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末代皇妹韫龢

贾英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贾英华  

页数:

495  

字数:

47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是溥仪的胞妹。自从八十年代初,贾英华采访我之后,一直保持了多年交往。一九九五年六月,他开始按提纲录下我一生的回忆,加以考证,撰写成书。这是我们双方的共同愿望。随着大哥、二哥①的先后去世,我成了末代王朝和(醇)王府衰落最年长的见证人。 我的真实经历和这本书,如果使世人能够了解一段历史沧桑,就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特亲笔作序。 九十一岁金欣如(爱新觉罗·韫龢) 二〇〇一年五月三号(印章)

内容概要

《末代皇妹韫龢》由贾英华著,作者通过多年艰辛挖掘,真实披露了紫禁城内和醇亲王府一些世所罕知的秘闻。对于宫廷的衣食住行,乃至连醇亲王府如何在每个月中过节及过年,书中也一一作了生动描述。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昔日末代皇族的日常生活及个中细节,更可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溥仪和爱新觉罗家族百年沧桑的一札“侧影”。?
身为溥仪的二妹,她曾亲历末代皇帝出宫、潜离王府、寓居天津、尔后又追随乃兄远赴长春,洞悉伪满傀儡政权诸多内幕。作者经考证,逐一作了真实披露。
韫龢亦曾陪丈夫留学英国,居住在溥仪的洋师傅——庄士敦家中,详述了《紫禁城的黄昏》一书撰写由来和始末。伪满垮台后,她与丈夫携子女流浪于冰天雪地的东北,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皇妹”。新中国成立前夕,她和家人经过一路坎坷乃乞讨,返京成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这部《末代皇妹韫龢》,不仅对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和贾英华所著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有所佐证,更对了解溥仪真实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史价值。

作者简介

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
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书籍目录


序二
第壹章 两代帝王之家
一醇亲王府秘辛
二祖父奕觳和四位祖母
三宣统“逊位”前出生的二格格
第贰章 父亲载沣和母亲瓜尔佳氏
一载沣被慈禧强逼退婚
二祖母对她几位父辈的评价
三母亲瓜尔佳氏——荣禄的掌上明珠
第叁章 幼年生活
一溥仪罕为人知的乳名
二童年趣事
三“精奇”德妈
四一日三餐
第肆章 醇亲王府内
一祖母的“陪伴儿”
二风水宝地思谦堂
三淘气的二格格
四王府的迷人传说
第伍章 王府习俗
一繁缛的旧规矩
二一年到头过节
三“任真堂”的刻板私塾
第陆章 进宫会亲
一去见“皇上”哥哥
二最爱吃“梨”犯了“忌”
三“皇上”竟是一个小孩儿
第柒章 祖母讲述的亲历故事
一祖母口中的慈禧
二载沣提议释放汪精卫并会见孙中山
三袁世凯托人说媒欲将女儿嫁溥仪
四瓜尔佳氏力主溥杰与张勋之女联姻
第捌章 晚清后宫
一珍妃之死是端康太妃的心病
二“皇后”变“皇妃”
三跟婉容学会吸烟
第玖章 王府内的繁琐礼仪
一皇上的“称谓”
二溥仪的真假生日
三在终日玩耍中长大
第拾章 紫禁城“伴驾”溥仪
一宫内禁吃牛肉
二亲历母亲瓜尔佳氏自杀
三回姥姥家——荣禄家探亲
四端康太妃屡邀醇亲王府后人进宫
第拾壹章 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前后
一端康太妃去世
二溥仪被逐出宫
三载沣躲至西什库教堂避难
第拾贰章 举家迁居天津
一祖母病逝
二英租界十三号路一六六号
三正式上学
第拾叁章 津门琐事
一敢拿溥仪的乳名开玩笑
二陪婉容学京戏逛街购物
三溥仪被球拍打破脑袋
第拾肆章 静园生活
一杰二哥婚变
二水果篮里的炸弹
三溥仪派川岛芳子护送婉容赴东北
第拾伍章 伪满岁月
一恶里巴心
二过“整千秋”
三伪满后、妃
第拾陆章 溥仪指婚
一初识“额驸”
二婉容亲为韫龢张罗婚事
三溥仪请“蹲儿安”露怯
第拾柒章 赴英留学
一《紫禁城的黄昏》在英才的摇篮边诞生
二脾气古怪的庄士敦
三庄士敦患膀胱癌病逝海岛
第拾捌章 英国归来
一泡在盐仓里的“成龙”
二溥仪再披“龙袍”
三内廷秽闻
四载沣无奈离“新京”
第拾玖章 赴日留学
一溥仪寄来的怪信
二“皇弟”的婚事内幕
三“护军事件”的背后
第贰拾章 伪满末日
一德妈病逝
二“康德”的最后召见
三婉容写给溥仪的最后一封信
第贰拾壹章 流浪临江
一“皇妹”被搜身
二“临生”
三二嬷在“通化暴动”中去世
第贰拾贰章 东北飘泊
一“额驸”成了“灵仙儿”
二改名“金欣如”
三离开新滨
第贰拾叁章 初返京城
一露玉轩栖身
二变卖醇亲王府
三父亲载沣病逝
第贰拾肆章 迈入新社会
一学会过平民日子
二毛主席托章 士钊打听三格格
三重逢御医和宫女
第贰拾伍章 自食其力
一创办托儿所
二邂逅老太监李长安
三怕被扣留不敢探监
第贰拾陆章 “皇帝”特赦以后
一溥仪与英才掰腕子
二陪溥仪观赏三妹演京戏
三毛泽东和周恩来关怀溥仪兄弟
第贰拾柒章 二嫂归国和大哥新婚
一“七夕”之盼
二兄嫂团圆前后
三大哥溥仪神速的新婚
第贰拾捌章 “文革”中的皇族
一子女的普通生活道路
二红卫兵抄家
三溥仪丢失与毛泽东的合影照片
第贰拾玖章 劫后皇族
一鼓楼西大街
二半个多世纪后重游故宫
三见证历史
尾声
后记
附录 韫龢简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无疑,有些可能是大人哄小孩儿的亲昵用语,诸如洗手,就说洗洗“老香香”,洗脚则叫洗洗“老丫丫”。自幼起,她就知道,如果要想让大人抱一下,就撒娇地冲着大人说: “请请、请请……” 显然,这就是“抱一抱”的意思。保姆若想抱抱她,就说“我请请、请请”,说着,就将她抱起来。自然,佣人只对醇亲王府的小孩儿这样说。 虽然贵为王府格格,因王府房子较高,冬天虽然烧煤球炉子,屋里仍很冷,所以她幼年时每年冬天都冻脚。一次,德妈为她治脚冻疮。把山里红烤熟后,掰开两半,拿来擦冻疮,她疼得龇牙咧嘴,居然蛮管用。 她玩儿心忒重,直到十一二岁,仍然酷爱斗蛐蛐,时常捧着喂养的蛐蛐,带着三妹一起去跟溥杰的蛐蛐斗个没完没了。 她煞费时机,积攒了不少蛐蛐罐儿,里边放着大大小小数十只蛐蛐。她去花园里逮到蛐蛐之后,先放入蛐蛐罐,再放进大鱼缸。到最后,整个大鱼缸竟然码满了蛐蛐罐,每到夜间,蛐蛐叫唤得异常起劲。 她的父亲载沣在正房听着总嫌闹得慌,时常被吵醒,硬逼着韫稣拿走了。 养蝈蝈,也是她起的头儿,杰二哥和大格格、三格格由此受到影响,纷纷养起了蝈蝈。这与养蛐蛐不同,她专门买来一个葫芦养蝈蝈,上边有一个雕花的盖儿,又保暖又透气。没想到,招人喜爱的蝈蝈在里边居然可以越冬,一直活到新春来临。 这虽给她带来不少乐趣。可是,养蝈蝈声音毕竟太吵,父亲载沣听到总显得不高兴。但因她姊妹几人都在养,所以他也没办法,只得皱皱眉头,不再吭声。 除了养宠物,兄妹还时常坐在一起,比赛谁手中的雨花石色彩鲜艳、个头大。彼此手里攥着各种彩色石子,经常一起比着玩儿。那时,小市上有卖彩色雨花石的,形状大小各异。看得出来,溥杰特别疼爱她和三格格,天天下午都来看望这姐俩儿。杰二哥虽然只比她大四岁,她却不敢招惹他生气,多少心存敬畏之心。 偶尔,她俩商量好哄抢溥杰手中的雨花石,二哥既不着急也不气恼,还抽暇教她俩绘国画,她俩只得罢手。在姊妹当中,三格格画得比她稍强一些,但不拔尖,却总是淘气,非但不很好学绘画,且总招大姐生气。大格格若生起气来,往往火冒三丈,追得三格格满院子乱跑乱叫。 韫龢喜好广泛,从小起,就爱积攒香烟盒上的洋画,直到整整攒了一大匣。德妈见她喜欢,还专门给她买来,为的是哄她高兴。有时,她和大格格、三格格一起比赛谁的多、谁的好看。溥杰却从不喜欢这些,只是偏爱念书、写字这类儒雅之事。 虽然她怕虫子,王府里养蚕之后,她倒变得胆大起来。最初,她养了十几条,觉得很好玩儿,时常掐下院里的桑叶喂它们。她在小箱里铺上一个小方垫,过不多久,就被蚕丝缠满,感觉蛮有趣。 她越发对养蚕产生兴趣,从不敢接触以致将“蚕宝宝”捏在手里玩儿。继而,经过德妈指点,她将蚕丝做成墨盒里的丝绵垫儿,讨好地赠送父亲,居然意外得到了夸奖。 闲暇之际,她和姊妹几个还学过风琴。而琴师是溥杰认识的一个满族朋友,叫关良,不仅擅修风琴,也会演奏钢琴。有时,他还去宫里为溥仪表演钢琴独奏,还当过几天“逊帝”的钢琴教师。

后记

雪飞风扫,欣迓春来早。 《末代皇妹韫龢》杀青付梓,终于了却我一桩心事。确切说,这是我撰写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人物的第七部书。 这是一部“迟到”的书。 二〇一一年阴历十月初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妹——爱新觉罗·韫龢,诞辰一百周年。这年十月十日,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她是溥仪的二妹,自然是钟鸣鼎食的醇亲王府的“金枝玉叶”。她自幼出入紫禁城,也是与同治皇帝的妃子敬懿太妃、庄和太妃、荣惠太妃以及光绪皇帝的妃子端康(瑾妃)太妃暨逊帝溥仪和皇后婉容、淑妃文绣等人,在逊清宫廷一起生活过的“亲历之人”。她真实的回忆,显系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由于溥仪的大妹韫瑛早夭,随着溥仪和溥杰及几个妹妹相继过世,她遂成了宫廷暨醇亲王府落幕最年长的历史见证人。 客观地看,她的妹妹和弟弟虽然也曾有过宫内和王府生活的经历,但毕竟年幼,远不如她洞悉内情。鉴于她与溥仪是一奶同胞(同父、同母),在溥仪一生中,她是姊妹中与之关系最密切者——直至溥仪逝世前,仍对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也许正为此,一些人形容她是颇具男人气概的干练女人。一些书中,亦曾不准确地将她描写成替溥仪四处打探消息并在幕后屡出主意的“心腹”。也有人说,她曾为溥仪在伪满洲国秘密张罗“皇妃”以抗衡日本人。还有人传说,她在伪满垮台后,偶与流落东北的溥杰之妻嵯峨浩因资财发生龌龊,终至断绝关系。甚至还有人说,她的儿子带红卫兵抄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家……这些种种扑朔迷离的说法,为韫龢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绝非虚言,如实记述她的一生,不仅可以从中窥视逊清宫廷和醇亲王府的生活细节,也可以获知溥仪和爱新觉罗家族百年沧桑的一页侧影。 她作为溥仪的二妹,曾亲历末代皇帝出宫、潜离王府、寓居天津,又追随其赴长春,洞悉伪满傀儡政权诸多内幕。在溥仪支持下,她曾陪丈夫留学英国,居住在溥仪的洋师傅——庄士敦家里,深悉《紫禁城的黄昏》一书撰写始末。伪满垮台之后,她与丈夫携子女飘泊于冰天雪地的东北,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皇妹”,饱尝世态炎凉。 新中国成立前夕,她一家历经坎坷返京,成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使特赦后的溥仪羡叹不已。她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们,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在内,时常挂在嘴边的是一句口头禅:我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她从尊贵无比的“皇妹”,成为新中国托儿所的普通保育员、所长,继而又走进窗纱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直至退休。然而,她和家人在“文革”中遭受冲击,却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种坚忍达观的心态。 毫不讳言,依据韫龢的原始回忆,且经考证所撰写的这部书,或可对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有所弥补,也予笔者所续写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有所佐证。换言之,这部书对了解溥仪真实的一生,或许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似应说明,即使这部书中个别史实,如“进宫会亲”以及周恩来总理接见爱新觉罗家族等内容,在拙作《末代皇弟溥杰传》等书中亦有所涉及,但韫龢老人的追忆,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更细腻的忆述及不同的说法。这绝非简单重复的内容,兹存录备考,亦应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姑算作一则历史注角吧。 以何体例动笔?我曾考虑再三。韫龢女士是我多年的忘年老友,从当初我撰写《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时,就得到过她的无私襄助。经过数年努力,我陆续录下她回忆一生的专业影像以及近百小时录音。如今,这些都成了珍贵的文物史料。 毫不讳言,本书初稿是以韫龢老人自述的第一人称撰写的。当她去世后,囿于此种写法的局限,且已无法再请其审阅书稿,我本着文责自负,遂改用第三人称撰写此书。其重要原因,即使此书更具客观性,还可引录或考据其他史料以佐证,也更禁得起历史推敲。 转瞬间,算来,我与韫龢女士相识三十年矣。与其交往之际,她忆及所历往事时,不知多少次感慨地对我说: “那真是恍如隔世啊……” 真实再现历史,无疑是最具价值的。依据独家史料,以朴实的文笔且不加虚构地撰写成书,使读者感受其真实的一生以及亲历的那一幕真实历史,正如韫龢女士亲笔作序写到的,是韫龢老人和我的共同心愿。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寻访鼓楼西大街马路北边那座小院且与之初识时,她仍未褪去“文革”刚结束的心头阴霾。她虽值暮年,依然精神矍铄地和丈夫郑广元一起,与我每每畅谈至夜。 当我在昏暗的街灯下,以疾驰的速度骑着自行车返归京城东南角——八王坟的路上,脑海浮现的总是她谈及宫内和醇亲王府为人罕知的轶事,以及溥仪一生且不为外人所知的“秘辛”,乃至后半生中,溥仪特赦后与她重逢的惊喜…… 然而,最使我感慨万端的是,她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在灯下,她倾情追溯的不仅是反差极大的蹉跎经历,从她饱经沧桑的神情中,透出的亦是人生彻悟的真诚。 她那淡淡忧郁而诚挚的眼神,至今仍时时晃动眼前…… 三十多年前,我正为撰写《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而多方寻访历史知情人。然而,采访三百多名身世各异的历史人物之后,我依然觉得她是一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独特人物、颇值得留下记载的“末代”皇族。她的“末代皇妹”身份,她从至尊至贵到一贫如洗的跌宕人生,无疑会给后人留下无言的启迪。 人生无百年。这是实话。人生百年有几人?她在世上活了九十一年。她所经历的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一世纪初——恰值中国发生最伟大变革的百年巨变。她独特的个人经历,显然从某一特定角度,折射了中国百年沧桑。 纵观世界,上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演变,首推“辛亥革命”——“宣统皇帝”逊位,终结了数千年封建帝制。这在人类史上,显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今,末代皇帝溥仪不仅成为上一世纪独特的历史人文符号,也是引起全世界历史学者广泛关注的热门人物。解析他的一生,对于研究百年来历史进程,无疑颇具不同寻常的历史价值。 韫龢是末代皇帝的胞妹,又是他一生中最亲近信赖的人物。她对溥仪了解之深、之透,鲜有比肩者。她的脑海里,存载着许多历史细节和历史未解之谜。 甚至可以说,她所知道的某些历史真相,至今仍没有对外透露,而注定成了历史的遗憾。 前后想来,只能说是缘分。“末代”的缘分,使韫龢成了我书中的主角,也使我有幸成为这部书的捉刀者。想来,或许冥冥之中,有一只“上苍”之手在缜密安排,也未可知。不然,这些“末代人物”何以一一成为我身旁的忘年之交,又进而一个个成了我书中的主角? 忆及九十年代初,由于许久未看望韫龢,我第一次找到她迁居的新家。哪知,敲了半天门,竟没人开门,我遂找到楼底的居委会。于是,街道负责人让开电梯的姑娘,给韫龢老人传递一个口信儿,说有一位贾先生要去她家看望。因保姆有口音转述不清,韫龢没听懂又亲去询问,才弄清楚。她言出诚恳,如果贾先生来最好提前打个招呼,否则猛不丁没准备。 只为不留下过多遗憾,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断断续续用了数年,与她倾心访谈同时用录音机客观录制了她近百小时的历史追忆以及历史辨舛。谈话之际,她有时拖着病体,勉强挣扎着从病榻爬起,噙含泪水,追忆起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为撰写此书,她抱病按照我拟写的提纲做了断断续续回忆,使我感动莫名。为答谢她,我以小时付酬,作为对她并不富裕生活的一点儿补贴。她病逝前两年,考虑到她病中生活艰难,我又拿去一些报偿,聊表对老人的一点儿情意。 其间,她以年近九旬高龄,阅读了不少有关文史书籍,详细指正哪些记载是不对的,哪些细节不确,以至纠正某些故宫历史照片说明中的张冠李戴。因她毕竟是那段历史中人物,她的“亲历”,尤具文史价值。回忆往事时,韫龢不止一次对我说: “有时,我在夜里想起往事就爬起床,用小纸片记上几句,不然就忘了。” 自然,她也频历思想斗争乃至亲友的不同歧见。在我长达数年的劝说下,她终于同意对其回忆录音、录像。她有了“历史知情者说”的勇气。 在回忆过程中,她亦有思想反复,有时反倒失去了和盘托出的自信。或许缘因我那几部“末代皇帝系列丛书”,如《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乃至引发争议,她产生了些许顾虑。我的真实想法是,不怕有争议,只怕没依据——在考证之后秉笔写史,为历史留下哪怕一点儿相对真实的史料,也绝不妄加想象或虚构。而这并不被所有人,准确地说未被个别人理解。为圣者讳,为亲者讳,仍成了历史研究的桎梏而仅非俗人之见。 坦言之,客观披露历史真相,又不超越民法隐私权的界定,这成了对我“戴着镣铐跳舞”的高难度技巧的考验。 囿于各方面局限,对于一时难以全部披露的历史内幕,我力求客观。目前,我即使有勇气也不宜披露某些历史人物的全部隐情,因一些当事人家属不同意发表,只好假以时日,暂付阙如。 在她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经过我不止一次劝导,韫龢老人忽然对书法有了兴趣,数次打电话催促我拿去书法习作——“我想学学……”说到做到,她居然连续多日练起书法,还让我前去观摩,直到她因颤抖而拿不动毛笔为止。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在二〇〇〇年——正值世纪之交,老人愈发对这部书的出版感到急迫,隔不了几天就会打来电话询问此书的写作进度。还数次催促我前去,让我取走她找出的历史照片以及她与家人的合影。 一次,适值她的二女儿——著名版画家郑爽返京,经当面询问老母亲慨然同意,不仅将她家中保存的旧照片,甚至连墙上镜框里的历史旧照也悉数摘下,交我复制后“完璧归赵”。这是本书珍贵照片的来源之一,亦足以说明,老人对此书出版的殷殷期望。 在彼此数不清的电话交谈中,韫龢老人对我有过无数次答疑解惑。直至她躺卧病榻,仍然惦念着这部尚未问世的书稿。这使我感到一种压力,当然也是动力。我虽力争当韫龢在世时出版这部凝结了老人心血的文史著作——这始终是她和我的共同宿愿。 然而,因《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引发的名誉权官司,使“末代皇妹”这部书稿搁浅。虽然,这场缠身数年的官司以我胜诉而告结束,却终因老人病逝而没能如愿见到此书问世,遂留下深深的遗憾。这始终使我感到内疚和不安。 如今,我藉此书以告慰韫龢老人在天之灵。在此,亦诚挚地感谢她一家人对我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她的二女儿郑爽和独子郑大力及外孙丁强,逐字审阅并修改书稿,订正了不少讹误,郑爽女士还亲笔为此书作序。没有他们的鼎力襄助,此书无法完成,面世更无从谈起。感谢韫龢女士生前留下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为此书写作提供了宝贵资料和线索。同时亦感谢多年好友——故宫博物院林京先生一如既往,为此书翻拍了部分历史照片。 二〇一一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翌年亦是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一百周年。谨以此书暨“末代皇帝系列”丛书,作为中国百年历史沧桑巨变的缩影,侧记于世。 是为后记。 二〇〇二年三月十九日,初稿于农业大学 二〇〇三年六月第二稿 二〇〇八年六月第三稿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七稿 二〇一〇年九月九日夜十二点五分,第十稿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七日二十点七分,第十一稿

媒体关注与评论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成“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苑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 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定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 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编辑推荐

《末代皇族纪实系列:末代皇妹韫龢》的主人公是韫龢,她的父亲是清末摄政王醇亲王载沣,母亲是荣禄的独生女,哥哥是末代皇帝溥仪,她是一面罕见的“晚清古镜”,用91岁的传奇人生映照了中国百年沧桑。爱新觉罗•韫龢与作者贾英华是三十年的忘年之交,书中紫禁城和醇亲王府内一些世所罕知的细节均为作者按照皇妹韫龢的回忆,加以考证撰写成书。

名人推荐

贾英华先生积数十年之心血与智慧,以口述、档案、谱乘、踏访资料为所长。凝聚成“末代皇族纪实系列“九书,成为清史、民国史、民族史、北京史和满学、故宫学、历史学、谱牒学史苑中的新葩。 ——阎崇年 历史有时比小说更精彩。晚清史亦如此。贾英华基于寻访晚清以来三百多人物,珍藏数百小时录音录像写就的末代皇族纪实系列,颇具历史价值。主人公皆他深知熟识之人,实乃奇缘。实述皇族演革内幕,堪映辛亥百年风云。 ——二月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末代皇妹韫龢 PDF格式下载



已经读了一大半。韫龢打小出入紫禁城,与同治的妃子敬懿太妃、庄和太妃、荣惠太妃,光绪的妃子端康太妃、溥仪暨皇后婉容、皇妃文绣等人一起生活过.真能满足我窥探晚清宫闱秘闻的八卦之心啊


作者高英华与本书传主,末代皇妹韫龢交往多年,她提供了宫中很多情况,包括宫中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对于了解清宫皇室生活极具参考价值。而且本书读来引人入胜,有助于我们了解宫庭皇室生活。


很喜欢书中收录的旧照片。韫龢与溥仪、溥杰、韫颖等几个兄妹在各个时期的合影,是末代皇族百年沧桑的一个侧影吧。


字里行间披露了末代皇妹以及醇亲王府鲜为人知的秘密,以及配有历史照片,让我们了解爱新觉罗家族百年沧桑。


“独家秘辛忆亲历,皇室衰微映百年”,韫龢的这一生称得上是跌宕,读这本黄色封面的传记时,时时有沧海桑田须臾改的感慨。京戏《锁麟囊》里旧时富贵小姐薛湘灵落难,唱出“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是人生悲凉之叹。韫龢听到这唱词,也该是心有戚戚焉。


和末代皇帝一个系列的,很好


可以了解末代皇族颠肺流离,自立自强的历史。


拿到书一直看到凌晨2点,越看到后来,醇王府二格格,溥仪胞妹的命运越发牵动着我忘记了时间,这位出生在钟鸣鼎食的王府中,打小保姆太监伺候诗书礼仪熏大的皇格格,在政治动荡风云际会中走完了自己91岁的人生,看完后无数的细节在脑海浮现,又在黑暗中躺了半天。


书中对醇亲王府中生活细节的还原很细致,醇亲王府如何过节及过年,日常如何穿衣吃饭,书中都作了很生动、很生活化的描述,充满了浓浓的老北京风味王府生活也让人感觉无比亲切呢。


对于很喜欢清代历史的我来说很不错,从各个角度了解真实的皇族!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就如书上所说,真正的历史有时比小说还好看!


想了解一些过去的人和事


书收到,做得非常赞,看得出很用心!


看完这本书,像经历了一辈子。唏嘘不已。


装贴不错,价格也不错


一直想看的几本书终于买到了


书店看到的还没读,挺感兴趣的!


还未看,但是简介很不错


书我很喜欢,送货也快,我很满意!


人民文学出的这一系类还是较为可读的


一个女子起伏的一生,映照出中国百年跌宕的历史,读之真令人感慨不已。 崔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