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产价值论

白若冰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作者:

白若冰  

页数:

389  

前言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经济是经验事实,因此不必研究抽象的价值,只要眼睛盯住市场、供求、利润、就业、财政、税收、汇率,最后盯住货币发行量就行了。对中国而言,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中国没有个人主义的文化传承,没有产权明晰的经济基础,没有宪政主义的政治组织,一句话,没有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经验,不懂资产阶级的思维和心理。中国是从几千年传统农业经济、百多年半殖民地经济、几十年计划经济,转向生产要素商品化的资本经济。现在全球面临的是社会主义信念崩溃和世界资本主义竞争。面对货币、资本、资源三大战争,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领导层,只有懂得资本经济的内在机制和原理、看透货币金融的内在本质,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经济的进步和改革作出贡献。开放中的中国,正以低廉的劳动成本和高昂的能源消耗支撑着资本主义世界。一向以勤劳自居的中国,现在面对号称“金融帝国”的美国.,如果我们跟在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和官僚政客后面,再丧失金融风险意识,继而丧失货币主权和资本主权,最终必定丧失中国的经济主权。那时,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看到的将是卖苦力、卖祖业、卖江山的现实。因为在主流思想界,正像马克思所说:“从1848年起,资本主义生产在德国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在正是它的欺诈之花盛开的时期。但是我们专家的命运仍旧不佳。当他们能够公正无私地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在德国的现实中没有现代的经济关系。而当这种关系出现时,在资产阶级的视野之内也就不再可能公正无私地研究这种关系了。”①

内容概要

  《生产价值论:兼论价格与货币》以全新的角度论证了价值、价格及货币范畴的形成。从最抽象的基础理论到最前沿的经济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西方现代经济学,均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提出了诸多颠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命题。作者概述了人民资本和劳动资本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提出世界面临的经济革命之首是货币银行的革命,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银行革命成为可行。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关于社会生产历史表现形式的探索上篇 生产——价值论第一章 生产第一节 具体生产第二节 生产一般第三节 人与自然第二章 生产力第一节 劳动与劳动力第二节 自然与自然力第三节 生产力的积累第四节 工具自动化第三章 生产时间第一节 人力操作时间第二节 机器作业时间第三节 自然力作用时间第四节 生产时间的意义第四章 生产实体与生产过程第一节 时间与空间的统一第二节 生产时间二重性第三节 生产规模二重性第五章 从生产到价值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逻辑第二节 生产价值论第三节 从具体到抽象第六章 商品价值规律第一节 生产时间表现为价值第二节 等量生产时间获取等量价值第三节 社会必要生产时间决定价值量第七章 资本利润规律第一节 生产要素商品化第二节 价值增殖与利润第三节 利润概念的生成第四节 等量生产时间获取等量利润第五节 关于生产价格第八章 生产要素占有与使用第一节 人民资本第二节 劳动资本第三节 分配论比较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第九章 马克思价值学说回顾第一节 古典劳动价值论第二节 批判与继承中篇 交换——价格论第十章 商品第一节 两种占有第二节 从占有到交换第三节 关于“消灭交换”第十一章 商品价格第一节 价格是怎样产生的第二节 价格形式的意义第三节 价值与价格的混淆第十二章 地租与自然资本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理论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第三节 从不变到可变第四节 自然的补偿第十三章 交换的经济学第一节 交换增加价值第二节 中立与纯科学第三节 个人主义经济学下篇 形式——货币论第十四章 货币之谜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形式等价第十五章 货币定价第一节 货币尺度第二节 供给与需求第三节 摒弃价值论第四节 产品与资源第十六章 货币数量第一节 两种货币数量第二节 货币实现第三节 货币从哪里来第四节 货币到哪里去第十七章 现代货币经济第一节 真实财富与形式财富第二节 虚拟经济第三节 金融开放的实质第十八章 世界货币第一节 金本位制的崩溃第二节 主权货币第三节 区域货币第四节 世界货币原则第十九章 银行革命第一节 货币银行第二节 商品银行第三节 人民银行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序(王平)

章节摘录

  劳动是从主体方面来看的生产,生产是从主客体统一来看的劳动。用劳动这个词表达“生产”,无非是为了强调主体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如果从客观上理解劳动,不把劳动理解为生产的主观形式,而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劳动就是“劳动力”。在历史发展中,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实践”,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是一件事;在经济学中,把主体与客体统一视为规律,是另一件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经济不是孤立的“活劳动”,而是人、工具和自然的结合,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唯物史观的三个基本概念。生产关系在马克思那里最初就是分工、交换,以及在分工和交换中包含的财产关系、生产条件的分配。  生产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是在物与物的占有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占有关系基础上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这一点,马克思有充分的阐述。即使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一开始也是包含着生产关系、劳动条件、自然资源的占有和依据所有权进行的生产成果的分配。所以,当生产稍有发展时,交换就不仅仅是劳动产品的交换,还包含着自然资源占有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人类历史的基础是生产,经济的直接定在就是人类生产活动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抽象人类劳动”是人的一般抽象的本质。由此出发,推演出全部政治经济学范畴,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商品、价值、资本等一切经济学范畴都发源于“劳动”。这种从“劳动”、“活劳动”或“主体”出发的经济学,排除了经济实践的起点:生产一般--人与自然的统一。单从主体出发,不可能把握任何现实的生产,不可能理解任何现实的生产。  经济学的起点就是经济--人与自然的互动,经济就是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的生产一般。尽管生产关系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人与自然的统一仍然是一切经济学研究的最基础层面和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了地球,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什么意义?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国家把提高或者降低货币价值看成是它们的救命稻草,为了让世人以为它们的货币没有掺假,甚至不顾体面,把国王的肖像刻在货币表面,公然违背公共的信义……”  ——威廉?配第  颠覆现有社会的最有效,同时最不易被察觉的方法就是,大量印制流通货币。这样做既不会违反各种经济法规有关扰乱经济秩序方面的条款,又不会被大众所察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当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以下面的假设为基础:政府有权随自己的意愿刨造任何数量的货币,并使人们接受之。  历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通货膨胀发展到什么程度公民意识才能觉醒,则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政府官员总是能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找出种种借口……  ——米尔顿?弗里德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产价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