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

陈东英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东英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理论发展不可避免要追溯到理论渊源和渊源人物。无论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社会主义线索来考察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轨迹,莫泽斯?赫斯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如何定位赫斯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曾是国外学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伴随着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出版,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关系研究再度成为学术界的争论焦点。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赫斯与马克思”的研究专著,《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哲学)》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国内关于赫斯与马克思关系的研究。

作者简介

  陈东英,1973年生,广东省湛江市人。1993年考入湛江师范学院,1997年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哲学研究。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资金青年项目“赫斯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比较研究”1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等各类课题约10项。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项3项。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现实》、《晋阳学刊》等刊物发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赫斯渊源探析》、《自由·道德·正义》等文章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赫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
 第一节 赫斯的生平及其著作
  一、赫斯的生平
  二、赫斯的著作
  三、赫斯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赫斯与青年马克思的交往与合作
  一、《莱茵报》时期:共同担任编辑
  二、《德法年鉴》时期:相互影响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友好合作
  四、1846-1848年:分歧与冲突
第二章 赫斯影响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主要文本
 第一节 赫斯相关文本的写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与问题境遇
  二、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革命
  三、德法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来自瑞士的二十一印张》的系列文章
  一、《行动的哲学》:哲学改革的震撼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自由解放的新视角
  三、《唯一和完整的自由》:自由的双重内涵
 第三节 《论货币的本质》的深度解读
  一、《论货币的本质》的方法论特点和历史地位
  二、社会交往:赫斯对人的现实本质的诠释
  三、经济异化:赫斯在异化观上的开拓性发展
  四、货币:经济异化思想的创新视角
  五、市民社会批判理论:贯穿全文的主题
  六、哲学共产主义:赫斯的独特贡献
  七、有机的共同体: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第三章 围绕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的争论
 第一节 异化观经济学转向的先后问题
  一、认为《论货币的本质》影响了马克思早期异化观的经济学转向
  二、认为早年马克思的经济异化思想影响了赫斯《论货币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传承
  一、关于赫斯是否影响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争论
  二、关于赫斯、马克思与哲学共产主义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人类危机与货币伦理
  一、学术界对赫斯与马克思货币伦理关系的探讨
  二、赫斯与马克思的货币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的思考
第四章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著作比较
 第一节 《论货币的本质》与《论犹太人问题》
  一、政治异化思想
  二、经济异化思想
  三、人类解放思想
 第二节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说起
  一、从宗教异化的世俗根源审视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二、从哲学与阶级的结合论讧社会革命的可能性
 第三节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赫斯与马克思的异同
  一、异化与异化活动
  二、共产主义思想
  三、货币伦理与经济异化思想
 第四节 《论货币的本质》与《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学术界关于文本相似性的探讨
  二、《论货币的本质》中的社会交往思想
  三、论青年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中的赫斯“影子”
 第五节 《行动的哲学》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五章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关系审视
 第一节 赫斯与马克思在人的本质理论上的传承发展
  一、赫斯在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之间的中介作用
  二、赫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影响
  三、马克思对赫斯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和超越
 第二节 赫斯与马克思异化观的经济学转向
  一、马克思早期异化观及其经济学转向
  二、赫斯对马克思早期异化观经济学转向的影响
  三、马克思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超越性发展
 第三节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生成中的“赫斯因素
  二、赫斯与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思想连接
 第四节 赫斯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上的赫斯渊源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下境遇
 第五节 赫斯与马克思在社会理想上的分歧及其根源
  结语赫斯与马克思——一个开放的论域
附录一赫斯与马克思
附录二论货币的本质
附录三唯一和完整的自由
附录四共产主义信条问答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论货币的本质》的方法论特点和历史地位《论货币的本质》作为赫斯一篇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代表性作品,1845年发表于皮特曼主编的《莱茵社会改革年鉴》第1卷上。按照赫斯1846年的回忆,该文由大部分完成到发表,拖延了一年半之久,而他在筹办《德法年鉴》的时候,由于从刊物的后台老板那里预支了一些钱从而准备给这刊物写文章,这篇文章赫斯曾在1844年年初将它交给《德法年鉴》的编辑部发表,当时《德法年鉴》的编辑任务由卢格和马克思负责,因此这文章应写于1843年年底或1844年年初①。由于赫斯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货币”这个经济学核心概念,深入到经济交换领域,探讨了商品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异化问题,引发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们的争论,即是马克思还是赫斯最先将异化理论应用到经济学领域中去的争论。当然,《论货币的本质》历经波折的发表情况加大了它的争议性地位,目前这种争论还在继续,而《论货币的本质》自然成为研究马克思与赫斯关系的重要文本。本章将重点考察赫斯《论货币的本质》的内容结构和方法论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赫斯的思想有很大帮助,也为我们正确评价赫斯《论货币的本质》与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关系提供客观依据。第一,《论货币的本质》方法论特点。对《论货币的本质》的方法论的探讨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方法视角的创新必然导致理论体系的创新。那么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论原则呢?如果说黑格尔的方法论创新主要体现为其“作为推动原则和创新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方法论创新主要体现为人本学辩证法和人本主义异化论,那么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的方法论创新主要体现为“互主体”异化思想。立足于人与人“交往异化”这种视角,赫斯超越性发展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异化理论,使他的经济异化思想与早年马克思的经济异化思想大相径庭。传统以来,人们大多关注和争论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思想的先后顺序问题,但对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思想中的内在分歧关注不够,其实这是判定赫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的关键所在。我认为,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与赫斯的《论货币的本质》对金钱异化问题的分析存在着质的区别。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金钱异化,是从主客体视角来谈论金钱的本质是人的劳动的异化,是以批判私有财产为视角的,没有涉及商业社会中的交换或交往。而赫斯批判“货币”这个交往中介,是以商品经济的“交换”与交易为视角的。货币才是商业经济的秘密。而对于私有财产的批判从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就开始了,但对于货币这个商品经济交换中介的深入批判,是从赫斯这里开始的。由于运用复合主体异化论的方法,赫斯对货币的批判有两大创新之处:一是揭示货币的本质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产物,最重要的是“彼此异化的人、外化的人的产物”。显然,赫斯所揭示的货币的本质是从互主体的视角上说的,即是从社会交往意义上讲的,因此货币的异化也是交往的异化,而交往的异化又引发市民社会的全面异化。二是赫斯将货币的批判与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及经济批判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提供较为全面的视角。也正因为赫斯采用复合主体异化论的创新方法,立足于人的“社会交往”现实本质,从人和物的异化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的结论,从而合乎逻辑地得出共产主义和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


编辑推荐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哲学)》是青年学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