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网络钟型社会

杨培芳 商务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商务  

作者:

杨培芳  

页数:

3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陷入了自由主义和权威主义两元对立的思维误区,重复“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政策会把社会导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死胡同,不可能根除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顽疾。信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协同、互利、共赢的网络精神正在解构工业社会伦理,催生“自由市场”和“官僚支配”之外的第三种经济形态。
农业社会是“族群理性”社会,它的微观机理是利他,目标是封建主利益最大化;工业社会是“个人理性”社会,其微观机理是利己,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信息社会是“公共理性”社会,其微观机理是互利,目标是相关者共赢。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中,一个主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主体也要成功的基础之上。

作者简介

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技术经济与发展政策研究,多次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曾任国家信息技术政策起草组成员、S-863规划核心组成员。
在国内国际会议做演讲上百场6代表论著有“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模型”、《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网络协同经济学》。

书籍目录

序言 如何拯救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解构
迷恋传统不如超越现代
净琉璃世界不是梦
第一章 信息产业方兴未艾
电话时代花落去
互联网的魔力
光电极限几经突破
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协同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以信息服务为主要经济活动
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分布化协同发展道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跨越
信息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比特与原子的摩擦
现代经济的四个基本矛盾
信息网络对社会的十大影响
新旧经济的十个摩擦
网络经济的六个基本定律
互联网的四种社会精神
网络企业的十个经济特征
网络经济对传统理论的八个挑战
第三章 谁更代表先进生产力
第四章 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第五章 网络经济伦理
第六章 新劳动价值论
第七章 网络服务的价格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 必须改变经营思想
第九章 第三种经济形态
第十章 穷人经济 高而不贵
第十一章 公共理性市场经济
第十二章 迎接知识上产社会的到来

章节摘录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承认物质生产和体力劳动创造价值,不承认管理性和服务性劳动同样创造价值。他们认为,按照马克思的一贯理论,价值只存在于物质产品之内,而服务没有创造出物质产品,只是处于流动状态中的活劳动。“流动状态中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必须在凝结状态中,在物质化的形态中才能成为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3页)。”  更有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不如弃置另起炉灶,甚至还有人抛出“资本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取而代20美国的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就写道:“在信息经济中,价值的增加不是靠劳动而是靠知识。在工业经济初期诞生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被新的知识价值论取代。”  我国主流学者则持生产要素“共创价值论”观点,认为价值是由劳动、资本、知识和科技投入共同创造的。这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折中办法。其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理论并不过时,过时的只是传统社会主义对马克思基本理论的僵化理解甚至是有意误解!我们只要重温马克思关于“高级劳动”和“劳动将脱离直接生产过程并且成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管理-”的论述就会较容易地走出误区。因为不论是资本还是信息、知识、科技等要素的投人,不过是劳动的各种不同的外部形式而已,它们在本质上部是人类劳动或者人类劳动的积淀物。  历史上曾形成衡量社会总产出的两大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的以工农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的核算体系;一是市场化国家的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核算体系。  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排斥服务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存在,是反社会分工的一种过时的经济核算方法。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体系则承认独立的服务产业存在,而且只统计各部门在购买别人劳动基础上附加劳动的增加值。显然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比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更为先进。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过渡到这一体系上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网络钟型社会 PDF格式下载



不错,作者是专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