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管理行为

[美]赫伯特・A.西蒙,詹正茂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美]赫伯特・A.西蒙,詹正茂  

页数:

314  

译者:

詹正茂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最重要的作品便是这部《管理行为》。 决策制定的过程是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内容,西蒙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有限理性”和”满意解”——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人们寻求的是满意解,而非最优解。 决策过程理论——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程序化决策)和非经常性(非程序化决策),而经常性活动具有共同的决策过程。

作者简介

赫伯特A.西蒙是唯一一位在管理方面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曾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自1949年开始,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1975年,他荣获图灵奖

书籍目录

总序推荐序第4版导言第1版前言致谢第1章 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评论与延伸第2章 管理理论的某些问题 评论与延伸第3章 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 评论与延伸第4章 管理行为中的理性 评论与延伸第5章 管理决策心理学 评论与延伸第6章 组织的均衡 评论与延伸第7章 权威的角色 评论与延伸第8章 沟通 评论与延伸第9章 效率准则 评论与延伸第10章 忠诚与组织认同 评论与延伸第11章 组织的剖析 评论与延伸附录 什么是管理科学?

章节摘录

  决策的评价 我们发现,严格来说无法用科学方法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评价。这是因 为管理问题不存在科学成分吗?它们纯粹只是道德问题吗?事实正好相反,我 们断言每项决策中都包含道德成分并不等于断言决策中就只包含道德成分。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陆军《步兵野战手册》中的一段话: 突袭是攻击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无论战役大小都应该力争达到突袭效 果。步兵要营造突袭的效果,必须对袭击时间、袭击地点以及兵力部署的情 况保密,采取迅捷行动、惑敌战术以及超越陈规的方法。 很难说这三个句子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事实命题,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命令 (决策)。第一句纯粹就是叙述成功袭击的条件;第三句是罗列突袭所必需的 一系列条件。但是要把这两个事实陈述句连接起来,就要用到一系列明确或 含蓄的祈使句。这些祈使句可以理解为:“要成功地袭击!”“要运用突袭! ”“不要透露袭击的时间、地点和兵力部署情况,要迅速出击,迷惑敌人, 避免使用陈规旧法!” 事实上,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重新叙述这个段落,将这个段落分成三个 句子,第一个是道德论断,剩下两个是事实陈述: 1.要成功地袭击! 2.成功袭击的必要条件就是突袭。 3.突袭的条件就是不透露袭击的时间和地点,等等。 那么,军事指挥官做出隐藏兵力部署状况的决策就包括事实和道德两种 要素,因为他隐藏兵力部署是为了达到突袭的效果,而突袭又是为了成功地 攻击。所以从某一个角度可以判断该指挥官决策的正确性:他为了实现目标 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合适,这纯粹是个事实问题。而除非一个宗旨是为了下一 个宗旨,那么宗旨本身正确与否并不是个事实问题。 决策总是可以从这种相对意义上来评价,就是只要给定要实现的目标, 就可以确定决策是否正确,但是,目标的变化蕴涵着评价的变化。严格地说 ,我们评价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我们判断的决策与宗旨之间的纯粹事实关 系。我们不评价指挥官为了实现突袭而采取特定措施的决策,我们评价的是 他采取的措施确实能实现突袭效果的事实判断。 这一论断还可以用稍微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考虑这两个句子:“要突袭 !”和“突袭的条件就是不透露袭击的时间和地点,等等。”虽然第一个句 子包含了支配性的或道德要素,所以无所谓真假,但是第二个句子只是纯粹 的事实论述。如果可以把逻辑推断的概念的应用从句子的事实要素上延伸到 句子的道德要素上,那么从这两个句子就可以推导出第三句:“袭击的时间 和地点等要保密!”因此,通过事实前提(第二句)的中介,我们就可以从一 个祈使句推导出另一个祈使句。 道德陈述的混合特征 上面提出的例证已经清楚地说明,多数道德命题都混合了事实要素。因 为多数祈使句本身并非终极目的而是中间目的,所以它们是否适合更进一步 的目的,这仍然是一个事实问题。至于究竟能否沿着手段目的链一直追踪到 足以分离出一个“纯粹”价值的地步,也就是能否找到一个单纯目的的问题 ,我们不必在这里解决。目前讨论的重点是对于任何包含道德要素的陈述, 无论是中间目的陈述还是最终目的陈述,都不能用正确与否来判断,而且决 策制定过程必须以某些“给定”的道德前提为起点。这个道德前提描述的就 是所研究的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上,给定的道德前提的混合特征通常相当明显。某个市政部门的 目标是向本市居民提供娱乐活动。这个宗旨可以进一步被分解成实现“锻炼 出更强健的体魄”、“更有建设性地利用休闲时间”、“防止青少年犯罪” 等许多目的的手段,这种分解还可以沿着手段目的链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到 达称为“好生活”的模糊领域为止。到达这个地步,手段目标之间的关系( 如娱乐与品德的关系)要靠猜测,而价值观内涵的定义又太含糊,所以这种 分析对管理目的来说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也可以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叙述上面的要点。道德命题要对理性决 策行为起到作用,(1)设定为组织目标的价值观必须清楚明确,这样才能对 目标在任何情况下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2)必须能判断特定行动方案实现 目标的概率。 判断在决策中的作用 将决策前提划分为道德和事实两类,看似剥夺了判断在决策制定中的地 位。而赋予“事实”一词非常普遍的含义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一项对于可 观察世界的陈述,只要原则上能检验其真假,就是事实陈述。也就是说,如 果所说的那些事件发生了,我们就说该陈述是真的;如果其他一些事件发生 了,我们就说它是假的。 但是,这样绝不等于说,我们就能事先确定事实陈述的真伪。这个时候 就需要判断。制定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必须不断选择不明真伪的事 实前提,这些事实前提即使使用做出决策的信息和时间也不能完全确定其真 伪。 某次步兵袭击的特定行动是会成功还是失败纯粹是个事实问题,但它还 是一个包含了判断的事实问题,因为袭击行动成功与否取决于敌人兵力的部 署、炮兵支持的准确性和密集度、地形地势、进攻和防御部队的士气,以及 许多指挥官无法完全了解或估计到的其他因素。 人们在日常对话中经常混淆决策中的判断要素与道德要素。事实上,手 段目的链越往后(也就是道德成分越大),对链上步骤的怀疑度就越大,对什 么手段有利于实现什么目的的确定中的判断成分就越大。 以往对判断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工作非常不完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 时会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依据后来的结果严肃地对判断进行系统 的评价,这一点令人很担心。但是我们把对决策心理学的进一步考察,推迟 到后面的章节进行。 私营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判断 本章到目前为止采用的例证大部分都来自于公共管理领域。原因之一就 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对价值判断问题的探讨,比在企业管理领域要深入得多 ,特别是在行政自由裁决权和行政规章的价值判断问题的探讨上尤其如此。 事实上,价值判断问题对这两个领域来说并没有实质的差异。私营企业管理 决策与公共管理决策一样,必须将组织目标当成决策的道德前提。 当然,私营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在设定的组织目标类型和建立组织目标 的程序和机制上,存在重要的差异。在公共管理中,确定目标的最终责任在 于立法机关;而在私营企业管理中,则是董事会负责此事,并最终由股东确 定目标。在采取什么手段履行控制机构的职责上,这两类管理都存在着严重 的问题。我们再次把注意力拉回到公共管理领域,来考察上面这个问题。为 了让这里的大部分讨论同样适用于股东一经营者的关系,应该稍稍对术语进 行一下解释。 政策与管理 在实践判断中,道德要素和事实要素通常不能分离得很清楚,管理决策 中包含的价值观一般也不是心理和哲学意义上的最终价值观。多数目标和活 动的价值都来源于将具有内在价值的目标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手段一目的关 系。期望目的的内在价值通过预期过程,转化成手段。产品的价值,在生产 商看来在于产品变成现金的转化力(所以产品只有交换价值),而在购买者看 来在于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同样,消防部门或教育系统的活 动,最终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贡献,所以它们只要为更加远 大的目标服务,就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从这些中间价值的包含程度来说,评价过程肯定包括重要的事实和道德 要素。由于管理活动的结果只能被当成中间目的,所以究竟给这些结果赋予 多大价值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些结果与最终目的之间存在的经验联系。为 了正确权衡这些中间价值,有必要了解它们所导致的客观后果。 人们都希望决策过程最好细分成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间价值 体系的扩展和对中间价值相对权重的评价。第二阶段包括根据这个价值体系 比较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第一阶段显然要考虑道德和事实两方面的因素; 而第二阶段就只考虑事实问题。 P50-5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管理行为 PDF格式下载



这丰书的很多思想与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中的是一致的,包括西蒙本人在致谢中也特别提到巴纳德,并请他为本书做了序(可惜机械在译这本书的时候直接去掉了巴纳德的序)。不过,在我看来西蒙请巴纳德做序并非是对巴纳德的欣赏,而是他们都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的过于片面性进行批评。在最后一章他特别分析了泰勒版的科学管理是不讲究道德的。我想这也是我们现在中国最应该让学者重新考虑的问题。另外比起巴纳德的《经理》那书,这本书相对没有那么抽象,加了很多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我更觉得应该是学者)理解。本书开创了“决策论”,虽然最初出版1947年,但在第4版(机械译的这本)加了评论与延伸问题,这样思想比较完善,也包括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一些学术上的讨论。总体评价十分好的管理学必读著作


看完德鲁克管理三卷本之后开始看的《管理行为》,看得比较艰难,第一遍每一章都要看两遍并仔细思考,才能把握住作者的主旨是什么,毕竟这是一本纯从决策角度去观察组织管理的书籍——严格说来,算不上组织管理,只是一本对组织决策的分析,如作者自己所说,是一本解剖学、生理学书籍,而不是一本医药学书籍。
所以,若是抱着想要学到什么管理的魔法点子与拿来即用的技巧的目的,恐怕你会失望。但如是抱着想要获知组织里的各种力量的本质——当然,仍然限定在理性决策的领域内——的话,仔细阅读吧,你会获得恍然大悟的明了。
——当然,明了之后,其实还是空空无物,获得的,并不是七种武器,而是一种思考与观察的视角。那就是:
1、如何通过管理决策前提去管理行为,进而管理目标的达成?
2、如何管理组织中的各种影响力(权威、沟通/培训、效率准则、组织忠诚心),去管理组织的决策环境,进而管理使得组织中的个人决策达到组织理性的高度?

这是本需要不停思考,琢磨作者思路的书,但会有好收获的。祝你好运!


西蒙经典大作,能不看吗?
从西蒙的多处文章中可以看出,西蒙对于自己的这本书是情有独钟的。
西蒙将自己对学术的要求和追求都融进了这本书里。
科学,决策,满意...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


西蒙是唯一一个不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这本书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形式写的,阅读会有点枯燥,四十块有点贵


原本是想找一本西蒙关于决策的著作,可惜没有。不过这本书也同样很经典


一般人提到管理总觉得象抽象的宏大叙事,而在西蒙看来却是具体而微的


西蒙这本书,完全是需要时间积淀去看的,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读第一次的话,真心很耗时间,好多话都挺难理解的,但是后面在实践中感悟了许多。


精辟独到,翻译的也能看懂,虽不是很流畅。就内容来说,对于搞组织理论研究的绝对值得读三遍


最近想学一些关于管理的相关内容,看了好对评论,都推荐这本。


我觉得这是学习管理必看的一本书,看过的人多少都会有启发,并且隔一段时间会有不同的收获。


是正版,质量也非常好,而且书的内容非常好。


这是华章经管系列的其中一本,我结合公司目前发展实情和本人需要完善的地方,买了5本书,目前有货的只有这一本,目前正在学习中,受益匪浅!
同时希望《战略历程》《总经理》《权利与影响力》早点到货!


老师推荐的书,很经典,确实不错!


很不错,小孩的书和大人的书都不错


都不知道怎么称赞这书,太好了。


是本值得一看的书


收到的时候书被压皱了~


值得一看的书,学习ing。


这套书都很经典,值得!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哦哦哦


很好的一本书啊,值得看。


管理学领域里少有的大师级著作。就是翻译的不好。英文好的还是去读英文吧。


作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本书。书中对组织决策过程的要素、环境、人员、限制等诸多方面做了全面、透彻的论述。不过这本书学术性较强,不容易阅读。


正版书,印刷质量很好。第四版就是译者(不是赫伯特西蒙)在原版中加入一些新的管理术语。


绝对值得一读!做管理的同志们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相当经典,绝对有收藏价值


好书就是不一样。


先看了西蒙的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然后才买的这本。西蒙反复强调管理应该基于实际的行为,先从认识决策者的行为建立基本框架,统一术语定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脱离具体背景的泛泛的管理原则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会误导决策者。对这个不能同意更多,个人认为这本书应该作为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必读书,对了解管理的目的,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做管理研究又很大帮助。


西蒙身为管理学大师,其著作可将其精神传达的惟妙惟肖,也只此本书了。


机械工业出版社太对不起读者了,把人家的东西再次翻录而已,居然价格也跟着翻翻,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纸张太差,这种纸张应该放在村头厕所吧。这种纸张也要48元啊,啥世道!


经理人们发愁的是如何管理,人治社会最麻烦的就是人,《管理行为》告诉你什么是管理。


经理人们发愁的是如何管理,人治社会最麻烦的就是人,《管理行为》解决的是什么是管理的问题。


西蒙的《管理行为》是经典之著


管好自己,管好大家。


我们单位用的


决策分析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决策制定的过程是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在导言中就明确表述了本书的宗旨:“介绍从组织决策过程的角度来理解组织”。
  一、新的概念框架:管理原则为什么不可行?
  20世纪初期,古典管理时期的管理学者根据管理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原则。西蒙以人们常谈到的专业分工、命令统一、管理幅度和根据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等四项原则为例进行了具体阐释。西蒙指出,这些管理原则都是“设计有效的管理型组织时应该考虑的指标。但是,它们的重要性都不足以让它们成为管理分析的指导原则。管理型组织的设计过程同运作过程一样,必须以总体效率为指导原则”。在西蒙看来,“实际上存在着相互矛盾但同样有效的原则,应用这些原则有相同的理由,但却会得出不同的应用结论”。
  他认为,古典管理的研究方法只能得到充其量只是“谚语”的管理原则。因此,只有在管理研究方法上寻求新的路径,才能建立真正的管理原则。建立管理理论的方法是,寻求可操作性定义对管理状况进行描述、对管理状况就行诊断和给准则设置权重。西蒙指出,本书则致力于管理理论重建的第一步,即构建充足的词汇和基本分析方法,来充当沟通“描述性的和经验研究”与“管理理论”间的桥梁。
  二、“是”与“应该是”:决策的事实与价值因素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作为西蒙构建新的概念框架的第一步,也是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在西蒙看来,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则是关于偏好的表达。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是“所期望的”,此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用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现实的决策既包含事实成分,又包含道德成分,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的混合。事实和价值因素的区分,对理解政策与管理、立法者与管理者等民主政府的组织和运作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提供了划分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的界限的依据。
  三、决策的实际情况:理性与情感之间
  沿着事实与价值因素区分的进路,西蒙构建了“手段-目的”结构对组织的客观环境和抉择的实际后果进行研究和剖析。理性决策就是“根据评价行为结果的某些价值系统来选择偏好的行动方案”。对决策客观环境的分析,主要就是指研究抉择的各种可变后果。关于行为结果的知识和行为个体对结果的偏好是影响决策的两大因素。抉择问题就是对结果进行描述、评价,并将结果与行为备选方案联系起来的过程。西蒙指出,虽然这种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虽有偏颇且已受到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批驳,但注重研究“决策的理性层面”对发展一套管理决策理论是有益和必要的。
  由于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及行为的可行性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在实际行动中,人类行为是介于“客观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人则是经济人和心理人两者结合的“行政人”。基于对可训练性、记忆、习惯、刺激等心理环境的分析,人类的抉择模式更接近于“刺激-反应模式”而非从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心理环境作为个人决策所依据的“给定条件”,框定了人类理性在心理环境的限度内发挥作用。
  四、组织与个人的互动:组织均衡论
  与巴纳德一样,西蒙把组织描述成一个平衡系统。组织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组织向他们提供刺激物作为回报。组织的继续存在,有赖于确保贡献与满足的平衡。个人参加组织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组织目标的实现能得到个人报酬;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有密切关系;与组织规模及增长无关的、由组织提供的诱因。西蒙认为,“如果总贡献的数量与种类足以提供必需数量和种类的刺激物,组织就能生存并且成长;如果没有达到均衡,组织就会衰退甚至最终消失”。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组织的均衡问题的比较,西蒙归纳出所有组织至少存在两种共同因素。“任何组织都有某种或某些均衡机制;任何组织中效率都是管理抉择的一个基本准则。”
  五、组织如何对个人施加影响?
  西蒙认为,个人在参加组织成为组织的成员后,组织是通过权威、沟通、培训、效率准则和组织忠诚五种影响力形式对个人施加影响。在西蒙看来,组织不是对“个人决策”而是对“个人决策的前提”的决定。即是说,组织对组织成员在决策时发生这些影响力,也就是想组织成员在作有关组织的决定时提供决策前提(包括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再由组织成员从这些前提就其他前提得出结论(决定)。这五种组织影响力的实际影响情形是组织成员决策理性程度的关键,亦是整个组织效率的关键。
  1、权威。权威是“指导他人行动的决策制定权力,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上级制定并传达预期下属会接受的决策,下属预计上级制定的决策,并根据这些决策来决定个人的行动”。权威的显著特征在于,权威并不打算说服下属,而只要下属服从。通常,权威的专断要素只有在下属的“接受范围内”才能产生影响。任何正式组织都必有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需靠非正式组织才能有效运行,但非正式组织也可能有害于正式组织。运用权威对组织有三个作用,即使权威行使者负责任、保证专门化和协调。
  2、沟通。沟通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组织成员传输决策前提的过程。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因为没有沟通,群体不可能影响个人的行为。组织沟通是双向过程,既包括把决策从决策中心传输到组织其他部门,也包括向决策中心传输命令、信息和建议。组织沟通包括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程序。组织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形式。
  3、培训。培训会让组织成员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出满意决策,而不需要无休止地行使权威或提出建议。在对下级决策进行控制的手段中,用培训代替行使权威和提出建议是可行的。培训分为在职和职前培训。西蒙认为,对于大量决策都含相同因素的情形来说,可以将培训用于决策制定过程。作为一种组织影响力,培训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制定决策的事实因素,可为受训者提供思考的参照框架,可向受训者传授“公认”的工作方法,向受训者灌输决策制定所依据的价值要素。
  4、效率准则。效率准则要求在两个成本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较高的方案;在目标实现程度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效率准则与理性准则不同。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决策人员只能以效率为决策准则。
  5、组织忠诚。组织忠诚是指个人以组织价值代替个人价值作为其决策指标,换言之,个人在作决策时以此决策对组织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不依此决策对个人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分为对组织目的的忠诚和对组织本身的忠诚。个人对组织认同通常包括个人对组织成功的兴趣、私营管理心理向公共机构转移和注意力范围的局限性等因素。个人对组织目标的忠诚,一般对组织行为有利,但也会在“目标冲突”、创造性和创建工作等方面产生害处。
  六、组织设计:基于决策过程的逻辑
  与其他组织理论家不同,西蒙对组织的设计是建立在他的决策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组织行为是由各种决策过程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组织设计主要针对决策职能的分布和分配,而组织“生理学”主要体现在组织对每个成员决策的影响过程中,也就是组织提供决策前提的过程中。
  七、作别古典:一个新的时期
  西蒙在对古典管理理论提出的管理原则和“事实-价值”分离(政治与行政分离)批判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从决策的角度来透视管理过程的分析框架。西蒙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判,反应了这一时期管理理论寻求方法论突破的努力,客观上推动了管理理论发展迈进了“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管理行为》出版不久,沃尔多的《行政国家》问世。两书凸显了两种学术旨趣即实证取向与价值取向的争论。1952年著名的“西瓦之辩”正式结束管理理论的古典时期,由此进入一个长达近五十年的范式分离、范式竞争和范式危机的阶段。
  


  几年前就读过,后来又陆陆续续翻看。一直感觉很经典,但却不能完全把握。
  
  最近在研究企业决策与数据分析,看到达文波特写的关于数据分析支撑企业决策的论著,于是结合企业的科学决策展开了一些研究和探寻。
  
  一方面发现现代心理学对于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很多问题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人脑的思维模型特点,丹尼尔·戈尔曼这方面的著作给出了较为完整的描述。斯科特·普老斯的决策与判断,以及巴泽曼的管理决策中的判断,都有对应的分析和研究综述。
  
  另一方面,数据分析对决策的支撑,也已经有了大量的统计应用实践。恕不赘述。尤其是大数据的出现和以前的数据挖掘和BI应用。
  
  于是,再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西蒙在多年前就已经给这一切描述了一个框架,一个将所有这些研究装进去了管理决策的模型框架,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这个模型中来研究和验证。
  
  那么这个模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将管理学从经验总结的前科学时代,带到真正的科学时代的一个描述性框架。有了它,管理学就能够真正利用数据和实验来不断研究,而不再依靠大师们的呓语了。
  
  有了这个框架,再结合戴明的管理哲学,管理就会逐渐走到科学的道路上来。
  
  ps.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决策实际,但新的心理学研究则表明人类心理存在某种更为复杂的感性决策和理性决策混合的状态,人类的决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非理性。尤其是人类心理对于统计信息的处理表现出的不完美和感性特征。这也是决策理论的最新进展。


  
   我的一名老师说过:为什么你们要学书上这些人的理论而不是学我的理论,因为他们的思想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历久弥新。
   一本真正的好书,一个经典的理论也正因为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成为脍炙人口之作,这本书是西蒙的代表作,他有一句最经典的话:
   管理就是决策。
   为什么他被成为决策学派?因为他的理论把决策提上了人们的考虑过程,谁都知道,管理是一个整合有效资源以达成目标的过程,曾经人们注重于这个过程的规则,这个过程的制度,这个过程的人,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过程本身。因为不管是制度、规则或者是人,在都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那么把主要领域放在管理过程本身的决策科学,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作者通过对现代组织的特点首先描述了目前的组织情况,然后批判了所谓“管理原则”的一类东西,这个也许大家都有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在看有关管理学书籍时,有时候作者会告诉你:加强集权,有时候又会告诉你:适度分权,那么到底是集权?还是分权?这就是所谓“原则”的局限性,原则并非恒定的,它们的提出永远都是结合了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人主观意识的,所以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到底如何去运用这些“原则”,这就是对于管理过程的注重,这就是决策科学的一大重点。
   接下来,在管理过程的衡量指标中,西蒙把其分为价值要素和试试要素,同时表明两者的差别和有时会出现的冲突,这直接表现了现代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的取舍问题。
   最后作者提到了管理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对于人的假设基本点就是有限的理性,再以以上四者为基础,进一步论述决策心理、组织均衡、权威、沟通、效率、忠诚等问题。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了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和管理实际问题的存在,告诉人们对于管理和行政的建构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大局上,而更要在它的具体上,过程中!


  还没到欣赏这样的著作的理解水平。匆匆翻下,摘录一点启发性的东西。
  
  1、人类对流入信息的关注时间是具备稀缺性的,衍生讲开,做事一定要讲求注意力控制原则,根据时间期限的灵活性限制事物的数量;
  
  2、大师的直觉就是分析,大师的记忆中存储了大量的阵势,记忆中与该阵势相关的都是关于这个阵势的重要性的。所以现实中,对于生手的直觉还是要谨慎看待的,和大师的直觉完全两码事。
  
  3、想了解一件事,除了上万维网,还可以这么做,打电话给这个专业领域的人,不是要他解答,而是让他说出他所知的最精于此道的专家的名字,反复这个过程,成功只需要3~4个电话。
  


  蹩脚的英文翻译埋葬了这本经典读物
  
  西蒙的管理行为翻译成行政行为更佳 否则为什么叫administrative behavior 不叫 management behavior呢
  
  “满意原则”更符合现实状况中决策的最优解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是关于组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而非针对组织问题的解决方案。读完之后,对组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有了一点系统理性的认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过组织生活,所以对组织应该有一些了解才对。本书也不是专门的决策心理学的书,所以不应用心理学的标准来衡量。
  
  另外,在建立了一个对组织的认识框架之余,书中常常能读到睿智的字字句句,一个句子就能带来一篇大文章。
  
  “如果诺大王国,果真连一根钉子都不能丢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因果链,就会复杂到理智行为根本不可能涉及的程度。”很多决策,放到一个相对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根本不会对这个世界带来任何影响。甚至于大多数人辘轳一生,从历史的长河看来,也没有留下任何印记。这样想想难免有些伤感。
  
  人生在世,要么立功,要么立言,总该努力留下些什么… 扯远了,呵呵!
  


  如果要我推荐两到三本管理类的书的话,这本《管理行为》一直是我极想推荐而同时又有些犹豫不决的书:这本书浓缩了精华(非常独到、透彻和深入),同时又严谨非常(因而比较不容易阅读)。本书要点如下:
  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所在,这是本书的基本出发点。
  决策过程渗透到组织的每个角落,涉及到判断和选择的地方就涉及到决策。组织中的非操作人员是通过影响最低管理层级的操作人员的决策,来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
  由于知识、精力、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限制,个体决策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所以组织中的个人实际上追求的是满意解。
  决策过程由某些刺激引发,同时又受到一系列条件、信息和刺激的影响。所以,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把其成员安排在受到一定刺激和信息影响的情境中,让组织成员根据环境的情况制定出最终能实现组织目标的决策。
  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议程设定、问题再现、搜索备选方案和选择方案等子过程。如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需要,主体或组织就必须决定它们在议程上的优先次序。好的问题再现(问题描述)能直接导致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产生。组织结构及其文化本身其实就是组织要处理的任务的一种再现模式。
  (企业)组织通常有三种人组成:企业家、员工和顾客。企业家的独特特征是,他们的决策最终控制着员工的行动。员工的独特特征是,他们向组织贡献其(无差异的)时间和精力,以换取工资报酬。顾客的独特特征是,用金钱换取组织的产品。而一个组织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能够为上述三种人提供足够的刺激物,维持贡献和刺激之间的正向平衡。
  组织如何影响个人决策,主要的影响模式有:权威、沟通、培训、效率和认同(组织忠诚)...


  或许是因为现在:决策者只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寻求最优解、管理者寻求满意解“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在看这本最初提出这些理念的经典书籍的时候反倒觉得作者西蒙是在罗嗦不休,反复列举一些事实来试图说明这些观点,这就看得很是乏味。也很是担心自己是否真的完全理解这本书,在阅读经典类书籍而自己又无所获的时候,就常常有这焦虑感。
  
  除了上面这两个观点之外,西蒙在沟通这章的时候还说到了在一个组织中,下级向上传输信息的原因是:
  1、传输信息不会给传输者带来不利后果
  2、上级有其他渠道可以知道这些信息,不如自己先说
  3、这些信息是与上级打交道做沟通时所必须的
  
  而一个信息无法通畅传达的组织中,主要毛病就是在与下级不能确切知道上级需要那些信息,才造成失败。这个倒是让自己受教不少。
  


《决策与判断》和《管理决策中的判断》等心理学新的研究著作,对于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决策概念进行了实证的研究分析和扩展,深度解释了西蒙认为的有限理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本质是人脑的非线性、非理性的思考模式,尤其是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不同决策方式。


摘要还不够完全抓住他的主要贡献:http://wenku.baidu.com/view/b83f03323968011ca300910b.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2a8c66e25c52cc58bd6bed8.html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决策制定的过程是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在导言中就明确表述了本书的宗旨:“介绍从组织决策过程的角度来理解组织”。
一、新的概念框架:管理原则为什么不可行?
20世纪初期,古典管理时期的管理学者根据管理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原则。西蒙以人们常谈到的专业分工、命令统一、管理幅度和根据目标、程序、服务对象、地点划分组织等四项原则为例进行了具体阐释。西蒙指出,这些管理原则都是“设计有效的管理型组织时应该考虑的指标。但是,它们的重要性都不足以让它们成为管理分析的指导原则。管理型组织的设计过程同运作过程一样,必须以总体效率为指导原则”。在西蒙看来,“实际上存在着相互矛盾但同样有效的原则,应用这些原则有相同的理由,但却会得出不同的应用结论”。
他认为,古典管理的研究方法只能得到充其量只是“谚语”的管理原则。因此,只有在管理研究方法上寻求新的路径,才能建立真正的管理原则。建立管理理论的方法是,寻求可操作性定义对管理状况进行描述、对管理状况就行诊断和给准则设置权重。西蒙指出,本书则致力于管理理论重建的第一步,即构建充足的词汇和基本分析方法,来充当沟通“描述性的和经验研究”与“管理理论”间的桥梁。
二、“是”与“应该是”:决策的事实与价值因素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作为西蒙构建新的概念框架的第一步,也是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在西蒙看来,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则是关于偏好的表达。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是“所期望的”,此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用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现实的决策既包含事实成分,又包含道德成分,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的混合。事实和价值因素的区分,对理解政策与管理、立法者与管理者等民主政府的组织和运作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提供了划分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的界限的依据。
三、决策的实际情况:理性与情感之间
沿着事实与价值因素区分的进路,西蒙构建了“手段-目的”结构对组织的客观环境和抉择的实际后果进行研究和剖析。理性决策就是“根据评价行为结果的某些价值系统来选择偏好的行动方案”。对决策客观环境的分析,主要就是指研究抉择的各种可变后果。关于行为结果的知识和行为个体对结果的偏好是影响决策的两大因素。抉择问题就是对结果进行描述、评价,并将结果与行为备选方案联系起来的过程。西蒙指出,虽然这种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虽有偏颇且已受到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批驳,但注重研究“决策的理性层面”对发展一套管理决策理论是有益和必要的。
由于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及行为的可行性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在实际行动中,人类行为是介于“客观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人则是经济人和心理人两者结合的“行政人”。基于对可训练性、记忆、习惯、刺激等心理环境的分析,人类的抉择模式更接近于“刺激-反应模式”而非从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心理环境作为个人决策所依据的“给定条件”,框定了人类理性在心理环境的限度内发挥作用。
四、组织与个人的互动:组织均衡论
与巴纳德一样,西蒙把组织描述成一个平衡系统。组织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组织向他们提供刺激物作为回报。组织的继续存在,有赖于确保贡献与满足的平衡。个人参加组织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组织目标的实现能得到个人报酬;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有密切关系;与组织规模及增长无关的、由组织提供的诱因。西蒙认为,“如果总贡献的数量与种类足以提供必需数量和种类的刺激物,组织就能生存并且成长;如果没有达到均衡,组织就会衰退甚至最终消失”。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组织的均衡问题的比较,西蒙归纳出所有组织至少存在两种共同因素。“任何组织都有某种或某些均衡机制;任何组织中效率都是管理抉择的一个基本准则。”
五、组织如何对个人施加影响?
西蒙认为,个人在参加组织成为组织的成员后,组织是通过权威、沟通、培训、效率准则和组织忠诚五种影响力形式对个人施加影响。在西蒙看来,组织不是对“个人决策”而是对“个人决策的前提”的决定。即是说,组织对组织成员在决策时发生这些影响力,也就是想组织成员在作有关组织的决定时提供决策前提(包括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再由组织成员从这些前提就其他前提得出结论(决定)。这五种组织影响力的实际影响情形是组织成员决策理性程度的关键,亦是整个组织效率的关键。
1、权威。权威是“指导他人行动的决策制定权力,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上级制定并传达预期下属会接受的决策,下属预计上级制定的决策,并根据这些决策来决定个人的行动”。权威的显著特征在于,权威并不打算说服下属,而只要下属服从。通常,权威的专断要素只有在下属的“接受范围内”才能产生影响。任何正式组织都必有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需靠非正式组织才能有效运行,但非正式组织也可能有害于正式组织。运用权威对组织有三个作用,即使权威行使者负责任、保证专门化和协调。
2、沟通。沟通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组织成员传输决策前提的过程。没有沟通就没有组织,因为没有沟通,群体不可能影响个人的行为。组织沟通是双向过程,既包括把决策从决策中心传输到组织其他部门,也包括向决策中心传输命令、信息和建议。组织沟通包括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程序。组织沟通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形式。
3、培训。培训会让组织成员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出满意决策,而不需要无休止地行使权威或提出建议。在对下级决策进行控制的手段中,用培训代替行使权威和提出建议是可行的。培训分为在职和职前培训。西蒙认为,对于大量决策都含相同因素的情形来说,可以将培训用于决策制定过程。作为一种组织影响力,培训可以向受训者提供制定决策的事实因素,可为受训者提供思考的参照框架,可向受训者传授“公认”的工作方法,向受训者灌输决策制定所依据的价值要素。
4、效率准则。效率准则要求在两个成本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较高的方案;在目标实现程度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效率准则与理性准则不同。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决策人员只能以效率为决策准则。
5、组织忠诚。组织忠诚是指个人以组织价值代替个人价值作为其决策指标,换言之,个人在作决策时以此决策对组织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不依此决策对个人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个人对组织的忠诚分为对组织目的的忠诚和对组织本身的忠诚。个人对组织认同通常包括个人对组织成功的兴趣、私营管理心理向公共机构转移和注意力范围的局限性等因素。个人对组织目标的忠诚,一般对组织行为有利,但也会在“目标冲突”、创造性和创建工作等方面产生害处。
六、组织设计:基于决策过程的逻辑
与其他组织理论家不同,西蒙对组织的设计是建立在他的决策理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组织行为是由各种决策过程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组织设计主要针对决策职能的分布和分配,而组织“生理学”主要体现在组织对每个成员决策的影响过程中,也就是组织提供决策前提的过程中。
七、作别古典:一个新的时期
西蒙在对古典管理理论提出的管理原则和“事实-价值”分离(政治与行政分离)批判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从决策的角度来透视管理过程的分析框架。西蒙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判,反应了这一时期管理理论寻求方法论突破的努力,客观上推动了管理理论发展迈进了“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管理行为》出版不久,沃尔多的《行政国家》问世。两书凸显了两种学术旨趣即实证取向与价值取向的争论。1952年著名的“西瓦之辩”正式结束管理理论的古典时期,由此进入一个长达近五十年的范式分离、范式竞争和范式危机的阶段。


有同感,可能是当时“有限理性”这种思想属于异端


不,要看他是如何推断的,而且可能其中某一句话说得比结论更经典。


。。。不同意,经典未必是用来记忆结论的,而是在于思辨过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