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食品安全与农业营销研究

漆雁斌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漆雁斌  

页数:

310  

内容概要

  《食品安全与农业营销研究》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农业营销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食品安全与农业营销研究》首先重点探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影响。从城镇家庭市场的角度以四川雅安市为例对四川畜禽产品消费者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而后引入了品牌资产作用机理模型、品牌关系理论及消费者行为学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消费者角度的乳品企业品牌资产构建维度模型。其后分析四川农业物流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农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并用DE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以四川省名山县茶叶产业为例,剖析茶叶产供销的整个链条,探寻茶叶生产、流通、销售等链条之间的问题所在,找到影响名山茶业产业绩效的因素。

作者简介

  漆雁斌,男,生于1969年12月,经济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产业经济、市场营销等教学、科研和社会科技服务等工作。在《经济问题》、《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专著《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农业竞争力研究》。主持或主研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省政府奖2项。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农业营销的根本基础:食品安全问题研究1.1 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1.2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1.3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爆发的必然性1.4 不安全食品的社会危害1.5 不安全食品产生的社会根源1.6 不安全食品产生的经济根源1.7 不安全食品的SCP范式分析1.8 食品安全的制度经济学思考1.9 对中国食品安全政策的反思第2章 农业营销的市场导向:畜禽产品消费者行为研究2.1 引言2.2 理论基础2.3 四川(雅安)城镇家庭消费者消费特征分析2.4 四川(雅安)城镇家庭市场畜禽产品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2.5 结论及建议第3章 农业营销的品牌资产:乳品企业品牌经营研究3.1 引言3.2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乳品企业品牌资产构建维度模型的建立3.3 实证研究3.4 四川新希望乳业完善品牌经营的相应策略第4章 农业营销的重要环节:农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4.1 引言4.2 相关概念4.3 四川农业物流发展基本情况4.4 四川农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5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指标体系简化4.6 基于DEA的四川农业物流企业绩效评价4.7 发展四川农业物流业的对策建议第5章 农业营销的利益机制:“龙头企业—农户”利益关系研究5.1 引言5.2 理论基础5.3 我国订单农业中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5.4 来自实践的启示5.5 国外订单农业发展概况及企业与农户(农场)的利益关系5.6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章 农业营销的过程创新:茶业产业链研究6.1 引言6.2 农业产业链的分析框架6.3 四川名山县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6.4 四川名山县茶叶产业链分析6.5 完善四川名山茶业产业链的对策附录1附录2附录3附录4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农业营销的根本基础: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农业营销的根本基础。现在和将来,消费者是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而食品安全问题也将直接决定着食品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进而决定着农业营销的绩效。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我们知道,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质量标准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让大家感到胆战心惊。归根结底,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而食品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让消费者历历在目的食品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刚消停了不久,事隔5年,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又闹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深受广大人民关注。食品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关乎农村、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命运,不仅如此,从更深层次看,食品安全问题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是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章将分析不安全食品出现的原因、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安全食品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目前食品政策的反思,分析不安全食品产生的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并从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一此思考。  1.1 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目前来看,关于食品安全内涵的界定,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02000——2005)中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这样规定的: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伤害消费者的概念。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①。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有关,但不包括其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方面,如营养不良。而食品安全危害(foodsafety hazard)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条文释义中对食品的安全性是这样评价的,食品的安全性从广义上来说是“食品在食用时完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从狭义上来讲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一般毒性和特异性毒性,也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所导致的急性毒性和长期微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换句话说,一般认为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类物质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食品是安全的。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萌发于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共中央30年前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经济推进到了复杂的、艰巨的转轨时期。这个转轨时期的复杂性、艰巨性,集中表现在它由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一是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经济结构上从二元经济转向现代化工业经济;三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特别是转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可持续型。西方国家过去花费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的事情,我国要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其复杂性与艰巨性可想而知。在这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作为基础地位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市场的潜力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跨越。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可以说,目前我国农产品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年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的食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然而,正是由于农村市场的大力开发,部分商家在利益驱动下,违背道德良心,开始生产不安全食品。这其中由于我国这方面的机制不良、法规矛盾、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加速了不安全食品的生产,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以一个黑豆腐作坊为例:为节约成本,黑豆腐作坊不办理任何证件,已经少了不少成本,如果再在生产过程中做手脚,这样加工出来的豆腐价格就很低。而正规的豆腐加工企业,成本比较高,豆腐的价格也相对较贵,和黑豆腐相比,如果价格高,销售就不好,如果价格低,又不挣钱。这是很多食品经营者最终选择造假、添加违禁药物等手段牟取暴利的原因  之一。  我们知道,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发达国家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他们的每种市场、每种机制和每个制度工具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由千万群众在经济实践中根据活动的需要而自发地达成协议、并共同遵守形成的,其法律法规是相当完善的。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完成了发达国家200多年所完成的事,因此,中间出现这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后面我们会详细的分析不安全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具体原因。  1.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人所皆知,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进而关系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苏丹红一号、“红心”鸭蛋、北京“福寿螺事件”、广东“云斑裸颊虾虎鱼”事件、大闸蟹涉癌、致癌“民工粮”、毒甲醇终变夺命毒酒、甲醛银鱼事件、奶粉肾结石事件、橘虫事件、大头娃娃事件等等。  据卫生部报告:2007年中国内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报告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比2006年减少50.1%,中毒人数减少26.48%,死亡人数增加31,63%。我国近年来食物中毒概况如见图1.1、图1.2所示。2007年,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7%和64%。导致食物中毒的有毒植物以毒蘑菇为主,共发生88起,526人中毒,113人死亡,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  我国食物中毒每年发生的事件都不少,从近年来卫生部发布的食物中毒事件通报也可以看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让人“谈食色变”。  据商务部数据信息显示,2006年我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目前,我国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20万余人,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以上。据调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仍属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薄弱地区。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总体上来看,目前困扰着我们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  1.2.1.1农药和化肥的不正确使用  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农药施用于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施用量较高的国家。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和化肥,使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农药超标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蔬菜中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由于滥用化肥,引起的硝酸盐一亚硝酸盐一亚硝胺的反应产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已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出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其实,硝酸盐对健康有害的文章早见报端。根据Fine等人1977年报告,取食烹调过的腊肉和菠菜30分钟后,即在人体血液中检出了致癌物二甲基和二乙基亚硝胺。流行病学揭示,食管、胃等消化道癌病发生率与区域性环境中硝酸盐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如王珊龄在江苏扬中县调查资料显示,该县过量施用无机和有机氮肥,使鲜青菜硝酸盐平均含2 334毫克/千克,最大值5 495毫克/千克,该地人体摄入硝酸盐比推荐值高2.1~2.4倍,癌症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7倍。许多研究还证明,进人人体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摄入的蔬菜而不是饮水。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规定,加大了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但是,由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毒害事故频频发生,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已占世界同类中毒事故的50%左右。如湖南某县曾因滥施农药,非但没有制服害虫,反而造成一连串生态恶果:河里鱼虾减少,天上鸟雀罕见;稻谷因剧毒农药的污染,经化验不堪食用而封存的就达750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食品安全与农业营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