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财务报告分析

郭泽光 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郭泽光 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组编  

页数:

326  

字数:

470000  

前言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会计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反映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适应“十一五”期间我国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贯彻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合格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年1 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会议,委员们分本科会计学专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和非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三个角度,按照各培养目标对核心课程的要求就教材建设进行了讨论。在确定教材规划的基础上,推荐了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以及非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单位和主编人选,通过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申报并经教育部批准,最终确定了入选教材和入选主编。  2006年8月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教育部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会,就该套教材的编写意义、编写原则、编写要求、各教材的编写大纲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如下共识:(1)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的唯一一套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精心组织编写,保证质量。(2)该套教材应依据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编写,全套教材要整体考虑,相互衔接;应在形式、结构、内容三方面体现创新,避免与同类教材简单重复。(3)要处理好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三个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本科教材与研究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各相关教材之间内容分工的关系,创新和继承的关系,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4)除主教材外,还配套学习指导(学生用)和教学课件(教师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对象,以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依据,在全面阐述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基本理论、基本信息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财务要素、财务能力和综合财务状况三个层次展开系统的分析,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理论、方法和内容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进行财务分析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郭泽光,1957年生,山西高平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

书籍目录

第1章 财务报告分析概述
 第一节 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财务报告分析的程序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财务报告分析的信息资料基础
 第四节 财务报告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2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趋势分析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资产结构分析
 第五节 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
 第六节 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对称性分析
第3章 利润表分析
 第一节 利润表分析概述
 第二节 利润表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 利润表重点项目的具体分析
 第四节 非常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第4章 现金流量表分析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分析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
 第四节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
 第五节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
第5章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
 第二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三节 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分析
第6章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第一节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
 第二节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
 第三节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第7章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第一节 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营运能力分析
 第三节 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 发展能力分析
第8章 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第一节 财务报告综合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报告综合分析方法
 第三节 企业综合评估与评价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报告
第9章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第一节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危机预警定性分析方法
 第三节 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对外财务报告,主要是向企业外部公开报出的、供各类报表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者)使用的通用会计报表。这类报告的内容、种类和格式均由会计制度设计制定,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编制并报送,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均为对外财务报告。(2)对内财务报告,是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的、供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使用,而不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及报告,包括各种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财务预算、产品成本和业绩评价等的报表。内部报表一般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编制,其种类、内容和格式可由企业自行设计确定。(三)财务报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财务报告分析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利用财务报告及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公司财务运行的结果及其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财务报告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则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因此,研究财务报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必然以财务报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为起点。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最早是被银行界用于对借款人信用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借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解释。财务报表大规模使用于信贷目的,可能开始于1895年2月9日。当时纽约州银行协会的经理委员会采纳了一项决定:要求他们的贷款者提交书面的、经签字的资产负债表。从那时起,财务报表被主要银行推荐使用。但当时银行并未试图对财务报表内容进行数量计量,即未进行财务报表的详细分析。大约在1908年,银行家们才开始考虑通过比较分析来预测贷款者的偿债能力,比率的数量计量方式被贷款者接受。当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市场形成之后,非银行机构贷款人和股权投资者不断增加,财务报表分析便从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拓展到了为投资者服务的更宽阔领域。在20世纪初叶,投资领域也开始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最为著名的是,1900年美国人汤姆斯发表了题为《铁路报告分解》的小册子。在这一小册子里,他使用了现代的财务分析方法,如经营费用与总收益比率等指标。起初,投资者进行的理财分析,主要是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来,随着会计责任由“解除受托责任”向“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转变,投资者开始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随着公司型企业的诞生及其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债权人、投资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公司经营者也逐步认识到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经营者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取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财务控制,为财务决策提供信息。债权人和投资者侧重于结果分析,经营者侧重于原因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也随之不断地出现,1919年由亚历山大建立了比率分析的系统体系,1925年斯蒂芬提出了趋势百分比分析的方法。20世纪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逐渐增强,统一的财务报告编制规则也逐步形成并在各国推行,使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编辑推荐

《财务报告分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财务报告分析 PDF格式下载



纸质有点粗糙 其他都OK


非常好,全新的,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