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模糊修辞学导论

黎千驹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黎千驹  

页数:

220  

内容概要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宜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作者简介

  黎千驹(1957.3-),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导,兼任湘潭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导、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涉及以下数个学科研究领域: 在古代汉语领域出版了《古汉语知识二百题》(1991)、《古代汉语》(副主编。2000)、《古代汉语教程》(蒋冀骋黎干驹著,2005);在训诂学领域出版了《古今词义异同辨析手册》(1993)、《训诂方法与实践》(1997);在修辞学领域出版了《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研究》(2003)、。《现代汉语实践修辞学》(李维琦 黎干驹著,2004)、《模糊修辞学导论》(2006);在模糊语言学领域出版了《实用模糊语言学》(1996)、《模糊语义学导论》(2006);在形式逻辑领域出版了《形式逻辑》(参编,1999)。另外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版了诗歌集《点滴人生》(1999)和长篇小说《柔情似水》(2000)。

书籍目录

序序第一章 模糊修辞学概说第一节 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 模糊修辞的基本原则一、准确二、贴切三、得体第三节 模糊修辞的基本研究方法第四节 模糊修辞的心理机制一、语义联想与联想义二、联想的方式三、联想的特征第二章 模糊语言概说第一节 模糊性与模糊语言一、模糊性二、语言的模糊性三、模糊语言第二节 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一、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二、相对性与可塑性三、双重性第三章 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第一节 模糊语言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功能一、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二、人际关系的满足功能三、人际关系的调节功能第二节 模糊语言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的修辞功能一、语言表达的含蓄功能二、语言表达的委婉功能三、语言表达的幽默功能四、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功能五、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功能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功能第四章 语言的负效应第一节 明晰语言的负效应一、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食言或违约二、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偏激三、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生硬与教条四、使用明析语言不当,可能导致难以操作第二节 模糊语言的负效应一、模糊语言可能导致纠纷或误人他人圈套二、模糊语言可能导致某些人用来钻政策的空子三、模糊语言可能导致某些人用来文过饰非第五章 模糊词汇与修辞第一节 词汇的模糊性一、表时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二、表方位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三、表事物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四、表动作行为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五、表能愿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六、表心理活动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七、表性质、状态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八、表颜色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九、表数量范畴和度量衡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十、表指代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十一、表程度和范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第二节 明晰语言与模糊语言的相互转化一、明晰语言的模糊化二、模糊语言的明晰化三、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的交替变化第三节 词汇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一、名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二、动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三、形容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四、数量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五、代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六、副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七、不同词类之间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第四节 模糊限制语与修辞一、模糊限制语二、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第五节 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同义手段的选择一、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非此即彼性的选择二、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相容性的选择三、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互补性的选择第六章 模糊语法与修辞第一节 模糊语句的修辞功能一、模糊语句的类型二、模糊语句的修辞功能第二节 模糊同义结构的选择一、同一模糊词语作不同成分的选择二、模糊常位句与模糊变位句的选择三、模糊词语语序的移动第三节 模糊同义句式的选择第七章 模糊语言在语体中的运用第一节 模糊语言在文艺语体中的运用一、模糊语言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二、模糊语言在景物和场面描写中的运用三、词语超常组合使语言表达模糊化第二节 模糊语言在科技、政论和公文等语体中的运用第三节 模糊语言在新闻语体中的运用一、标题模糊,正文明晰二、主标题模糊,副标题明晰三、上文模糊,下文明晰四、上文明晰,下文模糊第四节 模糊语言在广告语体中的运用一、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情况二、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修辞功效第八章 模糊辞格及其修辞效果第一节 辞格内部的模糊性一、比喻的分类及其结构形式二、比喻的模糊性第二节 辞格之间的模糊性一、比喻与借代之间的模糊性二、比喻与比拟之间的模糊性三、比喻与夸张之间的模糊性第三节 模糊辞格的修辞效果一、比喻的模糊修辞效果二、比拟的模糊修辞效果三、通感的模糊修辞效果四、移就的模糊修辞效果五、拈连的模糊修辞效果六、精警的模糊修辞效果七、夸张的模糊修辞效果附录:作者主要论著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模糊修辞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