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教育技术

张松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松 编  

页数:

210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第1版自2004年11月出版以来,被多所高校采用。第1版教材具有良好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高等师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根据广大读者反馈的意见,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第1版教材进行了认真修改、调整与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修订后的第2版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共6章)和实验教学内容(共13个实验)两部分,分别是:第1章绪论,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理论基础等内容;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声音媒体、图形媒体、图像媒体以及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方法等内容;第3章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包括声音、图形、图像、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储、加工与利用等内容;第4章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及特点、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及分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制作、网络课件的设计及制作等内容;第5章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简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内容;第6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等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包括教室扩音系统的使用等13个实验。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第2版在继承第1版优点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较之第1版,第2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用了新的编写体例,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在保留学习目标、思考、练习、范例和实验作业等基本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更新了编写体例。使得教材既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实用性。新的编写体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使本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形象、清晰和容易。  ②调整了教材章节结构,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知识体系。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对章节结构做了较大改变,将原来的7章教学内容调整为6章。删去了第1版中的第4、6两章,将其部分内容融入到新的章节中;将原来的第3章扩充为本版的第3、4两章。这些调整使得本版章节更加清晰、合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知识体系。  ③更新了部分知识内容,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本次修订对一些相对陈旧老化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内容。例如教材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中就将一些相对陈旧老化、较少使用的媒体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MP3、MP4播放器等近几年发展较快、使用较多的媒体内容。

内容概要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是在黄河明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一书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应用技能为目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现代教学媒体、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书后附有实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育以及教育技术人员培训教材,还可供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2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1.2.1 学习理论1.2.2 传播理论1.2.3 媒体教学理论1.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1.3.1 信息时代对教育人才的要求1.3.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思考与练习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2.1 声音媒体2.1.1 扩音教学媒体2.1.2 录放音教学媒体2.1.3 声音媒体教学应用2.2 图形媒体2.2.1 投影器2.2.2 视频展示台2.2.3 数码照相机2.2.4 图形媒体数学应用2.3 图像媒体2.3.1 电视基本知识2.3.2 录像机2.3.3 摄像机2.3.4 激光影碟机2.3.5 MP4播放器2.3.6 图像媒体教学应用2.4 多媒体2.4.1 多媒体的概念2.4.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2.4.3 多媒体教学应用思考与练习第3章 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3.1 声音3.1.1 声音的获取3.1.2 声音的存储3.1.3 声音的加工3.1.4 声音的利用3.2 图形3.2.1 文字3.2.2 图形3.3 图像3.3.1 图像的获取3.3.2 图像的存储3.3.3 图像的加工3.3.4 图像的利用3.4.多媒体3.4.1 多媒体的获取3.4.2 多媒体的存储3.4.3 多媒体的加工3.4.4 多媒体的利用思考与练习第4章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4.1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及特点4.1.1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4.1.2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与类型4.2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及分类4.2.1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4.2.2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4.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4.3.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4.3.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4.3.3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4.4 网络课件的设计及制作4.4.1 网络课件的特点4.4.2 网络课件的开发工具4.4.3 网络课件的设计及制作思考与练习第5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5.1 信息化教学设计简介5.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5.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思想基础5.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5.2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5.2.1 以教师授导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过程与方法5.2.2 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5.3 信息化教学评价5.3.1 教学评价概述5.3.2 教学效果评价5.3.3 教学资源评价5.3.4 教学统计信息评价思考与练习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6.1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概述6.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6.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6.2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模式6.2.1 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6.2.2 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6.2.3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6.2.4 基于实验室的人机教学模式6.3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案例6.3.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6.3.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6.3.3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6.3.4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6.3.5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6.3.6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6.3.7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思考与练习……实验实验一 教室扩音系统的使用实验二 录像机与影碟机的使用实验三 数字视频展台的使用实验四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实验五 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实验六 数字化声音格式转换与采编实验七 数码相机的使用实验八 数码摄像机的使用实验九 数字视频的格式转换与非线性编辑实验十 平面动画制作实验十一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一)实验十二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二)实验十三 网络教学课件制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成绩或能力的相对等级。由于“常模”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往往形成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是其优点;不足之处是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这时评价标准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因而不能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较窄,就是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测验成绩则直接反应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绝对评价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使每个被评价者清楚地看到自己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因而可为改进教学指出明确方向;缺点是不易分辨出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  3)自身评价  自身评价是指把被评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一个被评对象的若干面相互比较。其目的是比较被评对象的自身状况,判定该对象在自身发展或自身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3.)按照评价方法分类  1)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对某项活动作出量化结论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分数、智力测试分数等。  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描述、概括等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如评语、总结等。  4.教学评价的原则  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教育技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