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太阳照常升起

[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页数:

346  

字数:

152000  

译者:

吴建国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入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四月

内容概要

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失去性能力。
他与美貌女子勃莱特·阿什莱情投意合,但因为阿什莱不能接受没有性爱的婚姻,巴恩斯只能眼睁睁地让她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甚至撮合她跟别的男人幽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勃莱特·阿什莱对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一见倾心,但当罗梅罗向她求婚时,她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年龄的差距使她“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最终,她回到巴恩斯身边,然而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后,“迷惘的一代”这一说法立即流传开来,且越传越广,继而演化为一个概念化的文学术语——它既代表着战后年轻一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也成为指称这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标记语。

作者简介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20世纪20年代美国“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出生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位医生。他从小对打猎、捕鱼、绘画和音乐等充满兴趣,尤其是渔猎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对他的创作及特殊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身上多处负伤。战后,他作为美国驻欧洲记者长期居住巴黎,并在这段时期写下大量文学作品,显示出杰出的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曾赴西班牙、中国等地报道战事,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军事行动。“二战”结束后,他定居古巴。1954年,因《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患多种疾病和精神抑郁症而开枪自杀,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亚当斯的故事》等。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书籍目录

第—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现实与灵魂间的沟通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元话语解读

章节摘录

罗伯特·科恩曾经当过一回普林斯顿大学中量级拳击比赛的冠军呢。不要以为这么个拳击冠军的头衔就会使我肃然起敬,但是对科恩来说,其意义就非同小可啦。他一点儿也不喜欢拳击,事实上,他是嫌恶拳击的,然而他还是不辞劳苦、十分卖力地习拳练艺,目的是要以此来抵消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被人当作犹太人时所感受到的那种低人一等而又羞于启齿的心情。尽管他这人非常腼腆,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正派小伙子,除了在健身房里练习拳脚,他从来不跟人打架斗殴,不过,他内心里还是有几分沾沾自喜的,因为他知道,他能把任何一个在他面前飞扬跋扈的人击倒在地。他是蜘蛛侠凯利的得意门生。无论这些年轻绅士的体重是一百零五磅,还是二百零五磅,蜘蛛侠凯利一律都把他们当做羽量级的拳击运动员②来教。不过,这种教法似乎挺适合科恩的。他出拳的动作确实非常快:鉴于他有如此出色的拳艺,蜘蛛侠便不假思索地安排他与力量悬殊的强手交锋,结果却使他终身落下了一个被打扁了的鼻梁。这件事进一步增加了科恩对拳击的反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某种异样的满足感,因为他的鼻梁确实变得比以前好看些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最后一年里,他由于书读得太多,不得不戴上了眼镜。在他那个班上的同学中,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还能记得他的人。他们甚至都不记得他曾经当过中量级拳击比赛的冠军了。 我对所有说话坦率、头脑单纯的人一概都信不过,尤其是在听他们把自个儿的经历编得天衣无缝的时候,所以我始终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罗伯特·科恩也许根本就没有当过中量级拳击比赛的冠军,而且我老是觉得,他那张脸没准是被哪匹马给踩踏的,要不然就是他妈妈在怀胎时受到过什么惊吓或者看见过什么怪物,也有可能是他小时候自个儿不当心撞在某个东西上的,不过,我最终还是找人帮我从蜘蛛侠凯利那儿证实了他的这段经历。蜘蛛侠凯利不仅记得科恩。他还时常惦念着科恩后来的境遇呢。 就其父亲这一脉来看,罗伯特·科恩是纽约的一个极为富有的犹太家族的子弟,就其母亲这一脉来看,他又是一个有着极为悠久历史的名门世家的后裔。为了进普林斯顿大学,他在军事学校补习过,是该校橄榄球队的一名非常出色的边锋,在那里,谁也不曾让他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居然还有种族之别。在他还没进普林斯顿大学的那段时间里,从来没有人使他感觉到自己是个犹太人,因而会跟其他人有所不同。他是个为人正派的小伙子,一个待人友善的小伙子,而且生性非常腼腆,这一点也使他深感苦闷。他便用打拳来宣泄这种情绪,后来,他带着痛苦的自我意识和他那只被打扁了的鼻子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了业,并跟第一个待他不错的姑娘结了婚。他有五年婚史,生育了三个孩子,几乎花光了他父亲遗留给他的五万美元,而家产的其余部分都已归在了他母亲的名下,由于和一个有钱的妻子过着不幸的家庭生活,他渐渐变成了一个感情冷漠、性格相当别扭的人;正当他拿定主意要休掉他妻子的时候,她却抛弃了他,跟一个专画微型人像的画家离家出走了。虽然休掉妻子的想法已在他脑海中盘算了好几个月,可他并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觉得,要硬生生地把她从自己身边赶走未免过于残酷,因此,她的这一主动出走的行为对他反倒是一次大有裨益的冲击。 离婚手续总算办妥了,于是,罗伯特·科恩便动身去了西海岸。在加利福尼亚州,他偶然结识了一帮文人雅士,由于他那笔五万美元的遗产还略有剩余,因此,没过多久,他就掏钱去扶持一家文艺评论杂志了。这家杂志创刊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卡尔梅勒市,但后来在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旺斯敦市停刊了。在那段时间里,科恩纯粹是被当成一个后台老板来看待的,他的名字只是作为顾问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出现在杂志的扉页上的,不料,他后来居然成了这家杂志唯一的编辑。花的可都是他的钱啊,再说,他发觉自己也喜欢上了当编辑所拥有的这种职权。当这家杂志因开销过大而难以维持时,他才不得不撒手不管了,他还为此而深感惋惜呢。 不过,在那段时间里,他还有不少别的事情要操心。他已被一位满心希望能随着这家杂志一起出人头地的女士牢牢攥在了手心里。她这人非常强悍,科恩即便想不被她攥在手心里也根本没法找到任何机会,何况他也深信自己已经爱上了她。当这位女士看出了苗头,认为这家杂志不大可能有出头之日时,她便开始有点儿嫌弃科恩了,而且还拿定主意,要趁现在还有东西可捞时,不妨就捞它一把是一把吧,于是,她极力怂恿说,他俩应当去欧洲,科恩可以在那儿搞创作嘛。他们果然来到了这位女士曾经念过书的欧洲,在那儿呆了三年。在这三年期间,他们把头一年全用在旅行上了,后两年则住在巴黎,其间,罗伯特·科恩结交了两个朋友,一个是布雷多克斯,另一个便是笔者本人。布雷多克斯是他文艺圈子里的朋友。我则是和他一块儿打网球的朋友。 这位拿捏着科恩的女士名叫弗朗西丝,在第二年的年终即将到来之际,她忽然发觉自己的姿色已日渐衰退,对罗伯特的态度便有了大大的转变,由过去肆无忌惮地掌管和利用他,变成了一心一意地要他娶她。在此期间,罗伯特的母亲已经做出决定,要按月支付给他一笔生活费,每月大概有三百美元左右。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相信,罗伯特·科恩绝对没有注意过别的女人。他过得相当幸福,只感到有一点美中不足,同许多侨居在欧洲的美国人的感觉一样,他也巴不得这是在美国,他还发现自己是能写点儿东西的。他写了一部小说,尽管这部小说确实写得非常蹩脚,但也不完全像后来那些评论家所说的那么糟糕。他博览群书,玩桥牌,打网球,还在当地的一家健身馆里练习拳击。 我是在有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饭之后,才第一次开始留意这位女士对科恩的态度的。我们那天是先在大路饭店吃好晚饭,然后才去凡尔赛咖啡馆②喝咖啡的。喝完咖啡之后,我们又接着喝了几杯白兰地,之后我说,我得走了。科恩当时恰好谈起了我们俩周末去什么地方旅行一趟的事儿。他很想离开喧闹的城市去外面痛痛快快地散散心。我就建议说,我们不妨可以坐飞机去斯特拉斯堡,再从那儿步行前往圣奥黛尔,或者到阿尔萨斯⑥地区的别的什么地方去走走。“我在斯特拉斯堡有一个熟识的姑娘,她可以带我们去城里兜兜风,”我说。 有人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脚。我以为那是谁在无意间碰到我的,便接着往下说:“她在那里已经有两年了,那个城市凡是该了解的事情她全都了如指掌。她是个非常新潮的漂亮姑娘呢。” 我在桌子底下又挨了一脚,赶忙抬眼一看,原来是弗朗西丝,就是罗伯特的那位情人,只见她正撅着下巴颏儿、板着面孔呢。P3-7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景仰的大师是两位极为不同的北美洲小说家。当年他们的作品只要出版过的我一律没放过。一位是福克纳,我一直无缘见到他……另一位就是海明威。 ——加西亚·马尔克斯


编辑推荐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一群经受过战火之苦的年轻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美国记者杰克·巴恩斯与英国女人勃莱特深深相爱,但杰克在战争中失去了性能力,两人无法结合。他们和朋友们一道去西班牙参加斗牛节,勃莱特迷上了英俊的斗牛上罗梅罗,但这段恋情也黯然收场,在异乡的旅馆,勃莱特和杰克又见面了……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太阳照常升起 PDF格式下载



海明威的经典,强烈推荐。。


海明威的经典


迷惘的一代,一战后不知所措的年轻人,看似美好而又得不到的爱情,推荐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块看。


精神的动力,被誉为美国青年的圣经!


很值得看~记录了美国一代人的影子。。。


经典需要重读。企鹅的这套是个好选择。不过封面风格是不是该换了。有点审美疲劳了


非常不错!!!看到推荐的


挺不错的,应该是正品,很满意


物美价廉,喜欢!


书本包装严实,是正版的质量,


硬汉的书,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强韧


看网评说很不错,但是自己还没开始看。。。


这本书非常好看,质量也不错,满意


经典的书是不会缺货的。。。 但是 我还是没能真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需要继续研读


送同学了,她很喜欢呢~~~


太阳照常升起


一直在收藏这一套。很好,海明威的经典之作。推荐。


直接的叙述,一段经历的记叙,大量的通过直接对话或间接转述表现人物。人物、场景是热闹的,描述却是工笔般的,其中确蕴含深义,值得思考。书的质量不错。


海明威的,很好看,很有深度,书的质量也不错


是我一直想看的书,终于到手了


当时买的时候没有仔细的看,买回来才知道是英文的。呜呜


这本作品我一直很欣赏,觉得此企鹅版本十分理想。面子也不容易损坏,字体也比较舒服。曾经海明威不是我喜欢的作家,但现在年龄大了,对于他的简练无比佩服。


包装很好,都有塑料膜!价格也合理!


就是想买本书 就随便买了这本 书是正版的 不错


速度快,质量好,包装精美,服务优秀,很不错。


海明威的成名作,小说之后附上了不错的评价和导读。唯一感觉就是此书的装订不是很好,外壳较易磨白


非常好的书,下次在合作。


人文社一向是我的首选,从未失望


很好,朋友看了一下,说翻译的不错,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看完了再来评价。


之前只看过老人与海,一部一部慢慢细看


海明威,真男人。企鹅经典和人民文学社合作的这套书是我的爱,必须收藏。


每页下面的注释看着很不爽,书本身也不好看。


本来想买英文原版的,收到后才发现只有汉语,好坑。。。。


给别人买的,应该不错,亚马逊买的么!


  老实说,我这么差的文笔是不应该跑来写什么书评的。但是为了给自己看过的书留下点笔记,好让我不至于马上忘掉,也为了促进自己多看书,于是就决定胡乱写些什么。
  对于海明威,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的冰山理论。选择《太阳照常升起》作为阅读海明威的第一本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这么带着闲散的心情开始阅读。看的时候,总觉得书本上的画面在眼前展现,一句句对话如对白版在耳边响起,仿佛我不是在阅读而是在欣赏一部老电影。那一幕幕场景就如同陈旧的电影般唤起了我对那个年代模糊的记忆。
  没有经历战争,无法体验它对人的精神的摧残乃至摧毁。但是迷惘的感觉到时和我现在的处境有点牵连。与家乡土地的分离,不仅让肉体远离,连带着也让精神变得空虚,失去了供养的土壤,只能在异国他乡萎靡、凋谢。
  海明威的语言平实、朴素,没有讲大道理,却引发人们的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更多的是思考自己。也许现在的我还没有办法读懂这本书,但我想用不了多久,生活会让我逐渐读懂它。


  太阳照常升起,夕阳按时落下,这是不变的真理。明天的生活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爵士时代有两颗星,一颗北极星菲兹杰拉德,另一颗在我心里虽没有菲兹杰拉德那样亮得耀眼、迷人,但足够持久,那就是海明威。他踩到了尾巴,在菲兹杰拉德陨落后升起,带着简洁硬朗的文风闯入文坛,代替菲兹杰拉德成为那个时代新的文字英雄,“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他将自己一战后的一段经历加以描绘,写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叙述使用第一人称,现实生活中他在大战后去心灰意懒,离开美国去了巴黎,成为一家报社的驻欧记者,与其他参战的同龄人相比,他走得更远。书中照搬了这段经历,以及后半段去西班牙看斗牛,景物与牛出栏的描写都是海明威的亲身经历,所以显得细致。
  
  整部小说是平淡的,可以说是娓娓道来, 它并没有起伏的高潮,也没有意犹未尽的结尾,甚至可以说从头到尾读完后感觉是报了个长长的流水账。但这何尝不是海明威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年轻人对于战后的迷惘、虚空,生活变得没有了目标,所以书里也不会有高潮,一如他们每天的生活一样一尘不变。可以说,打着酱油过日子。书中的人物各个都有其精神特点,有一种隐隐的颓废在里面,像是在挣扎,像是在妥协,但最后都归于平静,科恩是,比尔是,勃莱特也是。主人公巴恩斯迷恋勃莱特,由于在战争中失去了性能力而与恋人若即若离,看着她结了两次婚,并要开始第三次。他无力改变,这一切的苦闷成为他的愁。每日喝着咖啡和啤酒,靠着这些令人成瘾但又不会过分毒害身体的液体麻醉自己,或许这是书中到处充斥着咖啡店与酒吧的原因,而书中的年轻人也都是各个沉迷于其中,迈克尔经常因为喝醉而出口伤人,最后一次还掀了桌子。
  
  这是种迷离的精神状态,我特别想用“幻灭”来定义爵士时代。是的,幻灭,这个词非常棒,一种精神上的游离。像是梦游般的生活,每天在现实生活中想醒来,又在清醒时麻醉自己,这种苦闷压抑只有见识过了生死才能知道。借着风趣却在这一刻严肃的比尔的口,海明威道出了他的想法,“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儿?你是一名流亡者,最最不幸中的典型的一份子。你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只要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就写不出任何值得出版的作品。哪怕是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和土地已经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冒牌的欧洲道德观念把你毁了。你嗜酒如命。你头脑里摆脱不了性的问题。你不务实事,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你是一名流亡者,明白吗?你在各家咖啡馆来回转悠。”
  
  或许海明威想要表达的,其实就是那个题目以及在《传道书》中的那一段话,所以书才看起来像流水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都是每个人的精神投射。纵使迷惘,日子还是要过,纵使幻灭,也得喝着咖啡啤酒去结识姑娘,去游玩。“是啊,这么想想不也是很好吗?”巴恩斯说。
  
  P.S. 晚上在微博看到鲁若晴去世了,想起去年她在微博上受非议后便专心看病去了,期间我都忘了当初还有这么个人,只是在李开复发博称患淋巴癌后才想起她。然后看到了今天的消息,“最美抗癌女孩”去世。我很反感媒体乱套的那些称谓,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翻看她的微博,零星几条,写着生病后的挣扎与无助,一个姑娘得多强大,才能分享这些。她最后那条在我生日那天发出,表示了绝望,丧失了信心。这些面对死亡的话语暗示了今天的结局。祝福是个屁,点蜡烛是个屁。你若安好,就真的是个晴天了。有些东西在我身体里微微发酵,我不愿去想,我还得生活,因为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海明威之于我,就是生活里的那种人,说话总是直接又难听,爱看的书爱听的东西总是跟我大相径庭,从来没办法喜欢,但是你又从来无法忽略他的存在,每每无人的时候还会经常想到他说过的一些话,一边摇头又一边不得不从心里意识到他说得总是对的。
  
  作为一个在社会运行了30几年的程序,我已经熟练于选择较为容易的活法,不要那么七情上面,不要那么大喜大悲,尽量平淡地处理工作事业家庭爱情,让日子就这么缓缓流过。可是这个讨厌的人,他总是将生活里我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公之于众,比如面对生命的迅速流失我却无所作为的残酷现状,比如始终无法过上理想生活的悲惨现实,轻轻的撕扯着你的那点小伤口,让你不断的保持清醒,不被日常的生活催眠。
  
  第一次看海明威,是《老人与海》,所谓的硬汉派,所谓的打不垮,再加上作者照片那一栏里胡子拉碴的那张脸,完全想象不出这家伙之前会写过《太阳照常升起》这种极其巴黎左岸极其中产阶级审慎魅力的小说,完全不符合他不说半句废话的文风,这本简直通篇都是废话嘛,这似乎又是一本随时可以开始又随时可以结束的书,书里的人物继续过着他们的生活,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我们只是借着他的书偶尔窥到一眼而已。
  
  可以看出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绝对是受了这本书的很大影响,除了视角换成了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连国别都没有换,还是一个美国作家眼里的巴黎文艺圈生活。不过海明威的书里能听见忧郁和无奈,抓得到迷惘和悲凉,与之相比伍迪大叔的电影就轻松随意得像一张巴黎邮寄来的明信片。看似随意的文字里,其实句句都有斟酌,斗牛和钓鱼那段都极其耐看,描写简洁精到,又极度还原现场,真实得可以听见抓鳟鱼时溪水的潺潺声。
  
  写到这想起今天早上我拉开窗帘,明晃晃的阳光照进屋里,小朋友说:“关灯!关灯!”……这可是一盏要燃烧几十亿年的灯啊,无论你愿不愿意,生活永远在继续,太阳永远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们都是迷惘的一代。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那一代人普遍生活得漫无目的、奢华迷醉。之于爱情,也是一团纠结。
  一直都想不明白,杰克和勃莱特之间的感情纠纷到底是怎样的。毫无疑问,这两个人都爱着彼此。杰克的爱,更像是出于一个知心的朋友,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在爱着,不管勃莱特遇到什么情况还是爱着她,支持她帮助她,即便是帮着她拜托她讨厌的罗恩,帮着她去找她迷恋的罗梅罗,在她落魄时毫不犹豫的赶过去陪着她,倾听她的烦恼与快乐,哪怕只是在旁边看着也不能停止的关心。
  惊讶于那段对话,在勃莱特和罗梅罗分手后,杰克赶去马德里找她。勃莱特问,你还爱着我吗,杰克?杰克说是。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杰克对勃莱特的态度,不过是因为爱过的不舍和不忍,没有想到,竟然是一直爱着的。
  而勃莱特,这个漂亮充满风情而又不甘寂寞的女人,即使爱着杰克,却也因为知道自己不可能忠于他,要远离会难受,要在一起也做不到。对于斗牛士罗梅罗的迷恋并不是真正的爱,我不相信她仅仅是出于年龄的差距。她一定是在和罗梅罗的相处中,发现对方给她的爱她也许永远也无法回报,因而远离。
  为什么不能够在一起?明明渴求爱,却不能放弃物质的追求,不能够为了单纯的精神需要远离世间的繁华。即便是纸醉金迷,即便是只能在醉酒狂欢、在观赏斗牛的暴力中寻找到暂时的乐趣,即便是醒后空虚、深夜里无法入眠辗转反侧的折磨,也不能抛弃这样的生活。
  友情反而成了一种简单可得的情感。只要有一定的共同点,也许是钓鱼,也许是喝酒,也许是斗牛,也许是秘密。不管是什么,就能够相谈甚欢。
  这样一群迷茫的人。他们纵情享乐,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太阳照常升起,是这本书的名字。不管大地如何,不管地上的人们怎样的活着,太阳总是会升起的。生活即便绝望,也还是不能失去希望的,即便只能想一想,也是很好的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