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暗流

徐坚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徐坚  

页数:

4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般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1928年开始的安阳发掘基础之上的。但是,过度夸大安阳传统很可能会忽视安阳之外的发掘、史语所以外的学人、有计划的科学发掘之外的意外发现、田野调查和发掘之外的理论和方法的输入和阐发等,而这些都是1949年之后中国考古学基础知识、田野方法和阐释理论的重要来源。由于这些发现、技术和理论长期以来都未得到重视,本书将其命名为中国考古学的“暗流”传统,予以阐发。
  1949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呈现为多来源、多环节和多线索的多元景象。即使在安阳,也存在中央与地方、科学发掘与寻宝盗掘、本国与他国在发现、保管和阐释上的冲突与斗争。史语所在安阳之外尚有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的调查和发掘。史语所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考古学研究机构,尝试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甚至发展不同类型的考古学。传统上的四裔地区在建构乡土历史的过程中可能衍生出具有乡土史倾向的考古学。具有人类学和民族学倾向的考古学也暗伏于特定的研究主题中。非科学发掘和古物流通既往被贬抑为缺乏科学价值,甚至是具有政治不正确性的活动,但不乏资料和方法价值。此外,1949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也有少数得到不同学术传统共同关注的课题。最后,西方考古学史、类型和发掘方法如何被译介到中国,如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也值得讨论。本书是中国考古学史研究上揭示1949年之前的多元全景的首次尝试。
  本书将反思考古学史的视角和写作问题。考古学史的写作不应止步于按照年代关系排列考古发现、研究著述和学人交往,而应该展示田野方法和阐释理论上范式的形成和转型。本书提出了特殊的考古学“回访”和“深描”的作业方式,通过在晚近更丰富、更系统的科学发掘资料中和更多维向度的学术史情境中重新厘定1949年之前的考古学发现和阐释,建构出可信的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

作者简介

  徐坚,2000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中国即东南亚大陆地区考古学、艺术史和物质文化。2005-2006年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理教授,2008年获法国高等人文研究基金会爱马仕学人资助。2004年以来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美国温纳-格兰人类学基金会支持的中国考古学史口述史项目,大英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支持的西南中国濒危文化研究,日本住友财团支持的鸟居龙藏研究等项目。翻译出版了《考古学思想史》、《阅读过去》、《艺术中国》和《理解早期文明》等多种经典著作,在《汉学研究》、《新史学》、《历史人类学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暗流:超越安阳
第一章 平行的安阳:以《邺中片羽》和《河南安阳遗宝》为例
第二章 安阳之外:从浚县辛村到苍洱之间
第三章 众流:多元化的考古学群体
第四章 挖掘乡土:朱提堂狼洗、梁堆和张希鲁
第五章 走向民族考古学:以前范式时代的铜鼓研究为中心
第六章 新郑李家楼:从盗宝私藏到学术公器
第七章 复原之术:基于古董市场重建的考古学
第八章 从蛮洞到崖墓:多线式研究的范例
第九章 静水深流:考古学概念、方法和理论入华
余论 作为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暗流视角

章节摘录

版权页:暗流:超越安阳在中国考古学,尤其是1949年之前的中网考古学中,安阳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新生的中国考古学以安阳作为起点并非偶然,不过,安阳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考古学中形成一枝独大的局面却是始料不及的。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考古学理念自19世纪晚期起零星地进入中国,但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之后才形成整体性学科规模[1]。尽管选用标准不一,但是诸家都将中国考卉学的诞生推定在20世纪20年代[2]。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文分别简称中研院和史语所)于广州东山成立,初设九组,后合并成历史、语言和考古三组[3]。


编辑推荐

《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是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复原1949年之前安阳史语所之外的中国考古学的尝试,与以往考古学史关注点不同的是,《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关注了既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埋没的考古学活动。作者以后过程主义考古学视角,采用人类学“回访”及“深描”的作业方式,在晚近更丰富、更系统的科学发掘中和更多维向度的学术史情境中重新厘定1949年之前的考古发现和阐释。建构出了可信的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行文流畅,可读性极强,强烈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暗流 PDF格式下载



速度很快,24小时就收到书!迫不及待地就翻看起来,极好,不仅有史实叙述,还有理论建构


作者很努力的梳理了1949年以前的诸中国考古学思潮和流派!


直到现在,部分文博专业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其实还是金石学传统的延续。 读了这本书,会让人很清楚地看到,除了研究对象有些重合,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角度看,金石学与考古学有很大的不同。


书写得不错,思辨性很强。内文用纸感觉和科学一般的书籍不大一样,较为棉柔。但是不知为什么卓越的折扣越来越高?


很不错的书,看了推荐来买的,很喜欢!


阅读之后,感觉不像网上吵吵的那么精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