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

张清芳,陈爱强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清芳,陈爱强  

页数:

44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虽然散文被称为是艺术变化最少的一种文类,但实际上台湾当代散文的内涵和外延却经常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散文家们也有意识地吸收、化用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其他文学艺术类型的诸多因素,不断追求散文艺术的创新和变化,并使得散文观念亦发生巨大变化。本书以台湾当代散文的艺术创新为经,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跨度为纬,详细探讨台湾当代散文艺术在不同历?阶段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总结、概括出其艺术流变的特点。

作者简介

张清芳,山东临沂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于2006年被选拔到台湾“中央大学”学习。主持国家社科后期项目及山东省社科项目各一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国图书商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陈爱强,山东临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在《鲁迅研究月刊》、《东岳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胶东文学与20世纪胶东文学》。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台湾当代散文60年的艺术流变概况
上编 “诗歌化”散文的鼎盛——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散文
 第一章 五六十年代台湾散文的背景
 第二章 台湾五六十年代怀乡散文概况
 第三章 在怀乡中诗意建构“真实的中国历史”:现代散文的“真实观”
 第四章 建构“真实的中国历史”的另一手段:向中国古典诗歌“出位”的诗歌化特点
 第五章 台湾五六十年代怀乡散文代表作家的创作特点
 第六章?诗意地“言志”: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小品文
中编 多方位的文类融合—— 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散文
 第七章 七八十年代台湾散文概况
 第八章 诗化的哲理散文
 第九章 诗化的田园散文
 第十章 诗意的淡化:台湾七八十年代的怀乡散文
 第十一章 散文的小说化:台湾七八十年代小说化散文
 第十二章 小品文的学术性:台湾学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下编 后现代的新变——90年代至今的台湾散文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时代台湾散文的概况
 第十四章 诗化散文的变体:90年代后诗化散文
 第十五章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故事:90年代后台湾的小说化散文
 第十六章 “混血”的戏剧化特点:90年代后的戏剧化散文
 第十七章 小品文的饮食书写:台湾饮食文化散文小品
附录1:台湾当代散文集出版年表(1996-2005)
附录2:台湾当代散文大事记(1978--2009)

章节摘录

版权页:10日,台湾省第十二届巡回文艺营于联合报第二大楼举行颁奖典礼。奖项共分四项:小说奖、散文奖、诗奖、报导文学奖。得奖者有柯嘉智、赖佳琦、李国生等。11日,第十九届台湾时报文学奖得奖名单揭晓:其中包括,推荐奖:杨南郡;施叔青。散文类:首奖——张启疆;评审奖——王威智;报导文学类:首奖——林云阁;评审奖——杨树清、张焕宇、曾吉贤。由文建会主办民生报与高雄大众电台承办的“书香满宝岛——读书经验大家谈座谈会”,假高雄亚太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受邀参与座谈者有江绮雯、张明永、周梅春与周春娣等。15日,第九届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揭晓:其中包括散文类:第一名子询;第二名陈大为;第三名张瀛太。评审奖:阿苍、钟正道。19日,蒋勋出版新书《岛屿独白》,于诚品敦南店发表并演讲。本书汇录作者在报纸副刊上的专栏,共五十篇。本书并获第十四届吴鲁芹散文奖,年底在中时及联合两报好书票选活动中皆入选。21日,中副为纪念徐志摩百岁冥诞,特别制作专辑。刊登文章包括赵毅衡《徐志摩创造了剑桥》、孙琴安《元配与红颜知己》、莫渝《访徐志摩故居》等。25日,“林耀德与新世代作家研讨会”一连三日,于师大国际会议厅举行,研讨会由台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主办,旨在纪念青年作家林耀德逝世周年。本月,《联合文学》147期刊出了“恍如南朝——蒋勋小说·散文-诗书画专辑”,于“笔阵”专栏中,刊出张大春《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一则小说的本体论》一文。《国文天地》140期“现代文学”专栏,杨昌年介绍鲁迅散文、林春美谈近十年来马华文学的中国情结;“大专文学社团”介绍政大长廊诗社;“大陆焦点学人”介绍张培恒。


编辑推荐

《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青年项目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 PDF格式下载



为了写论文而买的。比普通32k书大不少。内容很系统。


写毕业论文用的,导师推荐的


收到了,看起来不错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