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词说宋史

诸葛忆兵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诸葛忆兵  

页数:

237  

Tag标签:

无  

前言

  文史不分家,文学创作是现实社会的形象表现。通过阅读某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一个角度了解那个时代的诸多历史现象。这些基本道理,人人皆知。然而,在中国古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宽窄面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拿诗与词做一个比较。在古人创作观念中,“诗言志”,诗歌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内容;“词言情”,词只能用来抒写狭窄的男女感情。所以,从风格的角度也形成了“诗庄词媚”的说法。  词起源于燕乐,最初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词。“燕乐”的“燕”字通“宴”,“燕乐”就是举行宴席时演奏或演唱的音乐。换句话说,大量的西域音乐传入中原,最终形成“燕乐”体系,其间是经过中原音乐家、文人特意选择的。隋唐之际,人们在歌舞酒宴娱乐之时,厌倦了洄的音乐,对新传入中原的新鲜活泼的外来音乐发生浓厚兴趣,于是纷纷带着一种娱情、享乐的心理期待转向这些新的音乐,听“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曼声细唱,莺娇燕柔。那么,在这些灯红酒绿、歌舞寻欢的娱乐场所,让歌妓舞女们演唱一些什么样内容的歌曲呢?是否可以让这些歌儿舞女板着面孔唱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让她们扯开喉咙唱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切显然都是与眼前寻欢作乐的歌舞场面不谐调的,是大煞风景的。于是,歌唱一些男女相恋相思的“艳词”,歌妓们装出娇媚慵懒的情态,那是最吻合眼前情景的。“艳词”的内容取向是由其流传的场所和所发挥的娱乐功能决定的。  “词为艳科”,宋词以善写男女私情著称。宋词描写最多的就是男欢女爱、春恨秋愁、离思别绪、风花雪月等题材内容,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宋人牢固树立起了“词言情”、“诗言志”的传统,二者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柳永写诗,就会去反映海滨盐民生活的艰辛劳苦,其诗作《盐民叹》的作风与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新乐府诗相似;柳永的词则几乎都在津津乐道地夸耀自己“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的艳冶生活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别离苦思。李清照《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李清照的词则几乎是清一色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一类缠绵悱恻的吟唱。委婉言情已经成为宋词的固定文体特征。宋词能够继唐诗而起,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创作天地,给后代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就是因为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这一文体特征。宋词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奠基于此,宋词的巨大艺术魅力也来源于此。  宋词发展到苏轼时代,上述创作局面才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苏轼变革歌词创作,“以诗为词”。苏轼词扩大了反映生活的领域,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在苏轼现存的三百余首词里,诸如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等题材,无所不包。此外,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探讨等,也都一一纳入笔下。经过苏轼的创作,人们才真正看到词可以反映广阔的生活内容。苏轼的做法,在北宋响应者寥寥无几。金兵入侵,北宋覆亡。南宋小朝廷始终笼罩在外族入侵的阴影之下。南宋所有的文学体裁,无不受这历史巨变的影响。遍览南宋词坛,词亦不得不走出象牙之塔,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苏轼的豪放词在此时发挥了广泛的影响。南宋词创作的新倾向.逐渐汇集成巨大的创作流派,这就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派。辛弃疾词数量众多,涉及面广泛。辛弃疾一生都是矢志不移的抗金战士,北伐大业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因此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词。  “词为艳科”的传统是强大的。宋词虽然经过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变革,反映社会的生活面大大拓展.但是,抒写男女情爱始终是宋词的创作主流。即使是苏轼本人,流传至今的三百五十余首歌词中,约三百一十余首作品仍然与“艳情”相关。从这个角度观察宋词,宋词与宋史的联系就过于偏狭。所以,阅读宋词,很难比较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这是阅读本书时,应该提醒读者朋友们注意的问题。当然,笔者仍然期待一种新的阅读视野,能够给读者朋友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从而对宋词与宋史都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内容概要

文史不分家,文学创作是现实社会的形象表现。通过阅读某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一个角度了解那个时代的诸多历史现象。本书分十六章,每章以一首宋词的解读为引子,对宋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如科举制度、基本国策、官制与党争、对外战争以及都市经济、歌楼妓院等,作了细致生动的描述,使人于欣赏宋词之际掌握了相关历史知识,而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更深刻立体地理解宋词,所起的作用也很大。相信爱好宋代文学与历史的读者读后必有所收获。    本书以宋词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宋代的各种制度、文化如宋代的科举考试、宋代的官制、宋代的都市经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宋代的党争、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以及宋代的歌楼妓院、宋代的恋情相思等。作者文笔优美流畅,介绍史实又能做到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使读者读后能够对宋代文化有形象生动的了解。

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浙江省温州市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宋代女词人词传》(合著)《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巫风源流观》《宋词精品》《唐诗精品》《宋代文史考论》《北宋词史》(合著)《李清照与赵明诚》等专著多部,主编“文人情侣丛书”一套。

书籍目录

前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与西夏的战争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宋代的歌楼妓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代的都市经济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宋代的科举考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代官制与官员的平庸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宋人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宋人的恋情相思与身世感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新旧党争与“鸟台诗案”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徽宗年间党争与“元祜党人”碑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徽宗放纵享受和北宋来年社会风气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的婚姻与宋代妇女生活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金人入侵与“靖康之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家军”抗金和岳飞冤案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南宋数度北伐和宋金对峙局面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元人入主中原和南宋覆亡引用书目

章节摘录

  三川口之战  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以来,元吴一直在宋、夏边境发动小规模的尝试性军事进攻,以了解北宋的军事部署和军队实力,寻求大规模军事活动的战机。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吴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终于发起了对郧延路帅府地延州方面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知延州范雍并无军事韬略,得知元吴军事行动的消息后,赶紧上报朝廷,请求增兵援助。同时,元吴派部属向范雍诈降,传递虚假军事情报,范雍居然深信不疑,延州方面遂不再做军事防备。元吴于是率大军发起突然进攻,首先攻占延州西北面的金明寨,活捉素有“铁壁相公”之称的李士彬父子。而后,连续攻破安远、塞门、永平诸寨,西夏大军抵至延州城下。范雍紧闭城门,坚守延州,且急调刘平、石元孙、黄德和三将领率部众万余人增援延州。刘平轻敌冒进,被夏人引入延州附近的三川口(今延安市西北)预设埋伏区,陷入西夏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宋军力战无法突围,黄德和率后军首先溃逃,宋军全线崩溃,刘平和石元孙都被俘获。这一战,震动北宋朝野,史称“三川口之战”。西夏军队围困延州七日七夜,因大雪而撤军,延州得以幸存。  三川口战役后,宋廷对中央政府和西北边防都做了重新调整和部署。中书和枢密院二府应对战败负最终领导责任,最高长官被集体罢免。西北主帅范雍被降职,另调韩琦等人主持前线防务。韩琦上任后,立即向朝廷推荐大自己十九岁的范仲淹。康定元年(1040)三月,知越州范仲淹被调往西北前线,与韩琦共同承担起军事防护的重责。这一年的五月,宋廷任命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缘边招讨使,作为西北前线的主帅;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作为夏竦的副手。韩琦负责泾源路防务(治所在渭州,即今甘肃平凉),范仲淹负责郫延路防务(治所在延州,即今延安),夏竦驻扎在永兴军(今西安市)。三人互为犄角,组建成西北前沿新的防线。  宋朝方面的战守之争  范仲淹临危授命,到达延州后,发现当地“戎马之后,原野萧条”,处处破败凄凉。此时,知延州张存不堪重任,以母老为理由,请求调回内地。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际,显示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心胸,主动要求兼知延州,朝廷欣然同意。  北宋派文臣作为军队的统帅,文臣多数不通军务,这就成为北宋军队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北宋文臣中也有个别才干过人、兼通军事的杰出人才,范仲淹就是一个典型。  范仲淹对宋、夏双方的形势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深入透彻的了解,做到了知己知彼。面对北宋社会“积贫积弱”和军队士气低落的现实局面,范仲淹提出了积极防御的应对策略。他反对宋廷妄自尊大,盲目地对西夏发动反攻。宋朝军队在数量上虽然要大大超过西夏军队,但是,缺乏“宿将精兵”,缺乏训练,军心涣散,战斗实力反而远远不如对方。而且,宋朝军队如果想讨伐西夏,还要长距离地穿越沙漠等荒凉地带,粮草军需供应都非常困难。有鉴于此,范仲淹反对深入西夏境内的攻击战,主张训练边塞军队,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  针对沿边军队编制和作战方式不合理、缺乏起码的军事训练等现状,范仲淹着手大规模的整顿和变革。宋朝军队官制有总管、钤辖、都监等级别,总管领兵一万人,钤辖领兵五千人,都监领兵三千人。一旦发生战争,官小的先领兵出战。范仲淹说:“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宋史·范仲淹传》)如果打仗不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将领,而只是以官阶的高低作为依据,当然是很荒谬的。范仲淹全面检阅延州军队,淘汰老弱军人,选取了一万八千名精兵,分作六队,分派六位都监统率。对这些选择出来的精兵,又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如果有敌军入侵,就根据敌情的不同,各队轮番出战,相互照应。经过范仲淹的整顿训练,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范仲淹这些做法,很快就在西北前线其他军事防区得以推广。  范仲淹贯彻积极的防御战略,派遣经过整顿训练的军队,在延州周边主动出战。延州军队一方面修复金明寨、万安城,一方面收复了塞门寨等军事据点,延州的外围军事防线整体上得到加强。范仲淹又听取部将种世衡的建议,派遣种世衡率兵在离延州二百里的故垒上修筑城池,取名为“青涧城”,成为延州的有力屏障。范仲淹再派任福率兵深入西夏境内四十余里地,攻破西夏城池,俘获甚多。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变屡战屡败为初战告捷,延州前线的紧张危险形势得到了充分的缓解。据说西夏人都有这样的说法:“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8)就是说,再也不能打延州的主意了,范仲淹胸中就有数万大军。大范,指范雍;小范,指范仲淹。可见西夏人对范仲淹的敬畏之心。  韩琦的战略思想,却与范仲淹不同,他主张积极进攻,寻找西夏主力决战,速战速决,彻底歼灭西夏主要军事力量。随着西北军事力量的加强,宋仁宗求胜之心变得日益迫切。他召集两府大臣集体商议西北军务,宰相吕夷简等都主张进攻,认为长期防御耗费太大。于是,朝廷决定采用韩琦、尹洙所上的攻策,诏令郎延、泾源两路共同发兵,全国其他地方调发五万头驴为陕西前线运送军需给养。发动进攻的时间定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春天。  作为郝延路主帅,范仲淹向朝廷连上三表,坚决反对进攻决策。范仲淹认为初春塞外雨雪酷寒,宋军深入险阻之地,行动不便,战争没有胜算。如果遭受西夏军突袭,两路大军溃败,西北边防就完全空虚了。但他的意见并没有被求胜心切的宋仁宗采纳,范仲淹只好要求郧延路按兵不动,一方面用来牵制西夏东面的军力,一方面也为两国和谈留出一条退路。宋朝军队对外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多了,宋太宗以后的历代皇帝从内心深处对战争都有一种恐惧感,没有取胜的信心,宋仁宗也不例外。所以,范仲淹留有后路的请求也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编辑推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词说宋史 PDF格式下载



虽然还没买,但相信中华书局


对词的讲解近无,只是当作一个楔子般引用一下,史则因与词相承而叙,故无法系统。当然其内容仍是可品一下的,词当然是好词,史也写得尚可,权当消遣闲书吧。


更像一本史书,文学作品欣赏部分很少,不过很好


可做少儿读物。


内容比较浅泛,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