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设计色彩

袁恩培,贾荣建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袁恩培,贾荣建 主编  

页数:

172  

内容概要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创新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涵盖了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对设计色彩所涉及的知识面拓展、具体操作与应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讲解,是一本知识重点突出、实践指导性强、注重创新意识的教材。全书分为认知色彩、设计色彩的原理、设计色彩的配色方法、设计色彩的文化与表现、设计色彩的实施以及设计色彩的市场基础,共六个部分。  本书可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指导用书。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第1章 认知色彩 1.1 自然色彩 1.2 绘画色彩 1.3 设计色彩第2章 设计色彩的原理 2.1 光色理论与色彩体系 2.2 色彩的视知觉 2.3 色彩的心理效应第3章 设计色彩的配色方法 3.1 配色的形式原理 3.2 色彩配色的方法第4章 设计色彩的文化与表现 4.1 设计色彩的文化基础 4.2 设计色彩的文化语境 4.3 设计色彩的文化表现第5章 设计色彩的实施 5.1 设计色彩工具及材料运用 5.2 设计色彩的数字表现 5.3 设计色彩的管理第6章 设计色彩的市场基础 6.1 设计色彩应用分类 6.2 设计色彩与市场适应 6.3 设计色彩与消费心理 6.4 设计色彩与营销方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3.1 色彩的心理感受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任何色彩的世界在人们看来就如同死亡一般。自然界中春天的色彩是花红柳绿、蓬勃生机;夏天的色彩是烈日炎炎、树木苍翠;秋天的色彩是秋风落叶、枫林似火;冬天的色彩是银装素裹、寒意逼人。这些对春夏秋冬的形容都来源于人们对季节变化的心理感受,而色彩则是带来心理感受的直接因素。心理感受是视觉对色彩的反应,随内外环境而改变。视觉受色彩的明度及色相的影响,会产生冷暖、轻重、远近、胀缩、动静等不同感受。色彩心理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色彩产生的视觉效应能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并作用于感情,甚至长时间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就色彩本质而言,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普遍经验的作用下,形成对色彩的心理感受。因此,人们的色彩心理感受也成了表达色彩特性的另一种语言。人们在普遍认识了色彩的特性后,认为色彩的心理感受主要体现为:冷暖感、软硬感、轻重感、远近感与空间感、胀缩感、动静感、反射感与吸收感。1.冷暖感19世纪的印象派绘画最初以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人讥讽而得名,却在短短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这幅作品中,随意的实景却成为了冷暖对比的典型例子,温暖的红,寒冷的蓝,表现了作者对此景的第一感觉(见图2-20)。冬天看到黄色的光,会有温暖感,夏天看到蓝色的水会有凉爽感。冷暖感本身属于触感,然而即使不去用手触摸而只是用眼睛观看也会感到暖和冷,这是由生活经验积累而产生的。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而冷暖感主要取决于色调。冷色包含了蓝色、绿色、紫色以及其间的各种色阶,暖色包含了红色、橙色、黄色以及其间的各级色阶。在绘画与设计中,色彩的冷暖有着很大的适用性,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公益广告中用冷色调来表现老人寒冷寂寞,从而唤起人们关爱老人的良知。


编辑推荐

《设计色彩》:全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创新教育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设计色彩 PDF格式下载



拿到书已经晚了四天了,书看上去不新,怎么回事呢


相关图书