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
1970-1
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俊浩
212
《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系统研究了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演化和有效性问题,对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效率进行了历史考察和实证分析,揭示了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困境的动员机制根源等。
序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1.1.2 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困难 1.2 研究的问题与相关概念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相关概念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本书框架第2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2.1.1 制度的内涵及作用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2 国家理论、利益集团理论和精英理论 2.2.1 国家理论 2.2.2 利益集团理论 2.2.3 精英理论 2.3 公共品理论 2.3.1 公共品定义 2.3.2 公共品的性质和类型 2.3.3 公共品的供给第3章 分析框架及研究假设 3.1 “国家一社会”分析范式 3.1.1 “国家一社会”两极的分层化 3.1.2 “国家一社区”与“第三域” 3.2 组织动员机制的理论分析 3.2.1 组织动员机制的要素 3.2.2 组织动员机制的类型 3.2.3 组织动员的方式 3.2.4 组织动员机制的有效性 3.3 研究假设第4章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强化 4.1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形成 4.1.1 国家职能与农田水利建设 4.1.2 农田水利及其建设的特点 4.2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强化 4.2.1 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体制条件 4.2.2 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组织保障. 4.2.3 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利益基础 4.2.4 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基本方式 4.3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强化的实质第5章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弱化 5.1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的诱因 5.1.1 计划体制的衰落 5.1.2 家庭承包制的兴起 5.1.3 发展战略的转型 5.2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弱化 5.2.1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体制转型 5.2.2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组织变迁 5.2.3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利益分化 5.2.4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方式转变 5.3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弱化的实质第6章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发育 6.1 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现状 6.1.1 农田水利改革逐步深化 6.1.2 社会动员机制初步形成 6.2 社会动员机制面临的问题 6.2.1 社会动员机制发育不足 6.2.2 社会动员机制的动员困境 6.3 社会动员机制发育不足的制度分析 6.3.1 “国家一社会”结构的影响 6.3.2 制度激励不足 6.3.3 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制约第7章 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绩效分析 7.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成绩显著 7.1.1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 7.1.2 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7.1.3 农田水利建设为家庭承包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7.2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绩效评价 7.2.1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效率 7.2.2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动员效率 7.2.3 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行动效率 7.3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效率评价 7.3.1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效率 7.3.2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动员效率 7.3.3 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行动效率 7.4 小结第8章 结论与政策运用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运用 8.2.1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动员机制的效率 8.2.2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的发展水平 8.2.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滑坡,农村社区农田水利供给严重不足、运行困难,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农村税费改革、水利产权制度、水利产业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书对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研究,以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是农田水利建设成败的关键为出发点,希冀达到三个目标:第一,探讨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演变及其规律,揭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有效性的根据;第二,评价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的绩效,探寻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效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第三,判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为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