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雕塑

汝信主编 犀然著 高等教育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高等教育  

作者:

汝信主编 犀然著  

页数:

321  

Tag标签:

无  

前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眼前展现的“蓝珊瑚人文通识读本”,不仅是我们为你精心谋划、精细打造的一份人生厚礼,更是一席人类文化艺术的盛宴。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速度使生命之旅如风驰电掣。我们整日奔波于考场、职场和商场,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应接不暇。我们享受生活,舒解压力,物质欲望水涨船高,呼吸也不由自主地越来越轻浅,越来越浮躁。当网络成为密友,电视催人入眠,你是否感到自己对快餐文化已百般依赖,心灵却日见虚空,精神世界有些失重?当爱情有了36计,职场有了秘笈、真经,你是否觉得多了些精明与利益,而少了浪漫与真情,进而丢掉了创造性与幸福感?倘若果真如此,就请你走进“蓝珊瑚”的世界,开始一次深呼吸阅读。蓝珊瑚是大海的精灵。它凝重迷人的色彩,散发着浪漫灵动的气质;坚硬细腻的质地,积淀着古老岁月的沧桑;千变万化的形态,浓缩着大海的广博襟怀。这珍奇而独特的品质,也正是“蓝珊瑚”丛书的倾心追求。细品本书,你将会有效地扩展思维空间,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培育人文情怀,从而拥有一个海蓝蓝的丰富而充盈的心灵世界。“蓝珊瑚”以受过良好教育的一般读者为对象,内容包括中外文化艺术的不同学科。其第一辑推出6种,《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建筑》、《中国雕塑》、《西方绘画》和《西方建筑》,它们讲述的都是人类经典的造型艺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人生的最大快乐来自对美的欣赏。而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没有艺术,人类历史就没有光彩;不懂得艺术,人生将失去快乐。我们相信,一个从来不知道欣赏美的人,他的情感世界一定会枯萎;一个始终远离艺术的人,他的内心注定黑暗一片。故而我们具备了渊博的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人格才会充满魅力。只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素养,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个人性和谐发展的人。“蓝珊瑚”不是一套普通的文化艺术普及读物:虽为大众读物,但坚守专业品质。其中每册都以该门艺术的本质特征统领全局,努力说清楚该门艺术“是什么”、“怎样区分和定位”、“怎样欣赏”、“怎样入门”、“怎样练学”等问题;知识系统全面,范畴科学规范,且注意吸收公认研究成果;讲述则科学到位,有理论阐发,也有实践指导。因此你也可把它当作专业入门书来阅读。在坚守专业品质的基础上,不论开解哪门艺术,“蓝珊瑚”都讲究溯源及流,从史的角度梳理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流派的出现与发展脉络,同时兼及艺术样式、技术技法的演变,并欣赏艺术作品,讲述它们的背景故事。因此本书又可作为艺术史和文化史来阅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蓝珊瑚”在跨越专业细分界限上作了有益尝试。作者有意将各门类艺术全都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阐释时突出大文化观,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史论贯通、各个艺术门类之间贯通,甚至还有不同历史、不同文化的交叉比较。这样就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激活了艺术的独特生命与品性,使其更具魅力。此外,由于本书各分册都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予以介绍和欣赏,凡涉及的艺术品都有插图,因此它们亦可作为图录资料工具书来使用。鉴于这样的内容及特色定位,“蓝珊瑚”各分册版面都被分成“主栏”和“偏栏”两大块。偏栏主要由插图和相关说明文字所组成,此外还有丰富的知识性栏目。如果说,由理论阐释和艺术史描述文字所组成的主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与枝条的话,这偏栏就是大树上丰满的绿叶与果实。你在阅读时,可以专注于主栏,以找寻理性思维的脉络,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也可以纵览偏栏,以品味感性的艺术作品,补充陌生的艺术知识。当然,若把两者结合起来,彼此对照地阅读和鉴赏,那就更是虚实互生,相得益彰了。总而言之,我们衷心希望“蓝珊瑚人文通识读本”能给读者营造一个深厚的精神空间,给身心多培育一片沃土,给灵魂多一缕阳光。让我们从享受这深呼吸阅读开始,享受深呼吸的精彩人生吧。

内容概要

蓝珊瑚人文通识读本,主要是写给本专业以外的普通读者看的,也可作为专业入门书。第一辑的6个分册都是经典的造型艺术,融名作赏析、理论阐释、背景介绍、流派梳理和技术技法开解为一炉,讲述的都是一个教育良好的国人所必须了解的人文艺术常识。

书籍目录

序中国雕塑概说中国雕塑的欣赏中国雕塑的发展脉络原始时代雕塑由工具到审美——原始时代的石器成熟的艺术——原始时代的陶塑与石器同行——原始时代的骨雕与牙雕夏、商、周三代雕塑礼器之初——夏代雕塑神秘的象征艺术——商代雕塑极其辉煌的青铜文明——周代雕塑秦汉雕塑简括雄浑威猛——秦汉大型纪念仪卫性石雕空前的壮观与生动——秦汉墓俑及工艺品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博大与精工——魏晋南北朝陵墓及墓俑雕塑理想美的高峰——魏晋南北朝石窟寺院雕塑从威严庄重到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单体佛教雕塑隋唐雕塑盛世气象——隋唐纪念仪卫性石雕从天上到人间——隋唐佛教雕塑繁荣的写照——隋唐墓俑五代、两宋、辽、金、元雕塑三教艺术 皆有经典——五代、两宋、辽、金、元的宗教雕塑多姿多彩多精品——五代、两宋、辽、金、元世俗题材雕塑明清雕塑礼制规范的艺术——明清纪念仪卫性雕塑与墓俑各种样式俱臻精美——明清宗教造像制作技术空前提高——明清建筑装饰工艺美术雕刻和民间小品雕塑现代雕塑新时代新面貌——现代室内雕塑让世界更美好——现代环境雕塑参考书目后 记

章节摘录

插图:瑰丽的阳陵雕塑阳陵为汉景帝刘启与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1990年对其进行了挖掘,出土了大批随葬陶俑,较完整的有.458件。阳陵陶俑数量不抵秦俑,但其品质很高。阳陵出土的汉俑十分引人注意。他们只有真人的1/3大小,约60厘米高,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其制作方法大抵是先模制出裸体人形(相当于真人大,无臂),再将手臂拼接完整,最后在外层套穿上衣服。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由于深埋地下,年代久远,衣物腐朽脱落、木臂成灰,但身上彩绘仍有保留,尚具光泽。雕塑手法写实细腻,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阳陵陶俑的形制及风格又一次表明了汉代文化颇受楚文化的影响,神秘而瑰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壮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祥和的社会氛围。彩绘裸体男俑阳陵出土的这两件彩绘裸体男俑,其手臂及外边穿的服装已失,推测臂部原为木制,经过2 000多年地下环境的腐蚀,衣物和木臂随丝织物一同朽化于土中。作品手法写实,身体表面圆润自然,能看出细微的结构及起伏变化,甚至连生殖器都如实地描绘了出来。彩绘保存完整,头发墨色与体肤的红色清楚可辨。头部刻画尤精,表情和悦、安详是汉阳陵俑的一大特点。身体各部分基本合乎比例,细部的塑绘极其精致。左面一尊国字方脸,棱角分明,颧骨突兀,眉脊隆起,颇具刚毅之气。旁边一尊则圆润细腻,笑容可掬,表现出俊美的气质。此俑的头部刻画最为精致,跟秦俑的浩浩荡荡的军阵不同,阳陵的陶俑刻画精细而又有鲜明的个性。

后记

“蓝珊瑚人文通识读本”是出版人与作者倾心尽力在当下的文化环境及精神生存空间对图书出版的一个探索与尝试。无论立意、策划,还是运作、实施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与艰难的创新。我们希望把难点视为突破点,从大家并不陌生的知识领域切入,通过独特的角度及富有亲和力的灵动、科学的阐释,引领阅读指向大家可能未曾涉足的宽度与深度,从而对网络时代司空见惯的浅阅读或功利阅读进行一次有意识的反动。众所周知,身体的深呼吸可带给人富氧的健康与安宁,精神深呼吸同样会赋予心灵智慧与滋养。我们期待着读者的检阅。该书的立项及策划出版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中心领导、美编室、编辑部文科室、艺术分社、生产部以及蓝畅公司领导及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生分社与北京海岳阳光文化有限公司精诚合作、艰难运作的共同成果。北京石刻艺术馆研究员、著名专家刘卫东先生在百忙之中审读了本书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丛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在此一并致谢!


编辑推荐

《中国雕塑》蓝珊瑚是大海的精灵。它凝重迷人的色彩,散发着浪漫灵动的气质;坚硬细腻的质地,积淀着古老岁月的沧桑;千变万化的形态,浓缩着大海的广博襟怀。这珍奇而独特的品质,也正是“蓝珊瑚”丛书的倾心追求。拓宽文化视野,扩展思维空间,造就创新博学之士;提高艺术素养,培育人文情怀,陶冶性情享受精彩人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普及读本,让你尽享蓝珊瑚的深呼吸阅读通俗讲述,插图数百,引你走入视角广阔的艺术世界。专业品质,深入浅出,全面提升人文修养的畅达捷径。高雅艺术、人文读解、典藏精品。主编权威吸收公认权威成果科学阐释基本理论体例新颖传授入门修习捷径介绍技法讲究实践溯源及流突出重点脉络清晰实为通俗艺术简史版式典雅饱览名家名作名篇鉴赏查索无不方便人生的最大快乐来自对美的欣赏,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一个不知道欣赏美的人,他的情感世界一定是枯萎的;一个远离艺术的人,他的内心注定黑暗一片。让我们从蓝珊瑚的深呼吸阅读开始,享受深呼吸的精彩人生吧。身体的深呼吸可带给人富氧的健康与安宁,精神深呼吸同样会赋予心灵智慧与滋养。我们期待着读者的检阅。蓝珊瑚是大海的精灵,散发着浪漫灵动的气质,沉淀着古老岁月的沧桑,浓缩着大海的广博襟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雕塑 PDF格式下载



有挺丰富的配图和讲解,不错!但是好像没有像绘画那样有对应的“西方雕塑”本啊...


这套书终于买齐了,对于普及知识这套非常好


图片挺清晰的,纸张挺好!


tupianbushao yebijiao**** yaoliaojiedehua henbucuo zhuanyedehua jiuxiandebugouxiangjin/////////////////////////////////////////////////////////////////////////////////////////////////


估计是自己对雕塑不是太了解,没有发现他的美


如题。一番就脱离了。


说实在的,我原来有点看不起中国雕塑,认为它们不如西方雕塑精致。看了此书才知道,西方雕塑讲究的是逼真,中国雕塑讲究的是传神传情,两者的艺术追求不一样。


我很喜欢这里面所选的作品,如果是喜爱雕塑的人,这本书值得购买,推荐。


深入而浅出,内容丰富,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从古到今的名胜古迹中雕塑精品,几乎全在这本书里了。


作者对中国雕塑讲的很全面。


中国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倒是都收了。


听一个考公务员的朋友说起这套书,感觉对自己也有用就买了,真是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