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研究

吴彩燕,王青 著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吴彩燕,王青 著  

页数:

157  

字数:

190000  

内容概要

吴彩燕、王青所著的《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研究》以山区灾害与环境为研究背景。系统阐述了进行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明确了滑坡风险性与滑坡危险性及易损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用贡献率客观确定权重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典型示范区,分别对滑坡危险性和环境风险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应用。
《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研究》将进行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应用融为一体,可供山地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广大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管理人员参考之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山区灾害风险评价
1.1 山区灾害风险
1.1.1 山区灾害风险概述
1.1.2 山区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
1.2 滑坡风险
1.2.1 滑坡风险定义
1.2.2 滑坡风险分类
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理论与模型
2.1 危险性评价理论
2.2 危险性评价模型
2.2.1 多因子综合评判模型
2.2.2 贡献率模型
第3章 区域滑坡易损性评价的理论与模型
3.1 滑坡易损性评价的定义
3.2 滑坡易损性评价的目标
3.3 滑坡易损性评价原则
3.4 易损性评价研究方法
3.4.1 评价单元
3.4.2 易损性评价基础数据库
3.4.3 评价指标
3.4.4 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区域滑坡空间预警
4.1 区域滑坡空间预警的概念
4.1.1 地质灾害预警概念的提出
4.1.2 地质灾害预警的分类
4.1.3 区域滑坡空间预警
4.2 区域滑坡空间预警的理论基础
4.3 域滑坡空间预警的研究方法
4.4 区域滑坡空间预警的指标体系
4.4.1 指标的选取原则
4.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5章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特点
5.1 万州区自然环境概况
5.1.1 地形地貌
5.1.2 地质构造
5.1.3 地层岩性
5.1.4 气象水文
5.2 万州区的滑坡灾害
5.2.1 滑坡的时间分布
5.2.2 滑坡的空间分布
5.2.3 滑坡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2.4 7万州区滑坡的发育特点
参考文献
第6章 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及区划
6.1 评价体系的建立
6.1.1 评价因子的选取依据
6.1.2 评价因子的获取
6.2 评价方法的选取
6.2.1 地层因素对滑坡的贡献率分析
6.2.2 坡度因素对滑坡的贡献率分析
6.2.3 坡向因素对滑坡的贡献率分析
6.2.4 高差因素对滑坡的贡献率分析
6.2.5 坡形因素对滑坡的贡献率分析
6.3 危险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6.3.1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6.3.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4 危险度分区
6.4.1 分区结果
6.4.2 结果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第7章 诱发滑坡的降雨临界值研究
7.1 研究数据
7.1.1 数据的准备
7.1.2 原始降雨数据的处理
7.1.3 数据的筛选
7.1.4 数据存在的问题
7.2 降雨与滑坡的相关性研究
7.2.1 滑坡与当天雨型的关系
7.2.2 滑坡与前期有效降雨量的关系
7.2.3 滑坡与有效降雨量的关系
7.3 滑坡的降雨临界值研究
7.3.1 高危险度区内的滑坡降雨临界值
7.3.2 中危险度区内的滑坡降雨临界值
7.3.3 低危险度区内的滑坡降雨临界值
参考文献
第8章 万州区降雨滑坡空间预警研究
8.1 预警指标
8.2 预警模型及分级
8.3 预警方法及流程
8.4 预警模拟
8.5 预警结果发布
参考文献
第9章 山区生态环境风险
9.1 山区生态环境风险概述
9.1.1 山区生态环境风险的概念
9.1.2 山区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9.2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态风险评价
9.2.1 区域背景介绍
9.2.2 研究框架与方法
9.2.3 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 山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10.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认识
10.1.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内涵
10.1.2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特征
10.1.3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内容及方法
10.1.4 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0.2 四川省宝兴县示范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10.2.1 示范区背景介绍
10.2.2 示范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定位
10.2.3 示范区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可行性分析
10.3 宝兴县示范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建设
10.3.1 示范区管理建设与发展导向
10.3.2 示范区产业建设
10.3.3 主导产业建设环境影响分析与减缓措施
10.4 宝兴县示范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协调机制与保障措施
10.4.1 协调与管理机制
10.4.2 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4.2 易损性评价基础数据库  易损性评价数据库的建立是分析区域易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入库、管理和最终的分析等。由于易损性数据具有复杂性,它融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为一体,因此数据结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研究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建立在ArcGIS的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基于Access数据库的社会经济数据库。本研究拟采集的数据包括影像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  3.4.2.1 易损性评价数据库  (1)影像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和图片、图件等内容。本研究所使用的是SPOT数据。SPOT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获取承灾体数据方面较好。  (2)自然环境数据。自然环境数据主要是反映区域基本状况的数据,比如地形、行政界线、耕地等。  (3)社会经济数据库。主要有万州区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文字资料,是本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人口、GDP等。  3.4.2.2 GIS在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GIS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2)多信息源的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规格化和标准化;  (3)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山区灾害与环境风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