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伪满洲国(上下)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迟子建  

页数:

834  

字数:

58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刘麻子的老婆生性风骚,刘麻子风光十足时,有回她偷野汉子,被突然而归的刘麻子撞见。她被吊在一根柱子上暴打了一顿,半个月大小便失禁,听见响声就毛骨惊然,哪怕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也令她害怕,总疑心那是鞭子的抽打声,心里一抽一抽的。她恨刘麻子,他可以胡作非为地把女人带回家来明目张胆地睡,而却不许她有任何风吹草动。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早就对他怀恨在心。他们只有一个女儿,名为刘青,平素寡言少语,对父母的做派一直耿耿于怀,常常独自垂泪。刘麻子瘫痪在家一年,那些结拜兄弟纷纷离去后,侍候刘麻子的重任落到了刘青身上。刘麻子的老婆见日本人也像丢垃圾一样对他弃之不顾了,便对他更加冷酷。刘麻子的腿本来是用不着截肢的,可由于侍候不佳,长了褥疮,双腿先是红肿流脓,继而一块块地往下掉肉,只得请医生将双腿截断了。 刘麻子为此一天到晚喊冤叫屈个不停,这女人嫌他吵得慌,常趁女儿不在时将他的双手绑在一起,然后将两只臭袜子团在一起塞在他嘴里,自己则快活地当着他的面翻箱倒柜,将家私转移到别处,刘麻子为此几次气昏过去。 刘青后来察觉到母亲趁她不在时虐待父亲,就把这消息传给望云乡的姑姑。刘麻子的姐姐是个本分农民,一家人对弟弟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近几年很少走动,风闻他瘫痪在床了,只觉得这是报应,并不想管他。刘青就给姑姑姑夫跪下了,说是她也不喜欢父亲以前的做派,但母亲如此折磨他,做女儿的实在看不下眼了。毕竟是一奶同胞,刘麻子的姐姐终究是动了恻隐之心,雇了一挂马车走了大半天的路去接刘麻子。 刘青的母亲知道刘青去望云乡肯定是搬援兵去了,因而在家里更加倍地蹂躏刘麻子。她首先在地中央抱了两蓬干草,又铺了条干净的褥子,然后叫来镇里的相好吴三宝。吴三宝开着家干果店,长得失嘴猴腮,谁家的女人他都要打主意。他觊觎刘麻子的老婆已经是很久的事了,只是碍于刘麻子的威风而不敢贸然行动。 那一次终于听说刘麻子要外出半月,吴三宝就把刘麻子的老婆给勾搭到手了。岂料刘麻子提前归来,撞见了他,不但打碎了吴三宝的两颗门牙,还剁下了他的一根拇指。而刘麻子的老婆则被五花大绑在柱子上,被皮鞭暴抽了一顿。刘麻子边打边说:“打下你个骚婆娘的屎来,打出你的尿来!”果然,她被打得屎尿失禁,足有半个月才恢复常态。 这回她和吴三宝当着他的面,晴天白日地做那事,气得刘麻子嘴歪了,眼球似乎要迸裂了。他们在温暖的干草堆上赤身裸体地欢愉地呻吟着,刘麻子则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喊,喊得失声了。吴三宝事毕后走到刘麻子面前,先吐了他一口,然后用那只缺了拇指的手打了刘麻子几耳光,他咧开嘴,指着那两颗黄灿灿的牙说:“是金的,知道么?你要不打下我的白牙,我哪能镶上这么漂亮的金牙呢。知道么?这金牙比白牙厉害着呢,都能把你的骨头嚼碎了!” 刘麻子长一声短一声地费力喘着气。吴三宝说:“你喊呀,叫呀,你他妈的怎么软茄子了?”刘麻子的脸抽搐了许久,突然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我成了鬼也要回来抓你!”吴三宝说:“还真能讲呀,我让你从今以后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捏了一下刘麻子青紫的嘴唇说:“放心,我不割你的舌头,那太明显了,我可不想让你老婆背个骂名。我糟践你糟践你个明白,知道么,我爷爷是个老中医,研制过一种哑药,哑巴吃了能说话,而好人吃了能变哑巴,都说这药奇,传到我这只一服了。我爹咽气时让我将来把这药送给一个好心的哑巴,让他开口说话,给我们吴家积点德。可我不想让我们老吴家的祖坟冒青气,我想让你尝尝那哑药是不是真灵便。” 吴三宝说到做到,当夜他就取来那包哑药,跟刘麻子的老婆一起用水强行给他灌进去。刘麻子挣扎着,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从那夜以后,他就再也没能说出一句话。 刘青从望云乡归来,见父亲不仅奄奄一息,还成了哑巴,便明白母亲在家做了些什么。她把自己的东西打点干净,放在马车上,离开母亲时只对她说了一句话;“我跟你再也没有关系了。”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北极村。1983年从事创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曾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以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东北文学奖等多种奖励,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迟子建文集》(4卷)、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以及散文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九三二年第二章 一九三三年第三章 一九三四年第四章 一九三五年第五章 一九三六年第六章 一九三七年第七章 一九三八年第八章 一九三九年第九章 一九四十年第十章 一九四十一年第十一章 一九四十二年第十二章 一九四十三年第十三章 一九四十四年第十四章 一九四十五年后记

章节摘录

  火烧云像除夕时窗棂上的剪纸,红通通地贴在西边天上。它们有的像奔马,有的像卧牛,还有的像汪汪叫着的狗。人们在被火烧云映红了的玻璃窗里忙晚饭,等晚饭利落了的时候,火烧云就变浅变淡了。奔马缺了头和四蹄,卧牛已没有一只猫大,先前像狗在叫着的火烧云,已经只剩下一条短短的尾巴。王小二通常是在这个时分用一双筷子挑着些残缺的馒头或者窝头走进吉来家,他来吃饭了。  王小二其实叫王顺林,只因他在一家饭馆当店小二,所以就被周围的邻居唤成王小二。王小二也不恼。王小二瘦小瘦小的,刀条脸,薄嘴唇,今年二十二岁,还没有娶媳妇,喜欢开玩笑。他开玩笑不分对象,所以容易把比他年长的人给惹恼。吉来的爷爷常常用烟袋锅敲着他的脑袋斥责他:“没老没少的!”王小二就龇一下  牙,双手作揖告饶。以前吉来是讨厌王小二的。他看中了自己的姑姑,常常在黄昏时一身油腥味地来给姑姑献殷勤。一块猪排、几条干炸小镜鱼.或者是盐水点的毛蛋,都是工小二希望得到青睐的牺牲品。它们当然都是从灶上得来的,不会花一文钱。姑姑从来不吃王小二带来的东西,仿佛吃了就得登上人家的花轿。但姑姑并不让王小二把东西带回去,而是分给吉来,由他当着王小二的面吃掉,反正吉来又不会嫁给他,吃了无妨。吉来虽然看不起王小二,觉得他干瘪得不配给姑姑提鞋,但吃了他的东西,就不对他怒目而视了,于是王小二就趁着这团和气给吉来讲武侠故事,讲得唾沫星子溅到姑姑怀中的白猫身上,猫抖着毛“喵呜——喵呜——”地叫着。吉来听完故事,往往会对王小二说:“你要是长得再高—些,也许能练成一身武功。”王小二就像被人揭了疮疤似的跳着脚说:“我跟你说像我这么矮瘦的人的优点多着去了!省粮省布不说,坐车时占的地方也小!就说我们馆子,有一段招了一个高个子伙计,他给人端菜倒茶时笨笨磕磕,而且他一弯腰头就会偏向饭桌,能把客人吓一跳。老板娘就把他给赶走了。我个子矮不假,可别人都喜欢我,我不猫腰客人也以为我猫着腰,对他们恭敬。所以武大郎个子虽矮,可他的炊饼卖得好!”听得吉来一家人捧腹大笑。    丰源当在除夕时总是比别的店铺招来更多的乞讨者。乞丐都知道王恩浩菩萨心肠,见不得人落难,所以年年逢这个时候都来讨东西。王恩浩给他们的有吃的,用的,当然也有钱。丰源当的伙计在腊月二十八九就忙起来了,一方面忙当铺过年用的祭品,另一方面忙的就是乞丐的年货。通常,在王恩浩的授意下,伙计会给乞丐准备一件衣裳、一包点心和一些钱。衣裳多为永远没人再赎的“死当”,虽是旧物,但收拾保管得很好,乞丐穿上后就显得不那么落魄了。点心自然也是新出炉的,花样繁多,点心包里还印着烫金的“福”字。至于钱,虽然是小钱,但也够乞丐吃上一顿热热乎乎的团圆饭了。乞丐们来丰源当的时辰,通常是除夕的黄昏,这时街上行人稀少,店铺也关了许多,大多数的人都聚在家里忙年。丰源当的伙计老远看见乞丐来了,就会唤王恩浩出来。王恩浩按过年的老规矩穿上绛红色的缎子长衫,将钱物交给乞丐。乞丐们便一齐跪下来给王恩浩叩头,祝他来年身体好,生意兴隆。王恩浩也说几句祝福话给他们。乞丐们就纷纷离去了。自从丰源当开张后,来的乞丐每年大多是七八个,最多时十三个。年景不好后,乞丐的队伍也就庞大了,所以王恩浩在今年的除夕准备了十六个乞丐的东西。乞丐中有老有少,有年年都来的熟面孔,也有初次来的新面孔。有个老面孔连着来了五年后不来了,王恩浩一打听,知道人已冻死了,就唤伙计去纸花铺订做了两件纸棉袄,写上那人的名字,连夜烧了。  今年丰源当给乞丐准备的衣裳与往年不同,都是簇新簇新的,特意让裁缝给做的。点心也比往年好,有桂花馅的圆饼,也有枣泥芝麻馅的江米炸糕。包点心的黄纸被点心上的油浸透了,又光又亮的,像是一块风干得流油的肉皮。吉来就恶作剧地把双手往这油纸上蹭,然后用这双油手去摸伙计的新衣。摸得人家的衣领和袖口印上油污,心下不乐意,恼又恼不得,只能忍气吞声地趁人不备飞给吉来几个白眼,吉来反正是看不到的,就是看到了也权当这白眼是初开的茉莉花,带给人馨香的感觉。只有张弓子的反应是不同的,只要吉来的油手上了他的新衣,他就会骂道:“你这个小厌世鬼!”然后去捉吉来,欲提着他的耳朵弄疼他,然而吉来敏捷得像狐狸,张弓子总是追不上他。追吉来时张弓子会慌里慌张被门撞了,或是掀翻了椅子。这时当铺的管事就会叉着腰训斥张弓子:“你也是孩子是不是?”张弓子并不怕人吓唬,他太在意自己的那件新衣了,便理直气壮去找王恩浩,向主人诉苦,让他看他衣裳上的油污,王恩浩便说:“都是惯的。”主人没说是谁惯的,想必也包括张弓子在内。张弓子也无可奈何,油污是除不掉的了,它们就像小孩子的尿水一样,很有些湿意地印在他的衣衫上,他想着见丽水巷的瑶琴时,她不知会怎么嘲笑自己的衣裳,对吉来的火气也就像盛开的金菊,分外火爆了。    炉子上的水开了好一会儿了,沸水将壶盖顶得咣啷咣啷直响,杨三娘却依然盘腿坐在炕上用掏耳勺来剜指甲里的泥。杨三娘非常邋遢,即使过年了也不洗一回澡,她身上总有一股酸臭气。她清理个人卫生的工具是一个银质掏耳勺,一端是尖的,另一端则是个米粒般大的小勺。隔上一两个月,她就会坐在炕沿上清理一回。先掏耳朵,将黄乎乎的耳屎掏在裤子上,仔细看看,就像打量金子一样专注。然后又用尖的那头抠指甲里的黑泥。她平素不剪指甲,指甲养得很长,里面藏着的泥多得似乎能容一条蚯蚓在里面爬来爬去。弄过指甲,她又把掏耳勺伸向鼻孔,左右旋转着弄出黏糊糊的鼻涕嘎巴儿,这样她裤子上就星星点点地沾了不少脏东西。杨三娘这时将掏耳勺往头发里一插,伸腿下了炕,三下两下就把脏东西拍落了。之后她便用掏耳勺刷刷地划头皮,直到白花花的头皮屑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她的清洁自身的卫生行动也就暂告结束。杨三娘每每这样折腾一回,都显得精神气十足,她大声咳嗽几声,用亢奋的声调与人说话,仿佛脱胎换骨了似的。  杨浩坐在一堆黄裱纸中给马凉的儿子马林做弹弓和书包。马林腊月十七死了,死时瘦得像根野蒿,谁见了都落泪。吴老冒那些自称打海上运来的药也没能挽留他的生命。马林死前的一周更加骇人地能吃,恨不能一口吞下一锅的粮食。喝水也甚为吓人,一瓢接一瓢地灌,却仍是害渴。这边水刚落肚,那边尿水就出来了,愁得马凉天天在村路上晃荡,不敢回家看这情景。总幻想着他游荡几圈回家后,马林会奇迹般地痊愈了。马林死时并不是用棺材下葬的,而是用炕席裹着埋了。马凉声称儿子未成年,是童子,不应当成大人来发送。但是村里人都明白,马凉因为儿子生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哪儿有钱给他买棺材呢?杨三爷为此气急败坏地骂马凉心肠毒辣,对亲生儿子如此轻薄,实在令人寒心。谁都明白,他是由于棺材没能卖出去而心生愤懑。杨三爷还特意让卖油郎去马凉家游说,说是马林本来就町怜,入土后如果混不上副棺材,在那边就没有房子住,只能露宿荒郊野外,连个媳妇都说不上了。马凉却说人死如灯灭,他管不了阴界的事,一切都靠儿子自己去修行了。卖油郎的游说最终失败了,杨三爷只能自认财运不济,遇见马凉连招呼也不打了。    陈希金一来,王小二就有些手舞足蹈的。他十分麻利地上前取下他的方格蓝围巾和黑呢制服,飞快地返身挂在衣架上,然后殷勤地跟他打招呼,说:“又来词儿了吧?”陈希金不苟言笑,下巴拉得老长,很深沉地点点头。王小二连忙给他倒茶看座,满心愉悦地看着他从贴身衣兜里掏出一个本和一支笔,若有所思地进入创作状态。  陈希金是个诗人,有十几个笔名,陈蛮、洪水风、沉钟、际德、开开、烛火、流萤、雪花、玫瑰青等等,让人琢磨不透他这变幻万千的笔名的含义。王小二有一回把这想法说与陈希金,陈希金挺着下巴尖声叫道:“这就对了!你领会不到这笔名的含义,说明它是朦胧的、模糊的、有韵味的,这就是诗!”他那慷慨激昂的神态着实把王小二吓了一跳。陈希金三十儿岁,不过他过早歇顶了,脑壳中央空着块鹅蛋般大的领地,周遭的头发长短不一地披垂下来,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被杂草簇拥着的死湖;还让人觉得秃顶的那块白是什么美食,突然长了万丈绿毛,于是周围的头发才如此凌乱,给人一种发了霉的感觉。陈希金通常是黄昏时来,吸着烟泡,在烟馆泡到夜深才走。他的诗,就是在烟馆写就的。王小二曾经读过无数首,印象最深的是一首名为《秋江》的诗:你见过一条白色的船吗/船上有我心爱的姑娘/她面如满月,蛾眉如黛/她笑起来/会使河水发出夜莺般动人的回声/你见过一条白色的船吗/船上有我心爱的姑娘/她素手纤纤,长发如瀑/她哭起来/会使河水也呜咽。王小二很喜欢这首诗,它令他想起已故的美莲来,她因为永久的消失而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伤害他。她的笑靥也就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中。王小二对陈希金的另一些诗却不感兴趣,因为他根本读不懂,比如:尖利的黑夜/红头发在飞舞/我的心/在狗肺里漓血。再比如:十万里高粱做戟/你的脊梁/还要弯曲吗/九万里白云做歌/你的黑夜/还觉寂寞吗。陈希金第一次来到醉云烟馆,是去年的深秋。他穿一件驼色毛衣,肩搭一条方格蓝围巾,一进了门就对王小二说:“这烟馆的对联写得不好,什么‘吞云吐雾三千里。烦恼忧愁万丈抛’,不如改做‘云深雾锁处,自有逍遥人’。”王小二觉得这人好生奇怪,不由把他改的对联跟烟馆的主人说了,主人听了这两句诗,沉吟良久,说:“果然有味道,不如就改了吧。”如此,陈希金在烟馆也受到了特别礼遇,每次只收他一半的钱。  陈希金的身上老是散发着一种古怪的气味,说香不香,说酸不酸,说涩也不涩,反正是怪怪的。王小二问过他,他趾高气扬地说那是法国香水,蛮昂贵的。他说法国上流社会的男士都洒香水,否则就没有绅士气度,就无法参加社交活动。王小二就问他去过法国吗,陈希金就一擞嘴角说,那当然了,他在巴黎住了两年,住在一座城堡似的房子里,周遭被浓密的梧桐树叶覆盖。他说法国的音乐好,法国的绘画好,法国的面包也好。王小二没有问,想必法国的茅房也好。为了证实自己去过法国,有一回陈希金带来一首诗,说是留法时写的,日期是一九三六年五月,诗名为《塞纳河》:你究竟流到哪里/才算是尽头呢/哦,塞纳河/你的清晨/就是一杯洁白的牛奶/风尘仆仆的旅人/怎忍别你而去/哦,塞纳河/你的正午/就是一杯烈酒/钦进了阳光的醇香/又怎忍别你而去/哦,塞纳河/你的黄昏/就是一杯香浓的咖啡/浪迹天涯的旅人/又怎忍别你而去/哦,塞纳河/你究竟流到哪里/才算是尽头呢。王小二当时看了诗就想,陈希金在法国看上去定是个吃客,诗里无非是牛奶、咖啡、烈酒的意象,想来也是个酒囊饭袋的俗物。

媒体关注与评论

  翻开《伪满洲国》的手写稿,在第一本的第一页上,我看见了当时标记的写作日期: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二日。  记得那天花去了整整一个白天,才写下并且确定了《伪满洲国》的开头:“吉来一旦不上私塾,就会跟着爷爷上街弹棉花,这是最令王金堂头疼的事了。把他领出去容易,带回来难。吉来几乎是对街上所有的铺子都感兴趣,一会儿去点心铺子了,一会儿又去干果店了,一会儿笑嘻嘻地从畅春坊溜出来了。”  我觉得找到了《伪满洲国》的叙述基调和语言感觉。虽然那一天只写了几百字的开头,可却觉得无限充实。傍晚散步时看着暮色温柔的街景,有一种特别的感动。  追溯《伪满洲国》的写作动机,那还是十二年前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求学期间萌生的。不过那时我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所知甚少,那种动机只能是一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的写作淹没和冲淡了。一九九0年我毕业回到哈尔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终于可以安定而踏实地读书和写作了。这时《伪满洲国》的写作念头又不可遏止地浮现出来。同年底,我到日本访问,在东京,有天晚宴结束后,有一位两鬓苍苍的日本老人突然走到我面前,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从满洲国来?”我当时有一种蒙羞的感觉,因为满洲国的历史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而那段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讲又是苦难的历史。这位老人在三十年代来过东北,当时是一家新闻通讯社的记者,他向我了解如今的东北的情况,表达了想再来看看的愿望,这对我是一种震动。我想起了东北一些第人在忆起旧事常常要说的那句话:“满洲国那时候……”这段历史何以给中日人民留下了的烙印如此深刻?归国后我开始去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做了一些笔记。然而图书馆资料有限,《伪满洲国》在我心中只是一个雏形,觉得动笔写它为时尚早。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我着力进行一些中短篇的写作,从这种写作中获得了文字的锻炼,同时,仍然注意搜集《伪满洲国》的历史资料,这里既有从图书馆复印来的,也有从书店购置的,更宝贵的是从一些旧书摊寻到的。到了一九九八年,我觉得《伪满洲国》的意象在我心中愈来愈丰满,创作的冲动已经出现,于是又集中做了两个月的资料,到了四月迎春初放之时,便开始了写作。  从一九九八年四月动笔,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底写毕,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除了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我中断了写作外,基本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伪满洲国》上。写作带给人精神的那种愉悦与给身心所造成的疲惫自不待言。在这期间,由于我结婚后与丈夫两地分居,所以常常是提着资料和手稿奔波在哈尔滨与故乡之间。在哈尔滨每天写作之后,无论什么天气,总要坚持在晚饭后的黄昏散散步。有时累得或懒得不想做饭了,就花钱到餐馆吃现成的。而在故乡,我的窗外就是山峦、河流和草滩,夏季时推开窗户,清冽的空气就会飘荡在室内,你能嗅到花香、草香和河水的气息,鸡鸣狗吠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记得去年阴历七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窗前向下一望,只见那河流被月亮映照得焕发着勃勃金光,感觉那河上的月光似在燃烧,这夜景实在美得惊心动魄。这种寂静而风景优美的写作环境,使《伪满洲国》的写作一直显得比较悠徐从容,不急不躁,以至脱稿之后,当我把稿子整理出来,发现它已有六十多万字,着实吓了我一跳。


编辑推荐

  像萧红一样,东北女作家迟子建恋恋不忘的是黑土地上的人,黑土地上的苍痍和苦痛。长篇新作《伪满洲国》描述伪满洲国时期东北下层人物的生活,特殊的历史时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黑土地的风土人情……被评论家誉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探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伪满洲国(上下) PDF格式下载



迟子建的伪满洲国写了在那个时期,老百姓的生存,她用了70万字写下了20年的中国那片土地生存的人们......深刻、悲惨,看后加深了对历史更深刻地认识。我喜欢迟子建。


慢慢地读完全书,我的感觉是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无语。
伪满洲国已经是遥远的过去,而且我觉得没有读到过关于它的书,除了在教科书上的概念之外。
痛苦的是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还有这些苦难的被隐晦,为什么被隐晦我不知道,但是我在看完此书之后,却有着更多了解伪满洲国的愿望,希望我的愿望能够得到满足。
感谢作者,作品中的张力之大,使我难以相信出自女子之手。


作者的文章、小说我基本都看过,很喜欢。不随波逐流,对东北的风土人情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这是一段及其沉重的历史,对国家,对人民,尤其是那个时代生活在那个土地上的人民。个人的能力是那么的渺小,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的生活,都只能用悲惨形容。
让你心酸、心痛,同时,希望国家强大,永远不被外敌欺负。才能避免那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看这本书,我流了许多的泪水,以至于停停顿顿的看完的.看的眼泪哗哗的时候,就把书放在一边,可是放下来,心又还是在书里转.这段历史真的很沉重!书中人物坎坷的命运,描写的是如此的到位,让人看着也是是如此的跟着揪心.看完书,我叹了长长的一口气.很值得一看.我身边的朋友也是觉得这书写的非常好.也是眼泪哗哗.


人物很多,需要记,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说完。故事很有时代感。相信作者做了很多的功课。
还是有很多感人的片段。


不愧为名家的作品,看了三句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以至废寝忘食,一气读完才过瘾啊!


一卷满洲的风情画卷,人物栩栩,叙述得很自然,很生动,值得阅读.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最喜欢迟子建的书了 呵呵 看了不后悔


看过有些沉重,当年东北的人们确实遭受了很多苦难。


作家文笔很好


视野宽阔,多条线索,店面结合,喜事细腻,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写的还不错。


看了上册,下册不会再碰了。浪费钱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