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

和宝堂 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

和宝堂  

页数:

470  

内容概要

  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缩编的京剧史,以此来评介北京大外廊营胡同一号的“英秀堂”谭家,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追溯京剧的根本,实乃源于湖北汉调的京化,而京剧谭门的老祖宗志道公则是湖北武昌有名的汉剧演员,并在汉剧京化的关头从湖北武昌的江夏辗转进京,与早些进京的湖北同乡、汉调演员余三胜,湖北汉调前辈米应先的弟子程长庚等,以乡音演唱正趋于“京化”的汉调,从而确立了京剧以中州韵、湖广音为其演唱音韵,并全面继承了汉剧的表演、唱腔、演出剧目和艺术风格。今天,京剧形成凡160余年,京剧谭门七代薪传至今,英材渊薮,堪称人间奇迹。  从当年谭鑫培拜师余三胜,到今天谭正岩就读于全国京剧优秀演员研究生班;从古老的皇宫大内担任“内廷供奉”,侍奉“太后老佛爷”,到现身中央电视台京剧大赛荧屏;从慈禧太后赏赐翡翠扳指,到美国纽约接受亚洲杰出艺术家大奖;从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群英会》、《沙家浜》等在全国放映,获誉海内外:从《空城计》上场的唱段改为“虑头引子”,到《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战太平》、《珠帘寨》、《挑滑车》、《打渔杀家》、《洪洋洞》等百余出经典剧目的百年不衰,哪一件也离不开这一历史悠久的梨园世家,哪一件都在京剧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或称京剧界“无声不谭”,或称谭派乃”世纪之声”,恰如梁启超先生诗云: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代 谭志道
第二代 谭鑫培
第三代 谭小培
第四代 谭富英
第五代 谭元寿
第六代 谭孝曾
第七代 谭正岩
谭门后代综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谭门事梨园七代,谭志道与熊氏生独子谭鑫培,而谭鑫培生有七子二女。长子嘉善,王武生,在父亲班社领班。嘉善次子豫礼,工武生,豫礼有女适武生钱富川。嘉善有女适梆子演员李吉才,李吉才有子名须生李世琦。有女适裘盛戎,因此裘称谭富英为舅父。次子嘉瑞工琴师,为其父谭鑫培操琴,灌有唱片。其长女适名武生吴彦衡,三女适花脸吴润衡,四女适名花脸郭元汾。长子豫德,工须生。次子豫武,即世英,工花脸(见图《金沙滩》之杨延嗣)。世英长子韵扬,工花脸。次子韵龙,工须生。三子少英(见图《人鬼鉴》之陆判),工花脸。三子嘉祥,工武旦。曾与父亲同台演出,后为同庆班管事.长子豫义,工武生。次子豫智,(后过继六弟嘉乐)工场面,豫智长子世秀,著名鼓师,曾为谭富英、谭元寿伴奏;三子盛英,工须生。世秀长子长友亦能司鼓。孙女谭娜(见图),王青衣。外孙女小令(见图),工老旦。外孙女谭小羽(见图),工须生。四子嘉荣,王小生、老生,曾与父亲同台。五子嘉宾,即谭小培,小培子豫升,即富英,富英字寿颐,即元寿,元寿子孝曾,孝曾子正岩,均王须生。六子嘉乐,无子,过继三哥嘉祥之子豫智。七子嘉祜、工武行。八子嘉禄生一子一女,均未从艺。义子杨嘉训,即国剧宗师杨小楼。长女适上海武生夏月润,次女适谭派须生王又宸。本画册收集资料所限,仅展示谭门各家亲属中从事京剧艺术的部分成员。


编辑推荐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京剧卷)(传记篇)》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