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日本战后文学史

曹志明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曹志明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前言

日本文学大约经历了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在明治维新前,日本文学主要是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不仅文学,而且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佛教和儒教思想也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或通过中国才传入到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技术,日本一些启蒙思想家也提出“实学”(实用科学)的重要性,主张人人平等,反对旧的封建文化体制。日本近现代文学也积极吸取西方人文思想和创作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日本近现代文学并非是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学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日本近现代文学一直在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思想这一矛盾体中艰难地发展。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的一些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的产生和消亡一般仅十年左右或不到十年,正如日本文学评论家中村光夫在文艺评论《移动的时代》中所述:“与欧洲的一些文学流派不同(欧洲的文艺思潮产生与消亡一般约为三十年,相当于一代人),日本的文学流派本应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却过早地凋零,即。这些归咎于曰本文学的‘外发性’。”日本近现代文学对我国有过很大促进作用。二十世纪初,我国在学习和积极吸收西方文明之时,就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日本战后文学发展的特点,把日本战后文学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45年至1954年,是日本战后文学初期阶段;第二时期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战后文学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三时期1976年至1995年,是日本战后文学发展的后期阶段。本书以日本战后文学发展为主要脉络,书中以时期和文学流派的划分为主轴,材料尽量做到翔实可靠。

作者简介

曹志明,1983年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黑龙江大学日语系硕士毕业后留校至今。先后多次赴日学习、研究。1999年以中国访问学者身份与日本东京大学人文学部安藤宏教授合作进行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专著6部,学术论文30余篇。
现任黑龙

书籍目录

概述第一章 战后初期日本社会状况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 第二节 战后的非军事化 第三节 战后改革 1.政治改革 2.经济改革 2.1 农地改革 2.2 解散财阀 2.3 劳动改革 第四节 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1.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2.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3.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二章 战后初期日本文坛(1945—1954年) 1.战后初期日本文学一瞥 2.民主主义文学与近代文学派 3.传统文学的复活和“无赖派”的登场 4.现代诗歌与中间小说 第一节 民主主义文学 1.宫本百合子 2.德永直 3.中野重治 第二节 《近代文学》与战后派文学 1.第一次战后派文学 1.1 野间宏 1.2 椎名麟三 1.3 梅崎春生 1.4 埴谷雄高 1.5 中村真一郎 2.第二次战后派文学 2.1 大冈升平 2.2 三岛由纪夫 2.3 堀田善卫 2.4 岛尾敏雄 2.5 安部公房 第三节 战后老作家新作 1.川端康成 2.永井荷风 3.谷崎润一郎 4.井伏鳟二 5.尾崎一雄 第四节 “无赖派”文学 1.坂口安吾 2.太宰治 3.石川淳 4.伊藤整 5.织田作之助 第五节 中间小说 1.井上靖 2.田宫虎彦 3.石坂洋次郎 4.丹羽文雄 5.石川达三 6.五木宽之 第六节 现代诗歌 1.荒地派 1.1 鲇川信夫 1.2 田村隆一 1.3 黑田三郎 2.历程派 2.1 草野心平 2.2 会田纲雄 2.3 山本太郎 3.抒情派 3.1 伊东静雄 3.2 秋谷丰 3.3 安西均 4.老诗人战后新作 4.1 村野四郎 4.2 西胁顺三郎 4.3 金子光晴 4.4 壶井繁治 第七节 战后初期评论 1.主张传统文化及人文主义评论家 1.1 小林秀雄 1.2 花田清辉 1.3 唐木顺三 1.4 龟井胜一郎 2.无产阶级评论家 2.1 岩上顺一 2.2 藏原惟人 2.3 宫本显治 3.近代文学派评论家 3.1 本多秋五 3.2 荒正人 3.3 佐佐木基 3.4 山室静 3.5 小田切秀雄 4.私小说评论家 4.1 中村光夫 4.2 平野谦 4.3 伊藤整 第八节 战后戏剧 1.加藤道夫 2.三好十郎 3.福田恒存 4.木下顺二第三章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文学(1955—1975年) 第一节 “第三次新作家”作品 1.安冈章太郎 2.吉行淳之介 3.庄野润三 4.小岛信夫 5.远藤周作 6.阿川弘之 7.曾野绫子 第二节 战后新一代文学 1.石原慎太郎 2.大江健三郎 3.开高健 4.有吉佐和子 5.北杜夫 6.仓桥由美子 7.三浦哲郎 第三节 “作为人”的文学 1.高桥和己 2.柴田翔 3.真继伸彦 第四节 内向派文学 1.古井由吉 2.黑井千次 3.阿部昭 4.小川国夫 5.柏原兵三 6.后藤明生 第五节 大众文学 1.司马辽太郎 2.水上勉 3.松本清张 4.森村诚一 5.山崎丰子 第六节 “棹”派诗歌 1.谷川俊太郎 2.大冈信 3.茨木则子 4.吉野弘 第七节 主要评论家 1.山本健吉 2.佐伯彰一 3.奥野健男 4.川村二郎 5.筱田一士 6.高桥英夫 7.江藤淳 8.山崎正和 第八节 戏剧 1.别役实 2.清水邦夫 3.唐十郎第四章 七十年代中期后日本主要小说作家(1976—1995年) 1.中上健次 2.村上龙 3.村上春树 4.吉本芭娜娜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日本大正时期,白桦派的武者小路实笃创作了剧本《其妹》、长与善郎创作了剧本《项羽与刘邦》;新思潮派的菊池宽发表了剧本《父亲归家》、山本有三发表了《生命之冠》和《杀婴》等。这些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戏剧的发展,使近代戏剧得以确立。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日本战后文学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虽然这一时期至今不过60多年,但是它对日本的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美军的占领,日本的资产阶级势力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与明治维新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同,日本战后的政治改革是较为彻底的一场政治革命,它摧毁了军国主义的专制统治,使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在废墟上、在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为满足广大日本人民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学流派相继产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对日本战后文学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文学流派的创作宗旨、文学主张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时,日本各主要大城市已被炸成废墟,各种文学杂志、出版物几乎全部停刊。但此后不久,这些刊物和出版社很快陆续复刊和恢复出版,其中包括在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统治者叫停的《改造》、《新潮》等刊物。这一时期,由于食物匮乏,人们饥肠辘辘,生活极其艰难,但是似乎更加需要精神食粮。在一些大杂志社及报纸发行处时常可以看到人们排队购买刊物和报纸。


编辑推荐

《日本战后文学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日本战后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日本战后文学所处的是个特殊的环境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那个特定年代的社会环境、作家心态


书还行,理论性的书当作增加知识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