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隔离病房设计原理

许钟麟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许钟麟  

页数:

1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隔离病房设计原理》作者对隔离病房进行了研究(本书就是其成果——动态隔离新理念的总结),并从影响隔离效果的各因素分析中得出可以用于指导设计的具体原则和措施,突破了隔离病房要高负压、密封门和全新风的传统认识,为科学、简便、经济地建设隔离病房提供了依据。《隔离病房设计原理》既是科研专著,也是实用的设计参考书,可供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工程建设人员、医疗行政和病房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参考文献第二章 感染的传播2.1 传染性疾病的分类2.2 感染传播的途径2.3 空气传播2.3.1 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隔离病房的主要预防对象2.3.2 空气传播的严重性2.4 气溶胶和飞沫2.4.1 气溶胶2.4.2 飞沫2.4.3 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2.4.4 微生物气溶胶的尺度2.4.5 飞沫和气溶胶的运动2.4.6 飞沫和气溶胶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2.5 影响空气传播感染的因素参考文献第三章 隔离3.1 隔离的概念3.1.1 隔离的分类3.1.2 屏障隔离3.1.3 压差隔离3.1.4 气流隔离3.1.5 缓冲隔离3.2 两次隔离3.2.1 一次隔离3.2.2 二次隔离3.2.3 静态隔离和动态隔离参考文献第四章 压差4.1 压差的物理意义4.2 压差的作用4.2.1 压差是实现静态隔离的主要措施4.2.2 压差的时间特性4.2.3 压差抵消污染传播的能力4.3 压差的确定4.4 压差风量的确定4.5 压差的表示参考文献第五章 门的卷吸作用和人的裹带作用5.1 门的卷吸作用5.2 人的裹带作用5.3 门的动特性5.3.1 门动特性实验5.3.2 门开关时逆流的可视化5.3.3 压差和逆流风速的关系5.3.4 压差和开门时间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六章 温差6.1 室内外温差的作用6.2 温差对流换气量平衡方程6.3 温差对流对污染交换量的影响6.3.1 温差和污染交换量的关系6.3.2 换气次数对温差的影响6.3.3 实验结果6.4 垂直温差的作用参考文献第七章 缓冲室7.1 负压隔离病房缓冲室7.1.1 基本模式7.1.2 污染量分析7.1.3 隔离系数7.1.4 影响负压室缓冲室作用的因素7.1.5 实验验证7.2 正压隔离病房缓冲室7.2.1 基本模式7.2.2 侵入污染对洁净度的影响7.2.3 正压隔离病房缓冲室的设计参考文献第八章 上送下排(回)——隔离病房气流组织的基本原则8.1 概述8.2 回风口速度场8.3 送风口的速度衰减8.4 跟随速度与沉降速度8.5 速度的合成和涡流参考文献第九章 隔离病房送、排(回)风口的位置9.1 基本原则9.2 主流区的应用9.3 相关的评价指标9.3.1 病人口部正上方污染物浓度衰减为病人口部呼吸区浓度1%时的无量纲高度9.3.2 在给定高度下污染物的室平均无量纲浓度9.3.3 全室通风效率9.3.4 局部吹风不满意率PD9.4 数值模拟结果9.4.1 单床隔离病房的几何模型9.4.2 单床模拟结果9.4.3 实验验证参考文献第十章 换气次数10.1 概述10.2 隔离病房的两种系统模式10.2.1 循环风系统10.2.2 全新风系统10.3 室内发菌量的确定10.3.1 一般病人的发菌量10.3.2 呼吸系统发菌量分析10.4 室内菌浓度标准的确定10.5 换气次数计算10.5.1 以最小的飞沫核即0.075靘为标准计算10.5.2 以最多的飞沫核即从10靘蒸发后的1.6 靘为标准计算10.5.3 以室内普通微生物微粒为标准计算10.5.4 以环境标准计算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循环风的应用11.1 一般认识11.2 高效过滤器的作用11.2.1 高效过滤器滤菌效率11.2.2 实验验证11.3 负压高效排风无泄漏装置11.3.1 无泄漏装置的重要性11.3.2 动态气流密封负压高效排风装置的原理11.4 动态气流密封的理论分析11.4.1 物理模型11.4.2 计算11.5 安全维护11.6 经济性分析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隔离病房设计要点12.1 隔离病房分类12.2 对平面布局的要求12.3 对病房建筑的要求12.4 对净化空调系统的要求12.5 对室内气流组织的要求12.6 对压差设置的要求12.7 对部分设计参数的要求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隔离病房设计原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