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喂?我给您接萨特……”

【法】杰尔曼娜·索尔贝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9月第一版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法】杰尔曼娜·索尔贝  

页数:

147  

字数:

79000  

译者:

马振骋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与梅洛·庞蒂等法国现代著名知识分子共事多年的《现代》杂志女秘书杰尔曼娜·索尔贝充满深情的回忆录。她不说无数传说中已说过的东西,她只记忆她目睹与耳闻的有趣、率性、可笑、感人的日常轶事,充满回味。索尔贝女士的这本小书《喂?我给您接萨特……》着实有趣,轶闻趣事、喜怒哀愁娓娓道来,在她的描述中,萨特、波伏娃、梅洛·庞蒂这些形象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梅洛·庞蒂喜怒无常,跟他相处不太容易。不过索尔贝自有绝招:每次他要发脾气的时候,右眼便会微微斜视。根据这个细节判断他的心情,屡试不爽。   波伏娃因为索尔贝当外婆时身上沾了小孩的尿臭而不愿意与她握手,而十七年后,两人都将近六十,索尔贝向波伏娃介绍了自己高大英俊的孙子,波伏娃与男孩相谈甚欢,却冷冷地对索尔贝说:“这下子您应该幸福了吧!”  替萨特收拾残局就更不容易了。索尔贝有时要替他给女人“分手费”,实在觉得烦了,便对萨特说,别理她们,她们不会真的去自杀的。萨特说,我也这样想,但是万一她们其中只要有一个真的自杀了怎么办?   在萨特、波伏娃与许多知识分子一起号召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参战的法国士兵抗命时,当真有许多青年当了逃兵,来到《现代》杂志社向萨特求助。萨特在电话中对索尔贝说:“他们真蠢!他们在行动以前应该想好退路!”   “这就是萨特:发出内心的呐喊:起来吧,同志们,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孩子们要有勇气!当现实蓦然出现在他眼前,就傻了眼啦。”索尔贝这样写道。   有时当替罪羊也是在所难免的。萨特要求索尔贝替他支走一些来拜访他的讨厌鬼,索尔贝就对一些人说萨特先生出远门了。而当一个作家在一家餐厅碰见了萨特时,简直怒不可遏。萨特为了安抚那颗受辱的心灵,只好说:“索尔贝太太有时候有眼无珠,缺乏识别力。”   索尔贝经常称自己为“母羊”,有点替罪羔羊的意思在里面。不过,她并没有特别不高兴,因为大家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但是,工作了三十年后,“母羊”要求加薪居然被拒绝了,这次她真的不高兴了。不过还好,“母羊”为我们留下了这本小书,不然可就太遗憾了。

作者简介

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九四五年,一次偶然的机缘使她认识了加利马出版社的老板加斯东·加利马。恰好加利马正在筹办的《现代》杂志缺人手处理文稿与信件。“您知道,”加斯东·加利马对她说,“萨特、梅洛-庞蒂和西蒙娜·德·波伏瓦要创办一份杂志。他们需要

书籍目录

萨特与《现代》杂志引言第一章 一九四五年《现代》的诞生 刚刚跨出苦刑船 入教考验 调整混乱与情欲 跨越障碍 终于出了创刊号第二章 历史潮流汹涌澎湃 伞兵 换出版社 逃兵们 布尔乔亚反抗了 男人、女人和一个混蛋 查尔斯·狄更斯路第三章 爱与恨 乔安娜之死 可怜的男人,可怜的女人! 海狸的嫉妒 俄罗斯情人 但是谁能抵挡他呢? 笑剧和闹剧 瞧您失去的是什么! 爱的苦恼 怨恨与恼怒 癞蛤蟆的口水 让·科:断交事件第四章 节庆的时代 一位大使的惊讶 令人起疑啊,同志! “Na Zdrowie!”第五章 荣誉与阴谋 诺贝尔文学奖 梅洛—庞蒂的竞选活动 小报复与大动作 “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第六章 出版家群像 加斯东·加利马 勒内·朱利亚尔 克里斯蒂安·布尔乔亚 西蒙娜·加利马第七章 演员们 您允许我拥抱您吗?第八章 萨特 脑袋像南瓜 哲学敌不过牙痛 波拿巴路的炸弹事件 一张空头支票 为了一分微薄的薪水 像一个巨大的影子 折磨人的天才第九章 梅洛—庞蒂第十章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十一章 让·科第十二章 曼西太太第十三章 让·热内第十四章 镜子的魔法第十五章 时间的炼金术第十六章 萨特之死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喂?我给您接萨特……” PDF格式下载



一个平静,睿智的女人。对于生活,她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所以,她不是伟人,是伟人的秘书


   著名的人总是因为伟大的作品为人所知,为后人所乐道,他也无暇去管身边的小事和八卦,他自己就在八卦当中,,自有人来演绎各类轶事;他也不用详细记录各类交际和生活细节,自有热衷人士来打理记录。本书就是此类。
   我丝毫没有贬低作者的本书的意思,我只想说一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每次读到传记类书籍总想总结出一个实际可用的人生的成功之路,但是常常让我很失望,因为在那背后总有一些特定的因素来造就成功,都不是靠一己之力。就像人人都骂《奋斗》男主角有个有钱的爹,却同时在一边装逼是一个道理。作者第四页的很好的描述了这一点:"...不过我有一个好护照,我是加斯东。索尔贝的女儿。" 在秘书的岗位上辛勤工作30年,给法国最著名的萨特和梅洛-庞帝打工,自然参加聚会无数,认识豪放不羁的艺术人士大批,本书就是他的很多所见所闻的集合。读此书还能对法国的浪漫风情有很多了解,里面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萨特和海狸-波付瓦各自带上情人一起吃饭,嘿嘿,有趣的浪漫之都。
  
   本书中我摘录了两句话:
  一,...你总应该知道您要的是什么吧,我的钱还是尊重?P97。
  萨特明显是个厉害的谈判好手,用感情的这杆枪无情的击溃对员工加薪的需求。此招很好。
  二,一个心灵不够健全的人,过度的内省会陷入疯狂。P131
  此语自我警示我自己,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我,曾经陷入类似的困惑。
  
  我从没读过萨特的书,本书对萨特的理论和思维方式简直是顶礼膜拜,下次看到萨特的书也可挑一本看看。


  结构比较松散的一本书,基本以人物为介绍核心的,穿插以作者的经历。不愧是著名杂志社的秘书,笔法干净利落,又夹带着资深职业人的睿智,与欧洲人特有的幽默。巴黎,现代杂志,萨特,……,那真是一个无法企及的世界,看了这位女士的书,聊以自慰吧。


  P127 他不需要哪个名人来自己出名。因为他是贝尔纳-亨利·列维。
  
   (说这样一句话,可以看出萨特对秘书的隐性影响。最终萨特也不过一堆白骨。)
  
  P131 一个心灵不够健全的人,过度的内省会陷入疯狂。
  
   (难怪有那么多发了疯的人,只因为他们要么对自己,要么对他人要求过高。难得糊涂,凡人别苛待了自己。)


   半夜睡觉前拿起来读,越读越放不下,干脆一气读完,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快五点了。
   作者杰尔曼娜·索尔贝1945年进入加利马出版社(好像通译是伽利玛出版社来着),没过几天,老板加斯东·加利马对她说:“萨特,梅洛-庞蒂和西蒙娜·德·波伏瓦要创办一份杂志。他们需要一名秘书。您去吧,但是不要着急,在两个月之内您已经是第八位了,第一期本该是十月份出版的,现在已经是十二月,至今还没有出。我对您的要求就是坚持一星期,让我有时间寻找第九位。”
   然而,杰尔曼娜·索尔贝这一去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里,她厕身于知识界的精英之间,和他们一起经历了战后三十年里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一次次动荡与变革。当大人物们陆续去世之后,她拿起笔,用轻松略带调侃的语调讲述自己三十年的经历,而更重要的是,就其所知,“叙述日常轶事,大大小小的事件,一部分人的勇气,另一部分人的怯懦,一切历史书中不收、而对人的本质却是不可或缺的、动人的补充”,让我们从侧面更近的角度,看到大人物们鲜为人知的性情一面。
   波伏瓦,三十年一贯的高傲冷淡,在和作者握手时听说作者当了外婆,会立刻把手抽回去,说“对不起,但是我就是在想您身上怎么有尿臭。”而作者的回答是:“这叫我也奇怪,我没有权利去碰婴儿的,他太娇弱了。”
   梅洛-庞蒂,“他要自己冷冰冰,高傲,但是他忧心忡忡,脆弱,怀疑自己与他人,一想到人家可能猜到或意外发现他内心人性甚至青春的一面就害怕。”作者描述了他入选法兰西学院前后情绪变化,描述了他偶尔流露出真性情后的冷漠与隔膜。作为轶事,作者举出梅洛-庞蒂主动帮她14岁的女儿做作业的故事。作业的要求是:“用一页纸解释什么是存在主义”,然而,作业交上去后,得到的却是零分,而批语则是:“您一点都没懂!”梅洛-庞蒂怒不可遏,亲自给女校长打电话,批评她的教育思想,而结果是作者的女儿不得不再次转学。
   …………
   然而,作者着力最多还是关于萨特,在这里,我们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再一次审视《文字生涯》中的萨特,一个天才的萨特,一个冲动的萨特,一个急人所难的萨特,一个不负责任的萨特,一个四处留情却又善良的任凭女人们讹诈的萨特,一个振臂高呼要士兵们不服从却又要士兵们自谋出路的萨特,一个到了五十多岁才知道牙医这个新新人类并对其钦佩不已的萨特……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可惜却不能尽善尽美,有几句话被马振骋这样的老翻译家翻译的佶屈聱牙——不由得又让人怀念沈志明的《文字生涯》、周国强的《我父亲的光荣》、周希克的《小王子》……——至于匆匆读过就找出的三个错字,在这个无错不成书的时代,简直都不值得一说。


  一堆法国知识分子精英凑在一起办杂志,应该找一个怎样的女秘书呢?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首先,这女人不能太聪明,聪明女人自己主意太多,一定不愿意乖乖听上司的指示;但是也不能太笨,起码得有跟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基本素质,知识分子们都是敏感源,一句话说得不对你就被划到小圈子外;其次,这女人得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替这些邋遢的法国大男人们整理一切他们不屑于关心的小零碎,否则他们会在三天之内把一个好好的办公室变成一个垃圾场,如果没有人替他们收拾,他们就永远没有办法开始工作;最后,她得勇敢,在男人们惹了麻烦躲起来的时候,她得不卑不亢地应付各色人等。
  杰尔曼娜•索尔贝便是这样一个女秘书,她在萨特、梅洛-庞蒂等人主持的《现代》杂志工作了三十年,在她之前,这帮知识分子已经炒掉了七个女秘书。
  撇开关于存在主义、萨特生平之类错综复杂的宏大主题不论,索尔贝女士的这本小书《喂?我给您接萨特……》着实有趣,轶闻趣事、喜怒哀愁娓娓道来,在她的描述中,萨特、波伏娃、梅洛-庞蒂这些形象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都是有血有肉的大活人。
  
  梅洛•庞蒂喜怒无常,跟他相处不太容易。不过索尔贝自有绝招:每次他要发脾气的时候,右眼便会微微斜视。根据这个细节判断他的心情,屡试不爽。
   *
  波伏娃因为索尔贝当外婆时身上沾了小孩的尿臭而不愿意与她握手,在波伏娃眼中,结婚生子实在是一件庸俗得另人不堪忍受的事情。而十七年后,两人都将近六十,索尔贝向波伏娃介绍了自己高大英俊的孙子,波伏娃与男孩相谈甚欢,却冷冷地对索尔贝说:“这下子您应该幸福了吧!”
   *
  替萨特收拾残局就更不容易了。索尔贝有时要替他给女人“分手费”,某些女人是专门从事这类敲诈的。有时候实在觉得烦了,索尔贝便对萨特说,别理她们,她们不会真的去自杀的。萨特说,我也这样想,但是万一她们其中有一个,只要有一个,真的自杀了怎么办?
   *
  在萨特、波伏娃与许多知识分子一起号召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参战的法国士兵抗命时,当真有许多青年当了逃兵,但是他们没有回家,因为家里有宪兵等着他们,而是来到《现代》杂志社向萨特求助。萨特在电话中对索尔贝说:“他们真蠢!他们在行动以前应该想好退路!”“是的,不错。现在太晚了。我该劝他们做什么?”“眼前您只能留他们住到您家去!”“但是我家不能住十八个逃兵啊!”“那就让他们自找出路吧。”
  “这就是萨特:发出内心的呐喊:起来吧,同志们,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孩子们要有勇气!当现实蓦然出现在他眼前,就傻了眼啦。怎么,演说后面还有生活么?”索尔贝这样写道。
   *
  有时当替罪羊也是在所难免的。萨特要求索尔贝替他支走一些来拜访他的讨厌鬼,索尔贝就对一些人说萨特先生出远门了。而当一个作家在一家餐厅碰见了萨特时,简直怒不可遏。萨特为了安抚那颗受辱的心灵,只好说:“索尔贝太太有时候有眼无珠,缺乏识别力,但是您再上杂志社去,她会为您安排一个约会的。”
  索尔贝经常称自己为“母羊”,有点替罪羔羊的意思在里面。不过,她并没有特别不高兴,因为大家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我在这里不就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吗?”
  但是,工作了三十年后,“母羊”要求加薪居然被拒绝了,这次她真的不高兴了。
  不过还好,“母羊”为我们留下了这本小书,不然可就太遗憾了。
  http://www.blogcn.com//user62/artcenter/blog/25487160.html


  对于名人,我们也许抱有稍许复杂的心态。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可能多半外行,虽然根据常识,我们并不讳认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但对方伟大与否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相干呢?我们更关心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俗事,更好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各类癖好甚至隐私。根据公众私下默认的一条定律,天才或名人,总是那些行事稀奇古怪,性情捉摸不透的人。这时候,社会需要动用记者甚至狗仔队的力量,去满足这种普遍的窥私心理。
  
  “外行”的意见总是新鲜可喜的,虽然一多半是为了噱头。将名人私生活中各种有趣或可笑之事暴露在大众面前,好处也在这里。《喂,我给您接萨特》看来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的作者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可不是爱好挖人隐私的记者,她是替法国鼎鼎大名的《现代》杂志打理日常事务达长达三十年的女秘书,杂志的元老级人物。她宣称本书所谈轶事,是“一切历史书中不收,而对人的本质却是不可或缺的、动人的补充”。
  
  在索尔贝之前,《现代》的创办人萨特、梅洛-庞蒂和西蒙娜•德•波伏娃已经辞退了七位秘书。高度的职业操守和对自我清醒的认识,是她得以成为杂志一分子的秘诀,她因此自豪地宣称“我弄懂了游戏规则”。 
  
  萨特、波伏娃、安德烈•纪德、“小偷”让•热内、列维-斯特劳斯…,所有这些法国文化界熠熠生辉的名字,数不过来的名人,都是索尔贝日常接触的对象。其中形象最突出的,是《现代》的招牌、也是法国文坛的领袖级人物萨特。他待人真诚友好,对待作者也是如此。他的不修边幅,他对于女人的魅力,和他行事天真,有时不考虑实际后果,不擅替他人着想,但又不失善意的性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一年他和波伏娃及其他知识分子发起了著名的“一百二十一人宣言”,对抗政府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所作所为。当社会上的青年人响应号召做了逃兵,来向萨特求救时,他却告诉作者“让他们自找出路吧”!这类举动令作者在愤慨之余,又莫可奈何。他又在她生活陷入危机时,慷慨地开出一张空白支票,却死活不肯出面为她争取合理些的工资,只因有替自己人说话的嫌疑。但他的坦诚、善良和天才总令人对他无法抗拒。在对他的叙述中,作者始终抱有一份母性的包容。
  
  但对其他人,索尔贝就未必有这样的耐性。有些轶事仅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譬如纪德的调情,于勒.鲁瓦的好色,还有那些作家和诗人们在受到评论攻击后,脆弱的心灵如何需要安抚。这类事情无伤大雅,但未必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谈论的对象。有些介绍在表面的客观背后,又隐藏着作者冲天的怒火。譬如海狸如何的刻薄而不近人情,还有让•热内本来是作者的好友,但他胡作非为的流氓行径几乎引起她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名人的可笑、偏执甚至阴暗面就此一一暴露在我们面前。
  
  索尔贝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在战争及其后生活的颠簸动荡中尝尽了苦头。为《现代》工作期间,又因职务关系,常常于各类冲突中成为外界首当其冲的靶子。《喂,我给您》中最隐秘的书写对象,其实是索尔贝本人。所以书中表面上写名人轶事多,其中又贯穿着作者那种发泄怨气的情绪。这种情绪甚至影响了我们对其他事情的感受,将注意力转移回她身上。对于抱着阅读名人隐私目的的读者来说,这种忧伤愤怒之情也许极大的干扰了我们的阅读快感。不过本书的副标题是《<现代>杂志女秘书的回忆》,私人情绪的夹杂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也许,正是借助了这些情绪化的描写,而不是对名人性情的刻画,她才得以完成对《现代》杂志多年来面对的法国现状的,动人的补充。
  
  本书的翻译虽然出自名家,可惜读来却并不顺畅。譬如“自我意识要比肚量大”,“但是我不能不听,想到了其他事,萨特也未当场指出”,和“梅洛-庞蒂怒不可遏,给女校长打电话,把他对她的教育思想告诉她”。类似的缺憾在近年的译书中比比皆是,一再成为阅读的最大干扰。


   快读完杰尔曼娜的回忆录。她是《现代》杂志的女秘书。为这本杂志撰稿的都是在上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精英。创办人是萨特、波付瓦和庞蒂。都是怪人。可以说,杰尔曼娜周围都是怪人。外人是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忍受周围的一切,能把矛盾化解,把万事都熨平。在八任秘书被开除后,杰尔曼娜偶然成为第九个,原本她只是第十个的过度品,没想到一干就是30年。在变化多端的世界里,拥有非凡的定力,不随风摇摆,其本身就是个奇迹。她的回忆录《喂?我给您接萨特……》文笔和页面一样轻松,但信息量大,刻画到位,寥寥几笔就把怪人的嘴脸乃至心态刻画清晰,让人难忘。在怪人的眼中,她一定很普通,对人生认命,没有自我。而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已打破人们对她的成见:如果她不是一个没有个性又细致的女人,她怎么有机会帮萨特接电话,而且就把他当作一个怪老头?书很有趣,我在公交车上看得笑出了声,而且不想控制自己。


  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看完了《“喂?我给您接萨特……”》,里面有许多我没有想到的萨特的片段,比如他关于文凭的对索尔贝太太的“羞辱”那段,还有他低声细语地告诉索尔贝太太他的“害怕”,还有索尔贝太太被热内的强迫,的确是好看啊,让我们可以有一个幽默的萨特和冷漠的海狸来玩味——谁会真正关心萨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是说千万别严肃地看待这样一本书,需要放松地看——毕竟,这不是写《存在与虚无》的萨特、哲学的萨特、文学的萨特、海狸的萨特;这只是索尔贝太太眼中的萨特,老板,已经死去的老朽而已,或者是她earn money for live的方式的主角而已。我们只是要做放松的读者而已。
   索尔贝太太是个本分的作者,她没有做什么过分的描述(当然,只是主观猜测和阅读感觉),所以她给我们提供了俏皮的萨特,一个生活的索尔贝太太——这只倔强的母羊。我们完全可以抱着八卦的心态或者是轻松的心态在周六的下午,泡好一杯茶,蜷缩在沙发里,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来阅读这样的作品,偶尔会有会心的一笑,或者可以和家人分享;毕竟这不是我们在研读《恶心》。当然,会有人说作者挺八卦的,可我不这么认为,毕竟,好像索尔贝太太没有说出什么猛料啊,她没有完全靠掀死人的桌子发财,而只是要TALK TO US。希望大家不要拿出无聊的学术眼光来看这样的书(何况有些人还不是学术人士),那就是你自讨没趣了,人家索尔贝太太也不是要正襟危坐地做学问吗!
   看《达芬奇密码》时,就得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非常喜欢,而另外就是学术人士的鄙视,我都同意两种意见,可这布朗是通俗小说作家啊,人家写了一篇畅销的小说,犯错误了吗?如果是的话,那ECO恐怕早像贝尔勃一样被谋杀了吧!我们也看不到《昨日之岛》了吧!
   一句话:索尔贝太太给我们呈现了俏皮的作品,我们要给她一个轻松的读者的响应!
  


  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在《现代》一干就是30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那会儿,这本杂志刚创刊——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准确,第一期原定1945年10月就该面世了,但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12月7日“进入‘竞技场’”时,一切看起来还有点没谱呢。不过,谢天谢地,《现代》总算在年底折腾出来了,为这“历史性的一年”增加了一点分量。这里面也有杰尔曼娜的功劳吧。要知道,在她之前,创办人萨特、梅洛-庞蒂和西蒙娜·德·波伏娃已经辞退了7位秘书。
  
  为什么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能留下来?也许是因为她福至心灵,很快看清楚了游戏规则:“至关重要的是不要跌到汤锅里,要注意火候。”换句话说,就是恪守自己的职责,但不要走得太近。也真是够难为人的,她身边那些个“思想奥林匹斯山上作威作福的诸神”脆弱、冲动、疑心病重、“自我意识要比肚量大”,怪毛病、不近人情之处多着呢。
  
  比如说梅洛-庞蒂。在他的再三要求下,杰尔曼娜自己家做了马达加斯加菜款待众人。整个晚上,“大家闲聊、喝酒、笑”,当然啦,不乏粗俗的逗乐。结果接下来的周日,梅洛-庞蒂叫萨特的秘书让·松传话给杰尔曼娜,说什么她不是杂志的撰稿人,不必要出席工作会议。按让·松的话说就是:“您看到了他的本相!他是不会原谅您的。”萨特总结得就更精辟了:“(梅洛-庞蒂)是个不容忍人家从背后看他走路的人。”
  
  在这本书里,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一点也没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保持了克制、容忍的态度,就算对最让自己不满的事儿——比如说萨特死活不肯出面为她争取合理些的工资,因为“您跟我太接近了”,所以没法像为其他人那样去交涉——也没怎么过分添油加醋。不过,就算这样,还是很能满足读者八卦欲望。先挑我最为大跌眼镜的抄上一段吧:
  
  《现代》属于加利马出版社时,安德烈·纪德时常上办公室来与杰尔曼娜闲聊,他挺想了解这本杂志。“那时他七十七岁。我知道他喜欢抚摸小青年的膝盖,把手放在他们的大腿上。一天,我们正闲聊时,他的手指拂过我的小腿,然后升至膝盖直至腹股沟(这里似乎译作“大腿根”更好些,Kidy注)。他无疑察觉到我肌肉紧张,因为我们的目光偷偷地交叉了一下。这仿佛是我们之间深切的交流,包含承认、理解与遗憾。他抽回手,跟我说:‘您要是个男青年,我会多么爱您呀!’”
  
  再如1951年时,杰尔曼娜·索尔贝的女儿生了个小男孩——
  
  “布里斯诞生后第四天,西蒙娜·德·波伏娃来到办公室。当我们握手时,我向她说(这句可真别扭,“我告诉她”不就完了,Kidy注)我已当了外婆。我们两人同年,都是四十岁,她立刻把手从我的手中抽回。‘对不起,但是我就是想您怎么身上有尿臭。’”那会儿,布里斯仍在生死之间徘徊,索尔贝这个外婆还没抱过孙儿呢。
  
  不过,“我倒不是惟一的罪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起自己与“海狸”的关系:“我们是好朋友。直到我的儿子出生。那时,她完全与我们疏远了。我的妻子与我不再令人感兴趣,我们只是些正常的人。我们有了孩子!”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不无挪揄地总结:“我在她眼里只是她在《第二性》中所感叹的令人恼火的例子。我不是生来的女人,而是变成的女人,直至可悲地同意当奴隶:做外祖母!”
  
  梅洛-庞蒂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时,为了庆祝,加斯东·加利马举行了一个招待酒会。因为之前杰尔曼娜在“竞选活动”中帮了不少忙,所以被“超规格”地赞美了一番,诸如“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杂志竟放在这样纤弱的肩膀上”这种夸奖都冒出来了。“作为崇敬的表示”一块儿来参加招待会的女儿“粗声粗气地评价”:“现在您要一身牛躁气了吧!”(嘿,这句要译成“牛B烘烘”多好啊,虽说粗俗了点。)杰尔曼娜·索尔贝女士显然很有幽默感,这一小节的标题是:“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我看得乐不可支之余,赶紧表忠心:没事没事,外邦人别提多Fan你呢!比如我,哈哈!
  
  杰尔曼娜·索尔贝在引言里说,自己打算“叙述日常轶事……一部分人的勇气,另一部分人的怯懦,一切历史书中不收、而对人的本质却是不可或缺的、动人的补充”。她确实做到了,这本书里有许多有意思的记录。至于究竟是看罢一笑,还是穷追猛打月亮的另一面,那就悉听尊便了!
  
  总之,热忱推荐之!


恩,对这些法国文人的生活比较陌生但有兴趣,看你的介绍这书值得一读,说不定能刺激我们“按图索骥”去读其中一些人的书哪。


书收到了!看了大半,有些感想。马振聘确实让人有些失望,不止是“并非没有可挑剔之处”。有些地方明显有问题,编辑也不知怎么看稿的。不过现在烂翻译越来越多,真是世风日下,读者活受罪。
单就这本书来说,对不了解法国文艺界的人如我辈值得一读。但我读的也不爽,一方面她写的比较浮和片面,除了对萨特下功夫多些。给我们感觉就象是所谓“外行的意见”,外人读了以后,看到名人这么多可笑、偏执甚至阴暗面,读完哈哈一笑。这种效果,类似读毛尖在万象上的八卦,读完其实对所写的人本身还是可能一无所知。
当然,这么说似乎太严肃。其实回过头来说,我本来想把它们当花边新闻来读,读完一乐,也行。但其实也不是。看的出来作者其实在战争及其后生活的动荡、运动冲击中吃了不少苦头,所以这本书表面上写名人的八卦,未始没有一种发泄怨气的、情绪化的东西充斥在里头。这种情绪甚至影响了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感受,往往注意力会转移回到作者本人身上——边芹的书里有这个毛病,她也有,但她要隐晦的多罢了。


很难说,是马振骋翻译错误,丛书的风格来看,作者的行文比较特别.译者只是直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