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杜维运 商務印書館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作者:

杜维运  

页数:

2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引论。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剖析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观念,驳斥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第四、五、六、七章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误解做了进一步的反击;第八章旁征博引的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公正的支出中国史学的缺陷和应该向西方学习之处;第十章陈述了西方史学面临的危机以及应用比较史学的可能性;第十一章总结了建立世界新史学的方法;第十二章为结语。

作者简介

国内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引论第二章 西方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 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观念与史学的绵延发展第四章 中国的史官记事制度与修史事业 (一)中国的史官记事制度 (二)中国的修史事业第五章 中国史学的精细、详赡与博大 (一)中国史学的精细与详赡 (二)中国史学的博大第六章 中国史学中的记实与求真 (一)记实 (二)求真第七章 中国史学中的思想、理论与方法 (一)史学思想 1.经世思想 2.和平思想 3.会通思想 (二)史学理论 1.疾虚妄 2.“史才三长”论 3.“史德”说 (三)史学方法 1.比较方法 2.归纳方法 3.参伍错综以求其是的方法第八章 中国史学与人类文明史第九章 中国史学的缺陷与所应西学于西方者 (一)概说 (二)中国史学的缺陷 1.神圣独立的史官中,非无曲笔逢迎者 2.集众官修的正史,每见繁芜、陋劣之作 3.纪传体例,能现历史万象,而有见树不见林之弊 4.宋以后流行的史论,不能与西方的历史解释相比拟 5.西方汉学家的评论 (三)中国所应西学于西方者 1.兼采西方史学体例 2.融合西方史学方法 3.会通西方史学理论第十章 比较史学与世界史学的建立 (一)兰克史学的冠冕地位及陷于危机 (二)比较史学的魔杖神力——以中国史学济西方史学之穷 (三)世界史学的建立第十一章 世界新史学的展望 (一)建立及时记载天下事的制度 (二)扩展辽阔的世界史学视野 (三)撰写全人类的历史 (四)维护历史神圣独立的尊严 (五)发扬历史客观、公正的精神 (六)冶中西求真的史学方法于一炉 (七)发展叙事、解释、分析、综合的艺术 (八)培养史学家的优美气质 (九)正视新史料的丛出与新技术的训练 1.新史料的丛出 2.新技术的训练第十二章 结语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大抵春秋时代以前,史官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左史等名称。汉代的史官为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自汉末迄于唐初,史官有著作郎、著作佐郎之称。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置秘书监,其属有著作郎。魏明帝太和中(227-232年),诏置著作郎。晋立著作省,自是著作郎、著作佐郎为著作省官,专掌史职。“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国史之任,委之著作”。史册所述,盖其真况。自唐贞观三年(629年),别立史馆,撰史之任,专归史馆修撰,著作郎始罢史职。(齐、梁及陈又设撰史学士,其职与著作郎同。)自唐迄于清末,史官又有修撰、编修、检讨、修国史、同修国史等名称。修撰之称始于唐,上系“史馆”二字。《新唐书·百官志》云:“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旧唐书·职官志》云:“史官监修国史,修撰直馆。”宋、辽、元、明、清数代,皆设修撰。宋称史馆修撰、史馆同修撰、实录院修撰、实录院同修撰;辽称史馆修撰;元称翰林国史院修撰;明、清称翰林院修撰,皆史官职。编修、检讨设于宋、元、明、清四代。宋代国史院、实录院中,有编修官、检讨官;元代翰林国史院中,有编修官;明、清翰林院中,除修撰为史官外,编修、检讨皆是史官。修国史、同修国史设于宋、金二代。宋代国史院与实录院中,有修国史、同修国史之官。金代国史院中亦然。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PDF格式下载



跨越中西来谈论史学,此书是所有对史学理论、史学史有浓厚兴趣之人必读之书


精确的了解中西史学之间的互动情况


杜维运的经典之作,对于从事史学史及史学理论方面的人来说,不可不读


真乃好书也


是亮面的书 感觉不是很舒服 不过纸质特别好


非常专业的对比史学


史学史的专著,值得一读。


大家之作,视野开阔


作者对史学史的研究,水准有限。《中国史学史》三大本,尚不如内藤湖南的一本《中国史学史》能把握住史学的脉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