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民荣辱观教育

寇东亮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寇东亮  

页数:

301  

内容概要

  本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根据,立足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围绕“做人、德性、荣辱、教化、实效”五个基本问题,在德性论视域中,重在从学理层面分析当代中国公民荣辱观及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探究公民荣辱观的德性根据、德性内容和德性本质,阐明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德性底蕴和德性指向,说明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内涵、要求及原则,揭示增强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社会德性机制和个体德性机制。

作者简介

  寇东亮,1965年11月生,陕西铜川市人。先后毕业于延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研究领域为人学、道德哲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等全文或摘要转载。独著出版《德性重建的自由根基——现代道德困境的入学解读》、《发展伦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等专著。

书籍目录

引论 做人、德性与荣辱
 一、做人:生命的主题
 二、德性:做人的根基
 三、荣辱:德性的内核
 四、教化:荣辱的养成
 五、实效:教化的指向
第一章 德性论视域中的荣辱观
 一、从“做事”到“做人”:德性论的主旨
 二、从“三德”到“四德”:个人品德的凸显
 三、从“明荣”到“知耻”:个人品德的要义
 四、荣辱观:一种德性价值观
第二章 公民荣辱观的德性底蕴
 一、人类思想演进中的“一般荣辱观”
1.荣辱观体现人的自爱与自尊
2.荣辱观昭示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
3.荣辱观蕴涵丰富道德意义
4.荣辱观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
 二、公民荣辱观的人学根据
1.人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新人”
3.“真正人的道德”
 三、当代中国公民荣辱观德目的演变
  ……
第三章 公民荣辱观的错位及其根源
第四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德性指向
第五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德性意蕴
第六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社会德性机制
第七章 公民荣辱观教育的个体德性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引论 做人、德性与荣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大众文化、公民社会的不断推进,公民教育在我国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大众实践。公民道德建设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的重要方面。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大任务,并强调指出:“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使人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和纪律,培养守法遵纪的良好习惯。”①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强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之一;“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急三祛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②。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3年9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每年9月20日(即2001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4年9月,中宣部、中国伦理学会等主办“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发表《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宣言》。《宣言》指出,不论仕农工商,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职位高低,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力量有条件为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迄今为止,论坛已连续举办八届。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①的任务,更加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在当代中国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公民荣辱观教育 PDF格式下载



出于对人的道德的好奇,买了这本书来深入研究。感觉还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