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冯友兰  

页数:

397  

字数:

250000  

译者:

赵复三  

Tag标签:

无  

前言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我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种即“贞元六书”)和《南渡集》;现在刊行的第二辑则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自序》等,一共四种五册。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他完成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该书多次重印,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经长沙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并于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此期间用英文著有《中国哲学简史》,该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外国读者欢迎.先后有法、意、日、韩等1 2种语言的译本出版。

内容概要

  本书是“冯友兰作品精选”之一,该丛书以蔡仲德先生编纂的《三松堂全集》为底本,收录了冯友兰先生大部分重要论著。包括《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等。全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农业的价值 “反者道之动” 对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艺术与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灵修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国家的起源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与隐者 杨朱的基本思想 杨朱思想举例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发展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性善说 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 政治哲学 神秘主义第八章 名家 名家和“辩者” 惠施关于事物相对性的理论 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道,无名 自然的不变规律 为人处世 政治理论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政治与社会哲学 感情和理性 达到至乐的途径 有限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知识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关于“辩”的讨论 澄清兼爱说 为“兼爱”辩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六种术数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邹衍 历史哲学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苟子 人的地位 关于人性的学说 道德的根源 关于礼乐的学说 关于逻辑的理论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法家的社会背景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历史哲学 治国之道 法家与道家 法家与儒家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事物之“理” 万物生成之“道” 万物变易之“道” “中”与“和” “庸”与“常” 从启泉到止于至善——明与诚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中国的统一 《大学》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庄子》哲学中的折中倾向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对宇宙本体的理论 人性的学说 社会伦理学说 政治哲学 历史哲学 对《春秋》的解释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思想的统一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汉代经学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扬雄和王充 道家与佛家 政治和社会背景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向秀和郭象 道是“无”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英文版编者引言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儿童入学,首先要读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也是宋以后道学(在西方被称为“新儒学”)认为最重要的文献。孩子刚学认字,通常所用的课本《三字经》,每三个字为一组,每六个字成一句,偶句押韵,朗读时容易上口,也便于记忆。事实上,这本书乃是中国儿童的识字课本。《三字经》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学的基本思想。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家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一种宗教。而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四书”在中国人心目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四书”中没有上帝创世,也没有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和宗教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不同的人对哲学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作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由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宇宙论就是这样兴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知识论就是由此而兴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学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够思考什么,这就是说,在对人生进行思考之前,我们先要对思想进行思考。这些学说都是反思的产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识”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产物。人无论是自己思索或与别人谈论,都是在人生之中。我们对宇宙进行思索或与人谈论它,都是在其中进行反思。但哲学家所说的“宇宙”和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宇宙”,内涵有所不同。哲学家说到“宇宙”时,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相当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可以给它一个定义,乃是:“至大无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当一个人对宇宙进行思索时,他就是在反思。当我们对知识进行思索或谈论时,这种思索和谈论的本身也是知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它是“关于思索的思索”,这就是“反思”。有的哲学家坚持认为,我们在思索之前,必须先对思索进行思索,仿佛人还有另一套器官,来对思索进行思索,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我们用来思考的器官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怀疑自己对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们也同样有理由怀疑自己对思索进行思索的能力。宗教也和人生相关联。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事实上,每一种大的宗教就是某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义、礼仪和体制。这是我对宗教的认识。如果从这个意义——也就是人们通常的认识——来看待宗教,就可以看出,儒家不是一种宗教。许多人习惯地认为,儒、道、佛是中国的三种宗教。其实,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两回事,道家是一种哲学,道教才是宗教。它们的内涵不仅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道家哲学教导人顺乎自然,道教却教导人逆乎自然。举例来说,按老庄思想,万物有生必有死,人对于死,顺应自然,完全不必介意,而道教的宗旨却是教导长生术,这不是反乎自然吗?道教含有一种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如果有人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道藏》里许多道士的著作倒是可以提供不少资料。至于佛教,佛学和佛教也是有区别的。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佛学比佛教有趣得多。在中国传统的丧事仪式中,僧人和道士同时参加,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也是充满哲学意味的。今天,许多西方人看到: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一文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从某种意义来说,这话一点不错。但是人们会问:这是为什么?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类内心的最深要求之一,为什么对世界许多人来说,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国人成为例外呢?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不曾意识到,在道德伦理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呢?比伦理道德更高的价值可以称之为超伦理道德的价值。爱人是一个道德价值,爱神是一个超越道德的价值,有的人或许喜欢称之为宗教价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会说,这个价值不仅限于宗教,除非宗教在这里的含义和我在上面所说的不同。举例来说,基督徒看爱神是一个宗教价值;而在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里,神的含义就是宇宙。严格说来,基督徒所说的爱神,也并不是超越道德伦理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具有位格的,因此,基督徒爱神可以比拟为儿子爱父亲,而儿子爱父亲便是一个伦理价值。因此,基督教所讲的爱神是否超越道德,便成了问题。它只是类似超道德,而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爱神”才是真正超越道德的价值。现在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里不谈“损”和“益”的区别,我对老子这句话也并不完全同意。援引这句话是为了藉此表明:中国哲学传统对于“学”和“道”是有所区别的。“学”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是在后一个范畴之中的。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其功能不是要增长正面知识,这一点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已有维也纳学派加以阐述。但是,维也纳学派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了另一个目的。我不同意这一学派认为哲学的功能只是为了澄清概念,把形而上学的性质看成只是概念的抒情诗;但是,从他们的论辩中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哲学果真去谋求提供正面知识,它将陷于荒谬。宗教倒是提供有关实际的正面信息,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与科学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它的权威在科学前进的历程中不断被削弱。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结果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除宗教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更高的价值,则今日人们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的确应当为之惋惜,因为大众抛弃了宗教,也就抛弃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得被囿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与精神世界隔绝。幸好除宗教外,还有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而且,这条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为通过哲学达到更高价值,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和仪式。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因为其中不搀杂想象和迷信。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这是合乎中国哲学传统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后记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于一九四八年出版,迄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和中国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冯先生也已经仙逝多年。但是,细心的读者读冯先生的这部著作,会觉得如同是新著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原因之一是因为,冯先生治中国哲学史六十余年,他不仅是迄今无出其右的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贞元六书”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哲学家。《简史》问世之时,是在冯先生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出版十几年,又在“贞元六书”完成之后;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就篇幅说,此书远少于《中国哲学史新编》;就内容说,却正好最鲜明地表现了冯先生自己的特色。原因之二是,冯先生轻松驾驭着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部历史,来写作这部《简史》,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这是迄今在国际学术界还未见有第二位能做到的。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精)》是由冯友兰所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简史 PDF格式下载



冯友兰先生一生写过三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是他的第二部作品。《中国哲学史》是他的第一部著作,虽然在此之前已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哲学史开山之作的还是冯先生的这部作品。他的第三部著作则是完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在这三部著作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当他1935年写《中国哲学史》时,他是以西方哲学的观念来研究中国哲学史,他还仅仅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而不是一个中国哲学家。但当1946年撰写《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他已经出版了《新理学》等六部哲学专著,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哲学家。此时他再来审视中国哲学史时,其境界已非当初摸样。他写第三部作品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的曲折过程和思想解放进程,当他最终完成的时候也是他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以一个哲人的身份向后人作了最后的交代。可以这样说,他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他并未窥透中国哲学的奥秘。他写《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屈辱,即将步入生命的尽头,对于哲学的感悟自非当初可比,而《中国哲学简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书是作者在美国讲课用的讲稿,原文是英文,出版于1948年。由于读者的关系,此书写得比较通俗,但通俗并不意味着浅薄,恰恰相反,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是雅俗共赏的书。由于作者深厚的学术根底,他对中国哲学史涉及的人物、思想、命题、概念、方法及上下左右的关系和各种变化发展都已了然于胸,驾轻就熟,所以他能以极简要的文字抓住最核心的部分娓娓道来,使得对中国哲学不知或所知不多的人能够很轻松的领略其中的美景或享受一桌丰盛的中国哲学大餐。此书的价值当然首在中国哲学本身的价值。中国哲学史上种种迷人的思想,一册在手尽收眼底。在作者看来,哲学史上的思想都是有价值的思想,即使有些在后人看来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作者也设法深入其中,了解它的内容,给以合理的解释。真正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作用的思想都是有研究的价值的。在作者看来,一部中国哲学史不是如某些人所以为的是一部中国人错误思想史,而是一个思想的宝库。很多对现代人非常陌生的哲学概念,其实都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种种哲学上的争论,不是无聊的游戏,对于提升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具有极大的作用。这本书是没有废话的,打开任何一页,它都能吸引你,启发你的思想,充实你的心灵。此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所作的介绍和评述。作者的介绍不局限于作为一个教授学者的介绍,不是纯粹知识性的介绍,而是融入了一个作为中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领悟,这是非常可贵的。他在这里所表述的对哲学的理解与《中国哲学史》中的表述有很大的区别,表明他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学者上升为一个哲学家。在本书中,他有许许多多创见。他说:“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确理解的话,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他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他还说:“中国人所说的圣人,既在世界里生活,又不属于世界;中国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的教条和迷信将让我给科学,人对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将在未来的哲学中得到满足。这个未来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他坚信,哲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目前,我国正越来越走向世界,我们需要更多的象冯友兰先生那样热爱祖国文化的人,继承发扬光大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听一位大学教授推荐的这本书,开始在图书馆借阅看了一下,感觉内容非常好,从孔孟写到当代中国哲学之道。豆瓣上的书评分值也很高哦!就是冯先生当时写书时拟定的读者群文化水准较高,所以注释较少……不过不耽误阅读啦~~
当当发货速度比较满意,而且书的装帧很好,完全没有破损哦!!冯友兰的哲学简史还有其他出版社的,不过还是推荐这版,很经典的说,值得珍藏呢~~


冯友兰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我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上高中学时,上政治课,出于对哲学的兴趣,自己买了一本北大版的,虽然那时候对有些哲学术语和概念不甚了解,却也读的津津有味,获益匪浅,觉得是一本好书。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哲学,随后又稀里糊涂的买了些柏拉图、尼采、海德格尔等大家的著作开始“扫盲”。上大学之后,跟着兴趣,又看了一些中国哲学方面的著作,有了比较,具体地感受到冯先生的这本《简史》不“简单”,确实是一本好书。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判断。
  凡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本书,它是你进入中国文化的捷径和地图。你不必迷失在浩瀚难懂的典籍中晕头转向就能清楚了解,那些令我们景仰的圣人曾经是怎样思想的,他们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或是被利用的。
  书名虽是中国哲学史,但其实也是中国文化史,因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这些圣人的经典,那是中国人的根子,是中国人的血脉和骨骼,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就起源于那里,中国几千年来就浸淫其中,那里有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智慧。因此说此书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并不为过。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影响的哲人,以及儒、道、佛、禅宗。甚至利用前两章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大背景,这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及中国现代年轻人尤其有帮助。
  当然这只是冯友兰的读书笔记,提纲挈领地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人的理解。有疑义或兴趣的读者尽可以找更多资料去理解和印证。但以冯的渊博和国学修养的深厚,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以为是很深的。读他的书,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很多观点我深以为然,比如:
  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既是现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实际,又不肤浅。
  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富于暗示而不是一览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
  西方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个靠贸易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这不是偶然的。
  说东方被西方侵略,并不确切,不如说是现代化侵入了中世纪世界。
  ……
  总之,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好书,值得反复阅读。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写的简练、明白,文笔流畅,内容丰富,不愧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哲学家的作品。我国很多人都想学国学,然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入手?本人以为,把冯先生这本书读明白了,就基本上掌握了国学。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通,推荐所有没有读过此书的人都读一读此书,提升人生的境界。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冯友兰先生不愧是大师级人物,对整个中国历史思想文化都有着透彻的理解,看先生的书,不仅能了解历史上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而且还能领略到先生高山仰止的人文风采!


非常非常好的哲学简史。翻译者的水平也是相当得高。冯友兰先生着实令人敬佩!


冯友兰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我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上高中学时,上政治课,出于对哲学的兴趣,自己买了一本北大版的,虽然那时候对有些哲学术语和概念不甚了解,却也读的津津有味,获益匪浅,觉得是一本好书。本人以为,把冯先生这本书读明白了,就基本上掌握了国学。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通,推荐所有没有读过此书的人都读一读此书,提升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的名作,适合我这样非哲学专业的人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


冯友兰的在《中国哲学简史》适合初学哲学的人阅读,本书很好,深入浅出,是很好的哲学入门书。


书本印刷质量还不错,中国哲学简史就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读的,非常浅显易懂,哲学入门必读好书,赞冯友兰对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的书真的挺不错的,他让读者能够清晰的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对自己国家的哲学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西方的哲学有所认知,当然要读懂他的这本书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总之很不错了。


才开始看,冯友兰的风格很朴实,本书适合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人作为入门读物,是不错的。但真正的要形成自己的思考,还是需要静下心来读原著,并且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不被别人奴役了自己的灵魂。


冯友兰的大作,哲学简史中的不二之选。


这是国学大师冯友兰“三史释今古”的“三史”之一。与冯老他的《中国哲学史》相比而言,这本《简史》精炼,也不妨碍对中国哲学史概貌的了解和领会。当然,这本《简史》也不是简单从《中国哲学史》机械的抽一部分内容来形成,其中有很多观点和见解还是各有千秋,比如说“出世”、“入世”之说,这是《中国哲学史》没明确提及,又比如说对孔子的历史地位阐述方面也不尽相同,《简史》上所阐述的时间跨度更长。当然,这两部书形成的时、空是不同的,当时大师所面向的受众考虑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中国哲学史》的某些地方感受出大师的处境艰难与无耐、可以从《简史》的某些地方感受出大师洋溢因为抗战胜利的喜悦。本人觉得,通读、反复读、比较着读这两部足以。


这本书其实是中国哲学的普及书,简述了各种中国流派,也有一些冯友兰自己的观点。值得一读,特别是对中国哲学史感兴趣且了解不多的人。


中国哲学入门啊,非常赞,冯友兰大师


冯友兰是国内我推崇备至的大家之一,之前只了解他在《民国大学》里的文章,已经大气非凡,基于想了解他的更多...


很想领略一下冯友兰先生的书,还没细看


冯友兰先生的名著,不得不读


冯友兰先生的经典著作,但对释道介绍的较为简略,美中不足


书是精装的的,纸张不错,印刷清晰。内容上,个人认为冯友兰写得很好。这本书是冯在国外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哲学史的著述,深入浅出,特别是一些对中国古、近代思想史、哲学史不甚了解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学时中国哲学的老师推荐的,确实是本好书,只是当时有点深,现在再回头看更能理解了。这种书应该多次看,对华夏的思想发展更有了系统的理解了。第二次买了,准备买来送人,有重量。


书的纸张狠不错,冯先生作为中国公认的大家学者,书的内容也是很有保障的。
冯先生的这本哲学简史每一章节的篇幅不长但却十分精辟
虽然中国的哲学文化对于我这种高中生来说还是会有些生涩难懂的地方,但却也是受益匪浅的。。
特别推荐给那些高中文科生,对学习历史是相当有帮助的。。
像我做那些关于百家思想题型之类的,错误率很高
而这本书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正可以帮助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当然对于喜好中国文化的
各位来说,这更是一本不可错失的好书


值得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简便本,值得阅读


正在看,国学大师冯友兰的作品比较有内涵,值得推荐


冯友兰大师的经典作品


这次买的两本书都很合算,当当的价格是全网最低的。刚刚开始拜读冯友兰的大作,希望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本简史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简练清晰,读后对于中国哲学及其发展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因为是写给外国人又翻译回中文的,所以,里面一些中西比较的内容,我认为对于现代人阅读更有益。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介绍不仅仅是介绍,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仅仅是归纳,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个人感觉十分精辟。


这个是小史 都能看懂 冯友兰的 值得信任


三联的书还是非常不错的。
之前只短短续续看过些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没有非常系统全面的了解,这次一下子购买了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希望能对中西方的哲学理清一个大概的脉络。


这本书是由赵复三先生由冯老的英文原版演讲稿翻译成汉语的,从书中可以看出赵复三先生的翻译水平很高超,用的全是最纯的中文词汇。冯老对中国哲学的阐述更是本书吸引人之处,是一本值得阅读以及收藏的好书!!


我有另一个版本的这本书,那天想用,没找到,情急之下买了这本,译者是同一个人。读这本书要知道,这不是冯氏原著,而是整理之后的英文讲课稿的译本。
书是以前读的,那是也算在颠沛流离中,看到他讲中国抗战和反者道之动,不禁潸然泪下。我认定冯氏是中国近现代的第一大哲,近人知道他的并不多,也许500年后已是像二程一样的圣人。
因为是将给外国人听的,所以内容简单明晰,适合入门者。
在讲史的同时,也融汇自己的哲学创见,比如人生的境界,读到天地境界,正如他在序中所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中西比较之后秉持中体西用,深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灿烂未来。
想真正了解冯氏的思想,还需研读他的贞元六书。


我在书店看过北京大学、三联书店新旧版本共三个版本。觉得三联书店的旧版本是最有诚意之作。北京大学出版的号称是作者唯一认可之作,可是印刷的纸张差,连自序和编者后录都没有,算什么诚意之作。这种书就算便宜我也不会买的。


这个版本的中国哲学简史真的很赞,推荐啊!!!!!


还没有读,随手翻翻,中国哲学简史此版本建议大家购买,制作较好。全球通史制作一般吧,毕竟价钱那么贵。我读是消遣性读品,倒无所谓。


了解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好的书,讲得很细致。


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是本系统的介绍中国哲学的好书。


本书贯通古今,语言浅显易懂,是大师《中国哲学史》的缩减版,但精华依旧保留,学习这本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思考这之后所透露出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先读的电子书,后下的手。在个人所阅的微薄的近代几位大师的中国哲学著作中,这本最好。


对于给专业类的读者很适合,因为里面的绝大部分类容不涉及很深奥的哲学分析,读起来也颇具趣味性,但本书又不失哲学所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了解中国哲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


书还未看完,需静心屏气看。翻译的很好,语言适合现代用语习惯,内容深入浅出、前后连贯;主要知识点明确,语言简练;是非文科人员了解中国哲学及与外国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不可或缺的书籍。本人读着此书,有了反复读、想做笔记的冲动。谢谢!


工科男,研究一下哲学,简史。


这个版本很经典,对中国哲学思想做了很清晰的脉络整理。值得一读


大学老师推荐的书,当时不看,现在毕业了,想起老师,想起这本书了。


这本书很好看,我是看别人有推荐说哲学入门可以看这本书才买的,相对于其他哲学入门书籍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像苏菲的故事啊,没有这本书好懂。而且这是讲中国哲学的,可以作为爱好哲学的人的起点。总之很赞,每天看十几页,进行一半了。


听到很多购买此书的人在抱怨不是讲哲学,是历史,好吧,如果连书名都没有看懂还来读什么书呢。本就是中国哲学的历史啊,我很喜欢。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如果想了解中国哲学,首选!


值得所有人去读的书,感受中国哲学的魅力,大师之作,如娓娓道来。


书送的很慢,但质量很好哦,读了一部分,通俗易懂,适合中国哲学入门


该书对中国哲学历史做了较为精练的总结,对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和特点的分析比较到位,不过内容十分专业化,想看进去需要有一定的中国哲学知识基础


书的质量很不错,拿到手的感觉很好。初步学习中国哲学,有点深奥,需要好好琢磨。


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哲学。很好


了解中国哲学的捷径


我了解了一下,中国的哲学。


大师的作品,值得慢慢看。哲学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好理解。本次当当送货相当神速,上午下单,下午到。


哲学普及版,中华文化经典之作


质量没问题 内容么 冯老写的 不错 对哲学感兴趣的可以用来当大纲


对于哲学比较感兴趣,但毕竟只是一个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老师推荐这本,自学一下啦~


简洁美观,一如哲学般使人沉思。


如果说我国近代有什么好的哲学书值得一看,这本书不容错过,可以当成知识普及读物来看,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很好的一本书,学到很多的知识。为什么哲学大师都出现在古代?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哲学大师了呢,很值得思考。


大师写的书,适合我们这种非专业人士。叙述深入浅出,哲学的东西看起来却不枯燥,赞。


用哲学的眼光看历史,用历史的视角学哲学


不懂得哲学的历史,无法参透人生的意义。


初学哲学的可以好好看看


简明扼要的哲学著作,可以观其大概


哲学入门,可大概了解中西方哲学与文化区别之根源..


不是学哲学的,但是决心沉下来好好阅读!


学习哲学,领悟历史


哲学大家的书很好


书勾勒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发展的脉络,让热爱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人有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也可以知道为什么现代的中国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有助于思考


还没来得及细读。简单翻了一下各章节标题,有吸引力,毕竟现在中国大陆很少有这样的学者了。还不错,外观及内容


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必看书,书质印刷都很好,


早就想读先生的书,终于找到三联的版本,无论印刷质量还是纸张质量,都十分不错。


首先呢……作为一名大一学生我先小小的忏悔一下:高中的古文功底忘的差不多了……
其次呢,表示真的很有用,对于一个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孩纸来说。
最后呢,表示装帧也很好~帮国学院的孩纸们也买了两本!


国学大师作品,希望学习后能有所收获


虽然是简史,但通俗易懂,评价到位。


现在的中国就是缺少思想上的“大家”


冯先生一生著书立说,学贯中西,为保留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做出了重大的尝试,钦佩其人格,喜爱其论说,珍藏其书籍。一代学人,千载文心!


中国哲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


作品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哲学史,很有学术价值,推荐大家阅读


听朋友介绍,应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级别。


挺好的一本书!80后的我们应该学习学习~~


我写一个好字竟然嫌短。


我是别人推荐后买的,但是真的很不错,狠狠支持看!!!!


书送到后,一阵惊喜!精装本,值得收藏。


不愧是大家,文字言简意赅,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电子版的已经看了几次了,但觉得还是得买一本纸质的才好。这个版的翻译,比以前看的加了一些注释,确实看古文,有些还看不懂,有了解释就好了很多了。这书也是经典,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还没看,但很喜欢印刷风格


这本书浅显易懂,但又思想深刻!很赞!印刷包装都不错


好书!里面很多观念和建议值得每一个女性学习、思考、借鉴。即使没有作者那么强的能力和那么高的起点平台,但道理都是相通的,结合自己实际,不断进取,心怀理想并为之努力,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做的。


这本书我翻了一下,没有细细的看,感觉很不错,语言很简洁明了,建议大家都买来读读。


中国近现代难得的哲学史书


中国哲学史纲


原来发现中国古人有如此高智慧 受教了


书好,好书。。

或者应该说,好书,书好。内容、装帧俱佳。

这一套基本收齐了,还差《中国哲学史》。。很多地方没货。

希望当当网能尽快补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