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问人生 大家风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辑组 编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编辑组 编  

页数:

581  

Tag标签:

无  

前言

声树同志比我年轻,可是在语言研究的道路上他走在我前头。他的第一篇论文《释否定词“弗”“不”》写成在1934年,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那一年他才二十五岁,我已经三十岁了,还在教中学。七年之后,1941年,我写《论“毋”与“勿”》,就是受了声树同志那篇文章的启发。声树同志治学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他善于发现问题,也就是有眼光。比如“弗”和“不”这两个字的分别,“何”“曷”“胡”三个字的分别,从前多少学者都没有说清楚。东汉的何休说“‘弗’者‘不’之深也”,算是沾了点边,可究竟怎么个深法,不清楚。至于“何”“曷”“胡”三个字,从前人总是说“‘曷’,‘何’也”,“‘胡’,‘何’也”,好像这三个字毫无分别,可以通用。从前的学者中间也有人目光敏锐,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分别呢?我以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从前人缺少历史观点,以为后世无分别的字,古代也无分别。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一套语法概念。声树同志能够摆脱这两个缺点,是因为他在北京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可是话又说回来,跟他有同样经历的人很多,并非都跟他一样的善于发现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不能不归结到个人的修养了。

内容概要

要能占有材料,首先得熟悉材料;要熟悉材料,得读书。(当然这是指研究古代语言,研究现代语言,除读书外还得观察口语。)声树同志读书之勤是大家都知道的。做研究工作常常要从熟悉材料人手,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这叫做读书得间。读书跟翻书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当然还需要翻书查材料,但是读书是根底,没有这个根底,光知道翻书,那是不行的。在勤读书这件事情上,我们都要向声树同志学习,尤其是青年同志。我常常看见有些青年同志,找人要题目,拿着题目现翻书找材料,当然效果是不会很好的。 声树同志治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善于驾驭材料。他写的文章总是论证周密而又条理分明,读起来不费力气。拿《论诗经中的“何”“曷”“胡”》这篇论文做例子。这篇文章先分节讨论这三个字的用法,每节以一个字为主,看它在《诗经》里是怎么用的,其他二字是否也能这么用。得出结论:“曷”字表何时,并且专指未来时间;“胡”字表示“何故”,“何”和“曷”问或也表示“何故”,但不多;“何”字用于其他场合,即代替名词,修饰名词,表示处所、状态、方法等等。这三个字的分工相当清楚,不是可以随便通用的。

书籍目录

丁声树同志的学风(代序)怀念丁声树同志怀念丁声树先生志节高尚,学术精深怀念同学兼畏友丁声树二三事缅怀丁声树学长丁声树先生缅怀丁声树先生丁声树同志的治学精神丁先生是大学者纪念丁声树先生深切缅怀丁声树先生一生严谨圣洁风范长留青史——怀念丁声树先生杰出的学术成就,高尚的道德风范——丁声树先生学术活动追思会侧记七律——梧梓学兄百年诞辰纪念临江仙——纪念丁声树先生百年冥诞纪念丁先生百年诞辰丁先生百年诞辰祭怀念梧梓业师雄狮礼赞——纪念丁声树先生跟丁声树先生在昌黎调查方言怀念丁声树先生——为纪念丁先生百年诞辰而作一腔情怀念师恩一代语言学巨人——怀念丁声树先生怀念恩师丁声树先生——先生事例杂记丁声树先生对“弗”“曷”的考论揭示另一型合音铭记丁先生的教诲丁先生是有远见的好领导人忆丁先生细针密缕惠人间——缅怀丁梧梓先生献身于词典事业的丁声树青年人的良师益友——怀念丁声树先生平凡的故事,非凡的境界——丁声树先生为人和治学往事琐记丁声树先生二三事缅怀丁声树先生——浅谈丁声树先生治学态度对后学的影响……

章节摘录

插图:怀念丁声树先生周祖谟丁声树先生卧病多年,终于逝世,这是使人非常悲痛的事。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朋友。我们都是北大的毕业生。他是1932年毕业,我是1936年毕业。我认识他是在1936年的秋天,我初到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工作的时候。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亲切笃实。虽然他很有学问,但毫无骄矜之气。以后熟了,同他在一起论学,他_直很谦虚,从来不轻易表示意见。彼此说笑,他爱对我学北京人常说的话:“谁知道呐?”或者说:“可不是嘛。”这已经是五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都不到“而立”之年,他长我五岁,回忆往事,音犹在耳。我跟董同稣和他同在蓝家庄宿舍住,一问房分里外间,他住外间,我同董住在里间。他在生活方面非常俭朴,冬天南京很冷,他坚决不要炉火。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吃半磅牛奶就到北极阁办公室去了,晚间十点钟才见他回来。星期日照常如此,很少休息。他爱惜时间,已成习性。平时不大与人闲谈,循规蹈矩,勤勤恳恳,所中同事交谈的时候不肯呼其名,常呼“丁梧梓”,“梧梓”是他的字。有时称为“丁老夫子”。大家对他那谦抑、节俭、好学不倦的精神都十分敬佩。 他发表的文章并不多,可是每篇文章都引证精确,迭出新解,学者无不啧啧称赞。由于他平日蓄积者厚,体悟者深,所以水到渠成,有伦有序,自成佳作。他对方言、音韵、训诂、语法都有很深的造诣,而对训诂尤为精到。全国解放以后,他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我在《中国语文》编辑会上还不断同他晤面,他总是那样言语温和,不失为学长的风度。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汲汲不息,对后进诚恳指导,不遗余力,有口皆碑。如今他不幸逝世是中国语言学界的一大损失,很多人失去了良师益友,使人格外怀念。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永远为人所崇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后记

2009年3月9日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丁声树先生,号梧梓,河南邓县(今邓州市)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研究员。1944-1948年在美国考察,兼任哈佛大学远东语言部、耶鲁大学研究院语言学部研究员。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杂志主编等职。为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音韵、训诂、汉语方言、汉语语法和词典编纂等方面,造诣深湛。曾主持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昌黎方言志》,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与他人合著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汉语音韵讲义》等。丁声树先生的为人和治学都受到学界的广泛称扬,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在1983年召开大会表彰丁声树先生,誉之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编辑推荐

《学问人生大家风范: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学问人生 大家风范 PDF格式下载



此书是纪念文集
好多与丁先生有交谊的人写出了自己对丁先生情谊
丁先生被称为丁夫子、丁圣人
丁先生的点点滴滴都在这里
丁先生东西不多
现代汉语词典
丁先生是真圣人
此书排校有十来处错误


看这本书,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者!谁都用过现代汉语词典吧,为此就该向丁先生致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