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城市化进程

范恒山,陶良虎 主编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范恒山,陶良虎 主编  

页数:

326  

字数:

303000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是举国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60年。60年峥嵘岁月,60年沧桑巨变。当我们回顾60年奋斗业绩时,感到格外自豪: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内容概要

60年的风雨兼程,60年的奋发图强,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从过去的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到今天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三,从过去的半封闭到今天的全面对外开放,从过去的生活贫困到今天的总体小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也揭开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新篇章。在共和国六十华诞之际,认真回顾建国以来60年的城市化进程,全面展示和深入总结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使命,也是编者编著此书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世界现象,当前理论界对于城市化内涵尚无统一定论。在本书中我们所理解的城市化是指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先进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演进的复杂历史过程,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演变。 回顾6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历经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曲折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科学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分水岭,各项城市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突破与创新,使城市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引领着城市化进程迈入了科学发展新时期。在6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动力从过去政府单一力量主导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力量共同推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落差逐步缩小,城市化地区发展由不均衡向均衡协调演进,城市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由弱变强。可以说,新中国60年的城市化进程既遵循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和演变轨迹,更处处体现着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特征。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国城市化历史沿革 第一节 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 一、城市化发展概况 二、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一、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二、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城市化科学发展时期 一、城市化科学发展的背景 二、城市化科学发展的内涵 三、当前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态势良好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第一节 城市化动力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一、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选择由经济体制所决定 二、改革开放以前政府主导型城市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主导力量的变化 第二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落差逐步缩小 一、城市化发展水平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 二、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落差逐步缩小 三、城市化进程日趋成熟和深化 第三节 城市化地区发展由不均衡向均衡协调演化 一、城市化地区差异随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变化 二、中国城市化地区差距的演变 三、城市空间布局集聚化趋势 第四节 城市对非农人口的吸纳能力由弱变强 一、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总体速度 二、小城镇迅速发展增强了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三、人口流动结构的转型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理念根本转变 第一节 从“物本”到“人本” 一、“以物为本”城市化理念的内涵与影响 二、“以人为本”城市化理念的形成 三、从“物本”到“人本”城市化理念的转变 第二节 从“优先”发展到“统筹”发展 一、“优先”发展理念的内涵 二、“统筹”发展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三、从“优先”到“统筹”城市化理念的转变 第三节 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 一、城市化外延发展理念的特征 二、城市化内涵发展理念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三、从城市化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 第四节 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  ……第四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第五章 城市规划走上法制化轨道第六章 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第七章 中国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第八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机遇第九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挑战第十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任务第十一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既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化历程的基本轨迹相似,又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从相似性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基本符合美国学者诺瑟姆(Ray M.Northam)所概括的呈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的发展轨迹。从独特性来说,主要表现为城市化的运行动力机制由政府单一力量主导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多重力量共同主导,但政府主导还是主要的力量;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落差逐步缩小;城市化地区发展由不均衡向均衡协调演化;城市化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由弱变强。  第一节 城市化动力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一、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选择由经济体制所决定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诞生和发展所需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经济行为的动力机制是物质利益即效益;一切生产要素的聚散、重组都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也不例外。城市化就是为了节省时间,用空间换时间,追求最大的效益。选择什么样的动力机制,以什么力量推动城市化进程,是以政府的力量,还是以市场的力量,或是政府、市场、社会等的多重力量,来推动这一进程,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和城市化的最终效果,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根据主导力量的不同,可以将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府、市场、社会等的多重力量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作用居于领导和支配的地位。政府以行政力量,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等手段,对城市化进程加以推动、引导和调控。具体来说,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充任组织者与发动者的角色,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布局,制定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建设规划,并且通过一系列带有刚性的政策和措施限制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城市化进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