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

康德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康德  

页数:

1201  

译者:

邓晓芒,杨祖陶 校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与杨祖陶老师通力合作七年译出的康德三大批判于2004年出齐,至今又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听到了不少赞誉,也收到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对于赞誉,我将它们视为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鼓励,实际上我知道这个译本还远不是那么完善,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而对于各方面来的意见,我在这里要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些意见,有些是来自素不相识的读者,通过来信或发电子邮件向我表达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另外还有大量的意见是在我讲解康德哲学原著的研究生课堂上由研究生们提出来的。多年来,由于我逐字逐句地解读康德的著作,并要求研究生们对照德文和英文原版对我们的翻译进行字斟句酌,我在课堂上收获了数以百计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我的再思考,大部分都被我采纳并反映在后来的多次重印中了(因此,越是读到后面批次印本的读者,所读的文本就越精确)。例如这次将三大批判集结为《合集》再版,我所提供的再修改目录(包括我自己提出的和学生提出的)总共达三百多处。但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觉心里很不踏实,因为我的康德哲学课并没有结束,所涉及的地方,仅限于《纯粹理性批判》中收入到《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中的那二十多万字,以及《实践理性批判》的前一部分、《判断力批判》中的一小部分,其他未涉及的部分都没有来得及再作这样仔细的重新审查。当然,我也知道,像康德这样的哲学大师的作品,我们中国人恐怕要经历好几代翻译家的埋头苦干,才有可能逐渐接近理想的译本,任何单个人的努力只能视为前进路上的路标。由此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另外要说明的是,我们翻译康德的著作,原本就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即我和杨祖陶先生共同合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而萌发的一个念头。

内容概要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册)》包括《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册)》和《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下册)》。我与杨祖陶老师通力合作七年译出的康德三大批判于2004年出齐,至今又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听到了不少赞誉,也收到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对于赞誉,我将它们视为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鼓励,实际上我知道这个译本还远不是那么完善,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而对于各方面来的意见,我在这里要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康德 译者:邓晓芒 解说词:杨祖陶 合著者:杨祖陶

书籍目录

上册 《纯粹理性批判》中译本序 [题辞]维鲁兰姆男爵培根《伟大的复兴》序 [献辞]致宫廷国务大臣冯策特里茨男爵大人阁下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目录 导言  Ⅰ 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 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 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Ⅳ 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Ⅴ 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  Ⅵ 纯粹理性的总课题  Ⅶ 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一、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     第一节 空间     §2 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3 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 时间    §4 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5 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6 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7 解说    §8 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Ⅰ 一般的逻辑   Ⅱ先验逻辑   Ⅲ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Ⅳ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第一节 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     第二节     §9 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第三节     §10 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11      §12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一节     §13 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14 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     第二节 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依照第二版]     §15 一般联结的可能性     §16 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     §17 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      §18 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      §19 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一     §20 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21 注释     §22 范畴在事物的知识上除了应用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运用      §23      §24 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  ……下册

章节摘录

如果我在打算出庭作证时所依据的那个准则受到实践理性的检验,那么我总是要查看一下,假如这个准则作为一个普遍的自然律而起作用,它会是什么样子。很明显,它将会以这种方式迫使每个人说真话。因为,承认陈述具有证明作用却又故意不说真话,这是不能与自然律的普遍性相共存的。以同样的方式,我在自由处置自己的生命上所采取的准则也马上就可以规定下来,如果我问问自己,这准则必须是怎样的,才能使一个自然按照它的某种法则维持下去。显然,在这样一个自然中任何人都不会任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样一种做法决不会是持久的自然秩序,在所有其他场合下,情况也是如此。但现在,在现实的自然中,只要它是一个经验对象,自由意志就不是由自己来确定这样一些能够独自按照普遍法则建立起一个自然、哪怕是自发地与这样一个按照这些法则来安排的自然相适合的准则;毋宁说,这是一些私人爱好,它们虽然按照病理学上的(身体性的)规律构成一个自然整体,但不是构成一个只有通过我们的意志、按照纯粹实践法则才有可能的自然。但我们仍然通过理性意识到一个法则,它是我们的一切准则都服从的,就好像凭借我们的意志必然会同时产生出一个自然秩序来一样。所以这个法则必定是一个并非经验性地被给予的、但却通过自由而可能的、因而是超感性的自然的理念,我们至少在实践方面给予它以客观实在性,因为我们把它看做我们作为纯粹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的客体。所以,在意志所服从的那个自然的规律[法则]和某种(就意志与其自由行动有关的事情上)服从一个意志的自然的法则[规律]之问作出区别是基于:在前者,客体必须是规定意志的那些表象的原因,但在后者,意志应当是这些客体的原因,以至于意志的原因性只是在纯粹的理性能力中有自己的规定根据,所以这个能力也可以称之为一个纯粹的实践的理性。所以,这样两个课题是极不相同的:一方面,纯粹理性如何能够先天地认识客体,另一方面,它如何能够直接地(只通过它自己的作为法则的准则的普遍有效性的思想)就是意志的规定根据,即有理性的存在者在客体的现实性上的原因性的规定根据。第一个课题属于纯粹思辨理性批判,它要求首先澄清:直观——没有它们无论什么地方都不能有任何客体被给予我们、因而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被综合地认识——是如何先天可能的?这个课题的解决导致这个结果:直观全都只是感性的,所以也不容许任何比可能经验所达到的范围走得更远的思辨知识成为可能,因此,那个纯粹思辨理性的一切原理所达到的无非是使经验成为可能,这经验要么是有关给予对象的,要么是有关那些可以无限地被给予、但却永远也不被完全给予的对象的。第二个课题属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它并不要求澄清欲求能力的客体是如何可能的,因为这仍然作为理论的自然知识的课题而委托给了思辨理性的批判,而只要求澄清理性如何能够规定意志的准则,这件事是仅仅借助于作为规定根据的经验性表象而发生的呢,还是就连纯粹理性也是实践的,它是否是一个根本不能经验性地认识的可能的自然秩序的法则。这样一个超感性的自然,它的概念同时能够是通过我们的自由意志将它实现出来的根据,它的可能性不需要任何先天的直观(对一个理知世界的直观),这种直观在这种场合下作为超感性的直观,对我们来说也必然会是不可能的。因为问题只取决于意愿在它的准则中的规定根据,那根据是经验性的呢,还是一个纯粹理性概念(关于一般准则的合法则性的概念),并且它又如何可能是后一种情况。意志的原因性对于实现客体是不是足够的,这仍然是托付给理性的理论原则去评判的事,这就是研究意愿客体的可能性,因而对这些客体的直观在实践的课题中根本不构成它的任何契机。在这里,事情只取决于意志的规定和作为自由意志的意愿的准则的规定根据,而不取决于后果。因为,只要意志对于纯粹理性来说是合法则的,那么意志在实行中的能力就可以是无论怎样的情况,既可以按照对一个可能的自然的这些立法准则而现实地从中产生出这样一个自然来,也可以不这样,对此这个批判是根本不关心的,它在此只研究纯粹理性是否和如何能够是实践的、即能够直接规定意志的。所以在这件工作中批判可以不受指责地从纯粹实践法则及其现实性开始,并且必须从此开始。但它不是把直观、而是把这些法则在理知世界中的存有的概念、即自由的概念作为这些法则的基础。因为这个:概念并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而那些法则只有在与意志自由相关时才是可能的,并且在以意志自由为前提时是必然的,或者相反,意志自由是必然的,是由于那些法则作为实践的悬设是必然的。至于对道德律的这种意识,或者这样说也一样,对自由的意识,是如何可能的,这是不能进一步解释的,不过它们的可容许性倒是完全可以在理论的批判中得到辩护。对实践理性最高原理的阐明现在已经作出了,就是说,首先指明它包含什么内容,即它是完全先天地、不依赖于经验性原则而独立存在的;其次指明它在什么地方与其他一切实践原理区别开来。至于对这个原理的客观普遍的有效性的演绎即提供辩护理由,以及对这样一种先天综合命题的可能性的洞见,我们不可能指望像在讨论到纯粹理论知性的那些原理时一样顺利进行。因为后者涉及的是可能经验的对象,也就是现象,我们能够证明的是,只有通过把这些现象按照那些法则的标准纳入到诸范畴下来,这些现象才能作为经验的对象被认识,因而一切可能的经验都必须与这些法则相适合。但我不能在对道德律进行演绎时采用这样一条思路。因为这涉及到的不是可以在别的地方以任何方式给予理性的有关对象性状的知识,而是在这范围内的知识,即它能成为对象本身实存的根据、并且通过这种实存理性就具有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中的原因性,这就是涉及到能够被看做一种直接规定着意志的能力的纯粹理性。


编辑推荐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 PDF格式下载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邓晓芒翻译,不错


康德的三大批判难看懂,但必须看,不错!


康德三大批判,要用生命去读,生命有多久就要读多久。但还没开始……


康德的三大批判奠定了他在哲学上的地位,对现在的人也是一种启发;一个平静、规律生活的人对生活和生命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对道德有深入的思索和设想。三大批判,人生必读!


造就想看康德的三大批判了,这次终于买了,相信不会辜负我的期待的


著名的康德的三大批判全集,要长时间学习


康德三大批判翻译的最好的版本。值得收藏,慢慢读。


装帧庄重大方,很合适这样重要的著作!
译者为目前中国最合适之人,以十年之功由德文最佳之版本逐句翻译而来,语言自然、精确而流畅,与以前由日文、英文转译而来者不同,与翻译成文言文者,为不自然的欧化句子者不同。康德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此大致为学人之共识。合集之出版,实在是读书人迟来之大幸!


邓晓芒的康德三批判译本,是研读、收藏康德作品的必收之作


和给的预览图不一样
是绒面的~
非常喜欢
里面的纸和印刷也很完美
觉得更适合收藏用
都舍不得读了~~~

听历史老师说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他说他大一的时候读觉得头疼就没读下去
莫名的就觉得很有兴趣~


第一批判为《纯粹理性批判》,讨论的是我们认知的立足点,回答了“我能知道什么的”的问题。(其他两个批判为《判断力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分别回答“我可以希望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康德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继而使人达到自由。可见,康德所理解的实践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围。


人民出版社,新出的邓晓芒先生翻译的康德三大批评,精装,要是分三本就完美了。


书很好,不管是翻译还是质量。本来只想买《纯粹理性批判》的,看到合集就直接买了。思想这种东西,还是要整个系统的理解的


三大批判是从李泽厚先生的《批判理性的批判》初识庐山,而至最近才下决心开卷,花了一个月终于朦胧啃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经典有时间还得再细细品味,尤其是实践理性的批判对我们时下处于物欲横流时代的芸芸众生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的一剂良药。


三大批判是经典作品,扣后价格相当实惠,买来好好读一下。


康德的书很早就听说过但是没有机会看,现在这本外观啊质感啊都不错


康德是古典哲学的大师,一切哲学流派绕不开他


康德的书很耐读,是很多哲学书的源


不用说,研究康德的经典著作


康德代表作,开启现代哲学之路,从近代来说,很多东西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康德的名著,非常不错!


康德的经典著作。包装精美,值得拥有。


康德是每个读哲学的人必看的书。邓先生的译本应该说是国内最好的之一了吧。书很棒


质量还可以,就是看不懂了。康德啊,康德,叔本华懂你!


装帧,设计,包括内容都很好,邓晓芒先生翻译的康德值得信赖。


康德的作品翻译起来难度太大,往往存在很多错译,建议有兴趣的多买几个版本对照看。个人感觉这套书在中译本里,是比较通的,因本人不懂德文,所以不能过高评价。


我这个标题够拗的了!可这是真的!没有看到康德的文集之前,我想许多人——大概得说所有人——都以为学的——都是知识,所看的书——都是知识,甚至学些**文字也误以为是知识。如果读懂了康德,你才会恍然大悟,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进误区,落入陷阱,知道这些,灵魂救赎也就开始了。


喜欢哲学的康德必读


没读,但我很崇拜康德


康德经典之作,集思想之大成,学子不敢妄加品评。潜心钻研就好。


康德虽然是唯心的,但他的理论很有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邓晓芒老师的书,是学习康德哲学的必备书目


读康德很困难,但是也是学习哲学的入门认证,是跨不过去的一座高峰。从德文翻译来的,应该接近康德的思想。


拿到书的时候很激动啊,毕竟100多银子嗯,但是无论是内容还是书体本身,看后都觉得很值很值。邓先生的倾心打造之书,是康德哲学翻译后原文查看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康德的才能不用说,再加上邓晓芒的翻译,锦上添花。


康德的哲学非常值得研究。


没读过康德,不能算学过哲学


一直想看康德的书,也是第一次在当当购书,康德的书本身不错,印刷装帧也很好,值得!


读康德的书,真深奥!


康德的较好译本,研究者值得看看


国内最好译本,虽然韦卓民的要清晰些,但不好买。。研究康德必读。


邓老师多年研究康德,对康德的思想掌握的可谓炉火纯青,译的十分流畅。并且书的装帧十分精致,值得珍藏。


邓晓芒翻译的康德著作是国内翻译水平最高的,但是其解读不敢恭维!个人认为,国内只有齐良骥真正读懂了康德,只可惜其著作写到最关键的地方就去世了!


何时才能达到康德的高度?


合集比分卷实惠,质量不错。


准备用两年的时间研读,希望自己能有对批判之批判。


深刻的思考,理性的批判


第一批判包含一版二版序言,查閱很方便。


此书布面,装帧精美。上册《纯粹理性批判》,下册是另两大批判。
粗略地翻了几页,觉得比蓝公的译本易读。但能读懂多少,理解到啥程度,甚至能否读懂,还不知道。


。。。好好好


送货速度快,包装好!


好厚的书啊,很有内容,估计能看一年,哈哈。不过好书不怕厚,过年放假再看


好书好质量,物美价廉,就是物流部给力,希望卖家改善物流。


性价比最高的美学必读!


刚拿到 包装不错还来不及看


封面很漂亮。内容更没得说


这套书很有价值。


超值,我几乎爱不释手。翻译很好,经典!


同学买的,我没有看,反正封皮、印刷质量什么的都挺不错的!


好书好书,仔细研究研究, 目前学浅,文字晦涩难懂。。。


此书深奥难度,但是坚持下去,则是一次思维革命。


真心看不懂,境界层次达不到。留着给孩子看吧,如果他喜欢。


还不错,就是发货有点慢,质量很好


快递搞成了漫游,7天了,兜里的钱差点就不够支付书款。


挺不错。精髓


太厚了,慢慢啃!!!!!!!!!


孩子看的 他说好


无法否认,读来晦涩。需要耐下性子,冷静头脑,一点点跟着进入这样的一个逻辑链。入了自然会明白思想碰撞的激动,越是往下思考越是没法停止。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


在拜读中,是很晦涩,不是随便看看就能看懂的。


品味高,读的过程中减少了痛苦


也是同学买的,觉得非常好,长了很多知识


不可多得的收藏版本。。无论是翻译还是印刷,都属上品。经典值得收藏学习


还不足的啊。注解很差。


还没有读完,很难读懂,但是我会坚持的


这本书看着不错 版本也不错


喜欢这本书很久了,趁着当当打折,赶紧买了。书很好,质量相当给力!


哲学的里程碑,喜欢哲学的都应该读读。


包装精美,翻译独到,很好,


杨、邓两位先生的译本,功德无量!本人其实已购买过单行本,此次购买,作为收藏!


翻译很不错,商务印书馆的那个是上世纪30年代的翻译,看得很晦涩,有时候会误会。这个版本虽然是精装,价格还是很平民的,而且适合珍藏。


字迹清晰,包装也很不错。犹豫了好久买哪个版本的译本,最后还是买了这个。


虽然还不是太懂,但经典永远是经典


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人类智慧的源泉


这本书,难读,难度很大,算是硬书中的硬书。


书不错,质量很好,不过先收着,等能看的时候再看吧。


作为 哲学必读书 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纸张 印刷也很好 包装精美 很值


康德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白他所代表的意义,翻译也很给力


这本书并没有开始看,因为对哲学这块不了解,所以暂时只是打算买回家收藏,就纸质包装等方面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适合买回去收藏


像学生英语词典类的也应该列入赠品行列!这样就会多买了


经典书,翻译还好。可钻研一下。


装帧精美,康德精华,沉醉不知归路,然而,走出来,才是对大师的最高尊崇


书的质量很好,很厚重,印刷和纸张的质量都很好


装帧比较精美,价钱也合适。两位老师的翻译很见功夫,简结透彻。


留着慢慢看,希望里面不要因意识形形态而有删减的内容。


书本当然是经典只是收到后书脚有破损.快递不给力呀


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康德的这三部作品自不必赘述。翻译功夫相当了得,语音简单活泼深刻,没有因为频道转换而失掉原文的意味。仿佛作者就在面前,深沉而不失风趣。物流也很给力,昨晚下单,今早就到了。绝对是五星。


建议能耐得下心对待哲学的人购买,如果只是感兴趣不建议


首先说一下,书的质量很好,完全没问题。 我在评论中看到大家对书本的内容几乎都是好评,所以在这里我想写一些不同的内容,以作参考。这本书我没有看过英文版,但是很多像是直译,而且很多句式和用词都不太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阅读更多


《三大批判》上册内页稍有瑕疵,内页稍有挤压,不影响阅读。《三国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