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铜沧桑话东川

贾丁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贾丁  

页数:

264  

Tag标签:

无  

前言

  铜都不老,铜魂不朽。  岁月可以改变山河,历史却不会忘却。  我们的民族历来就是不乏使命感的民族,正是无数的先辈们在自觉,自愿中担当起了历史的使命,书写着我们民族的浩然正史。  共和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天南铜都——东川大型铜矿”的创业者们正是这样的一群典范:  他们,以主人翁的豪情壮志肩负起建设共和国的崇高使命。“祖国需要铜,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铜,我们造机器需要铜,打仗需要铜,造子弹需要铜……我们应该把这项任务扛起来,不要叫国家操那么大的心。…那时,一开会领导就讲,铜是支援国防建设,是拿去造武器的——…虽然艰苦,但是最光荣……我们信服这个事情……”这朴实的心声正是无数铜都创业者最为动人的心灵之歌。  1953年重工业部提出“全国支援东川”的号召。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人向大西南的乌蒙山深处集合,千军万马奔赴东川,“从1950年开始,在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里,聚集了来自全国的1500名技术骨干,20000多名工人和60多位外国专家”。  东川铜矿建设者在几近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开始了建设的艰难历程。“头顶青天,脚踏云海”是他们身处艰难环境的真实写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他们不朽的主人翁精神。他们有着创业建设的豪情与光辉,也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诸多无奈与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人,为共和国不朽的历史勋业奉献了青春,传承了不朽的铜魂,延续了不老的铜都。  过去,我们的前辈们背负起了崇高的使命,勇敢而豪迈、坚忍而前行、奉献而升华,以平凡坚忍铸就了铿锵不凡的铜都史诗,他们无愧于时代,无悔于生命。  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传承铜魂、缅怀先辈、负重提速、创新图强——这是每个铜都儿女坚定的回答。  彰显铜魂、记之于史、传之于众,让它成为中华民族前行的伟大精神动力和历史存照。

内容概要

  《古铜沧桑话东川》是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岁月山河 东川》的基础上集结而成的。通过对摄制组采访过的200多位历史见证人的口述进行删减、整理,对数个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历史胶片资料的梳理,对昆明市东川区档案局、原东川矿务局档案馆、云铜集团金沙公司等单位和大量私人收藏的图片、实物的展示,还原了一段共和国铜矿开发和建设的历史。  《古铜沧桑话东川》由历史见证人的口述、原始档案和图片,以及纪录片创作脚本和解说词构成,在传递东川矿山历史的同时也揭开一部纪录片的诞生过程。  《古铜沧桑话东川》可供对历史、影视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历史古老的矿山第二章 沉浮中的矿山(口述)第三章 脚本中的矿山第四章 镜头中的矿山参考文献纪录片创作人员名单致谢

章节摘录

  矿工在那个时期一个月可开到200多的工资,这是一笔大收入。他们的工资和现在来比应该是差距比较大,但是在那个时期,收入还是高的。应该说我们机关这块,包括相关的事业单位的工资和他们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矿工每天回来以后能在餐馆吃红烧肉,早上吃早餐的时候能到食堂吃点三角饼,煮点面条、米线吃。但在我们农村,什么叫早点,应该说是搞不清楚,只能是一日两餐,而不是一日三餐,是吃了午饭吃晚饭,所以那时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都行。特别是矿务局在这个地方是个大企业,有那么多矿工,我们还是很羡慕他们的。我们老家一些小女同志都比较喜欢嫁给矿山工人,在农村,应该说比较漂亮的小女同志都比较喜欢嫁给他们。农村这一块没有固定收入,特别在那个时期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少,农村的小女同志对矿工比较向往。羡慕矿工什么呢?首先她希望成为矿工的家庭成员,借用这个角色,自己的生活就有了保障,能吃饱,能穿暖,应该说这方面是相当关键的。在那个时期,嫁进来以后,就相当于进入了幸福的家庭,得到了应有尽有的东西,那时的心情应该就是这种。  我也想过去矿山工作,但你要到那个地方,你只能做临时工,做临时工就得下井,或者是搞一些其他技术性的工种,我没有学过这一块,所以说对这个愿望也就慢慢淡化了。读书的时候就想着到那个地方去打工,假期到矿上去挣一点学费。我和村里面的一些劳工一起去,进了洞子,背矿出来,一天也就是挣到个三五块钱。在那个时期能够挣到三五块钱还是感觉到很满足的,心里面很踏实,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挣一点钱回来。  ……


编辑推荐

  《古铜沧桑话东川》由历史见证人的口述、原始档案和图片,以及纪录片创作脚本和解说词构成,在传递东川矿山历史的同时也揭开一部纪录片的诞生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铜沧桑话东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