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史文化

袁晓国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袁晓国 编  

页数:

236  

前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博学多识,疑则思问。——王符《潜夫论》文化可谓是当今最为时髦的词汇,风行寰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神州大地“文化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寻根文化、探源文化,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炽热追求,尤其是思学若渴的青年学子。遗憾的是,目前全面介绍文化的普及读物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所幸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具慧眼,及时地关注了这一选题,并将主撰该书的重任委托给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院方十分重视这一任务,组织了教学骨干、专家、学者对教材编写提纲多次进行研究、磋商、修改,为该书的最终编撰制定了框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涵盖的内容包括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农学医药、科学技术、出版印刷、图书博物、文化典籍、文物收藏以及衣食住行、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等,可以说它是涵盖面最广泛、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历来评价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如何,实际上就是视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增强学生在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特别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文化素质需要,更是职业内容要求,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中,历史文化课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历史文化教材更是属于空白。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将对于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2004年9月,“教育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推荐教材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组成了本书编写班子,由我担任主编,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王庆国先生担任副主编,同时参与编撰工作的还有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熊露士先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高朝阳先生和黄山市教育局黄民强先生。全书各章节具体分工如下:概论、第七章、第十三章由袁晓国先生编撰,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由王庆国先生编撰,第四章、第六章、第十章由熊露士先生编撰,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五章由高朝阳先生编撰,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由黄民强先生编撰。全书由我撰写编写大纲并负责统稿。书成后,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沙润、黄震方两位教授负责主审,在此深表感谢!由于各地具体情况有别,教学和实习环节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少数地区还涉及师资配备的棘手问题,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上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以下是教学课时分配建议(总学时74),仅供参考。感谢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领导、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和黄山市教育局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也十分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江华编辑为本书付梓出版而付出的辛勤劳动。

内容概要

  《中国历史文化》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之一,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国历史文化》由概论和16章组成,内容包括:文化概述、礼仪文化、思想学术流派、古文化遗址、职官制度、选举和科举制度、主要宗教、民俗和岁时节令、音乐舞蹈艺术、戏曲艺术、书画艺术、古代建筑艺术、古典园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工艺成就和科学技术等。《中国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的结合。  《中国历史文化》采用出版物短信防伪系统,用封底下方的防伪码,按照《中国历史文化》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可杏询图书真伪并赢取大奖。

书籍目录

概论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基本精神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第一章 中国礼仪文化第一节 礼仪文化的起源第二节 礼仪文化的发展第三节 礼仪文化的要素、内容和特点第二章 中国思想学术流派第一节 儒家学派第二节 道家学派第三节 法家学派第四节 墨家学派第五节 其他学派第三章 中国古文化遗址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第四章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第一节 先秦职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 秦至清代的中央职官制度第三节 秦至清代的地方职官制度第五章 中国选举和科举制度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终结第三节 科举制度的特点第六章 中国古代主要宗教第一节 佛教的传人及基本教义第二节 佛教的主要宗派第三节 佛教诸神及名山名窟第四节 道教的形成及基本教义第五节 道教的主要宗派第六节 道教诸神和名山第七章 中国民俗和岁时节令第一节 中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民间三大岁时佳节第三节 民间其他主要岁时节令第八章 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第一节 中国音乐艺术第二节 中国舞蹈艺术第九章 中国戏曲艺术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兴起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繁荣第三节 中国戏曲的欣赏第十章 中国书画艺术第一节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第三节 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第四节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品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第一节 古代建筑的成型和成熟第二节 古代建筑的高峰期和衰落第三节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色和成就第十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唐宋至明清的古典园林第三节 古典园林的特色第十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起源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发展第三节 中国主要的菜系第四节 中国的名茶名酒第十四章 中国服饰文化第一节 历代服饰的演变第二节 帝王服饰第三节 官员服饰第四节 妇女服饰第十五章 中国的工艺成就第一节 陶瓷工艺第二节 漆器工艺第三节 玉雕工艺第四节 丝绸工艺第五节 文房四宝和其他工艺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一节 古代科技体系的形成第二节 古代科技发展的杰出成就第三节 明代中叶以后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中国古文献里的“文化”文化一词,既是古已有之的词汇,又是一个在近代被赋予新义、内涵极为丰富而复杂的科学概念。在中国传世的古文献中,“文”比文明、文化出现得早。“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称:“物相杂,故日文。”《礼记·乐记》载:“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象交文。”均指此义。此后又被引申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尚书·序》记载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也”,《论语·子罕》所载“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指此。之后,“文”进一步引申为装饰、彩绘、修养之意,与“质”、“实”相对。《尚书·舜典》称“经纬天地日文”,《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上述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文”具有美、善、德行之义。“化”字本义为变易、造化、生成,《庄子·逍遥游》说:“化而为鸟,其名日鹏。”《易·系辞下》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札记·中庸》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化”即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变化,同时又被引申为教化、从善之义。在中国现存的古文献中,文明一词比文化一词出现得早。《易·乾》载“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尚书·舜典》说“睿哲文明,温恭允明(舜有深远的智慧,而又文明、温恭、诚实)”,《易·明夷·彖》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文明一词在这里的辞义,“文”是指具有文采、文藻、文华之意,“明”则意味着开明、明智、昌明。文与化的合并使用,较早见于《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文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用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史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