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郭刚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郭刚  

页数:

322  

字数:

266000  

内容概要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梁启超与西学东渐》共分八章。第一章对梁启超传播西学的历史背景作了考察,第二章对梁启超传播的“泰西社会主义”之源作了介绍,第三章对梁启超传播近代西方哲学作了梳理,第四章论及了“梁启超介绍的西方政治思想”,第五章论述了梁启超“新民说”中的西方近代精神和意识,第六章对与梁启超同期其他赴日学人传播西学工作进行了探讨,第七章对梁启超传播西学的特点、贡献和影响以及与同期赴日学人传播西学的影响诸方面作了评价,第八章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行了历史反思。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梁启超传播西学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清末西学与赴日热潮
第二节 明治日本的西学氛围
第三节 接受西学的渠道与传播西学的园地
第二章 梁启超对“泰西社会主义”之源——希腊学说的介绍
第一节 “论希腊古代学术”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
第三章 梁启超对西方哲学的介绍
第一节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
第二节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第三节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
第四节 “天演学初祖”与“进化论革命者”
第四章 梁启超对西方政治思想的介绍
第一节 霍布斯“契约”立国与斯宾诺莎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 “法理学大家”与“民约论巨子”
第三节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第四节 “麦喀士”与“社会主义”
第五章 “新民说”中的西方近代精神与意识
第一节 竞争意识
第二节 独立自由精神
第三节 权利与义务意识
第四节 公德意识
第六章 与梁启超同期赴日学人对西学的传播
第一节 章 太炎对西方哲学的传播
第二节 马君武对西学的译介
第三节 同盟会学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第七章 对梁启超等人传播西学的评价
第一节 梁启超传播西学的特点
第二节 梁启超在中国的西学传播史上的贡献
第三节 梁启超及同期赴日学人传播西学的影响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反思
第一节 梁启超传播马克思学说缘由辨析
第二节 清末赴日学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
结语
附录
1. 梁启超探索强国场域
2. 梁启超的自由观
3. 梁启超的功利观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梁启超传播西学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已历经风雨飘摇,中国人为探索国家出路也对西学的引进有了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而此时期的“西学东渐”就是在中国社会较为复杂的环境下有选择性地进行的,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西学东渐”中传播进中国。在这项工作中,赴日学人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梁启超是其核心人物之一。要探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清末赴日学人在“西学东渐”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则必须对这个时期西学传播的  社会背景、主要输入渠道和大体内容,以及国人对西学了解的情况作一宏观性的梳理,是有必要的。  第一节清末西学与赴日热潮  在梁启超赴日之前,“西学东渐”已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了,而且逐渐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梁启超赴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西学东渐”的规模逐年增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可以看出,这种规模性是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  一戊戌变法之前的国内西学译介  西学的真正传入,或者说,国人开始正视西学,则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事。鸦片战争及其后几次战争的失败,使国人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学习和引进西学。但此时期的“西学东渐”是被动性的,而且“西学”充其量仅指西方的“技术”“技艺”而已。换言之,像魏源、龚自珍等少数先进知识分子和其后的洋务派领袖没有主动自觉地接触西方的“真谛”。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西学”还不包括西方的哲学、政治等在内的西方思想和精神。  有理由说,在甲午之前,国人对西学的传播数量较少,了解极其肤浅,其影响也小。有学者就指出,“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19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加明显……”拿当时曾提倡学习西学最积极而显赫一时的洋务派官僚人物--张之洞来看,基本能窥见那时国人对西学的了解程度,有一知万之实情。“彼张公者,岂曾知中国为何状,岂曾知西国为何物,岂曾知西人为何学,而贸贸然号于众日:‘吾知西法者’。世人亦贸贸然推之曰:‘是知西法者’。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DF格式下载



好书,但送货员服务态度有待改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