联系 1.8 认识逻辑的内容和体系 1.8.1 科学的逻辑 1.8.2 认识过程的逻辑 1.9 认识逻辑学要义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1 事物、语言和思想 2.1.1 自然、世界与思想 2.1.2 事物、思想与语言 2.1.3 思想与语言 2.2 思想 2.2.1 思想的内容 2.2.2 思想的形式 2.2.3 思想的表现形态 2.2.4 思想的逻辑形式 2.3 思想的品质 ……第三章 类逻辑第四章 条件逻辑第五章 数逻辑第六章 整体逻辑第七章 表达逻辑第八章 接受逻辑第九章 创造逻辑参考资料附件一:中国名辩精华附件二:张盛彬著作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逻辑学与认识逻辑学1.1 什么是逻辑学1.1.1 逻辑学是一门科学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研究内容是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的“规律、形式和方法”,包括理论逻辑(思维和认识的逻辑的原理)和应用逻辑(逻辑的运用原理)。“逻辑”本是英文Logic的音译,意译还有“名学”、“辩学”、“名辩学”、“论理学”、“理则学”等不同的译名。“逻辑”还是个多义词,本义有多方面的引申,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是研究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荒唐的逻辑”,是荒唐的“理论”。日常生活中听到最多的说法是: “你的话不合逻辑。”什么叫“合逻辑”,什么叫“不合逻辑”呢?以下两例合逻辑吗?1.所有打人是对的,我打人,所以,我是对的。2.所有团员要交团费,我不是团员,所以,我不要交团费。这两个例子都是由三句话组成,逻辑称为“三段论”(推理的一种),前两句是根据、理由,逻辑称为“前提”或“论据”,后一句是由根据、理由推出的结论,逻辑称为论题,文章学称为“论题”或“论点”。从事理说,例1不合事理,例2合事理,生活中的合不合“逻辑”说法,往往是从合不合事理角度提出的。但这“逻辑”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逻辑学究竟研究什么呢?

后记

今天是2008年3月31日,又经历了半年的通读、修改,今天总算是定稿了。20多年的悠悠岁月,总被我一步一个脚印地爬过来了。我不由得想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想到抗日战争时,在当时的安徽省政府所在地金寨县县城,和小学同学穿越数百米防空洞终于见到光明的经历;想到“铁杵成针”的成语;想到“水滴石穿”的古训: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半路出家的我,似乎干了一件傻事。扪心自问,无怨无悔,命中注定,只能身不由己。在肠癌手术后,一篇小文的标题是:“生与书为友,死亦翰墨香。”功利与我无干,精神遨游才令人心驰神往。我对逻辑的想法,在20世纪80年代,是逻辑“另类”,但也得到众多师友的鼓励、指点。他们是:冯契、胡曲园、高清海、周礼全、王维贤、傅伯芦、何椎榕、马玉珂、宋文坚、程谪凡、杨百顺、彭漪涟、马佩、刘培育、诸葛殷同、郑功伦、周文英、崔清田、孙中原、且大有、孙显元、邓晓芒、陈宗明、张建军、孟自黄、曹予生、武宏志、刘宗棠、吴坚、王源生、程东峰、马育良、卢佑诚、王习胜等先生,特此致谢!拙文多次被《复印报刊资料•逻辑》复印,使拙见得以传播,助我坚定信心,特此致谢!皖西学院的领导十分关心、支持本书的出版,特此致谢!特别感谢人民出版社姚劲华先生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戴立文先生和吴炜先生的大力支持!


编辑推荐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认识逻辑学 PDF格式下载



认识过程的再现!


透视角度从人类认识实践出发,立意高屋建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以往混乱的普通人对于逻辑的认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